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自閉症孩子到與郎朗同臺演出,這位國民奶奶的帶娃方式讓人敬佩


據數據顯示,中國自閉症人數超過1000萬,其中12歲以下的自閉症兒童超過200萬。這些兒童常被稱作“星星的孩子”。

有一個“星星的孩子”森友,4歲學畫畫,6歲學鋼琴,8歲學爵士鼓,12歲學吉他,14歲從全國2萬名參賽選手中獲得與郎朗同臺演出的機會

這17年來,森友背後一直有一個人的堅守和努力,她就是——森友奶奶

今天,親子樂邀請到這位“國民奶奶”,來分享她和森友的成長故事。

從自閉症孩子到與郎朗同臺演出,這位國民奶奶的帶娃方式讓人敬佩

森友奶奶和森友

由於像漆黑夜空中的星星一樣活在自己的世界裡,自閉症兒童常常被稱為“星星的孩子”。

自閉症患者要表現為三大類核心症狀,即:社會交往障礙、交流障礙、興趣狹窄和刻板重複的行為方式。


從崩潰到全部接納


自己接納

孩子患自閉症

森友是我的孫子,是一個典型的自閉症孩子。

森友2歲,被確診為自閉症時,家人都幾近崩潰。我倒是挺鎮定,因為確診前心裡已經有底了。

無論怎麼樣,都是自己的孩子。

但是接下來的日子,森友開始不受控制地哭鬧、尖叫,有時候整晚整晚地哭。

當時,我對自閉症都沒有過多的瞭解。我就決定從現在開始學,哪裡有關於自閉症的課,我就去上。

從自閉症孩子到與郎朗同臺演出,這位國民奶奶的帶娃方式讓人敬佩

彈吉他的森友

做更多的事

讓周圍的人接納

自閉症孩子與普通孩子最大的不同,就是社交障礙。這對森友進入學校的集體生活帶來了巨大困難。

在入學的時候,森友的眼睛根本不敢看人、時常尖叫,也因此被三家公立小學拒絕了。

很幸運,廣州南奧學校接收了森友。但我心裡明白,不論是同學還是老師,課堂裡有這樣一個孩子,多多少少會有意見。

對森友在學校的行為,我會跟他說清楚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怕影響課堂紀律,我就在校陪讀;對森友有“意見”的孩子、家長,我都會一個個上門拜訪說明。

從自閉症孩子到與郎朗同臺演出,這位國民奶奶的帶娃方式讓人敬佩

為學弟學妹畫漫畫的森友

我的孩子是自閉症兒童,我接納他;我還要儘可能改善森友生存環境,關心他身邊的人,這樣大家也很關愛他。

我接觸過很多自閉症孩子的家長,我發現往往家長會忽略了孩子的社交障礙,拼命想往普通孩子身邊靠,最後導致家長和孩子都會很辛苦。

你首先要接納你的孩子某些方面的不足,有些地方就是有缺陷的,不能用同齡孩子的要求來對待。你接納自己的孩子,別人才能接納。 這是一個最關鍵的心態。


只要普通孩子玩的,都讓他去玩


森友在學習學業上是沒辦法跟普通孩子一樣的,所以我不會在學業上對他有太多要求。

但是其他方面,我都會讓森友儘量去嘗試,

普通孩子享受的東西他都應該去享受


潛水、滑旱冰

只要能玩的都讓他去玩

滑旱冰、潛水、游泳、踩單車......任何可以讓森友玩的東西,都會放開讓他去。

潛水是他現在最感興趣的,幾乎每週都要求去上潛水課。

森友學習潛水是因為當時他正面臨中考,壓力很大。為了緩解他的壓力,我就讓他去學潛水。

我記得森友第一節課潛水課,從穿上裝備到潛下去,森友只花了五分鐘。別的學員光是咬住調節器呼吸這個小小的動作,可能需要五六節課。

水下的世界吸引著森友,他開始挑戰更高難度的動作,面鏡排水、中性浮力、調節器尋回,每項都能在泳池裡利落完成,似乎水下就是他的主場。

從自閉症孩子到與郎朗同臺演出,這位國民奶奶的帶娃方式讓人敬佩

颱風過後室外泳池很多垃圾,森友潛下池底清理

只是他喜歡的我就支持他堅持下去。像學游泳,森友一天遊四個小時,而我就穿著救生衣陪他泡在水裡,也試過溺水好幾次,被救起來後,堅持繼續泡。

他學得慢學不會,沒關係。我會陪他一次次重複,每天一點點進步。


學鋼琴、吉他

只要有機會就要堅持

學習吉他、鋼琴是為了治療。因為聽一箇中醫說,指尖運動能夠刺激大腦

森友是6歲開始學鋼琴的。小區裡早教機構的老師說,他有識譜能力,我們就開始學了。

無論讓森友去學習哪一項,起步都非常艱難。但我只要看到有一點點機會,我就會跟他一起堅持下去。

我不會強迫他,而是用他喜歡的事情去激勵他:去玩個轉轉馬,或者是吃一份雞米花、喝一瓶飲料,就這樣陪著森友一起堅持下來。

一開始只能練5分鐘、10分鐘,後來就是上半節課。我不懂音樂,老師給他上課,我就在外面等。

從自閉症孩子到與郎朗同臺演出,這位國民奶奶的帶娃方式讓人敬佩

森友在江曉路支持義賣彈唱

我覺得我改變森友最大的地方是我把他的刻板變成刻苦,他過去只要重複的做一件事情,現在他聽指令特別好,包括他鋼琴技能的學習上,只要老師給他下了指令,森友就會改過來。


“與郎朗同臺的孩子”和“國民奶奶”


“與郎朗同臺的孩子”

自閉症的孩子不用苟且地生活

森友後來被更多人所知道的身份,應該是“與郎朗同臺的孩子”。

2016年,14歲的森友踏上清華大學新清華學堂的舞臺,與其他兩位特殊孩子一起,在郎朗國際音樂基金會發起的“101鋼琴家”音樂公益盛典上進行開場演出。

與郎朗同臺的時候,森友已經學鋼琴9年了,他那時候還是砸鋼琴,不是彈鋼琴。為了一分鐘的表演,森友練習了5個月。

從自閉症孩子到與郎朗同臺演出,這位國民奶奶的帶娃方式讓人敬佩

森友在音樂盛典的表演現場

這場表演要求,光一打到他身上,他的琴聲就要出來。

他彈完以後,必須安安靜靜地坐在那兒等三四分鐘,等其他的夥伴彈完,中間沒有報幕。這對於普通孩子可能不是什麼問題,但他們都不是很症狀很輕的自閉症孩子。

演出很成功,那個節目組的人都驚訝,他說你們比普通孩子表現都好。

從自閉症孩子到與郎朗同臺演出,這位國民奶奶的帶娃方式讓人敬佩

後臺準備的森友

說實話,與郎朗同臺對森友只是一種體驗,並沒有多大的影響。但他的努力讓我堅信:自閉症的孩子也可以不用苟且地生活。

演出後很多人說森友在音樂上有天賦,老師甚至建議可以給森友換一臺專業的三角鋼琴。後來有一次去中山醫科大學做評估,報告顯示他的視覺處理能力真的非常、非常、非常好。

從自閉症孩子到與郎朗同臺演出,這位國民奶奶的帶娃方式讓人敬佩

森友在彈鋼琴

我明白森友沒有辦法當演奏家和音樂家,他沒有邏輯思維。我曾經下大功夫讓森友往演奏家去培養,可是他的缺陷就擺在那裡,我摸清楚了他的能力所在,我也不強求了。


“國民奶奶”

孩子們都喜歡奶奶

因為森友,我也成為了很多孩子的“奶奶”(笑),他的同學都很喜歡和我相處。

南奧學校是我經常出沒的地方。我想為森友營造一個融洽的學校班級環境,一有空我就幫忙搞搞課室的衛生、幫忙佈置教室;我還經常幫忙處理學校一些孩子的情況,例如有孩子拉肚子尿褲子沒有衣服穿,都是我在處理;我還經常和家長們談心,瞭解學校孩子們的情況。

有個媽媽問過班裡的孩子:“班上你和誰最好”,他們都說和奶奶最好。

其實我是用自己的方式去幫助森友處理身邊的問題,改變同學們、老師們、甚至是家長們對自閉症孩子的看法,幫助森友融入班級、融入社會中。

今年10月,森友和森友奶奶的故事也被廣州南奧學校創編成音樂短劇《愛在南奧,無需等待》。

從自閉症孩子到與郎朗同臺演出,這位國民奶奶的帶娃方式讓人敬佩

音樂劇中角色,來源“南奧學校”

從自閉症孩子到與郎朗同臺演出,這位國民奶奶的帶娃方式讓人敬佩

故事原型的森友、鄭校長、森友奶奶,來源“南奧學校”


未來,希望有一個團隊能接納他


森友17歲了,他將來能否在社會自立,還需要進行艱苦的訓練。

對於自閉症來說,讓他們先成為好照顧的人是起點,是基礎。

生活方面,我一直在培養森友學會自立,讓他學會自己解決一些問題。

有一天早上,森友自己一個人煎雞蛋,他怕被油炸到,就倒空儲存箱的東西,把箱子扣在頭上保護自己。雖然有點好笑,可是看得出他自己有去想辦法解決問題。

現在森友已經能夠生活自理,並且能好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開不開心都會表達出來。

學業上,我不企求森友能上大學,而是能找到一個接納他的團隊

他不會,我可以教他;他學得慢,我可以陪他。

從自閉症孩子到與郎朗同臺演出,這位國民奶奶的帶娃方式讓人敬佩

森友在廣州地鐵聲光音樂會上表演

在我能陪伴他的日子裡,幫助他在社會上獨立。

在團隊中貢獻自己的技能,而不是無意義地度過。


希望更多人能接納特殊孩子


在和森友的相處和教育上,我覺得最重要的有兩點:

一是堅持,決定要做的事情一定要做到極致。我認為不要以家長的希望去要求孩子,你可以給他們接觸多一些東西去尋找他喜歡的。

只是他喜歡的你就支持他做到極致,就是堅持下去。這個過程中間,新鮮感過了孩子會放棄,這時候家長需要出來給予支持。

二是包容接納,家人和孩子身邊的環境都要能接納他。

如果出現特殊孩子出現打人這些不允許的行為,不要群起而攻之,而是選擇從孩子成長的角度出發,心平氣和地跟老師和家長溝通。

我希望有更多的孩子和家長能夠包容接納特殊的孩子們,因為他們都是“星星的孩子”。


採訪後記


這次與森友奶奶的採訪中,最讓我佩服的是她強大的內心。

森友從曾經大喊大鬧、無法被學校接納的孩子,到現在是一位陽光帥氣、多才多藝、能生活自理的大男孩,都離不開森友奶奶的堅持和照顧。

而我們這次的推薦,也希望大家對自閉症孩子這群體有多一分的瞭解和包容,也希望大家從中能學到森友奶奶育兒理念的閃光點,並對自己有所啟發。


達人家長:森友奶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