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楊事件反轉,泳壇天才被“圍攻”:忽視這一點孩子會摔得很慘

作為家喻戶曉的“泳壇天才”,孫楊在29歲的年紀裡,等來了“禁賽八年”的裁決書。


從CAS的裁決、孫楊上訴、孫楊媽媽在微信裡血淚“控訴”,到孫楊在微博裡公開相關信息力證清白,卻被網友質疑侵犯個人隱私,以及聽證會現場的種種表現,再到孫楊清空相關微博,事件仍然在持續發酵。


不管結局如何,它已經不再是最初的樣子。


眼看著一個嚴肅的事件被反轉了一場“鬧劇”,原本疼惜不已的天才,突然有種怒其不爭的悲涼感和無盡的惋惜。


孫楊事件反轉,泳壇天才被“圍攻”:忽視這一點孩子會摔得很慘


雖然兩人因成長經歷、職業領域、性格等的不同不能粗暴的拿來對比高低,但“取人之長,有則改之,見賢思齊,”終究是讓我們得到成長的必經之路。


心理學中,有一個詞叫:不合理信念。它是很多負面思維的始作俑者,也是我們希望孩子擁有正向的“辯證思維”的攔路虎。


美國心理學家艾利斯將“不合理信念”的特徵歸納為3大類:絕對化要求,過分概括化,糟糕至極。


1


“我對你好,你就應該對我好!”


“我對你好,你就應該對我好”,聽起來,天經地義。繼霍頓之後,英國選手斯科特也曾經模仿霍頓上演了“拒絕合影2.0”。孫楊在領獎臺上發出怒吼。


走下領獎臺後,孫楊做了一個手勢,嘲諷了手下敗將的無禮行為,走到斯科特身前說“You loser! I'm win!”(你輸了,我贏了)


這些動作背後的心理就是“絕對化要求”。但不同的思維方式會將當事人帶向不同的路。


在剛剛結束的拉斯維加斯UFC女子草量級冠軍賽中,張偉麗一舉擊敗挑戰者喬安娜。


孫楊事件反轉,泳壇天才被“圍攻”:忽視這一點孩子會摔得很慘


然而,喬安娜在賽前就屢次挑釁張偉麗。


早在1月28日,喬安娜曾在社交媒體上發佈了一張給自己P上防毒面具的照片。當時正處於我們國家疫情最嚴重的時期,這一照片,分明是赤裸裸的影射和歧視。


孫楊事件反轉,泳壇天才被“圍攻”:忽視這一點孩子會摔得很慘


面對這種挑釁,張偉麗也作出了理性的回應:“拿悲劇開玩笑體現了一個人真實品格。有人在這場災難中失去了父母和孩子,如果你覺得你抨擊我能讓你變得更強大,那你去做吧,但別拿這件事開玩笑,願你3月7日前都健康,我很快就會和你見面。”


孫楊事件反轉,泳壇天才被“圍攻”:忽視這一點孩子會摔得很慘


新聞發佈會的前一天,喬安娜的粉絲在圍觀張偉麗的公開訓練時,舉著波蘭國旗,瘋狂地對著張偉麗大喊“冠狀病毒”。


比賽前,喬安娜狂妄自大地直言:“我保證你沒有遇到過我這麼強的選手,我會在週末完爆你。”


當時,張偉麗淡定地送給“奇葩”對手一個迷之微笑,因為她知道賽場上比的從來不是噴垃圾話的能力,而是絕對實力。


孫楊事件反轉,泳壇天才被“圍攻”:忽視這一點孩子會摔得很慘


最終,經過5回合苦戰,張偉麗成功衛冕。


賽後,張偉麗幾度哽咽:“我的祖國正遭受疫情,我能來到這比賽非常不容易,希望中國趕緊戰勝疫情,現在疫情已經是全人類的事了。


我們都是武者,都需要互相尊重。我們要給孩子們做好的榜樣,我們是冠軍,不是暴君。”


而賽前無比囂張的喬安娜,終於表示自己輸得心服口服:“張偉麗做得很好,我受到了她的重擊。祝賀冠軍,很高興我們打了一場。”


賽後,兩個人相互擁抱祝福對方。


孫楊事件反轉,泳壇天才被“圍攻”:忽視這一點孩子會摔得很慘


作為一名心理諮詢師,在和家長、孩子交流的這些年裡,深刻體會到,如果我們想讓孩子學會尊重和接納,就要培養孩子同理心,摒棄“絕對化要求”。


簡單來說,就是換位思考,感同身受。


有位媽媽曾經跟我傾訴,女兒是“白眼狼”,因為她患乳腺癌手術住院時,讀初中的女兒不僅不安慰關心媽媽,反而抱怨沒人給她做飯。


“我對孩子那麼好,她不應該對我好嗎?”這種想法不正是一種“絕對化要求”?而孩子“白眼狼”的背後,正是在絕對化要求下,漸漸的“同理心”缺失。


因為“絕對化要求”讓我們只關心自己,看不到對方的需要。而我們也在不經意間養了一位和我們一樣的孩子……愛,為何總要等價交換?


2


只要成績好,一好遮百醜?


心理學中,“不合理信念”的特徵之一還有“過分概況化”,它讓我們不再全面地看待這個世界,甚至唯我獨尊,恃才傲物。


作為世界泳壇歷史上唯一一位男子200米自由泳、男子400米自由泳、男子1500米自由泳的奧運會世錦賽大滿貫冠軍得主,男子自由泳個人單項金牌數居世界第一,孫楊的成績足夠耀眼奪目。


然而,泳池裡的所向披靡,卻不是日常生活中暢行無阻的通行證。


他曾經不止一次暴露了自己無視規則的“灑脫”。


參加某綜藝節目時,主持人張紹剛正介紹節目規則,孫楊卻提出要插一句。沒想到孫楊卻自顧自地說起了類似新聞發佈會上的場面話,全然無視節目原本的流程。


主持人只好假裝聽得頭疼,不得不用調侃的方式提醒他——孫楊可能誤以為,他來的是一個訪談節目。


孫楊事件反轉,泳壇天才被“圍攻”:忽視這一點孩子會摔得很慘


自說自話時,孫楊沒有get到場面一度陷入尷尬,更沒有感受到主持人調侃背後的深意:允許你放飛自我,但千萬別越界。


參加軍隊題材真人秀《真正男子漢》時,孫楊再一次無視紀律。孫楊在部隊拉練中手不小心受傷,未經教官批准,訓練還沒結束的情況下,擅自離隊包紮。


孫楊事件反轉,泳壇天才被“圍攻”:忽視這一點孩子會摔得很慘


軍隊向來崇尚紀律性,孫楊明顯犯了無組織無紀律的大忌。但孫楊堅決認為自己沒錯。


孫楊事件反轉,泳壇天才被“圍攻”:忽視這一點孩子會摔得很慘


發生在孫楊身上的這些尷尬事,作為旁觀者的我們都忍不住想吐槽,他自己沒有意識到嗎?


也許一路走來的過程中,沒人告訴他這些問題是問題。


孫楊的啟蒙教練朱穎這樣解釋——


“往往是張揚的能走到頂端,太乖巧孩子總差一點。你不能讓他面面俱到,讓他跑到一個地方張揚了,然後又在別的地方收斂,他是一個人,不是神。”


而在孫楊母親的心裡——“我兒子屬於我,他是最優秀最正確的。”


的確個性張揚本沒有錯 ,人也沒有十全十美的,可這件事情的本質不是關於“人無完人”啊!


在原則問題上,一旦我們溺愛縱容,包庇護短,很多看似無足輕重的小錯衍生出來的力量,足以演變成滔天大錯!


一個以自我為中心,自己永遠沒有錯,錯的都是別人的孩子,就這樣培養出來了!何以挽回?無法挽回!因為,肆意妄為的代價,早暗中標好了價碼。


記得電視劇《天空之城》中,一心只想把孩子送入名牌大學的媽媽發現小女兒的偷盜行為時,說了這樣一句話:“沒關係,這些事情都沒關係,只要努力成為第一名,這樣的事沒人在意。”


孫楊事件反轉,泳壇天才被“圍攻”:忽視這一點孩子會摔得很慘


然而,真是這樣嗎?去年,北大學霸吳謝宇弒母案曾經刷屏網絡,他作案手段冷血、縝密,令世人震驚。


案件告破之前,沒有人願意相信這個被同學不約而同評價為“神一般的存在”、母親眼裡的驕傲、中考第一、北大學子、GRE成績全球前5%的人竟然是弒母兇手。


孫楊事件反轉,泳壇天才被“圍攻”:忽視這一點孩子會摔得很慘


他們只知道,吳謝宇在學業上的所向披靡,讓他受到大量的讚美和極度的推崇。當一個人覺得自己無所不能時,也就失去了敬畏。


當他開始藐視道德和法律,想要擺脫規則的限制時,各種“無所欲為”也就不足為奇。


這起慘絕人寰的悲劇警醒著我們:分數不是一切,家長教育孩子,不僅僅是對知識的學習,成績的提高,更重要是對生命的尊重,對規則的敬畏。


近期看到一個新聞,一位中學生的朋友圈卻讓我不寒而慄。


孫楊事件反轉,泳壇天才被“圍攻”:忽視這一點孩子會摔得很慘


在不能返校的日子裡,他非常努力,對學習絲毫不放鬆。


然而,一想到開學後還要被無關緊要的課耽誤時間,甚至還要受到同學干擾,這位同學竟然期盼“疫情再嚴重些”……


似乎關乎人的生死和國計民生的疫情,都沒有他擁有超長假期、彎道超車更重要。


也許你認為這是小事,是孩子的無心之言。


但請不要忽視潛移默化的作用、不要忽視習慣成自然的力量,不要忽視“勿以惡小而為之”,更不要忽視“千里之堤潰於蟻穴”。


有句話說的好:無知識的道德很可怕,無道德的知識更可怕。當因為擁有成績卻無視規則,恃才傲物,缺乏悲憫與同情時,反而是飛得越高,摔得越重。


這樣的人越成功,對這個世界的傷害越大!


3


世界不會慣著任何人


曾聽人說:“如果我們不能教會孩子和這個世界相處,所有的教育都是徒勞。”


只活在自己的世界,藐視一切規則的孩子,他們可能在某一領域是天才,但在如何面對與解決問題方面,極有可能是一個自以為是的“巨嬰”。


而一個充滿規則的世界,從不善待“巨嬰”。


很多父母以為,自己可以包辦孩子的一切,生活起居,包括未來的事業、走向。

其實,父母對孩子最好的愛,是得體的退出,適時的放手。


關於孫楊,知名體育評論員張路平有幾句發人深醒的追思和總結——


挑戰交通規則,他贏了;


挑戰師徒規則,他贏了;


挑戰贊助規則,他又贏了。

今天他輸了,因為世界不會慣著誰。


我想起白巖松在節目中曾提到的一句話:“體育運動是讓孩子們懂得規則”。


而不遵守世界的規則,無論是誰終將會反噬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