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諜」新四軍那條組織嚴密,機構完備,密如蛛網的如西交通線

交通線,在今天的中共情報諜戰史上的記述,似乎一直襬在一個尷尬的位置上,人們更關心的是潛伏在對手心臟、偷圖紙、刺奸佞,搞破壞等動作場景,刺激感官的描述上。

而恰恰相反的是,中共交通線在中共情報特工的歷史長河中,佔有獨特的地位,它甚至和情報、保衛系統並立。它的專業隊伍建立,甚至是最早的中共特工系統,比武漢特務科(股)、上海中央特委、中央特科更要早。而且,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還是新中國郵政的先驅,開創者。

「說諜」新四軍那條組織嚴密,機構完備,密如蛛網的如西交通線

而在中共漫長的隱蔽戰線鬥爭中,因為電訊設備有限,而中共各個布點廣泛,並非都是發報遞送情報,很多人、物,情報必須還是靠人力傳達,最長的線路可達千餘公里。為此,交通線為之付出了極大的犧牲,做出的貢獻也是不可估量。可以簡單的概括,它的功勳就代表著中國革命的大動脈。

而其中的血液,就是那些交通站、聯絡點和那些要腦袋奔跑在路上的交通員們。對交通員們的要求則極其苛刻,中共建政後,很多身居要職的老中共,老地下黨,老特工。很多都是從專職交通中開始起步,他們的覺悟、堅毅性、忍耐性和犧牲精神更為強烈。

以在抗戰中最殘酷的時間段,新四軍在如皋地區(前身即為曾經建立的抗日民主政府如西縣)建立的那條秘密交通線(即如西線)來稍加回顧敵佔區與根據地之間的秘密交通。

「說諜」新四軍那條組織嚴密,機構完備,密如蛛網的如西交通線

新四軍一師幹部合影

1940年8月,陳毅、粟裕率領的新四軍部隊東進,在郭村站穩了腳跟,繼而再東進黃橋,至盧港。

1940年9月,在盧港建立了中共如皋中心縣委。為加強對通海地區中共工作領導,在中心縣委駐地盧港除保持原至東馬塘的地下交通線外,隨即建立了盧港至南通、海門、啟東等地之間的秘密交通線,負責傳遞文件、情報、護送來往幹部及進步人士。

盧港至東馬塘的秘密交通線原是如西僅有一條秘密交通線。那是由中共江北特委開設的,沿途設有劉橋、下駕原等秘密交通站。設立此條交通線,原本目的就是將新四軍渡江信息、中央指示,及時傳送至時為敵佔區的如皋、南通地區和中共江北特委。

「說諜」新四軍那條組織嚴密,機構完備,密如蛛網的如西交通線

抗戰時期中共南通領導幹部

1940年10月,中共如皋中心縣委隨新四軍繼續東進,原設置直接對通海地區工作領導的交通線,隨之而變。

1941年3、4月間,蘇中區和蘇中三分區相繼成立。時任蘇中區第三地委書記的韋一平(蘇中軍區教導1旅政委),在日偽軍對蘇中抗日民主根據地發動大規模“清鄉”掃蕩、抗戰形勢面臨異常緊張的態勢下,對交通線的保護更為重視。同時,韋一平要求交通工作人員必須具備的條件: 不怕苦、不怕死,想方設法堅決完成任務,不脫離群眾。

「說諜」新四軍那條組織嚴密,機構完備,密如蛛網的如西交通線

韋一平烈士,1945年10月殉職

蘇中區三地委、三專署、第三軍分區領導機關在如西縣境內的盧港(周莊頭),架構起所轄各縣與分區的秘密交通幹線,同時如西縣委也加強縣內各區交通站的建設。

1941年5月,如西縣交通站正式成立並投入運轉,站址設於盧港。

1941年8月 ,蘇中區交通總站成立,並設立4個分站,如西縣交通站為第三分站。由此,蘇中區基本形成了覆蓋全地區的新四軍和地區中共各級組織的秘密交通網絡。

1941年12月,中共如西縣委為加強對交通工作的領導,報請批准後決定改設交通局,其工作關係是:

1.對上級聯絡與三分區交通局,西與泰興縣珊瑚區交通站,南與靖江縣和江南辦事處,北與泰縣雅周交通站,東與如皋縣龍游河以東的五個區交通站保持聯繫。

2.凡是直接同上級局和鄰縣局、站發生聯繫的交通網點,稱為幹線或交通幹線。

3.在縣內各區站之間聯繫的交通網點,稱為支線或交通支線。

「說諜」新四軍那條組織嚴密,機構完備,密如蛛網的如西交通線

日軍進入南通城

彼時,每個交通員有一塊約四尺見方的布,用於包捆信件報刊,多時背在肩上走,少時束在腰間行走,全靠一雙鐵腳板日夜兼程。如西是敵我犬牙交錯的地區,時常有日偽掃蕩、還有頑匪的不時騷擾。不管多麼艱苦、殘酷、緊張,交通員們必須不分嚴寒酷暑、風雨無阻。如果被發現,必須就地完全毀滅攜帶物件,盡最大可能發出信號。今天已經無法詳細統計出,在這個交通網內犧牲的無名交通英雄們。老交通員們以後回憶起來,都說有“三得”:吃得、餓得、跑得。

1942年2月至6月,中共如西縣委在全縣先後建立了盧港、江安、度軍井、馬塘、車馬湖、城西區交通站。

1942年7月上旬,江安區交通站改為聯絡點,同時建立石莊區交通站。

1942年9月,江安區交通站再度恢復。

1942年秋,如西縣交通站改稱如西縣交通支站。

1943年,蘇中區黨委決定整頓和強化交通組織機構,實行“三化”(即黨化、地方化、網絡化)。

其中“黨化”是最為關鍵的一條:就是不僅要求黨員在交通組織隊伍中佔有相當的比例,而且把中共的交通組織列人中共組織機構序列。如西縣委下設交通科,直接受縣委組織部領導,人員由縣委秘書、交通站長組成,交通科長 兼任縣交通支站站長,各區委交通幹事兼任各區站站長。蘇中區黨委還把一些黨性強、鬥爭經驗豐富 的幹部充實到縣交通站,當時,蘇中區交通委員會委員禹光被派至如西縣擔任縣交通站站長。

「說諜」新四軍那條組織嚴密,機構完備,密如蛛網的如西交通線

1943年初,如西縣成立夏堡區交通站。

1943年12月,泰興第九區劃至如西縣,定名珊瑚區,隨之成立珊瑚區交通站,同時,如西縣委於江安設立中心交通站,以管轄龍游河以西五個區交通站。

隨後,龍游河河東地區增設蒲西、薛窯區2個交通站。當時,中共的組織部門根據關於“凡不能完成交通任務,政治動搖或有疑問者,不能刻苦耐勞。。。應設法調整”的精神,重新審查瞭如西交通組織的 日常工作,清理整頓交通組織系統各級領導成員中的官僚主義作風,調整了部分怕吃苦、圖享受的工作人員。同時,從地方組織抽調12名黨員幹部予以充實。

整頓以後,如西縣交通組織有幹部19人,均為中共黨員;交通員共39人,其中黨員23人。

1944年夏,如西縣成立江防區交通站;夏堡、城西區交通站隨行政區劃變更,劃歸泰縣交通站領導。

1944年底,如西縣設立車馬湖中心交通站,管轄薛窯、馬塘、蒲西、李南等區交通站。

「說諜」新四軍那條組織嚴密,機構完備,密如蛛網的如西交通線

1945年春,蘇中區交通委員會根據“將黨報發行工作完全交給交通部門負責”的決定,建立起發行黨報 的組織領導機構,明確規定:縣支站負責本縣範圍內報刊代訂代銷,並領導各區站的發行工作;各區站負責本區範圍內報刊發行,並領導各分站(組)的有關工作。其實,黨報黨刊的發行工作在建站初期,因需要傳遞的量很少,都 隨同文件、信函一起傳交的。隨著抗日民主根據地的發展壯大,各級黨、政、軍部門出版的宣傳、指導性刊物陸續增加,發行量與之也相應增多。因此,黨報黨刊的傳遞、發行 工作則單獨成為一條線上的工作。各個交通支站設立了發行股,區、鄉配備發行員,全縣基本形成報刊發行網絡。各區站負責上報本區報刊訂數並收集報刊徵訂費送繳支站,由支站統一代訂,當時發行的報刊主要有《蘇中報》《江潮報》《江海報》等數十種。

「說諜」新四軍那條組織嚴密,機構完備,密如蛛網的如西交通線

這也是以後新中國郵政的端倪,很多老交通,在建國後,也陸續進入了郵政部門。

1945年9月,抗戰終於勝利了,而如西抗日民主根據地的戰時交通機構健全完備,在最殘酷的對敵環境中,圓滿的完成了各類交通任務,成為抗戰交通範本之一。

1945年11月,如西縣也完成了歷史使命,改名今天的如皋。原如皋則成為今天如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