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醫大附屬肺科醫院確診病例全部清零

山醫大附屬肺科醫院確診病例全部清零

3月9日15時,在山西醫科大學附屬肺科醫院重症救治樓前,86歲的張先生坐著輪椅,被醫護人員推出樓門。“謝謝!謝謝!”他一邊拍手一邊感謝大家,雖然戴著口罩,但眼神中充滿了喜悅。這位來自壽陽的老人是我省確診病例中年齡最大、最危重的一名患者,他的出院意味著山西醫科大學附屬肺科醫院確診病例全部清零,也意味著我省重症患者零死亡、醫護人員零感染的“雙零”目標已經實現。

86歲老人確診新冠肺炎 但沒有與疑似、確診患者接觸史

2月9日21時45分,在壽陽縣人民醫院發熱門診,醫護人員接診了這位86歲高齡的張先生。初步檢查發現,張先生體溫38攝氏度,雙肺呼吸音粗、聞及幹囉音。簡單詢問了解到,張先生14天內沒有疫情嚴重地區旅行史,也沒有與疑似、確診患者接觸史。

22時10分,化驗室值班人員緊急前來採血化驗:血常規、生化、免疫系列、血沉檢測;23時20分,CT室值班人員為患者進行CT掃描、診斷。

2月10日0時42分,CT室主任王耀明仔細審閱了患者胸部CT片,發現張先生“兩肺散在分佈大片磨玻璃樣密度陰影,尤以左肺明顯”,特徵符合“新冠肺炎”患者的肺部改變。他結合已有的患者病歷資料:患者雖無明確流行病學史(已超過14天),但根據新冠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標準,符合疑似病例基本條件,於是,建議採取隔離措施,並請專家會診、進行核酸檢測,同時進一步詢問流行病學史。1時22分,患者被收住進該院的隔離病區,在給予中西醫結合治療的同時,網絡直報傳染病卡。

2月10日1時38分,得知消息後的壽陽醫療集團黨委書記、院長趙廣明,副院長陳宏星、弓保平、侯書文等立即組織了晉中市和本院專家會診。大家一致認為,患者儘管無流行病史,但屬高齡、白細胞低,並根據CT報告從嚴判斷,完全符合第五版診療指南中的疑似病例,建議核酸檢測。

5時,醫護人員為張先生採集咽拭子、鼻拭子樣本做核酸檢測,並在繼續給予抗病毒、抗感染、利痰等對症治療的同時,配合中醫藥治療,密切觀察患者病情變化。

19時,醫護人員再次為張先生採集咽拭子、鼻拭子標本,並送到晉中市疾控中心進行核酸複檢。

2月11日2時25分,晉中市疾控中心報告證實:患者ORF1ab基因為陽性,N基因為陽性。兩次核酸檢測陽性結果明確診斷:患者為“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於是,立即根據晉中市衛健委有關文件精神,將張先生轉往山西醫科大學附屬肺科醫院進行救治。

病情多次反覆 中西醫結合治療逐漸恢復

“這是我省確診病例中年齡最大、病情最重,也是救治最成功的一個,老人能夠治癒出院,不是一個奇蹟,而是多個奇蹟疊加的效果,也算是對我們付出的一種回報。”當日下午,張先生出院現場,山西醫科大學附屬肺科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趙愛斌介紹,張先生從壽陽轉到該院時,病情已經非常危重,當時有發燒、咳嗽、嗜睡、呼吸困難等症狀,被確診為危重型。入院後根據國家衛健委新冠肺炎診療方案給予抗病毒、激素、調節免疫、呼吸支持、調整腸道菌群、營養支持等治療。

採訪中,山西晚報記者瞭解到,張先生在山西醫科大學附屬肺科醫院前後28天的治療中,病情出現過幾次大反覆,每一次都在生死一線間。由於年齡偏高,又有很多基礎性疾病,不僅僅是肺部病灶,身體多個臟器都出現危機,每一次,省市醫學專家組成的精銳專家小組,都會不惜一切代價積極搶救。先後參與救治的醫護人員除了重症醫學科,還有中醫、神經、心血管等多個學科,累計參與的醫護人員有近百人。

“病情危重的那段時間,每天都保證有2名醫生、3名護士守在老人床前,隨時觀察病情變化,確保在第一時間內給予最及時、最有效的救治。”趙愛斌說。救治過程中,專家組每天都會集中聽取彙報,進行評估優化。用新冠肺炎患者恢復期的血清治療,起到了促進張先生病情快速恢復的作用。老人治療初期,中醫專家就介入,採用中西醫結合的方式,起到了非常好的治療效果。

體溫恢復正常3天以上,呼吸道症狀明顯好轉,肺部影像學顯示炎症明顯吸收,且無明顯滲出;連續4次,每兩次間隔均大於24小時,咽拭子、全血、血清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陰性……3月9日上午,經省市專家評估,認為根據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第七版),張先生符合出院標準,也符合山西省衛健委辦公室關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山西專家共識(第一版)出院要求。

老人治癒出院 醫護人員比家人還興奮

趙愛斌介紹,因為病情不穩定,張先生在剛入院時,情緒比較低落,對於醫護人員的救治也極不配合。正因如此,在張先生病情相對穩定後,醫院在第一時間就安排心理專家介入,對張先生心理狀況進行評估,並給與心理疏導。同時,也通過衛生部門的協調,特意給張先生錄製了家人的影像資料,在他意識還不穩定時就拿給他看。“突然有一天,他就掉淚了,說明意識已經明顯好轉。”趙愛斌說,隨後,醫護人員經常安排老人和家人視頻,還拿了唱戲機讓他聽戲,護士們一有時間也會和他聊天。

“後期好轉的時候,每次看到我們進去,他就會給我們豎大拇指。前天老人開始能吃東西了,非常高興,那天他還學會了比心。看著老人一天天好起來,真的是比家人還興奮。”當天出院現場,吳莉有些激動,她是山西醫科大學附屬肺科醫院應急病房一病區的護理負責人,老人住院期間的飲食起居也一直是她在照顧。由於老人呼吸困難,常規的氧療無法改善,需要氣管插管。插管時患者咳嗽會產生大量的飛沫,醫護人員被感染的風險很大。吳莉責無旁貸地在離張先生最近的地方配合醫生插管。患者在插管後無法開口講話,極易出現不適和恐慌。吳莉每天上班第一件事便是穿上隔離衣為老人洗臉、擦身,陪他聊天做心理疏導。隔著厚厚的口罩和防護面罩,怕老人聽不清她說話,吳莉就“嚷嚷著”“比劃著”,直到老人明白、配合。往往在完成5個多小時的護理後,吳莉才發現自己嗓子啞了。

就在老人出院的前一天,吳莉在護理時發現,他的腳指甲有些長,便為他修剪起來。當她修剪完,發現老人已經睡著了。“得知自己能出院時,老人很興奮,說自己終於能回家了,還豎起大拇指謝謝我們,謝謝黨和政府給他免費治療。”吳莉說。

山西晚報記者 薛琳 通訊員 董奇光 郝東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