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愛發脾氣的孩子,往往缺少的是這樣的父母


一個愛發脾氣的孩子,往往缺少的是這樣的父母

01


晚飯過後,帶孩子在廣場散步,見到一位媽媽把發脾氣的孩子拉到角落,大聲訓斥並威脅孩子如果繼續發脾氣就不要他了,孩子聽後撕心裂肺的大哭。

兒子趕緊問我:“媽媽,這個阿姨對小弟弟好凶呀,她是不是不愛他的寶寶呀。”

“愛呀,當然愛他呀。”如果問她,她肯定這樣說。

當脾氣上來的時候,不管不顧的父母太多了,管他是不是親生的,這個時候都不頂用,怎麼消氣怎麼來。

自從家裡的娃會說會跑後,我們就時常被亂髮脾氣的娃搞的原地爆炸。


02

親子綜藝節目《媽媽是超人》裡,幾位明星媽媽應對孩子發脾氣的場景,你是否也覺得似曾相識呢?

無奈媽媽:包文婧以前在家裡是甩手掌櫃,從不參與女兒的日常生活,以至於孩子發脾氣時,自己就像個局外人,不知如何是好。

漠視媽媽:胡可在面對發脾氣的孩子時,總是一臉淡定,儘量等孩子氣消後在教育。

安撫媽媽:伊能靜對待孩子可謂耐心、細心,面對發脾氣的孩子,抱在懷裡耐心的安撫,完全接納孩子的情緒。

妥協媽媽:馬雅舒面對發脾氣的孩子,無論孩子要求是否合理,無底線的妥協和遷就,導致孩子脾氣越來越大。


一個愛發脾氣的孩子,往往缺少的是這樣的父母


帶娃的過程就是在不斷升級打怪,而發脾氣的孩子,則是育兒路上最令人棘手的一個大怪。

面對一言不合就發脾氣的孩子,我們都用自認為有效的辦法去制止,往往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忽略了孩子內心的需求。對於孩子來說,發脾氣也僅僅是:

1、想要的東西得不到,或者想做的事情被父母制止;

2、覺得自己受到不合理對待,如:被父母強迫去做他們不想做的事情。

看似簡單的問題,但並不是每個家長都能做到,答案或許不在孩子身上,而在於父母,在於孩子生活的家庭。對於愛發脾氣的孩子到底缺少什麼呢?


一個愛發脾氣的孩子,往往缺少的是這樣的父母


03

缺少一個情緒平和的父母

小陶虹在綜藝節目《耐撕爸媽》中說到,她和徐崢都不是對孩子發脾氣的人,當孩子有問題時,他們會跟孩子通過平等對話的方式順利解決矛盾。

有一次,女兒一直看電視而忘記了寫作業,徐崢要求女兒立即關掉電視寫作業,女兒看的正入迷,很不樂意的向媽媽求援。

小陶虹並沒有說教和批評孩子,只是輕輕的反問了一句:“你這樣對嗎?”

“我不對。”女兒隨即又撇著嘴說:“每次吵架,你都支持爸爸不支持我。”

小陶虹立即回應:“我不支持你也不支持爸爸,誰對我支持誰。”


一個愛發脾氣的孩子,往往缺少的是這樣的父母

平和的父母,都是不帶著情緒處理問題,他們能做到不嚴厲,但也不驕縱。只有和善堅定的指出孩子的問題,才能正確引導孩子身心健康發展。


知乎上看到一個問題:有個脾氣暴躁的父母是怎樣的體驗?不少網友紛紛留言:


@彭妮妮:我母親脾氣極度暴躁,還有潔癖和強迫症。對乾淨和生活小事都能暴躁如雷,經常罵我,我心裡陰影從小到大已經很嚴重了,甚至有輕度抑鬱症。


@ aa:從小到大,爸媽打架的場景發生了無數次,我那個時候還小,也只能躲在一邊偷偷哭泣,媽媽一直對爸爸充滿抱怨,罵罵咧咧,大吼大叫,從來沒有好聲好氣的說過話。面對暴脾氣的媽媽,我害怕跟她單獨相處,害怕幫她幹家務活兒,稍微不合她的心意,劈頭蓋臉就是一通亂罵,我一直覺得,無論自己做得怎麼樣,都很難贏得媽媽的誇讚,甚至於想逃離家中,不敢呆在房間裡。


@沉默的魚:我媽媽的脾氣好怪,我從來沒有從媽媽那裡得到溫暖,有的只是冷漠與抱怨,導致現在的性格沉默寡言,而且變得非常自卑,不敢在別人面前表現自己。


如果孩子能在出生前挑父母的話 ,我想他們肯定會選情緒平和穩定的父母。


擁有平和情緒的父母,孩子就如同生長在溫暖的港灣裡,被父母精心呵護,茁壯成長。而那些總是被壞情緒所控制的父母,不僅會阻礙孩子身體健康成長,更容易對孩子造成心靈上的傷害。


一個愛發脾氣的孩子,往往缺少的是這樣的父母


04

缺少父母的理解和接納

有一次坐火車,遇到一對母子,孩子應該只有三四歲的樣子。剛開始上車,孩子在媽媽身邊坐著,好奇的望著車上車下人來人往,非常興奮。


等火車開動後 ,孩子想要站起來玩,媽媽認為危險,阻止了他的行為。“為什麼,媽媽為什麼不能站呀。”男孩不停的問。


“車子在快速前進,你站不穩會摔跤的。”接著,孩子繼續說:“媽媽我站的穩,我不怕摔跤。”


媽媽低頭玩手機,對孩子的問題也不認真回覆。直接敷衍孩子:“不要再說話了,車廂裡要保護安靜。”


孩子乖巧了3分鐘,也許是太無聊了,接著又說:“媽媽,我要下車。”


“還沒到站,再等等,現在不能下車。”


“不行,不行,我現在就要下車。”孩子開始不耐煩發起脾氣。


媽媽這才放下手機,把孩子攬進懷裡,安慰一番,小男孩立即又安靜下來。媽媽又拿起了手機。


可沒過多久,他又說:“媽媽,我要吃冰淇淋。”


“火車上沒有冰淇淋。”聽到媽媽這樣說,男孩又開始不高興了,去搶媽媽的手機。


媽媽這時也不樂意了:“你這孩子怎麼這麼愛發脾氣呀。”聽到媽媽的批評,孩子哇哇的大哭起來。


自始自終,孩子都一直在想辦法吸引媽媽的關注,而媽媽的注意力一直在手機上。如果媽媽能在旅途中好好陪伴孩子,理解孩子,孩子也不至於焦躁發脾氣。


孩子年紀小,渴望得到父母的關注和理解。當孩子一旦被父母忽視時,就會讓孩子產生不安,想通過發脾氣表達自己的不滿,發洩心裡的情緒。以此來吸引父母的注意力,引起家長的關注。


05


缺乏規矩意識和同理心

當孩子有情緒問題時,父母最需要同理心去認可孩子的情緒和感覺,同時要弄清楚孩子為什麼會發脾氣,幫助孩子把壞情緒流暢的表達出來。


最近看《不可思議的媽媽》,小魚兒發脾氣時,胡可的第一反應值得借鑑。


一個愛發脾氣的孩子,往往缺少的是這樣的父母

在節目中,四位明星媽媽帶著寶貝正吃著大餐。而小魚兒對豐盛的大餐不為所動,心心念唸的卻是自己的新玩具,他要求媽媽必須立刻、馬上幫他把新玩具組裝成機器人。


要求一提出立即遭到胡可的反對,需求沒得到滿足,小魚兒立馬變臉,一場暴風雨招之即來。


看到小魚兒發脾氣,胡可立即溫柔而堅定的說:“我知道你很想讓玩具變身,你很想讓它變成拿著武器的機器人,但是要等到吃完飯以後,這是規則,你要遵守規則。”


當小魚兒因無法帶走心愛的玩具而崩潰大哭時,胡可又說:”我知道你很想要這個玩具,現在拿不回家你心裡有點難過,但是這是規則。”


一個愛發脾氣的孩子,往往缺少的是這樣的父母

在整個節目中,小魚兒一旦發脾氣、鬧情緒時,胡可不是馬上想辦法制止,而是站在小魚兒的立場,設身處地的感受孩子的情緒,並及時告訴他這是規則,必須遵守。

放任和寵溺只會養出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孩子。當孩子需要愛時,我們要及時給予,當孩子用哭鬧“要挾”時,我們要感同深受並堅持原則說不。

美國心理學家馬歇爾·盧森堡說:當我們的語言和表達方式,傾向於忽視人的感受和需要,以致彼此的疏遠和傷害時,這種溝通方式會讓人難以體會到心中的愛。


一個愛發脾氣的孩子,往往缺少的是這樣的父母


06

很多父母認為,孩子還小很多想法都是錯誤的,其實在孩子的眼裡他們的想法也是非常需要父母認可的。


家長也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問題。不僅能避免孩子生氣,也能避免自己少生氣。


不曾情緒失控過的孩子,相信沒人見過。教育孩子的這條路,我們還要走很長很遠,一個好的家庭,就是孩子一生的財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