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的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来了(1)

一. 分封制

目的:巩固国家政权

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

受封者的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纳贡

作用: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扩大了统治区域 ,开发了边远地区。

危害:受封的诸侯有相当大的独立性,为日后分裂割据埋下隐患。


你要的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来了(1)

各诸侯国分布

二.宗法制

定义:血缘关系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统治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三.秦的统一

公元前221年,秦完成华夏统一,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

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内容:确立皇帝制度,全国军政大权由皇帝总揽,所有官吏由皇帝任免。

设三公九卿中央官制:丞相--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务

郡:是秦朝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单位

皇帝制度的核心:皇权至上

影响:巩固国家统一,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消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

秦巩固统一的措施:统一文字,法令,货币,度量衡。筑长城,移民

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背景:汉初郡国并行,出现王国问题

措施:汉武帝实行推恩令(把封地越分越小)

作用: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

六.唐实行三省六部(三省六部的完善是:在隋唐时期)

唐中央设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尙书省(执行)三省长官是宰相。为分散相权,尙书省设六部

七.元朝实行行省制(流动的机构)

背景:疆域空前扩大

意义:加强了对全国的管辖;是中国行省制的开端。

元朝管辖西藏地区的机构是:宣政院

元:中书省--最高行政机构

枢密院--最高军事机关

八.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汉代: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看重家世);隋唐宋--明清:科举制(所说的八股文)

九.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措施:(明太祖)废丞相,行省;设三司,六部;(成祖)设内阁

清雍正设:军机处--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实质: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你要的高中历史知识点复习来了(1)

军机处大臣议事

十.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

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原因:独特的地理环境;小国寡民;海外贸易发达和工商业的发达。

城邦的基本特征:小国寡民;独立自主

雅典民主确立历程:

  1. 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2. 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雅典民主政治
  3. 伯利克里改革--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黄金时代)

雅典民主政治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评价:积极:有利于社会稳定,民主,经济文化繁盛;为后来欧美资产阶级建立民主政治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消极:外邦人,妇女,奴隶没有政治权力;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

罗马法

起源和发展;早期只有习惯法无成文法。成文法诞生标志是《十二铜表法》的颁布

公民法:适用范围仅限于罗马公民,用来调整罗马公民的关系

万民法:罗马对外扩张便于统治一切自由民的法(就是说用范围是罗马全境)。

6世纪,《民法大全》标志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

评价: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是近代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有利武器;

局限性:维护奴隶制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