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意大利公司靠“山寨”MINI,在70年代叫板菲亞特

這家意大利公司靠“山寨”MINI,在70年代叫板菲亞特

在1959年的時候,意大利人Fernando Innocenti(費爾南多·伊諾森蒂)與當時的英國汽車公司(BMC:British Motors Corporation)達成一項技術轉讓協議。

該協議允許意大利人的Innocenti公司進行現地製造Mini車型,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經典BMC Austin Mini。但前提是需要有一個過渡時間。

這家意大利公司靠“山寨”MINI,在70年代叫板菲亞特

1959年推出的Austin Mini

在當時,英國還沒有加入歐洲經濟共同體。由於意大利與貿易國之間的關稅壁壘等問題,導致進口汽車的價格不如本土生產具備優勢。尤其是像Mini這樣的廉價代步車,更需要利用本土生產提供一個極具競爭力的低門檻售價。

這家意大利公司靠“山寨”MINI,在70年代叫板菲亞特

意大利Innocenti公司Logo

基於這些問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以生產Lambretta摩托車聞名的Innocenti公司,看中了意大利國民對於汽車不斷增長的需求,果斷從英國BMC導入車型組裝,展開了與菲亞特汽車的競爭。

01、摩托車製造商的逆襲

實際上Innocenti公司的歷史悠久,最早在1920年由Fernando Innocenti(費爾南多·伊諾森蒂)創立,早期是一家機械製造廠。二戰後,Innocenti生產眾多的摩托車,尤其以Scooter踏板摩托出名,與Vespa是實打實的“敵對關係”。

Austin Mini最早則是在1965年開始由Innocenti生產。在1959年與BMC達成協議,到1965年投產Mini之間的幾年時間,Innocenti先後生產了Austin A40、Austin-Healey Sprite、Austin 1100等車型,在技術上幾乎完全依賴於BMC。

這家意大利公司靠“山寨”MINI,在70年代叫板菲亞特

比較受歡迎的

Innocenti Mini Cooper 1300

這家意大利公司靠“山寨”MINI,在70年代叫板菲亞特

導入Mini後,早期的車型並未有太多改動,基本在造型設計上保持著“原教旨主義”。可以說,意大利版的Mini依舊忠實於Issigonis(伊斯哥尼斯)的原創設計——圓燈、梯形格柵、小輪圈、三門佈置、簡單的內飾、羸弱的動力輸出……不過在60年代,Mini卻是意大利人除菲亞特500 Nuova外的理想選擇。

根據一項關於Austin Mini的數據顯示,在50-60年代期間,BMC製造的Austin Mini有46%被英國本土消費者買走,另外有46%是作為整車或CKD散件出口,然後在消費地進行總裝;最後有8%則是授權在英國以外的市場獨立製造。

這家意大利公司靠“山寨”MINI,在70年代叫板菲亞特

這家意大利公司靠“山寨”MINI,在70年代叫板菲亞特

意大利Innocenti就是從CKD散件組裝開始,慢慢做成了整車製造。但實際上到1974年9月開始正式自主生產“第二代”Mini,Innocenti仍然需要依賴BMC供應發動機和變速箱。最開始,Innocenti正式投產的型號為Innocenti Mini 850,發動機實際排量為848mL。後來相繼還推出了998mL、1275mL的發動機,後者並作為Cooper車型銷售。

這家意大利公司靠“山寨”MINI,在70年代叫板菲亞特

在Innocenti生產的Mini車型裡,唯一對外形進行了改動的款式是Mini T。1966年推出的Mini T實際上又是根據原型車Mini Traveller進行打造的。其車身B柱之後使用了木質結構,有些當時美國車的味道。後來在1968年Innocenti又推出了金屬車身版的Mini T Metallica。

這家意大利公司靠“山寨”MINI,在70年代叫板菲亞特

脫胎於Austin Mini Traveller

的Innocenti Mini T

由於是獲得了知識產權的本土生產,所以Innocenti對於怎麼造Mini有著更高的自主權。到1970年2月,Innocenti版Mini開始對車窗進行修改;到10月,意大利版Mini的車窗已經可以像澳洲、南非版本一樣整體升降,而不是英國原型車那樣古老的推拉窗。

正是因為Innocenti的自主權,也導致意大利版Mini和英國原型開始漸行漸遠。慢慢地,意大利版的車窗不能和原型車互換了,行李廂門的造型也有了差異,內飾變得更現代化,電氣設施和開關也變得與英國原型不同。不過從機械上來看,Innocenti Mini仍然是一臺英國車,因為BMC仍然是動力總成供應商,而且底盤部件也沒有變化。

這家意大利公司靠“山寨”MINI,在70年代叫板菲亞特

02、意大利Mini回到英國人手裡

不過很快在1972年,歷史出現了轉折。

首先是此前在1968年,BMC與羅孚(Rover)汽車合併,重組為英國利蘭汽車公司(British Leyland Motor Corporation);隨後,也就是1972年,由於Innocenti公司的經營出現了問題,當年包括土地、建築物還有生產設備等等,都被利蘭汽車以300萬英鎊的價格收購。

這家意大利公司靠“山寨”MINI,在70年代叫板菲亞特

由博通重新設計後的意大利Mini

有意思的事情也出現了:BMC將Austin Mini的知識產權賣給意大利Innocenti公司進行本土化生產;後來BMC與羅孚重組,又收購了Innocenti的股份,看起來像是“完璧歸趙”。

Mini雖然還是那臺Mini,但70年代英國人卻把意大利Mini看成了賺錢的機器。一方面,利蘭盤算著借Innocenti橫行歐洲“舊大陸”,在小型車市場碾壓大眾、雷諾甚至菲亞特;另一方面,也在為意大利Mini開展了技術升級。

這家意大利公司靠“山寨”MINI,在70年代叫板菲亞特

相比英國Austin Mini展現出

更多現代化元素

從銷量上也能說明一些問題。比如在1971年,Innocenti Mini 850的年產量為58,233輛,而在1972年,利蘭版Austin Mini的年產量才62,834輛,兩組數據差得並不遠。在Innocenti生產的Mini中,價廉物美的850最受歡迎。其一代到三代車型均有導入,當時一部分滿足意大利需求,一部分還要出口。

儘管Innocenti在米蘭設立了製造廠,因為供不應求,後來又在比利時瑟內夫開始了第二家分廠,不過車身仍由米蘭供應。

這家意大利公司靠“山寨”MINI,在70年代叫板菲亞特

也是在1972年,利蘭汽車在意大利開啟了Mini的現代化進程,宣告正式與英國版分道揚鑣。不過利蘭汽車更像是把意大利當作了試驗田,因為現代化版本的Mini更像是“舊大陸特供”。

當時,利蘭找來了意大利Bertone(博通)設計公司,由造型設計大師Marcello Gandini(馬塞羅·甘迪尼)在Austin Mini基礎上重新設計一套70年代的外形,整車造型更方正,整體元素也更貼近當時的流行。

這家意大利公司靠“山寨”MINI,在70年代叫板菲亞特

這家意大利公司靠“山寨”MINI,在70年代叫板菲亞特

即便用今天的眼光來看,在“Mini Bertone”上也不會找出任何Austin時期的影子。博通版Mini太具有欺騙性,不加說明大概會讓人誤以為是臺Fiat、Simca,抑或是雷諾什麼的。

但是好景不長,在1974年由博通設計的Innocenti Mini上市一年多以後,利蘭汽車在石油危機下陷入困境。1976年初2月,為了減負前行,利蘭汽車不得不砍掉意大利的Innocenti項目,以換取資金脫離困境。

03、阿根廷人接手意大利Mini

這個時候因為推翻總統事件,在1955年從阿根廷逃亡到意大利的Alejandro de Tomaso出現了。經過在意大利近20年的摸爬滾打,De Tomaso在意大利已經富甲一方,並且其公司與福特汽車還有千絲萬縷的聯繫。

於是在意大利政府的斡旋下,阿根廷“富豪”以De Tomaso集團的名義對Innocenti進行重組,並命名為Nuova Innocenti公司(Nuova,意大利語“新”的意思)。

這家意大利公司靠“山寨”MINI,在70年代叫板菲亞特

1964年,De Tomaso Vallelunga

不過在拿下Innocenti之前,這個阿根廷人已經拿下了意大利摩托車Benelli(貝納利)和Moto Guzzi(摩托古茲),並在1975年從雪鐵龍手裡拿下了瑪莎拉蒂。事實上更早時候,他還在意大利做了款名為Vallelunga的中置後驅跑車,為了這款車,在1967年還收購了意大利Ghia設計公司。

因此,在1976年De Tomaso集團不僅有了三個汽車品牌(Innocenti、瑪莎拉蒂、De Tomaso),還有了兩個摩托車品牌(Benelli、Moto Guzzi),迅速成為意大利重要的汽車集團之一。

這家意大利公司靠“山寨”MINI,在70年代叫板菲亞特

De Tomaso接手後進行了小改款

而在Innocenti的股權關係上,英國利蘭汽車因為動力總成供應,象徵性保留了5%;De Tomaso在意大利公共機構GEPI的幫助下持有44%,管理完全由阿根廷人自行負責。很快在1976年底的時候,意大利GEPI和De Tomaso將其合併持有的95%股份,連同瑪莎拉蒂在內一同合併為一家新的控股公司。

儘管Innocenti生產小型車,但是因為銷量好,盈利狀況也不錯。但是由於股權關係變動以及產品迭代,1975年產量幾乎是1974年的一半,到1976年進一步下跌。不過很快因為博通設計的Mini鋪開了銷路,產量穩定在每年40,000輛左右。新款Mini也被分為90和120兩款,發動機依舊是利蘭的998mL和1275mL兩款。

這家意大利公司靠“山寨”MINI,在70年代叫板菲亞特

Mini De Tomaso

對於Mini,De Tomaso因為賽車領域出身,所以也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在1977年推出了Innocenti Mini De Tomaso,這款車更像是運動版,發動機擁有71hp,比普通版略高一點點。如果用現在的思維來看,Mini De Tomaso更像是Mini Cooper S,是一款外形運動化、動力輸出輕巧的玩樂小車。

但是好景不長,銷量剛剛穩定下來沒多久,噩耗再次傳來。在1981年,利蘭汽車宣佈停止向Innocenti供應零部件和發動機。而在此前一年,Innocenti已經停止了法國市場的出口銷售,1982年停止了德國市場的出口銷售。一時間因為沒有合適的發動機,Innocenti陷入了困境。

這家意大利公司靠“山寨”MINI,在70年代叫板菲亞特

Mini De Tomaso更像今天的MINI Cooper S

關於利蘭汽車這一舉動,至少有三種說法。

其一是利蘭汽車仍然在生產經典版本Austin Mini,但是由於Austin Mini幾十年來沒有大的技術升級和設計迭代,相比Facelift改款後的Innocenti Mini競爭力不足,所以英國人不願意將“舊大陸”市場拱手相讓。

其二是早在1976年推出Mini Mark IV的時候,利蘭汽車就已經在策劃Mini的換代車型。而到1980年推出Metro,在銷量上開始有起色,也讓利蘭認為是時候結束老一代車型技術輸出了。

這家意大利公司靠“山寨”MINI,在70年代叫板菲亞特

其三則是有一部分政治原因的傳說,即1982年4月阿根廷佔領馬爾維納斯群島,激怒英國並導致兩國交戰。恰巧Innocenti的老闆De Tomaso就是阿根廷人,傳言英國人理所當然切斷了發動機供應。但很顯然,斷供在1981年,馬島海戰發生在1982年,時間上有些錯位。

04、日本大發汽車伸出援手

失去了發動機這項核心技術後,Innocenti Mini的產量在1981年很快下降到2萬輛。為了找到合適的供應商,De Tomaso發現日本的大發汽車正在尋求歐洲市場的合作伙伴,並且當時對於歐洲人來說,大發還是個陌生的汽車品牌,這其中對兩個品牌都存在機會。

這家意大利公司靠“山寨”MINI,在70年代叫板菲亞特

在大發幫助下,意大利Mini擁有了新的動力總成

於是在1982年,Innocenti Mini開始換裝由大發提供的993mL三缸發動機,此機器來自大發第一代Charade車型——第三代Charade也就是國人熟悉的夏利原型車。

換裝發動機的同時,Innocenti Mini還使用了Charade的懸掛系統以及內飾組件,以便進一步脫離利蘭汽車的技術範疇。

這家意大利公司靠“山寨”MINI,在70年代叫板菲亞特

80年代的Innocenti Mini已經足夠現代化了

在與大發合作的時候,意大利方面首在大發993mL發動機基礎上開發了一款Turbo增壓版本,同時使用在Innocenti和大發的車型中。後來還提出了Charade De Tomaso運動版車型計劃。後來大發與De Tomaso達成協議,在1993年生產運動版Charade De Tomaso(G201S)返銷日本。

這家意大利公司靠“山寨”MINI,在70年代叫板菲亞特

1993年,大發Charade De Tomaso

這家意大利公司靠“山寨”MINI,在70年代叫板菲亞特

對於Innocenti來說,他能給大發什麼呢?為進入歐洲市場,日本車企一直以來都在做各種努力,但歐洲經濟共同體與日本之間的貿易壁壘成為最大障礙。不過現在,大發與Innocenti展開合作,首先便獲得了進入意大利市場的機會。隨後,藉助Innocenti的銷售渠道,大發很快便在法國、比利時和瑞士站穩了腳跟。

因為有日本大發的幫助,Innocenti在80年代對Mini車型有了更多想法。Innocenti Mini起初只裝備大發的993mL三缸汽油機,最大功率52hp,在1984年的時候還導入了1升柴油機,最大功率37hp。緊接著,意大利Mini裝上了由Innocenti開發的大發993mL渦輪增壓機器,最大功率72hp——雖然只比BMC的1275mL汽油機高1hp,但低速扭矩輸出更暢快。

這家意大利公司靠“山寨”MINI,在70年代叫板菲亞特

Autobianchi A112,1968年併入菲亞特

就這樣,意大利Mini搖身一變成為“小鋼炮”,命名模式也升級了——Innocenti De Tomaso Turbo。算起來,這也是Innocenti導入Austin Mini以來的巔峰之作,為這款小車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實際上在80年代,Innocenti Mini所面對的競爭對手都來者不善,不僅有菲亞特旗下的Autobianchi A112(比安奇汽車),還有標緻的104,同時也有BMC的Austin Metro。

這家意大利公司靠“山寨”MINI,在70年代叫板菲亞特

標緻在1972年推出的104

正是因為自己對於汽車技術掌握不夠全面,獨立自主研發的技術較少,這也使得Innocenti心有餘而力不足。也是這個時候,Innocenti也在嘗試添置機械設備,自制更多的零件。但是最大的問題還是動力總成無法自造,始終需要依賴外援。

由於產品老化——看上去屬於70-80年代的產物,但實際上骨子裡仍有50年代的Mini零件,到1986年的時候,Innocenti Mini產量僅為12,000輛。這一時期,De Tomaso公司還要顧及瑪莎拉蒂的Biturbo、Quattroport(總裁)等車型的生產和銷售,收入與支出越來越不成正比。

這家意大利公司靠“山寨”MINI,在70年代叫板菲亞特

1965年,菲亞特500,

同樣也是Mini一大對手

05、競爭對手菲亞特結束了意大利Mini

直到1989年,De Tomaso集團業務重組,不得不將Innocenti出售給了競爭對手菲亞特汽車,而菲亞特則接著生產博通版Mini到1993年,最終落下帷幕。

而在1993年,De Tomaso又將旗下的瑪莎拉蒂出售給了菲亞特,至此也徹底停止了大規模的量產汽車。

這家意大利公司靠“山寨”MINI,在70年代叫板菲亞特

而Innocenti品牌最後的結局也頗有些悲涼。因為貼牌菲亞特的車型而變成了一個多餘的附屬品。直到1997年,菲亞特停止了Innocenti所有的車型生產。曾經的Innocenti Mini——意大利籍“英日混血兒”,其故事到這個時候就完全結束了。

這家意大利公司靠“山寨”MINI,在70年代叫板菲亞特

1976年以前Innocenti Mini產量彙總

根據非官方的數據統計,在阿根廷人買下Innocenti以前,也就是1976年以前,意大利Mini總共生產了約47.7萬輛,其中包括早期的CKD散件組裝車型。【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