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瓴,當PE成為VC

“陽光正在向北迴歸線移動,東南海洋上的暖溼季風逐漸形成,我們這片大陸上的凍土將再次鬆動,總要有人開始迎接春天了。”

不久前,國內最頂級的投資機構高瓴資本在官網發佈公開信:【致創業者——總要有人開始迎接春天】。


高瓴,當PE成為VC


高瓴的公開信言辭懇切,在安利了自己投資的ZOOM、完美日記、雲賬房、編程貓等創業公司之餘,也告訴大家在艱難的疫情之下,仍然有新的機遇,我們應該有更多的信心和勇氣。


最重要的是,在公開信中,高瓴宣佈,將推出高瓴創投(GL Ventures),進軍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軟件服務和原發科技創新、消費互聯網及科技、新興消費品牌及服務四大領域。

高瓴,當PE成為VC


據相關報道,高瓴創投合計規模至少100億人民幣。


01

高瓴是何方神聖


疫情之下,在一片“創業寒冬”的哀嚎聲中,高瓴的逆勢而為,不禁讓許多人深感好奇,這到底是何方神聖?


2019年夏天,曾有一篇在金融圈子裡盛傳的文章【深度特寫:高瓴資本的魔幻時刻】,文章對高瓴的評價是:“當代中國奇蹟”。


你可以沒聽過高瓴,但你一定用過高瓴投資的產品:


高瓴,當PE成為VC


知乎上,有人稱高瓴是“國內最好的PE”,因為他們投資的特點是“找最好的公司,做時間的朋友”,換句話說就是擅長長期投資,策略偏向中後期。


2月24日,零食界巨頭良品鋪子在上交所上市,成為疫情期間湖北上市的首家企業。因為疫情影響,上交所為良品鋪子舉辦了一場線上直播上市儀式,這也是A股歷史上第一次沒有現場舉行的上市儀式。


早在2017年,高瓴資本便以8億元入股良品鋪子,持股13%,成為後者重要股東。據高瓴合夥人曹偉表示,當時高瓴看中的是良品鋪子的行業競爭力和高效、優質的經營體系。


事實證明,高瓴的眼光沒有錯:2018年3月,良品鋪子簽訂上市輔導協議,正式向上市發起衝刺;同年6月,遞交上市申請。近兩年的上市準備後,穩紮穩打的良品鋪子正式登陸上交所。


良品鋪子上市後,短短半個月,已經迎來連續10天漲停。從上市時的市值70億元左右,到如今的市值178億元左右,高瓴對良品鋪子的投資已經浮盈超過13億元。


對於中後期投資,高瓴成功的案例還有許多。但很少人注意到,高瓴其實早已開始涉足早期投資。


據相關媒體披露,2013年,高瓴就孵化了一家早期基金:清流資本。這家基金的辦公地點與高瓴在一起,部分中後臺也與高瓴共用。


更有消息稱,2018年起,高瓴在內部就已經組建了一個VC小組,這個團隊並未向外宣佈,上述高瓴公開信中安利的完美日記、雲賬房、編程貓、魔力耳朵等創業公司的投資都出於這個團隊之手。


高瓴,當PE成為VC


“不只是一家PE”,投資圈對高瓴的認知早已慢慢發生變化。


02

VC,主動還是被動


高瓴宣佈推出高瓴創投,是高瓴正式從PE進軍VC的標誌性事件。


但早期市場,比起中後期來說,永遠是更有風險的區域。高瓴對此心知肚明。


有業內人士認為,高瓴的高調公開信,一方面強化了高瓴開始進軍早期市場的品牌形象,另一方面也給市場一些信心,是利己利人之舉。


曾有媒體統計紅杉、經緯、IDG三家國內頂級VC機構2010年的29個投資項目,發現最終只有2個IPO、4個被收購,如果以IPO和被收購為風投成功的標誌,那麼即使是國內頂級VC,成功率也不到20%。


即使高瓴以謹慎、眼光獨到著稱,也無法做到在早期市場依舊像投資中後期那樣高效而穩定。


為什麼不堅持在高回報、低風險的賽道上走下去,而要另外披荊斬棘闢一條蹊徑?


高瓴公開信中,反覆提到兩個詞語:變化、勇氣。也有諸如“即使是最冷的冬季,也不能阻止創新的萌發”這樣的表述。在這些略顯悲愴的鼓舞話語中,我們也能感受到一些無奈之意。


冬去春來,新的綠芽當然會萌發,但前提是,大部分過冬的植物都會死去,

在生靈的廢墟上,才會萌發新芽。


可以推測,高瓴佈局VC並不是完全主動,而是有一定被動因素。也就是說,高瓴並非完全是在資本寒冬中看到取勝機會而殺入早期,而是資本寒冬促使其進入早期的牌局。


無論如何,高瓴下場廝殺,早期市場勢必又會大掀風雲。


03

PE、VC,誰更有前景


雖然對於高瓴來說,更擅長從中後期投資、長期投資中獲利,但總的來說,PE和VC並沒有優劣之分,只有遊戲規則的不同。


從風險和收益的角度看,PE風險低、回報穩定,而VC風險高、回報不穩定。VC的回報容易走極端,大部分投資會失敗,少數會獲得幾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回報。


以下是我們製作的國內知名PE、VC的概覽圖:PE中,高瓴(Hillhouse Capital)、淡馬錫(Temasek Holdings)、KKR等最為知名;VC中,IDG、紅杉(Sequaia Capital)、真格(Zhen Fund)、達晨(Fortune Capital)較為知名。


高瓴,當PE成為VC


在PE、VC工作的商科生,無疑都是走上人生巔峰的一群人。


“投資是一個沒有固定答案的事情。所以這也導致它更有趣,就像在做自己的一份事業一樣。”一位進入一家投資機構做PE的朋友A這樣說。


其實對於PE、VC們來說,除了薪酬,他們更看重的是投資工作帶給自己的成就感。當自己所在團隊的一項決策涉及金額高達數千萬甚至上億元,而投資決策會影響一個行業的走勢,間接影響成百上千人的飯碗時,這就與許多paperwork是完全不一樣的體驗了。


“相比投行,PE、VC需要你獨立判斷的工作內容很多,對一個項目的掌控感也會更強,一旦項目完成,那種成就感是會非常令人滿足的。”朋友A進入公司後沒多久就參與投資了一家新興電器公司。


除此之外,PE、VC吸引高端商科人才還有下面這些優勢:


高階的學習資源:短期內可以藉助公司的平臺接觸不同行業的諸多頭部項目,瞭解商業世界運行的邏輯。


高階的人脈資源:你可以接觸到很多創業者,很多公司高層,應該沒有哪個行業有這種機會,因此,如果你足夠留心,足夠踏實,那你成長的速度是驚人的,是其他行業的數倍。


其實還有一點相對於上面這些看起來不值一提,但其實很重要,那就是:work life balance 要比投行、四大好很多。


04

高瓴也招應屆生


雖然PE、VC幾乎不對應屆生開放招聘,僅有少數實習崗位,同時對應聘者的要求非常高,但即便如此,每年依舊有一些應屆生可以畢業直接去到PE、VC。


麥星投資管理合夥人崔文立曾表示:“研究團隊10多個清華北大知名大學的應屆生,做事非常高效,已經成為了團隊裡的中堅力量。”


從2018年秋招開始,高瓴也連續兩年推出了EIP(Emerging Investor Program)項目,對國內的應屆畢業生敞開大門:


高瓴,當PE成為VC

高瓴,當PE成為VC


根據介紹,高瓴的EIP項目分為兩個階段,先進行一段時間的實習(2019校招為4-6個月,2020校招為2個月),然後根據表現可獲得全職offer,隨後進行為期兩年的EIP分析師項目,考核通過並表現優異的,有機會直接晉升投資經理級別。


如何一畢業就衝刺PE、VC?


雖然高瓴在招聘中並沒有作出太多的硬性要求,但瞭解PE、VC的都知道,如果不是頂級人才,很難獲得青睞。


高瓴,當PE成為VC


這就需要同學們主動進行大量積累,才能厚積薄發。


大一:券商營業部/銀行實習;各類社團、大創活動;


大二:鋪墊1~2份實習,如諮詢公司PTA、創投FA實習;同時參與含金量高的商賽也是有幫助的;


大三/研一:完成2~3份VC實習並爭取留用機會;同時間留意暑期實習招聘信息:外資機構一般在上學期10~11月(IDG),內資機構一般在下學期3~4月(騰訊投資併購部);


大四/研二:衝刺目標機構的秋招,收穫心儀offer。


雖說投資機構難進,但放眼望去,現在90後在投資界已經在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年齡不是絕對的門檻:


2014年,曹毅創辦源碼資本,那一年他剛剛30而立;硅谷跨境基金 Cheese Ventures(知勢創投)的三位創始人都是90後,過去三年中,他們投出了一家獨角獸公司超音速飛機 Boom,以及 GrubMarket、Oh My Green、編程貓、Matternet 等五家估值超過1億美金的公司。


高瓴,當PE成為VC


有人說投資並不是年輕人適合的工作,大學一畢業就去這類公司還是有些缺乏基礎;但真正進入PE、VC的年輕人,首先就是同齡人裡最優秀的那一批,雖然資歷較淺,但成長速度極快,未來可期。


高瓴的2020年校招發佈於2019年4月中旬,據此推斷,高瓴的2021校招也不遠了。


你,做好準備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