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讓你在戰國挑五名將領,一位軍師,一座城池,你會怎麼選?

Jiang歷史


五名將毫無疑問選戰國“四大名將”+吳起。戰國四大名將加上吳起的戰績,足以傲視戰國群雄了吧?

1、先說戰國四大名將之首戰神白起。作為“殺神、人屠”,白起的歷史戰績:伊闕之戰,大破魏韓聯軍,斬首24萬;伐楚之戰,攻陷楚國郢都。長平之戰,重創趙國主力,坑殺45萬趙軍精銳。弱齊、伐三晉、殘楚,攻城拔寨70餘座,受封為武安君,戰國期間殲滅近百萬敵軍,選將肯定首選白起。

2、次選吳起,吳起也是戰國初期的軍事天才,吳起可以說是“文能媲美商鞅,武能媲美白起”,武廟十哲之一。在魯國為將時帶領弱小的魯國軍隊大敗強大的齊軍,後仕從於魏國,在魏文侯支持下建立戰國初期令諸侯聞風喪膽的“魏武卒”,吳起率領魏武卒南征北戰,創下了“大戰七十二,全勝六十四,其餘均解(不分勝負)”的驚人戰績,可以說吳起在戰國初期就是開掛的存在!

3、王翦,戰國時期秦國名將、傑出的軍事家。主要戰果:率軍攻破趙國都城邯鄲,掃平三晉,攻破燕國,消滅楚國。王翦與其子王賁,成為秦始皇統一六國、開疆擴土的最大功臣。因功績卓著,拜太師,封武成侯。

4、廉頗,戰國末期趙國名將。廉頗雖不如白起善攻,但卻是位防守大將。其作戰勇猛果敢,屢立戰功,聞名於諸侯。長平之戰前期,採固守的方式,成功抵禦了秦軍進攻,使得不可一世的秦軍3年吃癟,進不得趙國半步。雖然長平之戰還是以趙國失敗而結束,但廉頗的防守策略無疑是成功的,趙國長平之慘敗不在於將帥,而在於綜合國力的差距。所以戰國時代要選防守大將,首選廉頗,真可謂是護國樑柱。

5、李牧,戰國時期的趙國名將、軍事家。李牧是戰國末期趙國賴以支撐危局的唯一良將,素有“李牧死,趙國亡”之稱。主要戰績破匈奴之戰和肥之戰,破匈奴之戰是中國戰爭史中以步兵大兵團全殲匈奴騎兵大兵團的典型戰例;肥之戰則是圍殲戰的範例,使得戰國末期的無敵秦軍遭受當頭一棒,不得不暫緩進攻三晉的鋒芒。

軍師選商鞅,戰國時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為什麼軍師要選商鞅呢,因為商鞅變法對於整個戰國格局的影響太過於強大,在商鞅變法之前,戰國七雄還處於均勢之中,誰也滅不了誰。但在變法後,秦國發生的天崩地裂的變化,從一個備受諸侯鄙視的弼馬溫一躍成長為大鬧天宮的齊天大聖。大國崛起之路由此開始,法家思想貫穿整個秦國,七代明君由此產生、無數名相名士相繼奔走秦國,最終為秦國統一天下奠定了基礎。所以商鞅是戰國時代獨一無二的軍師之選。

城池選咸陽,“大秦帝國”的都城,位於關中平原腹心地帶,八百里秦川腹地,渭水穿南而過。在戰國時代,咸陽外有崤函之險,內有關中肥沃土地,進可攻退可守。秦國統一天下,咸陽以及崤函地理優勢也是一重大因素,對內土地肥沃可以提供源源不斷的軍糧保障前線作戰,如果失敗則可以閉關自守,蓄力再發。所以如果選戰國城池的話肯定首選咸陽。


大秦風華


非常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首先能選自然是最好的,肯定是戰國四大名將白起,廉頗,李牧,王翦。再加上一位五國伐齊的樂毅,軍師當然是孫臏,一座城池當然是易守難攻大是成都。

白起

戰國四大名將之首,熟知兵法,組織伊闕之戰,正面擊潰韓魏聯軍,伐楚之戰攻佔楚國首都郢都,在長平之戰坑殺趙國四十萬降卒。封號“武安君”

王翦

秦始皇統一六國戰役中,有四國都是被王翦攻下(燕,趙,魏,楚)在與楚國名將項燕的戰役中,是王翦最為經典的一場戰役,憑藉以逸待勞,攻滅楚國,擒獲楚王負芻,楚將項燕自殺。

李牧

戰國時期趙國名將 ,曾以對抗匈奴而聞名於趙國,曾擊破匈奴十萬餘人,破林胡等異族,因當時藺相如已死,廉頗出走他國,李牧成為趙國重要人物,後與秦軍交戰,是秦軍大敗,最後被反間計殺之。

廉頗

戰國時期趙國名將,因與齊,秦交戰而出名,在與秦的作戰中,一直處於防守態勢,所以認為他很善守,但其實他作戰十分勇猛,要不然也不會發生將相和的故事了,晚年因趙王受奸臣讒言,廉頗流浪異國,最後鬱鬱而終 。

有了這戰國四大名將,再加上指揮五國滅齊的樂毅,還有孫子兵法的孫臏,加上成都這樣易守難攻的地盤,便是最好的開局了。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很榮幸回答你的問題。


嘴痕


白起、王翦,廉頗、李牧,蒙恬,我的五虎大將。謀略家選孫臏,城池選咸陽宮。


快樂要永恆生命須怒放


大將軍白起,王剪,王賁,廉頗,公孫衍!軍士鬼谷子。城池咸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