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徘徊生死坎 樂觀對人生散文系列之二《少年讀書時》楊雅琴

故事:徘徊生死坎 樂觀對人生散文系列之二《少年讀書時》楊雅琴

  (一)迷糊的小學


  太陽當空照,花兒對我笑,我卻不知道為何背起小書包。當跟著夥伴們一起進入村學堂的時候。我就是一個小迷糊。整個小學階段的關於讀書的事在我腦海中也未留下什麼深刻的印象。

  只記得那是間大窟窿小穿的教室。一到冬天北風呼呼颳起的時候,我們幾個愛逞能的同學就到附近打穀場尋找稻草,堵住那幾個透氣窗窟窿。有時草窗也會為風所破,我們便不斷的抱草,不停的堵窗。當時好像是教學點複式班,同學人數不多,老師也應該算溫和的。至於學習的內容全然不記得了。

  但有一點記得特別清楚,那就是大家特別盼望嚴寒天。於是便可以帶來平時撿的松果,在教室正中間燃起一堆火來。同學們圍著火唱書或做遊戲,哪兒滿臉黑灰也快樂無比。

  更興奮的是,大夥可以帶火籠來教室。不是為了取暖,而是火籠中小香香盒子中燒烙玉米粒,野豆子誘人。奢侈的時候還有黃豆粒,花生米。特別是黃豆粒,隨著“砰砰”的聲響,滿屋飄香,我們會不由自主吞嚥口水,那滋味至今讓人無窮懷念。

  至於讀書,好像都不怎麼上心。我當時的學習成績大概一般般。小學最後半學期時候,發生了一件小事。那天老師表揚了我曾經的同位,說她調位後上課不再講話進步很大。雖然沒有批評我,但我瞬間臉紅,意識到言外之意是說我曾經影響同桌。從那以後,我沉默寡言,認真聽課做作業。最終在小考時以第一名成績以本班唯一個女生身份同另外三個男生考上當時重點初中。

  迷迷糊糊地翻過屬於小學階段的那一頁。將要去離家十多里路並且隔著一條大河的雙橋中學住校讀書。當時大多女孩小學畢業就不再讀了。鄉人普遍認為女娃識幾個字會寫名就行了。小學畢業回家學學女工,幫父母做做家務,過幾年就嫁人過日子。而我在家人的支持下毅然踏上新的征途。

  

故事:徘徊生死坎 樂觀對人生散文系列之二《少年讀書時》楊雅琴

  (二)難忘的雙中生活

  

  雙橋中學,我人生中第一座真正的煉爐。離開家的溫暖庇護,帶著花季少女青澀懵懂的夢我走向了你。曾經說過我是健忘的。關於和誰同桌過,校園發生了什麼趣事我是完全沒有印象。

  但有些畫面卻記憶猶新。

  初見你,雖然頂著烈日卻分明有一股透心的涼氣襲來。所謂的重點中學竟然如此簡陋。狼藉不堪的操場上,幾排簡單破舊的瓦房參差不齊地立著。

  來到宿舍更是傻眼了:搖搖晃晃上下鋪的鐵架床空空如也,地上到處都是亂七八糟的稻草。這就是我今後三年學習生活的地方嗎?

  這種初見時失望的感覺沒忘。

  正在我們手足無措的時候。老師出現了,有序地指揮安營紮寨並具體安排生活起居的各個環節。然後是一翻讓人熱血沸騰的入校訓話。帶著新奇期待,克服重重困難,我成為雙中的一名學生。

  從此,我便認識一群為人真誠,工作嚴謹的良師益友。有的像父兄般親切,給予我生活學習上的幫助。有的知識淵博,溫文爾雅有極強的人格魅力,成為我敬仰的教書育人的領路人。直到今天我還清楚記得:周老師在上《孔乙己》一文時“排出九文大錢”的動作;

  在學習《變色龍》一文中繪聲繪色的朗讀;

  在講寫作時對那篇學生例文《發了芽的榆樹》的精彩點評。

  那態度那方法讓後來也從事教育工作的我受用終生。

  恩師們不僅傳授知識還教我確立人生目標,保持良好習慣。在我考試失誤時幫我分析自己的優缺點,甚至寫信鼓勵我戰勝困難。這些無微不至的關懷我銘刻心間,永生難忘。

  我還結識了人生中一批最純潔最真摯的朋友。一千多個日日夜夜我們相約遨遊在知識的海洋,為以後的人生積澱了一筆豐厚的財富。而且我們患難與共相處成了一生不離不棄的閨蜜知己。

  我的同學我的朋友

  可記否

  黎明窺見過我們晨起相互督促的勤勉;

  朝陽目睹過我們一起奔跑鍛鍊的姿態;

  夕陽嫉妒過我們的輕鬆愜意長提漫步;

  月光羨慕過我們親密無間的食物分享;

  午夜油燈照耀過我們題海追夢前行。

  也許我的記憶並無問題,也許我有特異的感覺功能。

  我還看見門前池塘洗臉的綠水;

  我還聞到校園北面水井的酸氣;

  我還嚐到雙橋街上天鵝蛋的糯香;

  我還觸摸到前方大河沙灘的柔軟;

  我還彷彿感受到在青青麥田前合影時的緊張和欣喜。

  雙中,銘刻著我們青春記憶的難忘的雙中學習生活啊,已經過去三十多年了。

  可今天一幅幅畫面又鮮活在我面前。

  我的少年讀書時光!

==========================

原創作家簡介::楊雅琴 湖北省孝感市大悟縣人。大學本科。是一名熱愛文字的中學語文教師。喜歡閱讀,也喜歡寫字。常把生活感悟訴於筆端。

故事:徘徊生死坎 樂觀對人生散文系列之二《少年讀書時》楊雅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