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本生的前途在哪?

校園小廚


前途在於自己腳下所走的路。

首先,有沒有認真學習對待自己的專業?考上這個大學,這個專業後,有真正瞭解過這個專業嗎?有沒有深入而又細緻的去學習?這是一條明確的擺在腳下的路。在往前走嗎?還是有了疑惑?沒有走上去,怎知路上風景。

態度端正嗎?為所想學習的付出了什麼?時間?時間發費在能夠提升專業能力上了嗎?誘惑太多,手機上網,能夠控制自己的學習時間嗎?

思維是開放的嗎?能接受新的觀點嗎?

獨立思考的能力?上大學意味著什麼?自己想要什麼?別人為什麼說這樣的話?說話的依據又是什麼?他是理性的認真的嗎?

通過高考,讀一個二本,怎麼就沒有前途。

全國有多少高校,一本在其中所佔的比例知道嗎?不知道,但二本比一本多,這是事實。

前途,什麼樣的前途?

問題細化,多問幾個為什麼?科學理性的分析問題。

上大學了,自己要學會獨立思考。


李lee745


社會分層是客觀存在的,你的擔心很有普遍性。我就就這個問題來說吧。

1、高考是人生的第一次分層

雖然很多人不願意承認,但這確實是客觀的。當初和你差不讀的人,或許各種原因,他去了上海大學、你去了復旦大學,幾年後你們倆的差距就不知不覺區分出來了。

要是都同等努力,差距會越來越大。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會在高考前投入很多精力去投入教育:學區房、重點初中、重點高中。

(高考就是一次分層)

不輸在起跑線上,就是為了能贏得第一次人生分層。當然這個分層是流動的,只是對多數人影響大而已。

2、北上廣的人才集聚

和一個朋友聊天,他講在學而思工作還可以。我說有個朋友去那面試英語失敗了,不應該哈。

他說很正常,北上廣深津,海龜都遍地走,英語好點能嚇誰一跳。

這個故事就是為了說明東部一線城市的人才過剩問題,現實確實如此。所以國家單位、大企業在選人的時候就會卡三件套:什麼學校,什麼專業,什麼表現。

(這是各種原因造成的現實)

我除了第一條過關,後兩條基本都被pass。這就是當下的現狀。

上次參加一箇中部省份的人才引進招聘會,由於通知不清楚的原因(其實就是卡著雙一流名單來),來了他們省屬大學的很多學生。可以感受到他們的不愉快。

這確實是一個現狀。但這些並不是主宰性的,比如最近火的,咪蒙團隊、脫口秀團隊,他們的學歷層次都一般,屬於創業成功的。選擇適合自己的領域,還是很有發展空間的。當然要像我一樣圖安逸,咱就踏踏實實去個公務員、事業編之類,也不圖升遷,挺好的。

2、普通學校就業困境

高考的殘酷選拔與一線城市的人才過剩,確實造成了當下普通學校學生的就業瓶頸。在加上媒體經常宣傳大學生什麼什麼的,這種宣傳對北大是沒有影響的,影響的就是普通學校。

帶來了一系列問題。就我目前觀察,解決有幾條途徑:

1、魄力型。去創業,國家也支持,選擇一個風口,在適合的時機、適合的人、合理的贊助下成長。這個是個小概率事件,參見周鴻禕演講。

2、學習型。學習是一生的事,學歷是年輕的事。如果學歷三階挑,是可以改變很多的。

3、改變心態型。我就屬於這種,我比不過別人,不比了。阿q。

(學習改變一切)

總結:

我們要在承認既有現實下,努力做出改變。相信題主也是如此吧。


一枚明粉


"二本生",條件不錯了!咋還這麼迷茫?

你叫人家初中、高中畢業的人還活不活?

[真人真事]一:從“廣場舞"裡跳出來的"金鳳凰"

"三味"一女學生王某,03年初中畢業後,一直在鎮上開了個門面,做點小生意。現在28歲,已是2個孩子的媽媽。近幾年來"廣場舞”風靡全國各地大街小巷。她組了個舞蹈隊,經常在縣鄉參加演出活動,小有名氣。去年她被縣文體局相中,破格被招聘為文工團演員兼舞蹈老師。這可是許多大學生想進卻沒進成的職位啊。

[真人真事]二:從大山裡走出來的"新聞人"

"三味"一位在縣電視臺做"製片人"的高中同學,前些天向"三味"透露:他們臺裡新招聘了一個"新聞人",主要負責新聞採訪、攝錄及製作等工作。這人35歲,家住偏避山村,高中畢業後,在縣城開了個小小婚慶攝影室。縣電視臺需要招聘懂攝製技能的人員,他幸運入選。

“三味”問這位"製片人"同學:臺裡為何不招大學生?他說:我們需要的不是學歷,而是技術。




當代人才法則:社會需要的不是學歷,而是技術。

相信,題主從以上兩個實例,已找到了問題的答案:

別問前途在哪裡,還是自問技能有什麼吧。

其實"二本"在專業上比一本更具優勢。可是,我們的"二本"同學們,你們的"專業"學得怎樣了?大學四年,是在混豪無價值的一紙文憑,還是在精學精練無價的"技能"?

前段時間媒體爆料:高校學生上課玩手機成風!



試問:如此大學生,就算名牌大學畢業,又怎樣?

這個社會所有的職位是為真才實學者預留的,白吃白喝者只能靠邊站!



還是這句話:

無論學歷怎樣,名牌與否,每個人的人生都會遇到"灰暗"時期。既然"文憑"已象自己的出生一樣,無可選擇,那麼,就不必再把人生的成敗的原因,歸結到這些無法改變的現實身上,應多從自身主觀方面找原因才是。


三味聊教育


【原創:沒有拿得出手的學歷,就要有漂亮的經歷】

不誇張地說,二本生在求職中,稍微想去好的企業,一直是處於“優先淘汰”地位。

為什麼?

“學歷本科以上”這樣的字眼很熟悉吧?

因為我們常常能在各種企業的招聘信息看到。

但是,你真的天真地以為只要是本科就可以了?

其實,這句話的潛臺詞應該是“學歷本科以上,一本為佳,985/211就更好了。”

也就是說,好企業好崗位在招人的時候,篩選簡歷這一關,他們潛意識是一定會優先看學歷。

不知道你有沒有看過這樣的一則新聞,某著名企業的HR在節目中直接公開說明了,在宣講會現場收到的簡歷,他們會按學歷分,如果不是985等重本大學,這樣的簡歷雖然收了,但是他們基本不看。就當做廢紙處理了。

因為本身,高考就代表了你未來的起點,高學歷一定程度意味著你是受了高等教育,高素質高智商的人才。

企業在招人的時候,為了提高效率,招到高素質人才,學歷這一關,定是像一個大閘門一樣,擺在了我們面前,你的學歷沒有高度,這個門你就躍不過。

有的同學會說,這位HR的說法,過於絕對了,其他都不看,就看學歷嗎?

是的,因為是真的有的企業會直接在招聘信息上註明要985/211的學生。雙非生投遞除非非常牛,不然也是優先淘汰。

但是,並不是所有的企業都只要985/211,大都數意思其實是,“985/211為佳,一本也挺好,沒有就二本吧。”

但是看到這句話,你覺得好企業會沒有985/211、一本生投遞嗎?

好的企業必定是引來了成千甚至上萬的學生投遞簡歷,其中就包括了大量重點大學,一本大學的學生。

所以,二本生的你,光是學歷就已經被人甩了好幾條街。

看到這裡有的同學會說“算了找不到工作了,回家裡建設家鄉吧,大城市不要我了。”

但是,我想告訴你的是二本生在求職中的危機感,你已經沒有好看的學歷了,那麼你一定要有漂亮的經歷。

只有這樣,你才能殺出重圍,斬獲offer。

大學的經歷包括你的實習經歷、項目經歷、社團經歷、比賽經歷等等。經歷也是簡歷中佔比最大的一項,用最多的筆墨來描寫。

所以經歷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即使是學歷再高的同學,如果經歷空白,也會摔倒在簡歷關。

而作為沒有學歷背景的二本生,就更要去豐富自己的經歷。

麻煩不要隨便就說社團很水,
想想你付出了什麼

我就是那個在學生會待了兩年的人。

大一的時候,我被師兄師姐在臺上生動地演講打動,初來乍到就跑去面試各種社團。

根據我興趣愛好,我選擇去了新聞部。

像我,第一年在部門當幹事,我學會了寫稿,對於我的文案有了較大的進步。我掌握了單反拍攝的小技能。最最主要的是我學了新媒體運營,一步步摸索排版,內容創作。

所以我在我所喜愛的部門真的學到了很多,特別是讓我找到了我的興趣愛好之一,新媒體運營。

在第二年,我成為了部長。我更重要學會的是,如何去帶領一個21個人的部門,培養了我的領導能力和組織能力,我也時常需要帶領他們策劃活動,這對於我策劃能力也有較大的提升。

最後我也獲得了優秀部長的稱號。

但是很多人一開始進了社團壯志未酬,但是久了,由於社團本身存在的弊端便開始覺得乏味,很多事情都敷衍了事。

開始吐槽社團很水?

我不知道你究竟付出了多少,如果每次有任務,你不想搶著報名,有活動,你也不願意試著去策劃一次,永遠在社團裡打醬油,那不是社團水你學不到東西,是你自己在社團裡划水。

但如果從一開始,你就是盲目選擇,隨便進的,就很難用一種熱情去維持,因為不喜歡。

當然我也沒有說就一定要進社團,只要你不要從進大學就想著混日子,無所事事,你選擇什麼樣的組織去鍛鍊自己,都是可以的。

但是,社團經歷在求職中,面試官也會看,有時候我們也可以在一些招聘信息看到“有社團經歷”等字眼。

而社團經歷對我的作用就是除了讓我找到了自己的興趣,也讓我掌握了拍攝、寫稿、運營公眾號的技能。

在求職中,我會在簡歷上把我當部長的經歷寫下去,說明我帶領了多少個幹事,帶領他們做了哪些事,怎麼做的,最後的成果是什麼。

不要在宿舍睡大覺,有選擇地參加一些比賽

大學期間,在空暇時間,要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所學專業選擇性地參加一些比賽。但是最好是校級以上的,因為含金量高。

像比如讀商,經濟類的同學可以參加一些商戰;讀新聞傳媒類的同學可以選擇一些記者賽,演講,或者視頻創作大賽等。

比賽經歷如果跟你求職的崗位有直接掛鉤,也是一個不小的加分項。比如你想求職的是銷售,而你在大學期間也有過參加營銷大賽的經歷,並且是拿了不錯的成績,這就是一個很大的加分點。

那如果沒有掛鉤,它也證明了你在某方面的技能,或許這個技能也是崗位需要的。

還是拿我自己舉例,在大學我也多少參加了幾次比賽。寫在簡歷上的我寫了兩段,一段是參加學校的模擬招聘大賽冠軍;另外一段是微軟華南區的PPT製作演講大賽冠軍。

一段證明了我在求職上的綜合素質,另外一段證明了我的計算機技能和演講能力。

如果你有時間和精力,不妨參加一些項目

項目經歷在求職中,也是一個不小的加分項。比如志願者項目,創業項目。當然你也不能在項目裡面划水,要對團隊有所貢獻,有成果。

我在大三的時候,加入了一個創業團隊一段時間。在我剛進去的時候,我就寫了一篇破2W的推文,為公眾號一天增加了300多個粉絲。後來我也參與策劃了一些活動,活動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這段創業的經歷,在我求職面試環節時,面試官基本都會問到,證明了他們感興趣,想聽聽你是怎麼做的,從創業經歷中,體現出了你的各種能力。

請記住,最最最重要的是實習經歷

如果你問我實習經歷有多麼重要?

這樣說吧。比如你和B同時在競爭一個崗位,你有學生會主席、創業等漂亮的經歷。但是B只有一段和崗位相關的實習經歷。

最後面試官選擇B的可能性會比選擇你高。

因為,實習經歷,代表著校外實踐,代表著職場經驗或者同崗位經驗。企業會認為,你來到公司後會更快地適應,掌握崗位技能和知識。

所以,如果你是一個打算參加求職的同學,一定要有實習經歷,沒有實習經歷的話,簡歷很容易石沉大海。

關於如何找實習,面試,(在我的公眾號“謝胖子啊”和有很多我自己寫的乾貨,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在秋招的時候,我認為幫助我最大的還是實習經歷。我的實習經歷,基本都能直接對應到行業和崗位,我做的是互聯網的產品運營,那麼我在之前也有在互聯網實習的經歷,這是最大的加分項。

而崗位需要的活動、用戶、內容等運營,都和我的實習經歷,校園經歷,項目經歷找到匹配的點。

所以,最後我真的是從好幾個華工的學生裡面脫穎而出,拿到了offer。

說了這麼多,我在想,每年都在說就業難就業難,但是每一年你都能聽到誰誰誰拿了年薪多高的工資。但是,你可能根本不知道他們前幾年為了這一刻做了多少準備和努力。

哪怕你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二本生,同樣可以用你過人的經歷“碾死”他們。

但是,如果你跟我說“道理我都懂,但是依然做不好。”

不是做不好,是“道理你都懂,但是你TM太懶了。”


我是謝胖子,一個很努力的95後,對生活有些小感悟,求職有些小乾貨。歡迎關注我的公眾號“謝胖子啊”,來找我聊天。


謝胖子219


二本大學大多為省屬大學或者非“211工程”大學,一本和二本在師資、硬件等方面還是有一定差距的。這也是為什麼大家都追捧一本大學的主要原因。但是相對來說,考上一本大學的學生畢竟是少數,更多的同學讀的是二本大學。



基本上我比較認同的是:“學歷是一個敲門磚”。在畢業前後,學歷的重要性非常高。因為學歷折射出的一個問題,不僅僅是學歷本身,而是很多三本學生的自律能力、學習力、持久耐力、領悟力普遍比一本的學生要差(當然也不絕對,但應該涵蓋大部分),所以用人單位在錄取時,勢必會考慮這些背後的因素。

在我看來,能夠考上二本已經不錯了,說明你還是有能力的,不要管這個學校怎麼樣,至少還有一些人不如你,達不到你所在的高度。所謂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有時候對自己要求過分的高,也是一種折磨。



說起來,也許我還不如你成績好,但是我從未覺得自己不如一本的學生,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長處,沒有誰是全能,就算我在大學裡學到的知識沒有他們那般豐裕,但是我也不會自卑,因為每個人走的路都是自己的人生,如果真的一帆風順,那樣還有什麼意思,這些酸甜苦辣,風風雨雨不都是需要我們去體驗,才能讓我們成長,讓我們變得成熟嘛!



既然你覺得自己不行,那就要對現有的生活狀態做出改變,找一個自己喜歡研究、感興趣的事物去做,去學習,也許那就是以後別人羨慕你的地方,也許讓自己變得充實後,你自然也沒那麼多心思去思考感嘆自己不如別人了。


熱河路001


專科生的前途又在哪裡呢。

現在我周圍有很多二本的親戚,畢業幾年了,幹著跟自己的大學專業沒任何關聯的工作,畢業後拿個三兩千的小工資。學機械的在幼兒園幹保育,學農業科技的在賣電瓶車,學工程材料的在做錄單文員。

這是我看到的社會現實。

若你是社會底層,不保持終身學習,不停進取的狀態,那你這二本並不比那些初高中畢業學廚師學電焊的收入待遇高,也沒他們日子舒坦。更不會比有人脈有父蔭的但有途徑進入事業編制再轉個公務員的,或者二十多歲就可以接班家族億萬資產的舒坦。

上了二本,畢業了,如果你是這樣的二本:一,自己五本錢,二,吃父母老本,那,還是趕緊放下這二本的身段,繼續修煉自己適合這社會的知識和技能上下功夫吧。


夕漫美


提出此類問題的朋友,不客氣地說,都是屬於“心比天高,命比紙薄”型的人!

先說心比天高吧!

一是要去北上廣,二是盯住那些面試只要求985、211院校畢業生或研究生學歷的企業,這不是明擺著與自己過不去嗎?身高1.7M,專挑1.8M的衣服穿,還抱怨不合身不是嗎?除了北上廣,中國還有很多城市可以工作生活,而且也可以生活的很滋潤;即使是北上廣,並不是所有企業都能做到只招聘985、211院校畢業生或者研究生,其中不乏優秀的大中型企業。志向遠大原本是好事,但是脫離實際,好高騖遠,不切實際就不再是好事!

再說命比紙薄。高考進入二本,可能有命運的成分,也更可能是自己聰明不夠、努力不足。正所謂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正是當初的不努力,造成了現在被動的局面,目前只是感嘆前途,意欲何為?博取同情嗎?除此之外,還有什麼實質性意義嗎?!

理性看待社會,理性看待自己,把自己能做的該做的事情做好!不抱怨不自憐不盲目不放棄,未來的路還很長很長,遠遠還沒有結束!畢業後,職場競爭才剛剛開始。有時間感嘆,不如繼續加油,努力做最好的自己,有朝一日讓985、211的畢業生難以企及!

一己之見,供參考!歡迎關注,共同探討!


人力資源沉思錄


這是個全社會都重視高考的時代!

家長會傾其所有的給孩子報個各種補習班,尤其在最後馬上要高考的日子裡,各種小班,甚至一對一,只為了最後的收口完美一點!

高考當天考點交通管制,考點門前警察守著門,各種義務搭建的帳篷,紅色醒目的金榜題名的橫幅,到處無不彰顯著人人為高考的氣勢!

但是這是幾家歡喜幾家愁的時刻,有人上重點大學,必然有人上二本。這是社會的平衡,金字塔的頂端雖然炫目,又有幾人能企及的?

中華詩詞大會有一屆有位選手李滾 想當年初中畢業唸的是師範,可是經過自己努力,成為一名天文學教授!

二本的同學,只要你想,大學刻苦鑽研本專業,不荒廢大好時光!無論怎樣,努力過!拼一把!相信一定有會有收穫!走出別樣的人生!



千江月FH


二本的前途在哪裡,那我問你一本的前途又怎樣呢?我打個硬性比喻,一本是省委書記,二本是縣委書記。甚至鄉鎮書記。如果你只考入二本,你放棄不。


雨後劉漢雲


前途靠自己,專科也有很厲害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