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鄉村公路為什麼不稍微修寬一點?有時會車時根本沒法過,只能倒車?

幸福的味道啊


農村道路修路錢都是省裡撥下來的款,是有規定有限度的,然後再由我們鎮政府,最後到我們村領導規化使用,就好比一個家的家長一樣,哪個家長不想把自家建設得更好,更有面子,但能力有限呀!只得根據自家條件來量力而行了

路稍微修寬,各方面費用也就根著來了,各材料、工錢、(還有我們農民也各要各錢了)因為佔地錢,總之,有了錢才能辦成事。


農人陸美玲


以前的農村路,又窄又是泥巴路,經過現在的社會發展,國家對農村的大力硬化公路,買車的越來越多,才顯得農村公路窄了,不過現在在我們縣,已經大範圍開始普級農村四好公路了,偏遠一點的地方就組織加寬硬化路面,保證能達到會車標準,下圖為我家門口公路,村民也集資了800每人另鋪了柏油路面,因為村裡柏油馬路不送到小組


湘北可樂


感謝能夠回答這個問題,我是來自北方的一個很普通的小村莊,首先對於道路修建都有不同的標準,鄉村道路規劃時候就要比省道縣道窄。第二很多都是在原來老的土路基礎上鋪上水泥,我的印象當中小時候直到現在很多人都喜歡佔地邊,都想多種一行莊稼,對土地看的很重不想吃一點虧,第三如果擴寬鄉村路修建成本就會很高,還會佔用部分耕地沒有賠償或者少啦都不會願意。

這是我個人的一點看法,希望可以幫到


鄭再漂D阿彪


其實這種現象在農村中很普遍,在我們這基本上每個鄉村都是這樣的道路,每次會車時,車子都要往兩邊靠靠,直接開到路邊的土路上,這樣才能通行,如果兩輛車都不靠邊,那就只能在一起耗著了。如果對面來的是大車,那就只能選擇倒車了,不然的話根本就出行不了。


不過一般來說,鄉村中沒有大車,就算是有大車也不會讓過去,現在很多鄉村公路都有限寬的,只能讓小轎車、拖拉機過去,這樣還能減少會車的難度。不過天天在農村道路中出行,我現在已經習慣了會車,不需要減速就能通過。但如果是剛從城市裡回家的車主,他們就比較打怵了。

至於為何道路不修寬一點,其實這是有原因的,直接的原因就是沒有太多的錢去建造公路。 農村的道路不像其他公路都是全額補助,鄉村道路的補助金只是在70%左右,剩下的錢農民自己湊,這樣的話,農民籌集的款項並不是太多。 就拿我們村去年建造的公路,全長是1440米,也就是一公里多。


如果公路直接通家門口,那每戶人家交1000元,而其他需要走這條路的村民,繳費為500元,如果人家平日裡可走可不走,那就自願捐款,不強求,結果很顯然,村幹部只能收1000元和500元每戶的,沒人自願捐款。

結果這條路修建出來後,寬度還不到3米,村幹部直接將建造清單拿出來,表明他一分錢都沒貪,錢都在那裡,建材費用上漲、人工成本增加,只能縮短道路寬度。想要修的寬一點,大家都不願意再交錢了。

絕大多數的村莊,都是因沒充足的建造資金,才只能修3米左右,也有部分地區,可能因地形比較窄,無法加寬,也有一些道路,還因兩邊都是農田,想要佔用費用更高,只能作罷。


惠農圈


一是錢鬧的,二是地鬧的,三是自然條件生成的。

筆者在農村的鄉鎮工作多年,也曾修建過幾十公里的農村公路,對於為什麼不把路修寬一點,感觸很深,有時也有抱怨。下面,就簡要說說相關情況。

第一,錢錢是個大問題。

搞基礎設施建設,修鄉村公路投入很大,每公里造價都是好幾十萬,路面越寬花錢就越多,而投入的資金總體有限,且還要考慮資金的使用效益問題,如每公里造價達100萬以上,但受益的群眾很少,進出的車流量也少(一些路也只有過年過節車多一點,平時難有車輛通行),投入的資金就沒有達到相應的使用效益。這是其一。

其二,前些年修建鄉村公路,財政只投資一部分,缺口部分還需村民集資,路面越寬村民就集資越多,不得不降低標準,於是不路就只能達到最基本的寬度標準。

其三,一些涉農項目所修建的公路,對單項工程的投資額有限制,如土地整理項目涉及的通車道路就比較多,但這部分的投入只能佔項目總投入的30%,想修寬點但實現不了。

第二,佔地問題也多。

(一)用地協調難。鄉村公路佔地原則上村裡協調,一般都是無償佔用,修建的投入本身有限不可能補償;因又是農村基礎設施,也不可能進行徵地,所以用地難以完全得到保障。筆者在修路過程中,既遇到很多十分支持、無償提供土地的群眾,也碰到不少“坐地起價”“獅子大開口”的群眾,甚至還有叫囂“路必須給我修,但不能佔我的地”的。有些路是修到當事人的院壩邊,但就連基本的寬度都達不到,為什麼,當事人不同意佔點院壩邊的地。有要時修通一條路,都要磨破嘴皮子、費不盡的腦力才能做通佔地問題。

(二)個別村社土地緊張或群眾認識存在偏差。特別是在修路要佔良田良土時,群眾就不太配合支持,認為修了路之後就會少種幾排稻穀、少種幾行蔬菜,影響種莊稼,於是只能利用原有的道路。這也是道路隨彎就彎的主要原因。

第三,受限於自然條件。

比如臨崖臨水想擴寬但擴不了,距農戶房屋、院壩太近也擴寬不了,地形起伏太大、地質條件較複雜開挖工程量大、花費多等,,都是影響道路擴寬的因素。所以山區和丘陵地區的鄉村公路普遍較窄,平原地區的鄉村公路相對寬一些。

但我們也要看到,雖然路面較窄,但畢竟車流量不是很大,且每隔二三百米就有一個錯車道,農村群眾日常出行得到了極大的提升,畢竟鄉村公路越來越好、越來越多。

(本文圖片來自於網絡)


鄉村微視界之鄉村漫記


很高興為您解答,本人專業叢事鄉村道路。略懂皮毛。

有的鄉村公路為什麼不修寬一點。

大概分為二步

第一步,路基,在原有路基不夠寬的話,涉及到好多農戶的農田,和房屋的問題。就這二項村幹部頭都大了。遇房屋您不敢拆吧,良田呢!農以食為天,補錢吧!錢叢哪裡來,本來修段路由村支書出面搞這個口資金,但因人口,和貧富,等種種原因。使這個缺口資金都讓村幹部們想盡一切辦法才搞到這個缺口錢,實在沒有多餘的錢來補償給一些農戶的良田和房屋款了,那沒辦法,這段路又要鋪墊混泥土。村幹部也難,缺口資金都讓他搞到頭破血流,或剛搞夠,或還不夠缺口。實在沒有多餘的錢來補償農民了。所以,挺簡單的一句話,為什麼不修寬點,對面來部車或來個騎摩托車的都不好避讓,兄弟,記住我的一句話,考婦難煮無米之炊。

附言,下面圖片是本人親自做的路面,請多指教,李哥先謝謝大家了!




用戶廣東李哥


你好,這個問題全國很多的農村有這種現象,農村村村通油路是國家對農村基本設施建設,農村裡面修路,都是國家出都錢,但是,如果想要獲得國家的補助,獲得國家的撥款來修路,那必須路基要有3.5米寬才行,再加路邊,正常道路在4.2米左右,兩輛車是可以輕鬆會車的。

那有的鄉村公路為什麼不按國家補助修路的標準來修呢?第一,國家撥款補助一部分,當地政府補助一部分,如果當地政府不想出錢或者資金緊張,那隻能把路修窄點。第二,國家修路撥的款,當地部門還會留一部分,也可以把路修出來。無非就是路窄點地面薄點吧。大家將就也能正常出行,無法會車就往後倒點吧。



關於鄉村公路的標準是這樣的:

(1)鄉鎮路面寬度不小於5.5米

(2)村級路面寬度不小於4.5米

農首先要有自己村委的物資和人力,要有村委人員反應的建議,多方面因素的,農村,人員車輛本來就不多,建造費用和,土地利用率的限制,農村的路面主要還是依賴,以前老泥土路的基礎,建造的,主要還是滿足農村機械以及人民出行等需求,所以,農村的路面,都是比較彎曲和比較窄的,其實真正的原因有很,其中之一就是因為現在我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許多人都開始買了小汽車,差不多每家每戶都有了,這樣就更顯得公路越來越窄了。

村道路建設是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籌建的,資金實力參差不齊。很傳統的一種辦法是“三點式”,即上級政府撥一點,村集體出一點,村民籌集一點。但由於受各村人口多少,經濟能力大小,以及村道長短等各種因素影響,資金不足是非常常見的事。為了修建好村道,村民已經竭盡所能,能夠將水+泥的道路修建成真正的水泥路,已經是非常不錯的了,只能儘量的修寬點,哪裡顧得上考慮大小。

中國的地形地貌複雜多變,尤其在廣大鄉村,由於丘陵、河流、高山、懸崖眾多,土質或鬆軟或緊實,地勢或低窪或陡峭,這些自然條件對修路的路寬有很大的限制,除此之外還需對建築、種植區域進行避讓。另一方面,鄉村修路的費用一般來自政府的撥款,僅是一個保障基本民生的工程,預算有限。何況中國鄉村幅員遼闊,如果克服自然條件的困難,加大修路預算,用於稍微增加路寬,所需耗費的財力人力可想而知。再者,對於在提升經濟中扮演重要角色的鄉村,國家出臺的振興鄉村政策會改善其基建條件,反之則只保障基本需求

在農村修一條公路已經很不容易了,如果還要保養,那就有點困難了。一是村民們缺乏保養常識,二是沒有後續資金維持保養。時間久了,公路難免不會出現坑坑窪窪,如果遇到自然災害,有錢還好,沒錢就只能簡單修補一下,能通車就行。如今雖然農村公路在拐彎的地方有所加寬,但還是杯水車薪而已。

很多鄉村都修了柏油路、水泥路,可是畢竟鄉村經濟能力有限,建造寬闊的馬路是需要錢的,而且路越寬將來的維護費用也會加大,農村相當一部分青壯年都離開了農村到城裡發展,農村現在人更少了,當地也考慮到利用率的原因,不願意再這方面過多投資了,有些居民點都是老人留守,對道路的要求不是太高。有些鄉村的偏僻小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路泥,還是沒有改變,有些是經濟原因,有些是人為因素,有些農村房屋修建分散,有些道路只能通到居民點多的主路,有些偏僻的只有少數房屋的小路是沒辦法硬化的,優質道路全部覆蓋農村是有點難。

農村公路的修建,往往受地形的限制非常大。很多農村的公路,都是藉助原鄉村路的路基路形修建的,而這些路的修建,當初就是避開良田,儘量少佔用良田,往往都是地形較差的溝夼或山壃,如果要拓寬,難度非常大,也就會大大增加成本。而且,一旦拓寬幾十公分,整條路下來,就會佔用很多的農田。這就會牽扯到太多的農民承包田,需要付出太多的補償費。而且,我國的農田面積太少,對於農田的保護非常嚴格,不能隨意觸碰保護紅錢。這一點大家都是知道的。

路修好以後並不算完,最重要的是保養,在農村經常有拖拉機、收糧食的貨車經過,所以路面上經常被壓得凹進去,有些農村人把家就近在公路邊上,村民為了自家方便在公路上建圍欄和臺階,造成了公路被佔用,一家佔一點自然路就窄了。

路的寬窄也是,農村原始留下的路基也佔了一部分因素,有時根據實際情況,拓寬路基也會增加很大一部分費用,所以為了節省費用,有的路就修窄了。有時拓寬路基,必定會佔用一部分土地,路兩邊的農戶也會不同意,問題比較複雜。

地理環境的限制。道路無一例外都是從千家萬戶的責任田、責任山裡通過、不少是從鄰村穿過,要想擴寬、就必須徵地補償、而國家的預算並沒有徵地補償。無資金徵地。為了解決途中匯車問題、固定每200米修建一處匯車道。村裡的投入、是農民投入義務工折算投資。租用設備、靠村裡到處拉贊助支付的。

現在形勢的發展、交通又成了農村發展的瓶頸。道路的硬化、促進了農村的繁榮發展。而現在道路的擴寬、等級的提高迫在眉睫。“要想富、先修路”。交通先行、永遠是農村發展的重中之重。


第一美女


如果不是特別偏遠地區的鄉村路,其它的鄉村路基本都是可以錯車的,鄉村路修建時是有標準的,一般村路路基寬在5.5米寬,而路面最少是4.5米,一般小型轎車的車身寬也就是1.8米左右,如果技術過關的話是可以錯開車的,但如果遇到貨車,那麼問題就來了,肯定是錯不開的,這時候就難免要倒車了。那麼為什麼不能在修路的時候寬一些呢?小農人認為這其中還是有原因的,下面咱們就從這幾方面來進行分析。

第一,需求的改變

試想下10年前的農村什麼樣?家裡的小車也就是夏利、老款桑塔納那種,而拖拉機也就是204、304那種小型的,在看看現在的農村,轎車都是那種比較寬的商務車,而拖拉機都是那種554、604、704那種大型拖拉機,一個車頭都跟貨車車頭大,所以不是路沒修寬,而是咱們的需求增加了所以導致路變的很窄。

第二,資金限制

農村修路經歷過一段農民自己籌資的時代,那時候為了改變出行問題,村民會進行籌資,一家出一些錢,沒錢的可以出力,在通過別人贊助一些,還有政府的補貼一些,那時候的錢都是用在刀刃上的,所以在修建的時候多數都是在修大體,只要能過車就行,基本是沒考慮以後會有什麼變化,所以因為資金的限制才會出現道路不寬。

第三,徵地難

現在鄉村道兩旁基本都是農田,如果想要擴寬道路,那麼勢必會佔用道路兩旁的農田,而關於這個徵地補償問題,在農村一直都是個比較麻煩的事,因為多了大家承擔不了,給少了被佔地的人也不高興,所以考慮到實際情況,一般道路擴寬的問題都被擱置了。

以上這三點就是小農人對於這個問題的一些總結,現在農村道路窄確實是一個非常嚴峻的問題,如果兩邊有路肩有農田還好一些,但如果是在盤山路或者河邊路,那麼這就很容易出現危險的,所以還是希望這個問題能引起大家的關注,共同為了農村道路改造發生,為了我們安全的生活發聲。


布衣小農人


“要想富,先修路”,以前困擾農村發展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交通不便,山裡的人出不去,外面的人進不來。為了解決農村道路狀況差的問題,國家出臺了相關的政策,實行了村村通工程。農村的交通有了巨大的變化,但是讓很多人不解的一點是,為什麼農村的公路都那麼窄,不修寬一點呢?很多地方兩個小汽車會車都存在很大的麻煩。


1、規劃跟不上

農村現在的很多道路,都是前些年修的,那時候,人們的生活水平還很差,別說家家戶戶買小汽車,就是連農用車,一個村子也沒幾輛,基本上出行的工具都是摩托車,在道路的規劃上,寬度都比較保守,最寬也就3.5米,放到現在就顯得很擁擠,根本就跟不上社會的發展形勢,因而連會車都比較困難,這屬於時代的遺留問題。



2、資金不足

目前農村修路主要的籌資方式是通過政府補貼+農民自行籌資的方式,所以許多農村地區的道路建設都需要農民朋友自己出一部分的錢。但受制於當地經濟發展能力的大小,往往籌集來的資金不足,只能先考慮改善路面環境,至於寬度以後再說。


3、徵地難

要想把路修的寬一些,就要往外擴,佔用兩邊的農田,在農村裡,人們就靠著種地來賺錢的,這個就要牽扯佔地補償問題,不是那麼好協商解決的,如果超出政府預算,這部分費用哪裡來?有時候,不是不想擴寬,而是不好實現。


4、侵佔道路

由於缺乏宣傳,農民們都認為只要建設好了方便出行的道理就夠了導致了侵佔道路的現象越來越嚴重同時,超載車輛、外來車輛隨意行駛,私搭亂建、佔道經營的現象非常普遍。

5、缺乏養護

農村公路修通之後,特別是一些較偏遠的農村地區,隨著使用年限增長,各種管理養護方面的問題逐步凸顯。有的因受地質災害、水毀、長期超重車輛碾壓等因素影響,出現不同程度的破損和路基滑坡坍塌;有的因地方財政資金短缺、專業技術人才不足,致使農村公路維修出現問題。

因此農村公路的建設是一回事,養護更不可忽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