大學生疫情下如何在家安心學習?

眷戀清晨


經歷了九年義務教育,三年高中教育,在高考中勝出,才能最終成為一名大學生,積累了很多年的學習經驗,形成了自己的學習習慣,養成了很強的學習意識,面對此次疫情,按照國家統一部署,在家接受線上教學,應該比中小學生做得更好才對。首先,作為大學生,已經是成年人,應該自覺學習,不再需要家長督促;其次要按照就讀學校安排的網課和學習要求,踏踏實實學習,不搞“偷工減料”式的學習;再次,經過這次疫情,促使線上教學瞬間成熟,不論大學生還是中小學生,都獲得了新的學習方式,疫情結束後,也可以用來彌補自己平時學習上的不足,加深學習深度廣度,拓展自己的知識領域,使自己更加優秀。



山草手繪


“疫情”應該是2020年最“火”的詞,但也是最悲傷無奈卻又不得不提的詞語。

疫情期間,作為普通人的我們,能做的最直接貢獻就是“蝸居在家”,很多人抱怨“無聊、煩、鬱悶”,想迫不及待的掙脫“牢籠”放飛自我。

但是你所謂無聊的“家”,正是在眾多“抗疫一線逆行者”們想回卻回不去的地方!

大學生疫情期間該如何安心學習?我覺得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分析:

我們學習到底是為了什麼?

1.明確目標方向

疫情期間,各年級各地的學生都“停課不停學”,利用“網課”充實自己的知識儲備。

那我們為什麼要學習呢?或者學習的根本目的是什麼?

疫情爆發後,一條“為什麼要讀書”的信息火遍朋友圈。

體面的工作、優渥的薪資待遇、豪車、別墅等等,相信是大部分人追求的目標。物質財富固然重要,但是如果沒有“精神財富”的支撐,那我們也只能算擁有一副“土豪的皮殼”而已。

這是我們學習的最終目的嗎?

當疫情來臨,千家萬戶大門緊閉、街道冷清之時,鍾南山院士84歲“掛帥出征”,“金光透過烏雲,看到了陽光”,我們才能充滿希望與信心,共同抗疫。

明確學習目的,才能有學習的方向

有明確的學習方向,才能有學習動力

有學習動力並付諸實踐,才能逐漸實現自身價值

2.責任與擔當

讀書的確是一種責任,但也是國人應盡的“義務”,我們通過知識的儲備,才能更好更快的把“祖國母親”建設的更偉大更美好。

袁隆平90歲,鍾南山84歲,李蘭娟73歲,他們不顧高齡,不顧危險,始終跑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

向這些改變國人命運的爺爺奶奶致敬。但是他們年歲已高,在很多國家需要的時候“有心無力”。年輕一代已到接力的時刻,我們應該時刻準備,祖國在需要的時候,才能挺身而出。

大學生是進入社會的新生力量,理應擔負起建設國家的任務,未來,需要年輕一代的崛起。

3000萬大學生是“學生群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學生”裡面的哥哥姐姐,教育部在疫情期間為大學生提出三點要求:

1.希望大學生做“守護者”,有擔當、保安康。

2.希望大學生做“修行者”,宅其身、抱道行。

3.希望大學生做“識途者”,遊必有方。

疫情當下,“天將降大任於我們”,這也要求我們要有更高的自我約束能力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二:“蝸居”在家,我們應該如何學習?

疫情導致各年級都“停課在家”,停課不是停學,疫情不是我們休息放鬆的噱頭,更不是我們“自我墮落”的理由。

我覺得應該從兩個方面注意:

一:端正態度

相信所有大學生都人手一部智能手機,有人說“給我一部智能手機,加上充電器和無線網,我們宅一年”。

而且很多人都是“陪著星星月亮”趴被窩刷手機,對於這種生活狀態我想說三點:

1.刷手機看疫情信息,無法改變任何事情;

2.天天焦慮和憂傷不能扼殺病毒;

3.沉溺悲傷無法自拔,不是散漫度日的藉口,疫情更不是喋喋不休、自怨自艾負能量傳播的理由

作為一名學生,我們只是個普通人,由於專業能力有限,無法奮戰在“抗疫一線”,那麼我們應該腳踏實地,做一名學生真正應該做的事。

瞭解疫情,做好個人防護,儘量不去密集人群,更不要將未經官方確定的消息,四處傳播、以訛傳訛,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恐慌。

二:周密的學習計劃和方案

1.規劃正確作息時間表

如果沒有良好的作息時間,一切計劃都將為“0”。

“晚睡且自然醒,一切靠天意”不知道有多少學生在疫情期間真實的寫照,刷手機到凌晨,睡到直接吃“午飯”,青春歲月,來不得一點浪費。

優秀的學生一直都是和時間賽跑,早睡早起,根據自身學習情況,制定合適科學的學習計劃,並嚴格執行。

(清華大學某學生作息時間表)

2.深度研究自己所學專業知識點

大學和高中相比,專業知識點學習更深入,也更復雜,

要想在本專業內“有所建樹”,不僅要學好專業基礎知識,還要熟悉自己專業的熱門事件、活躍人物,權威著作和最新最前沿的訊息。

利用規劃好的時間,多讀幾本專業領域內“大咖”們的著作。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往往能拓寬自己眼界,能學到更多課本外的東西,豐富自己在本專業內的知識儲備。

3.理論和實踐的合理轉化

紙上學來終覺淺,預知此事要躬行。理論和實踐永遠是一對好“兄弟”,缺一不可。理論知識學的再好,如果不能在實踐中應用,那也是“紙上談兵”,無法做到“知行合一”。

實踐出真知,通過實踐總是能發現問題。

有過實戰經驗,才能更瞭解自己專業知識哪裡學得不好或者欠缺,後期對專業知識的學習更有方向性。

疫情期間,可在家裡或者相對空曠的地方,根據本地區具體疫情防控情況,做好個人防護後,合理安排實踐活動切忌盲目跟風,定要遠離密集人群

4.制定下學期學習計劃

疫情原因,雖然這學期學習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但這不是我們“萎靡不振”的理由。在瞭解自身學習能力後,必須根據自身情況,制定好切合實際的學習方案。

比如讀幾本書,雖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但是目前疫情肆虐,“行萬里路”明顯不如“讀萬卷書”更合理科學。相信“書中自有黃金屋”肯定能學到對自己有益的知識。

如果時間充沛,可以提前瞭解“考級證書”,英語考級還有各類專業考證,考研、公考等等,多考個證書,不管是對自身能力的“升級”,還是以後找工作都有莫大的幫助。

提前計劃,才能讓我們“穩操勝券”

5.體育鍛煉

學習不能是“書呆子”,我們也不想讓別人說是“四肢發達”的“蠻人”,“四肢發達的讀書人”才應該是我們最終的追求。

貌似任何病毒都喜歡“身體羸弱”的人。

作息時間表應該要給“健身”勻點時間,合理科學的運動,能讓整個人看起來更精神,學習也才更有效率

調整好身體狀態,等疫情結束,我們才能迎接更大的挑戰。

綜上所述,大學生是社會未來的“脊樑”,我們專業能力有限,對“疫情阻擊戰”做不了直接的貢獻,但是請記住:

社會永遠需要人才,你的努力奮鬥既是對自己負責,也是為祖國積蓄力量。

不敢說非要成為多大的“英雄” ,但必須實現自身活著的價值。延長假期正是我們儲備能量的機會,厚積薄發,才能更好的面對人生路上的各種坎坷和荊棘

作為學生,好好學習,才是對災難最好的回擊方式。

願烏雲散去,春暖花開。

我是上善李老師,專注於青少年成長教育問題,如果您有任何不同意見,歡迎您展示在評論區,以幫助更多的家長和孩子,謝謝您的關注、評論和轉發


上善李老師


絢麗的青春,飛揚的笑靨,花樣年華中的大學生,人生的畫卷剛剛打開。嶄新的未來,更需要每個人精心佈局規劃。疫情當前,特殊時期,大學生們該如何規劃好居家學習,為將來做好精心準備。李本雲老師建議如下:

第一,立身之本的專業知識,利用居家學習,打造過硬的專業水平。

隨著高校的擴招,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在招聘會現場,招聘單位最看重的就是大學生具有過硬的專業知識體系,有靈活運用專業知識的頭腦和能力。這兩點在就業關鍵時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專業知識的系統性並非朝夕之間就可以掌握好,達到爐火純青的造詣更需要我們時刻學習和鞏固。

招聘會上,被淘汰的求職大學生很多存在著專業知識不精,只是一知半解的水平;或者是沒有自己的專業優勢,不能做到知識得融會貫通或高屋建瓴。所以,很容易在簡單的初試環節中,露出馬腳,就被刷掉,不能進入第二輪的競爭環節。

那麼,希望大學生朋友做一個有心人。利用好網課資源,充分把握好這個超常假期,制定一個實用性強的專業知識學習計劃表。或許這個表格就決定了你未來的人生格局與高度。或許這個表格就可以讓你在畢業季成為佼佼者,進入一個更有實力的公司,提升自我人生的魅力值。

每天早上6點至深夜1點,密密麻麻排滿了各項學習工作日程。這是一張清華大學某位大學生的作息時間表。從這張作息表中我們看出:這個世界上,如果你不努力,其他人就會比你更努力;如果你放棄了優秀,那麼其他人就會成為優秀者。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哪裡有什麼歲月靜好,生命的本質就是奮鬥拼搏。


這張表格讓李老師回想起自己考研時的作息表,也是從6點到深夜,任何一個目標的實現,都需要我們用時間和堅持來實踐。艾青說,夢裡走了很多路,醒來時還在床上。人生的可悲之處就是我們往往打著夢想的旗幟,在一點點消耗著自己的青春和生命。行動起來,人生的格局會有大不同!!

第二,各類考級考證,利用居家學習,打造逢考必過的的學霸氣勢。

大學生的畢業證和學位證是用多少張考試成績拼貼而成的,大家都心知肚明。尤其是各類強制性的英語考級和計算機考級,其他的還有一些彈性的考證,比如有同學考的雅思託福,有同學考的普通話證和教師資格證。這些證書真的需要下功夫才能拿到手。

我的一個學生李同學,因為英語成績不理想,幾次參加英語四級考試,都是沒有成功。為了能在畢業前拿到四級證,下了血本,在學校報了考四級的專業班,又是失敗。結果就是在四年級畢業時,沒有拿到學位證。因為這個失誤,讓他與一家大公司失之交臂。另一種情況時,沒有抓住日常的學習機會,只是到快考試前才臨時抱佛腳,完全靠運氣來掌握考試命運,所以,這類情況失敗者多,利用僥倖心理而成功的人甚少。

逢考必過,雖然是我們帶有濃郁主觀色彩的祝福,但是,如果大學生朋友能夠利用好這個延長的假期,把自己要攻克的考級內容,分時間段專門複習鞏固,或許開學後的四級、六級,甚至英語專業八級的考試,都是胸有成竹的。

李老師經驗分享就是一定要以真題複習為主,通過研讀歷年真題的出題思路和考查點,總結筆記,並標記出需要查缺補漏的地方。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一定可以實現考級目標。最近,在網上看到一個準備參加考研的同學,讓一個顯示時間的大鐘表陪伴著自己每分每秒的學習。忍受到孤獨的至高境界,也就會享受到學習的至高境界。學會安靜學習,靜心學習,會讓每個同學在辛苦付出之後,收穫滿滿。

第三,利用網絡兼職,培養經濟意識,多途徑實現變現創收。

很多時候,人們都用生活在象牙塔裡的幸運兒來形容大學生。主要原因就是學校裡學習生活單一,大學生們更多的是擁有善良單純等美好品質。然而,隨著社會變遷和時代進步,這個社會愈來愈複雜了。我們如果只是生活在象牙塔裡是遠遠不夠的。所以,大學生朋友們更應該去接觸社會,適應各種社會規則。這樣,畢業後真正踏入社會才能少走彎路,才能成為青年人才中的佼佼者。

李老師建議:網絡資源發達,身為知識分子的大學生朋友,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特長和專業,在網絡上大顯身手。不僅是增加了鍛鍊自己能力的機會,也可以為自己贏得不少變現創收。

比如學英語專業的小王,他就可以在網絡上錄製英語學習的視頻,引發很多人的關注。不僅得到了大家的讚許,而且在網絡上的收入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學習中文專業的柳絮穎,利用自己寫作的特長,這個假期與某某寫作平臺簽約,成為真正的簽約作家。人生處處是舞臺,只有你有膽識,有能力,利用網絡,你也可以成為大學生中的優秀弄潮兒。

也有很多同學自己拍攝VLOG視頻,記錄每天自己的日常生活。比如清華大學新聞系研究生取名在下小蘇的同學,利用自己的新聞專業特長,拍攝日常學習工作的視頻,分享考取清華大學的學習經驗和學習方法。李老師也是她的粉絲,很喜歡這種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人生姿態。

有時候,我們差的不是時間,而是眼光與境界。新東方老闆俞敏洪常說,他的北大學習生涯是充滿很大壓力的。因為他帶著泥土的氣息踏入北大校園,與其他同學差別很大。甚至英語專業但自己的口語與別人也相去甚遠。但是他沒有放棄,而是奮起直追,所以,若干年後,他成為一個優秀的教育界標誌人物:新東方的老闆。很多次演講他都強調,什麼事情都是幹出來的,只有去做了,才會明白很多東西。

總結:央視曾經有一句廣告詞: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每個優秀的大學生,總能抓住生命中的每一個機遇,創造出人生最絢麗的風景。李老師也祝願各位大學生朋友能夠在這個特別的假期裡,充分安排好每日的學習日常,充實豐富自我內心世界。激發出內心優秀潛質,塑造出全新自我,閃亮青春,未來可期!!

我是李本雲老師,歡迎大家關注我,分享更多教育方法和教育心得!!


李本雲語文


大學課堂和以往的課堂是不一樣的,它比較自由,老師也不會時刻徘徊在學生的周圍。大學生基本上都已經年滿18週歲,有自己的獨立思想,有些大學生對自己的的人生已經有所規劃了,所以比起其他階段的學生,我覺得大學生應該是最省心的一批了。

不過經歷過大學的都瞭解大學生的狀態,有時候在教室裡上課還不認真,無法做到安心學習,沒事課堂上抱著手機在那玩或者是偶爾逃個課什麼的……之前人民日報一片文章不就是批判大學生太過安逸了,好像是你不失業,天理難容吧。所以個人感覺,疫情在家和學校應該都是一樣,安心學習真的是全靠自覺了。

大學生在家安心上課,只需要具備兩個條件,一是一部手機或者是電腦,二就是一顆想學的心了。

前兩天跟叔叔家妹妹聊天,她是研究生,弟弟大二,他倆每天都在家通過騰訊課堂上網課,妹妹課少一點兒,弟弟的課就安排的比較多,課程安排情況估計和學校專業也有很大關係吧。

對於大學生來講,每天需要學習的東西並不是太多,時間上沒有問題,大學畢業之後面臨著考研或者是工作,我覺得他們應該只要有了明確的目標和規劃,其他的不用管。


莞爾手工坊


無論從硬件還是從軟件上來看,大學生上網課,應該說是最合適的。

一方面,大學生可以說人人都有手機,而且很多人手中的手機還是非常不錯的;過去,學校的一些課程也會要求學生利用手機上網,因此對於大學生們來說,用手機來學習是比較習慣的(書生上週上課的時候調查了一下,學生們基本上是用手機上網,用電腦的比較少);

另一方面,大學生的自學能力還是比較強的,有一個關於大學生的笑話說,大學什麼4年是靠自學畢業的,因為他們平時都是自己玩,不好好聽課,等到期末考試時候,自己抓緊時間複習,然後60分萬歲;儘管這樣的學生不太靠譜,但是也說明了大學生是有自學能力的。

大學生有手機,方便上網學習;又有自學能力,因此說,大學生在家學習,應該還是非常合適的。

大學生在家學習,和中小學生相比,存在的問題就是,一方面家長無法監督他們學習,另一方面就是他們有離家返校的衝動。

中小學生,特別是小學生,特別是那些用著父母手機在上網學習的,父母一般會盯著他們學習(其實有的家長是盯著什麼時候能把手機拿回來,這孩子在家學習,家長自個兒連手機都玩不成了),不管是什麼原因吧,他們可能缺少自學能力,那他們卻有父母監督著學習;而大學生,已經成年了,好不容易放假回來,就算這個假期有點長,家長們也是開心的不得了,怎麼捨得管著孩子呢;會是那些文化程度不高的家長,面對著大學生的孩子,文化水平低人一等啊,就是想管孩子吧,大學生一句“你不懂”,就把家長說的不敢吱聲了;

所以大學生現在在家需要做的第1件事兒,就是提高學習的自覺性。

只有學習的能力是不夠的,還需要管好自己,提高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需要提高學習的重要性;而目前看來,最少在上課時間,現在利用網絡軟件,就算是不通過視頻,也還是容易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的,可以通過軟件,可以看到學生是在看視頻還是在看音頻,是在看PPT還是在看Word文檔,而且看了多長時間也一目瞭然;從這個角度來說,這方面的管控比過去教室裡上課還要方便,當然,學生在學習視頻的同時,會不會一邊在拿著其他手機玩,就不得而知了。

總的來說,學生如果有學習的自覺性,那麼在家裡,也是一樣可以好好學習的。

另一方面,需要大學生遵守紀律,不要隨便外出,更不能提前返校。

記得上個月,某高校就有幾個學生悄悄的跑了回去,各個高校都三令五申堅決不允許學生提前返校的,所以這幾個同學呢,也就受到了處分。

其實真正難受的,應該是住在學校沒有回家的同學,記得前幾天就有一位同學留言,這被關了一個多月了。

不過書生知道,那些在家裡的大學生們,也早就不想在家待了;過去正常的時候,也經常會有學生提前返校,因為他們會覺得,在家裡多多少少,會受到父母的監督和管制,不如在學校裡頭更加自由。

但是今年情況特殊,千千萬萬不要提前返校,提前返校回來是沒有好果子吃的,最少是先關你14天,會短暫失去自由的;

今年,最好的做法就是待在家裡,好好的陪陪父母吧,實在沒事幹就儘儘孝心,擦擦地,洗洗碗,刷一刷鍋,感受一下家長的不容易。

而且對於不少專業的大學生來說,在學校學習和在家學習,區別並不是很大。

不返校在家裡學習,對於那些需要做實驗的專業來說,無論網絡上怎麼教,老師講的如何細,也肯定出不來在實驗室學生親自動手的那種效果。

而對於那些不怎麼需要實驗的專業來說,現在這樣網絡上上課,一定程度上可能比在教室裡效果;可以一方面看老師錄的視頻,發現有什麼問題就可以隨時和老師提問,而且不只是上課時間,下課後也可以繼續問,昨天的時候,書生就看到有老師說一直上到了12:40,因為中間有一段時間網絡不太好用,其實老師和學生的溝通一直並沒有中斷。

比如像英語專業,只要自己願意學習,在家裡也可以完全學得很好。

當然,不論是什麼專業的學生,現在最需要做的就是聽話,聽學校的話,堅決不返校;聽家長的話,多幫家長做事,讓家長看到你的成長,讓家長從此對你放心。


一介書生945


明確學習目的,才能有學習的方向

有明確的學習方向,才能有學習動力

有學習動力並付諸實踐,才能逐漸實現自身價值

責任與擔當 讀書的確是一種責任,但也是國人應盡的“義務”,我們通過知識的儲備,才能更好更快的把“祖國母親”建設的更偉大更美好。社會永遠需要人才,你的努力奮鬥既是對自己負責,也是為祖國積蓄力量。

不敢說非要成為多大的“英雄” ,但必須實現自身活著的價值。延長假期正是我們儲備能量的機會,厚積薄發,才能更好的面對人生路上的各種坎坷和荊棘。作為學生,好好學習,才是對災難最好的回擊方式。

優秀的學生一直都是和時間賽跑,早睡早起,根據自身學習情況,制定合適科學的學習計劃,並嚴格執行。

深度研究自己所學專業知識點,大學和高中相比,專業知識點學習更深入,也更復雜,

要想在本專業內“有所建樹”,不僅要學好專業基礎知識,還要熟悉自己專業的熱門事件、活躍人物,權威著作和最新最前沿的訊息。

利用規劃好的時間,多讀幾本專業領域內“大咖”們的著作。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往往能拓寬自己眼界,能學到更多課本外的東西,豐富自己在本專業內的知識儲備。理論和實踐的合理轉化,紙上學來終覺淺,預知此事要躬行。理論和實踐永遠是一對好“兄弟”,缺一不可。理論知識學的再好,如果不能在實踐中應用,那也是“紙上談兵”,無法做到“知行合一”。

實踐出真知,通過實踐總是能發現問題。有過實戰經驗,才能更瞭解自己專業知識哪裡學得不好或者欠缺,後期對專業知識的學習更有方向性。

疫情期間,可在家裡或者相對空曠的地方,根據本地區具體疫情防控情況,做好個人防護後,合理安排實踐活動,切忌盲目跟風,定要遠離密集人群。制定下學期學習計劃,疫情原因,雖然這學期學習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但這不是我們“萎靡不振”的理由。在瞭解自身學習能力後,必須根據自身情況,制定好切合實際的學習方案。

比如讀幾本書,雖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但是目前疫情肆虐,“行萬里路”明顯不如“讀萬卷書”更合理科學。相信“書中自有黃金屋”肯定能學到對自己有益的知識。

如果時間充沛,可以提前瞭解“考級證書”,英語考級還有各類專業考證,考研、公考等等,多考個證書,不管是對自身能力的“升級”,還是以後找工作都有莫大的幫助。

提前計劃,才能讓我們“穩操勝券”







曉曉厚德載物天道酬勤


曉行答題,拋磚引玉,歡迎討論,感謝關注!

之所以能夠問出這個問題,想必在學習上遇到了障礙。

我們從小到大的學習過程,是一個逐漸從外界強迫到獨立自主的過程,小學、初中老師抓的緊,到了高中就松很多,而到了大學則學不學全憑自己了。

現在疫情當前,無論中小學還是大學都沒有開學,在家學習成了檢驗一個人自律自主能力的試金石。很多大學生,如果沒有這次疫情估計還不知道自己的自律能力有多差,現在發現了,改正還為時未晚。

曉行老師姑且提出幾個建議供參考,希望有所幫助。

【1】要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如果你是大三,該考慮考慮是否考研了,如果你是大一大二,該考慮考慮自己今後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如果你喜歡自己的專業,那就找個行業榜樣,奔著他的高度努力;如果你不喜歡自己的專業,那就想辦法跨專業考研。

總之,沒有目標就會無所事事,終日裡手機一看,一天就過去了。

【2】要有專一的精神。大學生,視野普遍比較寬闊了,見得多本是好事,但是也容易分心。學著物理,卻看到人家學金融的能賺大錢,心猿意馬的,就容易學不進去。譬如唐僧,如果西天取經路上不專一,早不知會變成什麼模樣了。你一定要記住,人一生其實只能做一件事,不要顧此失彼,東張西望,要專下心來,鑽進去,把專業本領鍛鍊好,這是吃飯的傢伙。

【3】要創造學習的環境。建議恢復早上跑步鍛鍊,疊被子,打掃衛生,按時吃飯,上午、下午和晚上分別安排好學習任務,有限度的保持交友和娛樂;控制自己玩手機的時間,杜絕手機分心。如果可能,找三五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空中互相監督,也是一個很好的辦法。

【4】讀一讀偉人、名人傳記。從成功人士那裡吸收點正能量,審視自己的懶惰和無志,有內疚感,有自卑感,才會產生向上的力量。

做事即是做人,人都是在做事中慢慢磨練出來的。還是希望大學生朋友按耐住躁動的心,把大把的時間安排妥當,做一個能彎道超車的人,爭取開學之後讓同學對你刮目相看,您說對吧?


曉行致良知


整潔優雅的大學校園環境是培育大學生綠色生活方式的必要條件。整潔的大學校園是校園文明的基本表現,如果這種最基本的校園文明都做不到,培育大學生綠色生活方式應該是一種奢談。但在我國高校中確實還存在下列現象:在校園中時常能看見人們扔掉的塑料袋、紙杯等垃圾,教室地上有很多紙屑,牆上和桌子上到處是塗鴉,洗手間貼著各種小廣告,等等。

  大學生綠色生活方式的培育,還需要校園環境有一種優雅的氣質,它體現著一所學校的校訓及辦學思想,體現著對生態文明的追求,折射著可持續發展的理念。這種氣質是在大學建設中逐漸生成的,是大學的辦學風格和魅力所在。這種氣質瀰漫在校園中,無論在哪裡都有著濃郁的生態文化氛圍、滲透著人文精神、彰顯著綠色生活方式。整潔優雅的校園環境是大學發展之基礎,其建設需要頂層設計。在這方面,美國耶魯大學建設綠色大學的經驗值得借鑑。




河南阿飛mc


疫情下,假期延長,大學生如何安心在家學習?關鍵在安心,心安定了,學習才有效果。

如何做到安心?針對大學生這個群體,我認為要做到以下幾點:

第一,在大學階段學習的目的是什麼?

如果說中學階段,學習的目的是為了高考。這個目的你不需要想,家長、老師、社會給你規定好了。

但走進大學校園,你為什麼要學習?

這就需要你自己思考明白。

  • 僅僅是為了不掛科順利畢業嗎?
  • 是為了畢業有好的工作?
  • 那你未來工作的方向是什麼?

把這些問題思考明白了,要學哪些內容,你就清晰了。同時,你學習的動力也更強了。

第二,如果上面這些問題你沒有清晰的答案,沒關係,疫情宅家這段時間,可以多看書。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和旅行都是可以拓展人的視野,開闊人胸襟的事。旅行現在做不了,那就多讀一些書。

讀書時你會感覺:你在跨越時空和其他人交流。那些你還迷惑的地方,也許別人早已找到答案。你在閱讀中,或許能豁然開朗,找到你的答案。

關於讀書,我建議在書旁邊要放一個筆記本,你的感悟可以記下來。讀別人的內容是一種輸入,你自己的感悟、思考、啟發…是你的輸出,有輸入有輸出的閱讀,會讓你的認知螺旋式成長。

第三,宅家的日子,做一些讓你有熱情的事。

也許初中時代為了高考,你根本沒有時間去做你真正喜歡的事。上了大學也有各種的忙碌,現在正好有時間去做一些發自你內心熱愛的事情。

我們在自己熱愛的事情裡邊會找到自己的存在感,這是一種內心力量的積累。

也許是畫一幅畫,也許是做一頓飯,也許是看一部電影…別功利的去想這些事帶給你什麼?人生很豐富多彩,也許當你走上工作崗位,你發現這些“不務正業”的興趣會真正幫到你,而那些曾學過的公式、知識…可能在你畢業一兩年之後就會被拋之腦後。

總之,不能出門的日子,正是你修煉內功的好時機。沉澱下來,多讀書和思考,你的硬核認知會成為你的實力。

我是心理諮詢師蓮君,希望以上內容對你有幫助,歡迎點贊關注


親子故事蓮君說


第一,希望你們做“修行者”,宅其身、抱道行

“萬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大學生正處在掌握知識本領的重要階段,能夠“宅”得住身體,才會沉得下性子,耐得下心來,在知識的殿堂裡有一番作為。成長的路上靠的是勤奮、是積累,學得多了,自會做到“腹有詩書氣自華”。

大學生接受能力強,對網絡一點也不陌生。停學不停課,希望你們在延期開學的時間裡,能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平臺好好聽課,日日精進,學有所得。

第二,希望你們做“識途者”,遊必有方

學業重要,但健康更重要。無論身處何處,學校都在牽掛著你,老師也在想念著你。保護好身體,以健康、陽光的姿態安全返校,是家長對你的希望,更是社會對你的要求。

大學生作為成年人,有著更高的社會責任感和防範能力。也許返校之時,疫情並沒有完全解除,這就要求你們遊必有方。配合好學校安排,做好防護,規劃好最快的行程,平安到校。

春天已到來,烏雲遮不住太陽,讓我們在大學校園裡一起期待“戰疫”勝利的時刻早日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