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大太監李蓮英去世

李蓮英,1848年11月12日生,漢族,原名李進喜,清咸豐五年淨身為太監,翌年入宮。同治六年,受封二總管。慈禧太后賜名連英,俗作蓮英。在宮中期間,深得慈禧太后器重,太后甚至打破“太監品級以四品為限”的皇家祖制,封為正二品總管太監,統領全宮所有宦官。陪伴慈禧太后近五十三年,是清末最有權勢的宦官,亦是第一個叫慈禧太后為“老佛爺”的人。宣統元年61歲時,為慈禧守孝百日後隱退。1911年3月4日卒,享年63歲。


「歷史上的今天」——大太監李蓮英去世


李蓮英是清末最有權勢的太監,擁權40年,他受慈禧寵愛,但同時又受到光緒皇帝的尊敬,稱他為“安達”,光緒皇帝駕崩之前,還吩咐要善待李蓮英。李蓮英一直是慈禧的人,戊戌中帝后兩黨成見很深,光緒為什麼臨終前還專門要交待善待李蓮英呢,李蓮英究竟做對了什麼?下面5個故事也許能夠說明一點原因。

盡職守

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慈禧次年簽訂辛丑條約,答應了列強提出的賠款駐軍懲辦首惡的條件,才終於結束“西狩”回京。雖然這次是逃難,但人家排場十足,鑾輿鳳輦,護衛森嚴,人數總有幾萬之眾。

經過保定,地方官員安排皇家逃難隊伍住下,依舊花團錦簇,不敢稍有怠慢。李蓮英伺候慈禧休息了,轉身問身邊的小太監,皇上在哪兒呢?然後就去給光緒請安。

進了皇帝的“行宮”,昏黃搖曳的燈光下,他看見光緒正靠著一個枕頭髮呆。

李蓮英趕緊請安,說皇上您怎麼不歇息呢?光緒說,你看我能歇息嗎,這兒只有一條褥子,連個被子都沒有!

李蓮英一看,皇上的待遇真的是慘不忍睹。落魄的鳳凰不如雞,失勢的皇帝連宮女太監都敢欺負。李蓮英趕緊回到自己的房間,把自己被子都抱了過來,說:“奴才該死!皇上您委屈一下,用奴才的被子。”

光緒帝感慨萬端,咳聲嘆氣。李蓮英跪下,伏在光緒膝蓋上號啕大哭,說:“皇上,咱怎麼命這麼不好,趕上這事了!”

那一晚上,李蓮英沒有回去睡覺,一直站在光緒的房間外伺候。光緒咳嗽一聲,他就趕緊端一碗水進去。

回到北京,光緒對別人說,“沒有李安達,朕活不到今日”。

“安達”是什麼東東?這是蒙、滿的語彙,漢語就是拜把子兄弟,是劉備和關羽、郭靖和拖雷的關係。李蓮英一個奴才,得到光緒如此禮遇,足見皇帝心中的那份感動。

清代詩人王照曾就這一事件寫過一首詩:

炎涼世態不堪論,蔑主惟知太后尊。

丙夜垂裳恭待旦,膝前嗚咽老黃門。

“黃門”是太監的另一個叫法,指的是李蓮英。沒有人知道李蓮英當時的真實想法,但不管是腳踏兩隻船的政治投機,還是在其位謀其政的職業操守,能做到這一點,都特別不容易。

守本分

光緒十二年,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的北洋海軍練成,奏請朝廷派大臣檢閱。

慈禧就派總理海軍衙門大臣醇親王奕譞前去巡閱。醇親王是光緒的生父,身份自然極為高貴,同時也非常微妙。醇親王一向行事謹慎,城府極深。他主動要求派李蓮英以副使的身份隨行。慈禧很滿意,就說李蓮英你就跟著跑一趟吧,好好伺候七王爺。

檢閱水師的三巨頭,以李蓮英地位最低,不過是個高級奴才。但他又是太后的眼睛,軟實力最強。這事如果換成了安德海,不定會有多威風呢。

但李蓮英不一樣。一路巡視,他堅決不在給他預備的豪華艙舍下榻,而是謹守本份,堅持住在醇親王的外間。他說,我一個奴才,怎麼能跟七王爺、李中堂比呢?


「歷史上的今天」——大太監李蓮英去世

李鴻章與李蓮英


醇親王離京後,每次接見文武官員,都讓李蓮英作陪,避免攬權嫌疑。而李蓮英則立在七王爺身邊,拿著王爺的長杆菸袋,提著菸袋荷包,低眉斂目,隨時準備給王爺裝煙、遞煙。回到住處,則不見任何來訪的人。

晚上,他預備好熱水,要伺候醇親王洗腳。說:我平常也沒機會伺候七王爺,現在請您賞臉,讓我盡點孝心。醇親王感動得連連拱手,這李總管,太TM懂事了。

視察回來,醇親王、李鴻章爭著向太后讚揚李蓮英。自己調教的太監露了臉,老太后心裡舒坦,嘴裡還是很平淡,說:“算是我沒白心疼他。”

李蓮英聰明乖巧。從安德海的命運中,他明白了應該如何擺正主子和奴才之間的關係,時時處處謹慎小心。他的墓誌銘中說,李蓮英“事上以敬,事下以寬,如是有年,未嘗稍懈”。自古走紅的太監少有善終,李蓮英卻能全身而退,這也算是他成功的秘訣吧。

有眼色

慈禧愛看京戲,經常賞賜藝人一點東西。

一次,著名演員楊小樓演完戲,慈禧把他召到眼前,指著滿桌子的糕點說:“這些東西賞你了,帶回去吧!”

楊小樓叩頭謝恩,心裡卻有另外的念頭。他知道慈禧字寫的不錯,想請太后給他題個字。

慈禧心情不錯,就讓太監捧來筆墨紙硯,揮筆寫了一個“福”字。

旁邊有人看了慈禧寫的字,悄悄提醒:“‘福’字是‘示’補,不是‘衣’補。”楊小樓一看,太后果真把字寫錯了。

按現在的理解,錯版的人民幣比正版的稀缺得多,自然更有收藏價值。可楊小樓不能這麼想,老佛爺親筆題字,拿回去吧,錯字一定會遭人議論;不拿回去吧,豈不是給臉不要臉?

慈禧太后也很尷尬,既不想讓楊小樓拿走,又不方便要回來。

這時,李蓮英靈光一閃,笑呵呵地說:“老佛爺的‘福’,自然比世上任何人都多出一‘點’呀!”

楊小樓心領神會,連忙叩首:“老佛爺這萬人之上的‘福’,奴才怎麼敢領呢!”慈禧太后也順坡下驢,笑著說:“也好,隔天再賜你吧。”這樣,李蓮英一句話化解了困窘局面。


「歷史上的今天」——大太監李蓮英去世

李蓮英與慈禧


為讓主子開心,李蓮英動過不少心思。

一次,慈禧在頤和園過生日。李蓮英安排了放生鳥、魚的項目。打開鳥籠魚簍後,鳥飛長空,魚翔淺底。可是沒一會兒,這些鳥和魚又紛紛聚攏回來。李蓮英對慈禧說:“老佛爺洪福齊天,您看連魚鳥都捨不得離開您呢!”

以慈禧的精明老練,自然知道其中有鬼。不過,在歡樂的場合,又難得李蓮英這麼用心,於是重賞了李蓮英。

其實,這些魚和鳥都是喂熟了的。提前把它們餓上兩天,放生之後自然會回來討食吃。

諳世故

慈禧是一個多變多疑、心狠手辣的政客,同時也是一個孤獨無依、寂寞軟弱的女人。在三四十年的相處中,慈禧與李蓮英主僕之間,形成了一種既牢固又脆弱、既溫暖又冷酷的奇特感情。

慈禧少年喪父、青年喪夫、中年喪子,又歷經兩次政變,晚年國事江河日下,可以說一生坎坷。作為一個獨裁者,她捍衛自己的權力,生殺予奪,不擇手段;作為一個女人,她又敏感自尊,一旦被觸犯,會變得理智全失,瘋狂極端,視人命和國事如同草芥。

像李蓮英這樣的大太監,每天陪伴在慈禧左右,就如同走鋼絲,稍有閃失,就會萬劫不復。他更像一條老狗,忠誠、勤勉、有眼力見兒:主人開心,它歡騰跳躍;主人寂寞,它靜靜陪伴;主人惱怒,它是出氣筒;主人擔責,它是替罪羊。時刻記得自己的身份和職責,拿捏著分寸,同時還不能讓主子感覺出你在拿捏分寸,而是覺得你出於至誠和愛戴。

總的說來,李蓮英拿捏的不錯。慈禧對光緒非常嚴厲,有時候,光緒皇帝惹太后不高興了,被罰跪,很長時間不敢起來。李蓮英就裝作心疼太后的樣子,呵斥光緒:你怎麼又惹老佛爺不高興了,還不趕緊走!光緒這才站起來退了下去,也替太后解了圍。

戊戌之後,慈禧覺得,自己傾注全部身心培養調教的皇帝居然背叛,怒不可遏。宮女太監、外廷大臣都選邊站,惟恐惹怒太后。

李蓮英卻仍舊保持著對帝、後的忠誠,光緒被囚禁在瀛臺的時候,慈禧派人送去的食物都非常粗劣,李蓮英常借請安的機會,將糕點藏在袖子裡帶給光緒。在慈禧與光緒西逃的路上,他見光緒身上衣服單薄,便將自己的衣服脫下來給光緒。

為此,李蓮英一度受到慈禧冷落,但他寵辱不驚,沒有表現出絲毫的不滿,最終還是得到了太后的理解。

李蓮英一直刻意低調行事。他40歲生日,慈禧特意下旨,賞他一桌菜,算是極大的榮寵。依李蓮英當時的身份地位,又是40整壽,排場大一些也無可厚非,多少人都巴不得藉機會獻媚呢。但他只擺了一桌,請了幾個老一輩的太監、同輩的好友和幾個徒弟。李蓮英說,多給老太后磕幾個頭,多給皇上、皇后磕幾個頭,多給爹媽磕幾個頭,我就心平氣和地過生日了。

李蓮英46歲那年,慈禧賞戴二品頂戴花翎。這在太監中是前所未有的。雍正爺曾經規定,太監品級以四品為限,慈禧肯為李蓮英突破祖制,可見他一貫的做事態度和風格,深得慈禧欣賞。

李蓮英受盡慈禧恩寵,做到敬事房大總管,卻始終未曾離開慈禧,這令很多人不解。

其實這也不難理解:一種可能是慈禧捨不得。幾十年間,慈禧身邊的奴婢換了一茬又一茬,最善解人意,能把太后伺候得服服帖帖的,只有安德海和李蓮英;

另一種可能是李蓮英的精明。“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一旦不能接天、映日了,還能夠“別樣紅”嗎?不論你在太后的情感賬戶上存了多少積分,一旦離開,都可能前途未卜。

更何況,儘管李蓮英恪守祖訓,從不干預政事,但他是太后身邊的紅人,御史們或者不知內情,或者沽名釣譽,或者出於對太后不滿又不敢直接指責,一直都在虎視眈眈地盯著他的一舉一動,隨時準備彈劾呢?安德海只出了一趟差,就被砍了頭,以李蓮英的精明,恐怕還是感覺留在太后身邊最安全吧。

知進退

1908年,慈禧死於西苑儀鸞殿。

人走茶涼,李蓮英深諳此理。辦理完慈禧的喪事,又為老太后守孝百日之後,他離開生活了52年的紫禁城。

離開之前,李蓮英把慈禧歷年賞賜給他的珍寶,裝了七大捧盒,全部獻給了隆裕皇后。他說:這是皇家東西,不應該流入到民間,奴才小心謹慎地替皇家保存了幾十年。奴才現在年老體衰,乞求離開宮廷,所有這些寶物,都奉還給主子。

這一舉動令隆裕十分感動。所以,雖然老太后不在了,隆裕對他還是恩眷不衰。李蓮英死後,隆裕還按照大臣的禮恤,賞喪葬費2000兩。


「歷史上的今天」——大太監李蓮英去世

李蓮英的翡翠扳指


李蓮英的清醒和遠見,還表現他對家庭事務的處理上。早在戊戌之前,他的母親還在世時,李蓮英就把自己的財產均分成7份,兩個妹妹都同樣有份。又把田地按弟兄5股均分,大約370多頃地。據說,兩個妹妹每人分到17萬兩白銀。

他的做法讓老母親非常高興,但李蓮英教導他的子侄們:財大禍也大,要時時警醒,不要胡作非為。

自古以來,輿論對於太監很少正面的評價,成見多多。流風所及,朝臣也極少就事論事,區別對待。加之清末國事糜爛,民怨沸騰,加在李蓮英身上的各種傳言自然比清平時代又多了不少,最後落得一個臭名昭著的名聲,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

從李蓮英謹小慎微的性格來看,他應該是納賄但不貪權,至於賣官鬻爵、禍國殃民,就更是子虛烏有。在精明老辣的慈禧眼皮底下,他有那份心,也沒有那份膽。

可以說,李蓮英終生都只是一個精明、忠誠、謹守本分的奴才,一個皇家有政治頭腦的老狗而已。他也不過是做好了一個奴才,博得了主人的歡心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