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最著名的一首詞,千年來從未被超越,卻因它送了性命

李煜,五代十國南唐的最後一位皇帝,也是中國歷史上最有才華的一位皇帝。

在中國數千年的歷史進程中,作為一國之君,李煜顯然是失敗的。

但在藝術上,李煜卻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不但精書法、繪畫、音律,而且詩詞造詣極高,留下了許多不朽名篇,其詞含意深沉,句句哀婉悽絕,首首精美絕倫,深得後人喜愛,因此被譽為“千古詞帝”!


李煜最著名的一首詞,千年來從未被超越,卻因它送了性命

李煜為什麼當皇帝很失敗呢?原因卻恰恰是因為填詞,他因為填詞荒廢了主業,因為填詞亡掉了國家,更因為填詞丟掉了性命,最後被宋太宗趙光義毒死。

那麼,堂堂南唐國主,怎麼會被敵國皇帝毒死呢?

原因就是一首詞。

李煜的詞是確實填得好,首首堪稱千古絕唱,但最後卻因為一首好詞而死。

公元961年,也就是趙匡胤建立北宋的第二年,位於江南的南唐中主李璟去世,因為他的五個兒子相繼被殺或因病去世,他的第六個兒子李煜便中了頭彩一樣當上了皇帝。

然而,李煜繼位之際,恰是北宋崛起之時,他感受到北方鐵騎的強大壓力,為求自保,李煜主動尊北宋為正朔,去掉國號唐,自降為“江南國主”,史稱南唐後主。


李煜最著名的一首詞,千年來從未被超越,卻因它送了性命

作為一國之君,這樣卑躬屈膝,也算是太掉價了,但即使這樣,仍然不能改變趙匡胤滅亡南唐的野心。

974年,趙匡胤先後兩次召李煜去開封,李煜擔心扣押,以病拒絕。趙匡胤因此大怒,派兵進攻南唐。

李煜仍對趙匡胤心存幻想,一面派兵消極抵抗,一面向趙匡胤納貢求和。

975年,李煜派大臣徐鉉到開封求和。

徐鉉拜見宋太祖趙匡胤後說:“李煜無罪,陛下師出無名。”

趙匡胤傲慢地說:“不須多言!江南本沒有什麼罪。但天下已成了一家,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

於是,馬上派大將曹彬,率軍進攻南唐。

975年12月,宋軍攻破金陵,李煜去衣露體,肉袒出降,被俘虜至開封。


李煜最著名的一首詞,千年來從未被超越,卻因它送了性命

趙匡胤是個還算仁慈的皇帝,他在位期間,曾經收復了很多小國,俘虜了很多國王,但他並未輕易開殺戒,對俘虜的皇帝下毒手。

趙匡胤對李煜也是如此,李煜投降後,趙匡胤封他為上將軍,違命侯。名字雖不好聽,但終究沒有殺害李煜。

李煜被俘的第二年,趙匡胤就去世了,由弟弟趙光義繼位,是為宋太宗。

趙光義比他那位兄長,心腸更硬,手段更毒,無論對友對敵,皆是如此,他甚至連親侄子、親生兒子都給逼死了,何況李煜這樣一個毫無用處的階下囚?

儘管李煜當年也是個九五至尊的皇帝。

李煜原為君主,現成囚犯,自然不開心,亡國之痛便自然發諸筆端,一日悲痛傷心之餘,便寫下了一首《虞美人》,詞曰: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李煜最著名的一首詞,千年來從未被超越,卻因它送了性命

這是李煜最著名的一首詞,但輾轉到了趙光義的案頭後,一句“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觸動了趙光義敏感的神經。

一個俘虜還想復國?因此,趙光義一副“牽機藥”,便把李煜這個昔日的皇帝、今日的“詞帝”,送上了西天。

這就是李煜最著名的一首詞《虞美人》背後的歷史故事。

其實,不單《虞美人》,很多古典詩詞背後都隱藏著精彩或悲壯的歷史,因為,詩人詞人們用自己的詩詞,記載了他們在某段大歷史變局中的經歷和感受,有愛恨情仇,有亡國之痛,讓我們欣賞經典的同時,更加清晰的瞭解了歷史,並加深了對古詩詞的深入理解。

比如項羽的《垓下歌》就記載了楚漢戰爭。歌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李煜最著名的一首詞,千年來從未被超越,卻因它送了性命

公元前202年冬,項羽與劉邦交鋒於垓下,項羽遭遇劉邦的“十面埋伏”,最後全軍覆沒。敗局已定,項羽悲痛萬分,面對愛妾虞姬,他悲壯的唱出了這首《垓下歌》。

隨後,項羽在烏江邊自殺。

又如杜甫的《蜀相》,記載了安史之亂。

詩曰:“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蜀相》是杜甫遊覽武侯祠時創作的一首詠史懷古詩。因為之前,唐朝暴發了安史之亂,赤地千里,民不聊生,山河破碎之際,杜甫盼望朝廷也能出一個諸葛亮一樣能左右天下、穩定時局的英雄。

又如花蕊夫人的《奉召作》與記載了趙匡胤伐蜀。詩曰:“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哪得知。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


李煜最著名的一首詞,千年來從未被超越,卻因它送了性命

“花蕊夫人”徐氏,為後蜀皇帝孟昶的寵妾。965年,趙匡胤命王全斌率六萬大軍進攻蜀國,十四萬蜀兵一潰千里,孟昶只得請降,花蕊夫人隨孟昶被俘至開封。

到開封后,花蕊夫人被趙匡胤納入後宮,一次飲宴後,趙匡胤命花蕊夫人即席吟詩,她便吟了這首詩,表達了一個有氣節的亡國之女對男兒不戰而降的悲憤。

又如岳飛的《滿江紅》記載了靖康之恥。詞曰:“怒髮衝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李煜最著名的一首詞,千年來從未被超越,卻因它送了性命

何謂“靖康恥”?1127年,因為北宋的腐敗和皇帝的昏庸,導致金兵南侵,北宋上下不思抵抗,金兵藉機步步進逼,北宋最後終於亡國。

開封淪陷後,徽、欽二帝等三千餘人,全部被金國擄走,對於漢民族來說,這是不堪回首的奇恥大辱。

同樣,呂留良的《題如此江山圖》也記載了明朝的滅亡。詩曰:“其為宋之南渡耶?如此江山真可恥。其為崖山之後耶?如此江山不忍視。吾今始悟作畫意,痛哭流涕有若是。以今視昔昔尤今,吞聲不用枚銜嘴……”


一首詩就是一段歷史,一條詩詞線就能串起一段歷史!

杜牧“一騎紅塵妃子笑”中的“妃子”是誰?

杜甫“去年潼關破,妻子隔久絕”是因為什麼歷史事件?

李清照為什麼“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王昌齡“但使龍城飛將在”的“龍城飛將”到底是誰……


當孩子有了這樣的疑問,進入這些詩詞背後的歷史時,一首詩詞就成了一串故事、一段傳奇……如果這樣,那麼無論學什麼樣的詩詞,學哪個時期的歷史,讀懂弄通,都會變得輕而易舉!


李煜最著名的一首詞,千年來從未被超越,卻因它送了性命

今天給家長和孩子們推薦一套《跟著古詩詞學歷史》,這套書有以下幾個特點:

1、包含百科知識、歷史典故、作文素材,契合中小學生的剛需內容;

2、隨書附贈144首必備常用古詩詞,266道詩詞習題輔助閱讀學習,450 分鐘動畫視頻課程,內容豐富,符合“輕閱讀”學習走向。

3、古詩詞裡包含中國簡史,有完整的歷史發展脈絡,並輔以故事、插圖、互動、註解,能引起孩子的閱讀興趣,能培養獨立思考能力。

4、一首詩詞一個歷史點,從詩人、註釋、講解、賞析再到人物、事件、典故、古今對比,全方位、多維度構建孩子的歷史觀。

5、通過“個體解讀”,以小見大,讓孩子感知歷史,建立家國情懷。


李煜最著名的一首詞,千年來從未被超越,卻因它送了性命

其實不單是孩子們,即使是喜愛詩詞和歷史的家長,也可以同孩子一起,通過這種方式讀到更多的經典詩詞,瞭解更多精彩的歷史,家人共享,一舉數得。

這套書一共四本,頭條做活動59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