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順其自然才是‘道’”,到底何謂“順其自然”?你是怎樣理解的,又有哪些人生感悟呢?

無限本尊趙美神


很多人都會說,順其自然,就是無為,不爭,盡人事聽天命。真的是這樣嗎?那我也可以理解為聽天由命、隨波逐流。是這樣嗎?順其自然就是順應自然發展,遵守自然法則,那自然什麼法則?物競天擇、弱幼強食,現在食物鏈頂端的必然是強者,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我們雖然不從尚強者,但也不甘心做弱者。

所謂的順其自然更多的是一種拼搏努力無果的無奈,給自己的一種心靈釋放。也是給不想努力一個很好的藉口,認命,順其自然吧。所以我希望這句話更多是給自己心裡解壓的一種釋懷,而不給我們退卻的理由。


朝花夕拾long


一切有為事物,皆為因緣和合的結果:

一切都是因為有我

而興波瀾

一切因為有我

而不自主不自在

得大自由

順大自然…..

佛教認為,只有隨緣不變,不變隨緣,才能在不斷變化的環境當中,時刻保持內心的喜悅,不受外在環境所影響。

隨緣不是得過且過,而是盡人事聽天命。不管經歷了順境還是逆境,都能坦然去面對和接受現實,如果是順境,就要學會珍惜當下,認真感受當下的幸福和快樂。如果是逆境,就要學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不抱怨、不消極,從而使自己走出困境,緣來不拒,緣去不留,順其自然的面對一切,這就是隨緣。

《金剛經》有言:一切有為法都如夢幻泡影:

過於用心

執著一個我的存在

貪心養育了狹隘的天地

怎麼也走不出爽朗的自我……

無我是佛學的概念,無我並非是沒有我的存在,而是說沒有一個恆常不變的我的存在。

每一分每一秒,我們的身體其實都在變化,我們內心的念頭思維也在變化。只是說這些變化太細微了,從微觀上來說,我們今天和昨天以及明天的差別,可能是察覺不到的,但是一個人如果把時間拉長,宏觀上比如今年和去年來觀察的話就會發現,今年可能和去年是不一樣的,比如說外形上長胖了,或者瘦了,或者換個髮型,又或者說內心裡面想法以及願望也產生了變化,例如本來想幹銷售的工作,結果今年又覺得可能技術更適合自己。

也就是說我們的生命實際上是一個流動變化的過程,從來沒有哪種狀態,會一直保持,保存。

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天:

放眼四方

天狼星明亮如萌化的海

一念的光輝

照徹了心何

今夜星光燦爛…..

執我為實有,即使痛苦的源泉。即是說我們總想保存,保持一個永遠的自己,認為自己是不變的,又或者說能夠永恆,因為這個錯誤的認知,所以導致我們痛苦。什麼才是永恆的?自然就是一個無常變化的世界。這個我也是在變化中走過自然的世界。

順其自然不是消極的,也不是聽之任之的,而是要主動發現和利用自然規律,幫助自己化解生活中的一切難題。當你遇到困難的時候,順其自然不是逃避問題,而是要解決困難,這就是盡人事。如果當你發現你所遇到的困難,是違背自然規律的,是自己根本就無法解決的,就要學會放手,這個就是聽天命。

順,其實就是順應,服從,遵循:

找尋了千萬裡

依然兩手空空如也

真捧在手上的東西

化作了刺蝟的身體

放下了也是獻血淋淋…..

而這個規律是什麼呢? 其實就是指的無常變化。學會順應這個變化,從中慢慢你會發現這個規律,這個規律也許我們無法去改變。所以,提倡改變內心的認知,對事物對生命本身的認知。

從佛法的角度來解讀精神交互作用,持續的關注某種情緒感受,其實就是我們執我為實有不變,所以會在意某種狀態的存在,這個在意就是關注。而排斥呢,是執我為實有後,從而貪愛所謂好的狀態,從而才會對不好的狀態,進行排斥,打壓,消除,從而反倒陷入了自我持續的衝突的裡。執著有我,什麼都以我為中心,就是一個麻煩,是一個接一個的麻煩。放棄有我的思想,甚至更多的時候不去想我是誰,而是順應自然的這個和諧的法則,當行則行,當止則止。

這個過程其實通俗說,就是認知錯誤,從而無事生非,自尋煩惱的過程。消除發惱的過程就是一個自我認知的過程,不執著這個我的存在,把一切都放空了,順其自然,就是得到一個大自在。

順其自然

不擰巴就不是鬼魅

沒有怨氣才是天空的地潤

早上醒來

和諧的風

飄蕩如也的山崗

原來非也的非也

早成了森林

誰的呼喚

弄了一地的雞毛

原來那個你和我

轉身都成了一眼的煙雲…..


東北向前


的確如此,順其自然即為大道,它是人類必須遵循的自然法則,一個人不按自然規律行事,會受到自然法則懲罰,一個門類的人們不按照自然規律行事,也會受到自然法則的懲罰,一個國家或者整個人類社會都一樣,不按照自然規律發展,都會受到懲罰。

自然規律是按照事物本質的特徵體現事物變化的過程,是從認識到發現再到應用的方法。存在丶發現和證明是它的主要特徵。自然法則是自然規律的內在要求。萬念歸一,萬法歸宗,順其自然等法則,講述出自然是有規律可尋找的,找到它們就是人們追求的大道。

人類在認識自然,改造世界中不斷調整認識,運用自然知識,科學發現未來,更好的適應自然的需要,從而獲得人與自然的協調。越是豐富多彩,越能發現規律;越是掌握科學依據,越能適應大自然的變化。

當人真正懂得並融入自然後,就代表了一個自然世紀的完成,這一過程等於9999,約一萬整。這就是修行者追求的大道法則。


學者147485804


順其自然,是最積極地面對客觀事實。很多時候,我們誤解了“順其自然”。要理解“順其自然”首要就是要理解什麼是自然?自然就是客觀事實,不論你是否願意它都會去發生。這就好比,佛學上所說的“如來”。其次,就是要理解什麼是“順其自然”?打個比方,此時此刻正在下雨,我要出門去辦事,那麼我必須打傘,這就是順其自然;如果我冒雨而行,這就是逆天而行。再比如,冬天來了,我要穿羽絨服,這叫順其自然;如果非要穿短褲,那就只能說感冒發燒生病了。《黃帝內經》講順其自然講得最好“陰陽四時者,死生之道也,逆之則,災害生;順之則痾疾不起”。因此我們不論做什麼都應順其自然。






巽順


老子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順其自然,是指順著事物發展的規律去做事,是符合道的要求的。但是,順其自然 ,絕不是隨波逐流,更不是放任自流!





用戶長華


順其自然才是道,我理解為不違背法律道德,一切合乎常理,有些事努力了沒有結果,就放下釋然,不要強求。生活中處處都有道,感悟生活,積極向上。大腦可以海闊天空,藝術和創造力需要想象,明白了順其自然才是道就一切通暢了!



淡悟4947503966419


順其自然,就是順應事物的發展規律,其反義為,逆反常態,違背自然軌跡。

世上萬事萬物,都有其自然規律,。天有春夏秋冬,朝夕晝夜之分;人有生老康亡,貧富榮辱之別,這就是自然,從易學講,是上天恩賜之命運。

"順其自然",教人如何遵循自然規律,不可倒行逆施,不可執意強求。對於財富、戀情、仕途等,只要盡力爭取即可,得到的是有緣,得不到的是無分。由此可悟,該放棄的就放棄,放下不屬於自己的東西,生活更輕鬆,更愜意。非你之物,踏破鐵鞋無覓處;屬你之物,得來全不費工夫。放棄也好,放下也罷,都要勇氣,不究理由,放下是理性試探,也是放開自身,可能更是人生轉折。

不妨以我為例,年青時偶遇一盲人相學先生,想八卦一下,報上53年出生,伸手讓其摸相,他稍思片刻,開口就說:此命單蛇出洞,無兄弟姐妹,16歲母亡,當前運氣不佳,擔鹽生蛆,但年歲高壽。我當即愕然,本人確無兄弟姐妹,正當16歲那年慈母亡故。至於擔鹽生蛆一說,年青時的經歷驗證無誤,81年從學校離職創業,幹嘛嘛虧,一身晦氣,生活貧困潦倒,止今佩服得五體投地,再說年歲高壽之說,有待日後驗證。

將自己作例,別無它意,只輔助闡明,人各有命運,甭執意強求,順其自然其樂融融。


老段康寧


順其自然中的這個“自然”可不是大自然發生的事情,而是你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緣”,而且這個“緣”具有不可預料性、不可控制性。舉例來說,你認識了一個女孩兒,挺喜歡她,你可以盡情的去追,施展你的魅力,但你的確無法預料結果;再比如說,你跟家人開開心心的出去旅遊,本想好好放鬆一下,結果遇到黑導遊捱了宰,弄得很鬧心。實際生活中,每時每刻你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緣”。有惡緣,也有善緣。順其自然就是首先承認這些緣是不可避免的,其次就是既來之則安之,平靜的去接受它,並把它處理好。這裡面最關鍵的是接受。尤其是在發生了一些不好的事情時,鍛鍊自己去接受,知道它是應該發生的。這樣心理會平靜一些。如果認識不到這些道理,你可能會抱怨命運的不公,把一切不幸歸於周圍的環境,這樣既不能解決問題,又無法讓自己釋懷。另外還要注意的是,防止出現一些消極心態,錯誤的認為反正一切都是註定的,何必再去爭取呢? 這是一種很大的誤解。一件事物的結果確實是“註定”的,但只有在努力之後,你才能判定跟你是否“有緣”,而不是抱著一種得過且過的態度,坐等“緣”的發生。這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盡人事、聽天命”的意思。希望我的解答能幫到你。




王鋒588


做人,做事要順其自然,隨遇而安,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遇到什麼困苦,心態放平和,不強迫自己,能處之泰然從容,所有的風雨總會過去。

不管是財富和幸福,認真踏實做事,本分做人,更加隨遇而安的獲得自己快樂生活!





游水無聲


順其自然的大意是說,不要急,不要愁,不要忙,不要慌,不要氣,不要怕,不後悔,看開些,看淡些,放鬆些,隨緣些,快樂些,不論發生什麼亊,凡事總有個結果,凡事總會變,結果變好變壞順其自然,該是啥就是啥,該好的會自然好起來,該壞的會自然壞下去,誰也避免阻止不了最終的結局,有了順其自然這話的出現,化解了很多社會矛盾社會紛爭,也治癒了很多心理創傷,它能讓悲觀怨世的人走出陰影,讓奮發圖強的人積極向上,凡屬想不通看不開的事,凡屬理不順解不開的結,人們都會說順其自然,一話勸之安之嘆之了之。

順其自然是一句自我安慰,自我壯膽,自我相勸,自我釋放,自我解脫的話,我們不能誤讀它誤解它,遇到未知事,不說順其自然,你又咋個說,咋個勸,咋個辦?相勸為人好,悲憤不觧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