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進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原來詩外還有個關於人品的故事

唐詩“進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原來詩外還有個關於人品的故事

詩人在書寫詩歌的時候,都是有一定特定的歷史背景。唐詩宋之問《渡漢江》: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唐詩“進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原來詩外還有個關於人品的故事

記得當年語文老師在解釋說:詩人由於多年沒有回家,離家越近越是思念家鄉,心裡卻也更加害怕,碰到從家鄉來的人都不敢去問候,生怕別人知道自己過得不好。

唐詩“進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原來詩外還有個關於人品的故事

宋之問當年寫這首詩的時候,真實情況真的是這樣的嗎?

河南大學文學院著名教授王立群老師,曾經有一次在中國詩詞大會上點評這首詩的時候,他說出了這首詩背後的真實故事。

王立群老師說:

原來宋之問這位詩人是武則天時期的詩人,他曾阿附於武則天男寵張易之,這才導致了最後被貶到到廣東。這次是從廣東逃出來,一直藏身於洛陽不敢回家。寫詩的時候,是正好渡漢江時的有感而發。

唐詩“進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原來詩外還有個關於人品的故事

由於長時間沒有回家,他不知道家人有沒有因他而受到株連,也不知道他自己的醜事有沒有傳到老家,因為這個原因離家越近他越膽怯,才不敢“問來人”,歷史上的宋之問確實有才,但人品卻非常差。為了將這句《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佔為己有,將自己親外甥劉希夷給害死了。

唐詩“進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原來詩外還有個關於人品的故事


宋之問的這首《渡漢江》,你是怎麼理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