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如果你只打算讀一遍,就不要讀了”

有人說,這本書如果你只打算讀一遍,那你最好就不要讀了。我深以為然,在此之前,我從來不知道小說還可以這樣寫,但我知道這絕對不僅僅是一本小說。這是一本哲學小說,是不是感覺很神奇?哲學這樣高大上的學科竟然還可以和小說這種可讀性強的體裁巧妙結合在一起,恍若天成。這本書,就是著名捷克作家米拉·昆德拉的《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輕》

“這本書如果你只打算讀一遍,就不要讀了”

2017版上海譯文出版社《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輕》

該書描述一九六八年蘇俄入侵捷克時期,民主改革的氣息演變成專橫壓榨之風潮。

小說中的男主人公托馬斯是一個外科醫生,因為婚姻失敗,既渴望女人又畏懼女人,因此發展出一套外遇守則來應付他眾多的情婦。有一天他愛上一個餐廳的女侍——特麗莎,他對她的愛違反了他制定的原則,甚至娶她為妻,但是托馬斯靈肉分離的想法絲毫沒有改變,依然遊移在情婦之間,對全心愛他的特麗莎是一種傷害。特麗莎經常在極度不安的夢魘中醒來,經常猜忌與懷有恐怖想象。 此時捷克政治動亂不安,在蘇黎世一位權威醫生希望托馬斯去那裡發展的呼喚下,兩人於是決定去那裡生活。但是面對陌生環境的不安與丈夫仍然與情婦私通,特麗莎決定離開,回到祖國。但是命運與抉擇讓托馬斯回去找她,此後兩人沒有再分離。他們意識到在一起是快樂的,是折磨與悲涼裡的快樂,彼此是生命中甜美的負擔。後來他們死於一場車禍。

“這本書如果你只打算讀一遍,就不要讀了”

米蘭·昆德拉

薩賓娜是一個畫家,曾經是托馬斯的情婦之一,也是特麗莎妒忌的對象。薩賓娜一生不斷選擇背叛,選擇讓自己的人生沒有責任而輕盈的生活。她討厭忠誠與任何討好大眾的媚俗行為,但是這樣的背叛讓她感到自己人生存在於虛無當中。弗蘭茲是被薩賓娜背叛的情夫之一,他因為她而放棄自己堅持的婚姻與忠誠,但是由於薩賓娜的背棄,讓弗蘭茲發現自己過去對於婚姻的執著是可笑的,純屬多餘的假想,他的妻子只是自己對於母親理想的投射。離婚後,自由自立的單身生活為他生命帶來新的契機,並且瞭解薩賓娜只是他對革命與冒險生活的追隨。後來他與他的學生相戀,在實際參與一場虛偽遊行活動後,意識到自己真正的幸福是留在他的學生旁邊。一場突然搶劫中,弗蘭茲因為想展現自己的勇氣而蠻力抵抗,卻遭到重擊,在妻子的陪伴下,無言的死於病榻上。


“這本書如果你只打算讀一遍,就不要讀了”

米蘭·昆德拉

首先,令我耳目一新的就是書名和每一章節的標題與長度。我聽說過重的令人難以承受,但為什麼是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輕呢?這個書名不但迅速吸引讀者的注意與思考,也暗示了這是一本不那麼好懂、按常理出牌的哲學小說。再來看它的目錄,第一部輕與重,第二部靈與肉,第三部不解之詞,第四部靈與肉,第五部輕與重,第六部偉大的進軍,第七部卡列寧的微笑。這樣簡潔又晦澀的目錄讓我迫不及待地想看看到底寫的是什麼內容,而這又像一首俳句的目錄,在看完一整本書後再回首品味,就忍不住為書裡的所有人物唏噓慨嘆。同時,每一篇的長度也很有意思,出奇的短,平均一篇只有一張紙,有的甚至只有一頁,寥寥數語,卻不顯得空洞,甚至“費解”,可見語言之凝練與深度。

“這本書如果你只打算讀一遍,就不要讀了”

除此之外,它也讓我們得以管中窺豹,知曉俄國侵略下的捷克是怎樣的政治形態和民生狀態。你永遠不知道哪個身邊不起眼的人就是警察,你永遠不知道在自己家說的話做出的舉動什麼時候會被在廣播裡公示,你永遠不知道在請願書上簽字或者不簽字,一念之間是否身敗名裂,無處安生。

“這本書如果你只打算讀一遍,就不要讀了”

《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輕》就好像一座空中花園。它的語言優美、形象,令人回味無窮,比如托馬斯覺得特蕾莎就是“塗著樹脂的籃子裡的嬰兒”漂流到了他的床榻之岸。它的夢境也很美,並且具有一定的暗示,比如特蕾莎夢見自己和其他女人赤裸著身體在水池旁繞著圈行走,而托馬斯在中間的大籃子裡,誰要是停下,他就朝誰開槍。它的美還在於恰到好處的引用,托馬斯用貝多芬的“非如此不可”表達了心中的命中註定。他們的相遇更是妙不可言,來自“七個偶然”。這座空中花園精緻淋漓,卻不顯得搖搖欲墜,因為它的本體,它的內在,就是哲學中的存在主義。

“這本書如果你只打算讀一遍,就不要讀了”

我想,讀完一遍過後,炫目而又困惑,這大概就是最好的註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