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故事】包保黨員黎菊梅的那些“小事兒”

【戰疫故事】包保黨員黎菊梅的那些“小事兒”

連接你我的“小事兒”

“您好,我是包保黨員,按照防控指揮部和社區要求,為積極做好防控工作,請您每天關注並報告家人身體情況,有發熱、咳嗽等情況及時聯繫我或社區工作人員。”說這話的是下沉黃州赤壁街道毛紡社區的一名普通黨員黎菊梅。

【戰疫故事】包保黨員黎菊梅的那些“小事兒”

因為突如其來的疫情,作為黨員和政工幹部的黎菊梅無暇多想,毅然決然接受命令,就地轉崗,下沉毛紡社區參與疫情防控工作,成為一名包保黨員。此後,她滿腦子都是關於住戶的那些“小事兒”。

初遇“小事兒”

最初,對樓棟的住戶不瞭解,看著社區給的排查表,對著物業提供的幾百個電話號碼,黎菊梅一時間感覺頭皮發麻,想不到有什麼更好的辦法入手,只好挨個打電話、發短信、加微信逐個聯繫居民。

【戰疫故事】包保黨員黎菊梅的那些“小事兒”

但是,接電話、回短信、加微信的人屈指可數,眼看著時間流逝卻收效甚微,她只好向網格員和其他包保黨員求助。與此同時, “社區-臨時黨支部-黨小組-樓棟包保黨員-單元負責黨員-住戶”六級聯動體系應運而生,所有防疫事項迅速進入有條不紊、高效運轉狀態。黎菊梅在黨支部、黨小組的帶領下很快找到了包保的“門道兒”。

【戰疫故事】包保黨員黎菊梅的那些“小事兒”

群眾事無小事兒

宇濟一號小區是毛紡社區管控形勢最嚴峻的小區,黎菊梅包保的樓棟共有68戶,除未入住的以外,應排查46戶。“在整個小區常住人口並不算多,但是由於人口構成較複雜,尤其是醫護、一線抗疫人員較多,有一定的流動性,且是確診人員密切接觸樓棟,所以排查工作容不得一絲馬虎。”黎菊梅時刻提醒自己。

隨著對工作熟練和反覆摸排,樓棟微信群的氛圍較以前的緊張不安變得緩和許多。哪家的天然氣快用完了、哪家的急需藥品要採購、哪家的小孩要打預防針、哪家因特殊情況需要離黃返黃……各種“小事兒”都能迅速得到響應和解決,在黎菊梅和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書寫了一個又一個樸實無華卻溫暖人心的抗疫鄰里故事。

【戰疫故事】包保黨員黎菊梅的那些“小事兒”

3月4日,社區要求入戶排查,同樓的包保黨員李飛舞因值守久站引發腰椎間盤突出發作,黎菊梅得知情況後顧不上家裡老人、孩子,主動穿上防護服找到排查組替代李飛舞。

3月10日,黎菊梅跟著老黨員楊雄飛等小組成員一起上門入戶排查一名住戶時,敲門半晌沒回應,打電話無人接。等繼續敲開門後,他們呆住了,這位住戶目光呆滯、面色土灰、站立不穩。經過大家仔細詢問,得知這名住戶已年滿60歲,獨居,有胃痛、嘔吐症狀,楊雄飛當機立斷要送他去醫院卻遭到住戶再三拒絕。隨之,住戶“嘭”一聲關上了門。

【戰疫故事】包保黨員黎菊梅的那些“小事兒”

每天詳細排查記錄

雖然吃了“閉門羹”,但大家絲毫不敢馬虎,楊雄飛考慮其胃痛嘔吐無發熱症狀,便當即回家取了熱飯菜拿來,再次敲開門的時候住戶竟突然暈倒!

情況緊急,刻不容緩!楊雄飛迅速聯繫其家屬單位和社區幹部迅速聯繫“120”……應對這起突發事件,前來的社區幹部們就像提前演練過般一氣呵成——他們有條不紊,60歲的老黨員楊雄飛、羅琦健步如飛、網格員黃愛臨陣不亂、志願者李登祥挺身而出,每個人都以“做大事”的心態緊繃著神經,直到患者得到及時就醫、檢查結果排除新冠肺炎時,大家終於長舒一口氣,這件“大事兒”才變成了“小事兒”。

【戰疫故事】包保黨員黎菊梅的那些“小事兒”

讓“小事兒”永流傳

這樣的“小事兒”還有很多,無論是不厭其煩的對每一位排查對象“驗明正身”,還是加班加點對每一份採購清單的精確核准,無論是風雪不懼的巡查值守,還是聚精會神捧著手機、電腦,目不轉睛的報告採寫……黎菊梅都把這些小事記錄下來。

【戰疫故事】包保黨員黎菊梅的那些“小事兒”

不知不覺,這段特殊的時期已在黎菊梅心裡刻骨銘心。她記得剛開始包保時候那段標準但又青澀的開場白現在已然變成

“大媽,今天你屋裡麼樣啊,菜夠吃不?”

“我不是小雷,我是小黎喂~”

“好啦,你說姓雷那就是雷嘛”

……

經過這些,黎菊梅說,“我是一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是一顆螺絲釘,隨時隨地堅守自己的職責。我此時是一名包保黨員,永遠都是包保黨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