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音樂圈是否“病”了?否,給出一句,是,有何方法補救?

永恆的珍珠紅


對於題主的問題,我想說確實有些“病了”。

前不久在一檔綜藝節目中聽到有人這麼說:

在中國音樂圈裡,玩古典的,瞧不起玩爵士的,玩爵士的,瞧不起玩搖滾的。玩搖滾的,瞧不起玩流行的。但這幫人,所有人一起,瞧不起玩說唱的。大家都當是個調侃的玩笑話,一笑而過了,然而回過來仔細想想,大家都是做音樂的,為什麼要給彼此貼上一個“標籤”呢,往大了說中國音樂的發展是不是有些問題了呢?縱觀現在的華語樂壇,好的音樂越來越少,而“音樂創作者”卻越來越多。本來按道理來說,作者越多,好的作品也應該越多才對,這無疑是個概率問題,

畢竟量總會變引起質變。

一:大多數做音樂的忙著“圈錢”。

各大平臺、衛視的音樂綜藝層出不窮,以 《好聲音》《歌手》《中國之星》

為首的各種歌手競賽,然而這些歌曲基本都是翻唱老歌,原創新作幾乎沒有。歌手參加各種娛樂節目,大家都去上綜藝賺錢去了,試問怎麼有時間去創作好的作品呢?這對於歌手本身無疑是一種思想的退步。對於歌手們來說,我希望說還是能夠拿出自己的好作品。翻唱,可以學習,可以模仿,但總歸不是做音樂的出路。我更希望看到的是,歌手能夠用音樂來進行表達。

二:聽眾的審美“病”。

現在的音樂市場太亂,網上受追捧的永遠是流量明星的歌、熱門電視劇的歌、洗腦的“快餐神曲”,大家今天討論著哪個流量明星又出了新歌,明天討論著哪個社交APP又有“神曲爆紅”,然而這些歌曲真的是真正的好的音樂嗎?或許大家意見不同,正所謂有需求才會有市場,出現這些音樂大部分是由市場決定的,有市場但不等同於對音樂的發展有利。主要還是取決去聽眾對於音樂的審美需求。

三:音樂情懷“病”。

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起,中國大陸就受到港臺翻唱音樂的嚴重影響。其中大部分來自日本的流行樂。那個時候的翻唱音樂,整體影響了好幾代人的音樂審美。中國現當代流行音樂,發展到現在已經四五十年的時間,然而現在KTV裡“翻唱音樂”還是長期霸佔著榜首,連各大專業綜藝節目的“主力”還是翻唱老歌,這無疑是一種“情懷病”,當然畢竟被日本音樂影響了幾十年,改變也不是一朝一夕能辦到的。但對於歌手來說,拿不出自己好的作品,用前輩們的才華來撈金。說好聽點,是講情懷。說難聽點,就是躺在功勞簿上吃老本,毫無作為。以這樣一種頹廢的狀態,中國的音樂該怎麼向前發展?

總的來說現在的華語樂壇對於音樂創作者來說,既是一個最差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好的時代。有才華、有好的作品的歌手終會被挖掘發現,而靠著“包裝”混的歌手終究會失去“熱度”被淘汰。


觸幕驚新


音樂圈沒病。當今華語樂壇顯然處於所謂的物質文明跟不上精神文明的情況。

抖音和太多的流媒體音樂讓音樂的曝光度越來越高,但這部分互聯網的發展並沒有帶來音樂作品質量上的井噴。

大家不妨可以打開現在的榜單前列和近二十年前的歌對比,會發現大部分的歌在聽感上沒多大區別。那些真正在做創新的人,反而不是這個市場的頭部。

背後的原因是:

第一,聽眾審美與聽眾態度。太多聽眾對於一些新的音樂不是去做學習和吸收,而是反過來說這個人唱的什麼鬼,唱來唱去怎麼都一樣,怎麼都是譁眾取寵……之類。現在網絡平臺給人發表意見的渠道太多了,所以出現了所謂的 粉 路 黑 的陣營。對,沒錯,聽眾可以有自己的音樂選擇,但如果就因此去詆譭一些人的音樂類型,這往往很敗人品,而且會顯得你很無知。而且,太多人覺得聽什麼歌大家都聽我不去聽就是跟不上潮流,這**就是狗屁。一些聽眾不妨去看看一些專業的樂評人是怎麼說的,比如鄧柯老師。別把自己的無知當作是唯一的評判標準。

第二,音樂人吃不飽飯而求下策和資本的介入。聽眾和市場的現狀導致太多在做創新的音樂人根本出不來,反倒是一大堆網絡紅人拿著幾個套路和絃寫出來的口水歌,所謂傳唱度很高的“好歌”,佔據瞭如今市場蛋糕的絕大部分。前段時間爆出的“C2M流水線定製化音樂”則表現出資本裹挾下的聽眾太容易被所謂的音樂主流帶走了。最近《這就是原創》關於國風的撕逼太多了。winky詩、徐良被淘汰引發了好多粉絲的圍攻。蕭敬騰在評價時候說看不到未來都被曲解為國風沒有未來的時候,可以看到這屆聽眾的自我了。很簡單一個事情,當你拿著幾個沒有任何新意的和絃走向,對著吉他,看著古詩詞(甚至還有填詞製造意象但毫無邏輯的),哼出一段老套的旋律的時候,自然讓老蕭看不到未來。反過來,如果你脫離一些玩爛了的和絃走向,在寫作上尋求更多的新意,比如用用中古調式和一些新的技法,這樣才能讓音樂往前動起來。如果我們僅僅是追隨前人的腳步,那麼自然音樂就停滯了。希望對這點不服的人可以去聽聽華晨宇的《降臨》和一些新的國風對比一下,你就知道我在說什麼。

第三,基礎教育階段音樂教育的缺失。總有一些**學校拿音樂課開刀上主課,而且在這個階段目前的教師門檻低,教育深度也不夠。所以導致太多人的音樂認知缺乏。

最後,指路大家多聽聽華晨宇和歐美一些音樂,比如Sia Jessie J之類,別糾結於自己的音樂小圈子了~


咩師兄音樂


這不是病,其實現在大環境已經很不錯了,藝術類包括音樂都得到了普及,如果真要找毛病,從古至今任何時候藝術圈子都有毛病。每個時代都需要做某件事的某些人,這個時代也一樣,題主如果真的是喜愛音樂,只需要默默支持你喜歡的,或者自己去當這個時代的某人,而不是問這樣是與否毫無意義的問題。正所謂世間事,本無定,聚散由心,愛恨隨緣,然諸法般萬象各有玄奇,只在一心。最後,只要熱愛的人沒有被擊倒,那麼你所熱愛的東西便永遠不會消失,所以音樂不死。


經典音樂驛站


是!!!!!中國的某些媒體造成了這種病態的娛樂圈!!!誰紅捧誰!!誰流量大請誰!!!現在這一幫子小鮮肉跟老輩的藝術家比起來!!除了皮囊!才、藝、德這三方面哪裡能比!!!!只有讓主流媒體逆流而上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慢慢影響一些地方媒體!!把目前的錯誤風向扭轉過來了!!人間正道是滄桑啊


隨意2832


個人認為就是缺少經典!為什麼八九十年代的歌,唱到現在還是經典?中間除了周杰倫的一波中國風之外。。。。。好像就是懷舊了。。

可能是貼近生活,貼近老苦大眾的東西太少了吧。還有愛國的元素也不多。


Liu54321


加深素質的鍛鍊,不要走捷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