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這場戰役,串聯起了多少人物故事,和流傳千古的成語

公元前632年,晉楚之間爆發了一場著名的戰役——城濮之戰,這場戰役直接把晉文公送上了“春秋五霸”之一的寶座,這場戰役也是軍事歷史上有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並且還誕生了一個經典的成語“退避三舍”。

縱觀城濮之戰的前因後果,我們會發現一些很有趣的歷史現象,通過這場戰役,我們可以把春秋時代很多著名的歷史事件和人物故事,以及相關的成語串聯到一起,看起來很有意思。

朋友圈:這場戰役,串聯起了多少人物故事,和流傳千古的成語

城濮之戰

放到現在,如果晉文公有微信,那他的微信朋友圈一定會有這些人:晉獻公、齊桓公、秦穆公、楚成王、齊姜、先軫,齊桓公的朋友圈裡自然是少不了管仲,秦穆公的朋友圈裡一定會有蹇叔,也一定會出現兩人那場精彩的罵架;先軫的朋友圈裡,不知道會不會有他往晉襄公臉上吐口水的照片。哈哈,想起來就有意思。

接下來我們就看看這些人都串聯起來了那些故事和成語。

一、晉文公重耳的前世

1、晉獻公與假道伐虢、唇亡齒寒

說到晉文公重耳,就要先說說他朋友圈裡的第一個人,他的父親晉獻公,春秋時晉國的國君。晉獻公在歷史上也是很有名的,主要的原因是他生了一個好兒子——晉文公重耳,“春秋五霸”的霸主之一。

晉獻公另外一個有名的地方就是他與“假道伐虢”、“唇齒相依”、“唇亡齒寒”這三個成語有關聯。當然他晚年寵幸驪姬,引起了著名的“驪姬之亂”,我們就先不說了,來說說“假道伐虢”。

朋友圈:這場戰役,串聯起了多少人物故事,和流傳千古的成語

晉文公給虞公送良馬和美玉

晉獻公時期,晉國想吞併鄰近的兩個小國:虞和虢,這兩個國家之間關係不錯。晉國如果攻打虞國,虢國必然來救,反過來,攻打虢國,虞國也會來救。這時候,大臣荀息向晉獻公獻上一計:向虞公送良馬和美玉,然後找藉口討伐虢國,從虞國借道。虞公貪財,得到了寶貝,自然同意借道。但是虞國的大臣宮之奇不同意,他說,虞虢兩國,唇齒相依,虢國一亡,唇亡齒寒,晉國是不會放過虞國的,那虞國就危險了。可是虞公貪財,聽不進去。這樣,晉國就滅了虢國,班師回朝的時候,順手把虞國也滅了。

假道伐虢是“三十六計”中的一計,三十六計就不用說了,什麼 金蟬脫殼、借刀殺人,聲東擊西,美人計,反間計,每一計都可以引出無數個好聽的故事,中國人都知道。

朋友圈:這場戰役,串聯起了多少人物故事,和流傳千古的成語

三十六計

唇齒相依和唇亡齒寒,告訴人們,遠親不如近鄰,要重視你的鄰居,關鍵時候,你的鄰居對你的影響是很大的。你看《紅樓夢》中甄士隱家是怎麼敗落的。他家緊挨著葫蘆廟,葫蘆廟失火,最先遭殃的就是甄士隱家,燒成了一片瓦礫。之後接二連三的事情,導致甄家徹底敗落,甄士隱也只好出家了。

所以,中國歷史上的那些計謀也好,成語也好,背後都有著深刻的故事,足以警醒後世之人。

2、流亡中的重耳

晉文公重耳,春秋時期晉獻公的兒子,以謙虛好學,善於結交有才能的,道德高尚的人出名。他以“以德服人”的形象和策略,使他最終成為了“春秋五霸”之一的霸主。

公元前666年,晉獻公的寵妃驪姬為了讓自己的兒子成為太子,勸說晉獻公讓太子申生、重耳、夷吾離開國都。之後又陷害他們,太子申生被迫自殺,公元前656年,重耳被迫逃亡到翟國,在翟國待了十二年,娶妻生子。

朋友圈:這場戰役,串聯起了多少人物故事,和流傳千古的成語

重耳流亡經歷圖

公元前651年,晉國經過一系列內亂,驪姬和她的兒子均被殺,夷吾繼位。重耳二次遭追殺,被迫再次逃亡。在逃亡的路上,餓的不行,向莊稼人討飯,結果莊稼人給他一塊土讓他吃,重耳大怒,想打莊稼人,陪他逃亡的大臣狐偃說:“這是天賜的禮物啊”。重耳於是稽首拜謝莊稼人。從這一點可以看出,重耳身邊的人都是賢能的人,而重耳也是能接受忠言的賢明之君。

重耳流亡到齊國後,受到了齊桓公的熱情接待,並把宗室女齊姜嫁給了重耳,而且陪嫁非常豐厚。重耳經過多年流亡生活後,得到這種優厚的待遇,開始意志消沉,不思進取,過起了“樂不思蜀”的生活,不再想著回晉國成就大業。這時候,春秋時期的賢后之一——齊姜登場了。

3、有膽有識的晉文公夫人——齊姜

齊姜,齊桓公宗室女,晉文公重耳夫人。列女傳中稱讚她:

“公正果斷,言行不怠,勸勉晉文,返回無疑。公子不聽,強與謀議,醉而載之,卒成霸基。”


朋友圈:這場戰役,串聯起了多少人物故事,和流傳千古的成語

齊姜

這是一個有膽有識,聰明識大體的女性。重耳在齊國安逸的生活過習慣了,喪失了鬥志,不想離開。說:“人生安樂也就這樣了,哪還管其他的事”。但是陪著他一起流亡的臣子們著急了,於是密謀帶著重耳逃走。不料被一個採桑女聽見了,報告給了齊姜。為了防止洩密,齊姜殺了那個採桑女,然後勸重耳離開齊國回晉國,但是重耳聽不進勸告。於是齊姜與重耳的舅舅子犯密謀,灌醉了重耳,將他放上馬車,離開了齊國。重耳醒來後大怒,拿起戈要驅逐子犯,說:“如果將來大事可成也就罷了,如果不成,我就吃了舅舅你的肉。”於是繼續前行。後來重耳繼位為晉文公,迎回齊姜,立為夫人。這時秦穆公又給晉文公送來五個宗室女,但是隻能屈居於齊姜之下,可見晉文公對齊姜的敬愛。

朋友圈:這場戰役,串聯起了多少人物故事,和流傳千古的成語

有膽有識的齊姜

西漢劉向著《列女傳》時,把齊姜列入了賢明傳裡,與歷朝歷代以賢惠明理的女性並列,並給與了很高的評價。如果當時沒有齊姜,也可能晉文公會老死在齊國,歷史上也就沒有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了。

有句話說“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一定會站著一個偉大的女性”,晉文公的成功,離不開身後齊姜這個賢明的夫人。

4、“春秋五霸”之首——齊桓公

重耳在齊國受到了齊桓公的優待,不僅把賢惠明理的宗室女齊姜嫁給了他,還送他二十乘馬,說明齊桓公是很有眼光的。

齊桓公名叫小白,在歷史上可是鼎鼎有名。他的祖先更是大名鼎鼎的姜尚——姜太公,這個人就不用說了。齊桓公在歷史上的故事也非常多,他和公子糾在爭位的時候被管仲射了一箭,搞笑的是,居然只射中了他的腰帶的扣,沒有射死他。這真是一個奇蹟。看來後世的男士們系皮帶是有道理的。

齊桓公最後成功上位了。然後他不計前嫌,重用管仲,這兩個春秋戰國時代的牛人,創造了很多牛人的政績。最讓人讚歎的是,他在管仲的協助下,對當時的一些周邊國家發動的“糧食戰爭”和“經濟戰爭”,改變了一個國家的經濟結構,同時控制了最重要的戰略物資——糧食,最後達到了“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策略,由此,滅了不少小國。

朋友圈:這場戰役,串聯起了多少人物故事,和流傳千古的成語

齊桓公與管仲

這些策略不斷警醒著後人。今天關於“糧食戰爭”的話題討論越來越深入,還有越來越多的人關注起了糧食話題,這些都是偉大的先人們給我們帶來的啟示。可見齊桓公和管子有多牛。

設想一下,如果齊桓公有朋友圈的話,那他和管仲在朋友圈經常討論的話題,一定又是“管子,怎麼樣,咱們再來玩個‘糧食戰爭’的遊戲,去涮涮哪個諸侯國吧!”

二、晉文公的今生

城濮之戰與退避三舍的來由

重耳離開齊國後,繼續他的流亡生涯,先後到過曹、宋、鄭、楚、秦等國,這些國家有的冷待他,有的熱情接待他。其中宋國的宋襄公贈之以馬二十乘,楚國也很熱情的招待他。楚成王問他:“你將來打算怎麼回報我們楚國呢?”重耳說:“子女財寶這些,你們楚國都有。如果將來有一天晉楚兩國交戰,我當後退九十里,以作為報答。”後退九十里,就是退避三舍,一舍等於三十里。這就是成語“退避三舍”的由來。這裡“舍”可不是房屋的意思,要是把“退避三舍”理解為退到三間房子裡,那可就是笑話了。

朋友圈:這場戰役,串聯起了多少人物故事,和流傳千古的成語

退避三舍

重耳後來在秦穆公的幫助下登上晉國國君之位,是為晉文公。晉文公在位時,幫助周襄王平定了王子帶之亂,受到了周襄王的賞賜。

之後,楚國攻打宋國,晉文公因為宋國厚待過自己,決定派兵去救宋國。這一戰的中軍主將是先軫,此人後面還有精彩表現。晉楚兩國在城濮相遇,晉軍遵守晉文公的諾言,退避三舍,以報答楚成王對自己的招待。但是戰爭的結果,仍然是晉國贏得了勝利,而且這一戰,直接把晉文公送上了霸主之位。

城濮之戰是歷史上有名的以弱勝強的戰役之一,晉國加入這場戰爭的原因,和戰爭中晉軍退避三舍的行為,都說明了晉文公為人誠信,不忘恩義,這些也是成就他霸主的關鍵因素之一。正因為如此,晉文公流亡十九年,身邊文武大臣一直緊緊跟隨他,不離不棄。而晉國內部和睦,君臣同心、軍民協力,為晉國創立霸業奠下堅實的政治基礎。

用“軟實力”說話,永遠比單純的軍事和強權更能獲得人心,天下歸心,才能成就霸業。

三、晉文公的後世

晉文公的朋友圈裡,不僅有齊桓公、秦穆公,宋襄公等一眾春秋霸主,還有他流亡路上的陪同者,舅舅子犯,趙衰,介子推、先軫等人。介子推也是一個大大的名人,他與“寒食節”有關。這裡不另說了,只談談先軫此人。晉文公對其評價是“先軫有謀”,他是晉楚“城濮之戰”和秦晉“崤之戰”的主將。這兩場戰役都以晉軍大獲全勝而結束。

先軫是古代歷史上的一個名將,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同時擁有元帥頭銜和元帥戰績的軍事統帥。而且他既忠誠又耿直率真,當面唾罵過晉襄公,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朋友圈:這場戰役,串聯起了多少人物故事,和流傳千古的成語

名將先軫

城濮之戰說過了,那麼我們再說說先軫指揮的另一場戰役——崤之戰。崤之戰是城濮之戰的餘波,整個過程相當精彩,值得一書。

1、蹇叔與秦穆公的精彩罵戰

崤之戰的起因也是為了爭霸。城濮之戰後,秦穆公圖謀中原霸主之路被晉文公截斷,秦穆公一直耿耿於懷。公元前628年,晉文公去世,在鄭國的秦國大夫杞子派人告訴秦穆公說“鄭國人讓我掌管北門,你們可以率兵秘密的來,就可以得到鄭國了”。秦穆公稱霸中原的最大攔路虎晉文公已經去世,聽到這個消息的秦穆公自然就動心了。

朋友圈:這場戰役,串聯起了多少人物故事,和流傳千古的成語

秦穆公

不過,他還是先去找蹇叔,想先聽聽蹇叔的意見。蹇叔極力反對,“勞師遠襲,聽都沒有聽說過。我們這麼遠去,到那兒也精疲力竭了。而且這麼遠的距離,對方萬一有準備了怎麼辦。況且這麼遠行軍,誰能不知道呢。”遠距離奔襲,哪有什麼秘密可言呢。這就是成語“勞師襲遠”的來歷。蹇叔的分析很中肯,奈何秦穆公聽不進去。回去後就招來了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三位將軍,命令他們率軍遠征。

朋友圈:這場戰役,串聯起了多少人物故事,和流傳千古的成語

蹇叔哭師

蹇叔哭著說:“孟明視,我只看見王師出去,見不到他們回來了啊。”秦穆公聽到後,專門派人來罵蹇叔,罵的特別難聽。按現在的語言來說,大致就是“你個老不死的,你知道什麼?你活的太長了,你早就該死了,按道理說,你墳墓上的樹都應該長得很高了,都可以合抱在一起了。”這話聽起來很像潑婦罵街,出自一個君王之口,真讓人啼笑皆非。

不過,古代的帝王也是人哪,遇到和自己意見不合的,也會使出來潑婦罵街的那一套,罵人老不死的,你說氣人不氣人。

蹇叔的兒子也參加了王師,所以蹇叔又哭著對兒子說:“晉國必定會在崤這個地方與秦軍作戰,你會死在這兒,我會給你收屍骨的。”看看,蹇叔的預言多麼正確,可惜秦穆公聽不進去。

蹇叔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可以說,蹇叔和百里奚的智慧改變了中國歷史的進程。因為蹇叔和百里奚的輔佐,秦國從一個文明程度最落後的小國開始崛起,最終統一了中國。秦穆公也正是因為得到了蹇叔、百里奚,在他們的輔佐之下才最終成就霸業,成為了“春秋五霸”之一。

朋友圈:這場戰役,串聯起了多少人物故事,和流傳千古的成語

蹇叔與百里奚

後來崤之戰的結果正如蹇叔所預料的,罵過蹇叔的秦穆公穿著素服哭著說:“我不聽蹇叔的話,導致今天的結果,是我的罪過呀”。

這一場精彩的罵戰,想必蹇叔朋友圈裡的人都會瘋狂的圍觀的,不然,怎麼會流傳千古呢。畢竟,君王罵人的場面是不多見的,一般人也見不到啊。

2、弦高犒秦——十二頭牛買下一個國家的安全

秦國軍隊想要滅了鄭國,千里奔襲,到滑國的地界,遇到了一個人,弦高。弦高是鄭國商人,正準備到周朝去做生意,這時候碰見了秦國的軍隊。果然正如蹇叔所料,勞師遠襲,哪有什麼秘密可言啊。弦高是個機敏的人,眼見祖國將要遭難,靈機一動,牽出十二頭牛,以鄭國國君的名義犒勞秦軍,並且立刻派人回去報告鄭國國君。

朋友圈:這場戰役,串聯起了多少人物故事,和流傳千古的成語

弦高犒秦

在春秋戰國時期,湧現了各式各樣的能人異士,其中也包括商人。最成功的商人,眾所周知的是呂不韋,他投資了一個人,就是秦始皇的父親,結果成功的賺到了一個國家。但是,另外一個成功的商人弦高,知道的人就少的多了,而這個人,用十二頭牛就換來了一個國家的安全,免於滅頂之災。弦高的成功,絲毫不亞於呂不韋。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呂不韋是用經營投資換來了秦國相國之位,有其私心。但是弦高卻是不顧個人安危,冒險與秦軍打交道,換得了祖國的安全。他的行為,是愛國心的體現,具有無私的一面,是千古以來,人民自發愛國護國的表率。

3、成語“厲兵秣馬”的來歷

弦高派人向鄭國國君報告了秦軍的動向,鄭國的國君當然要去察看。察看的結果,發現住在客館的秦國人果然在束載、厲兵、秣馬,就是說人人扎束停當,把兵器磨得雪亮,把馬喂得飽飽的,看樣子是在準備戰爭了。鄭穆公也不是好惹的,立刻派了一個人去辭謝秦國人,也就是婉轉的趕他們走的意思。這個人說話也很有水平,他說:“各位在我們國家呆的時間也很久了,很抱歉我們也供應不起各種資源了。各位要離開了,鄭國有獸園,秦國也有獸園,你們還是回到本國的獸園去獵取麋鹿,讓我們國家清閒一下,怎麼樣?”

朋友圈:這場戰役,串聯起了多少人物故事,和流傳千古的成語

厲兵秣馬

這就是成語“厲兵秣馬”的來歷。正如蹇叔所言,秦軍發現鄭國有準備,仗沒辦法打了,只好滅了滑國,灰溜溜的打道回府。這也說明,勞師遠襲的仗是不好打的,保密工作是很難做的,一個商人就可以輕易地破壞一次軍事計劃,讓強大的秦國軍隊乖乖的撤軍。

想一想,若是有朋友圈,秦軍將要攻打鄭國的消息,那一定是在朋友圈裡滿天飛,這就給晉軍伏擊秦軍提供了詳細的信息,崤之戰就此隆重登場。

4、崤之戰和先軫的一次魯莽行為

秦軍攻打鄭國的消息在朋友圈裡傳遍了,晉國當然要抓住機會,這次的主戰派還是先軫,主將也是先軫。戰役的結果不用說,秦軍全軍覆沒,三位將軍全部做了俘虜。

崤之戰是軍事史上一次非常有名的戰役,是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伏擊戰,對於後世的戰爭有很深遠的影響。但是戰後對於俘虜的處理,引發了晉襄公和先軫的一次衝突。

朋友圈:這場戰役,串聯起了多少人物故事,和流傳千古的成語

崤之戰

崤之戰後,晉軍俘虜了秦軍的三名將領,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這三個人,其中一個是蹇叔的兒子,還有一個是百里奚的兒子,都很有名,也很有才。本來以為必死,沒想到,晉襄公聽了他母親的話,放了這三個人。晉襄公的母親是秦穆公的女兒。看看,朋友圈又擴大了吧。

先軫聽說了後,非常氣憤,直接跑去質問晉襄公,將士們出生入死抓來的俘虜,你僅僅因為一個女人的話就把他們放了,你這是毀壞勝利果實,助長敵人的氣焰啊。說完,朝晉襄公吐了一口口水。這場口水戰雖然沒有蹇叔和秦穆公的罵戰精彩,但是可以看出先軫的確是一個剛直忠烈的人,這也是他在後來戰役中脫掉頭盔,戰死報國的一個明證。

至此,城濮之戰的前因後果,以及戰後餘波都正式結束。雖然還有其他餘波,但是那又是另一個朋友圈的事了。

綜觀這次戰役中的各個國家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不僅構成了晉文公的一個完整的朋友圈,通過他的朋友圈的輻射,又形成了一個個朋友圈,而這些朋友圈發生的故事,又與晉文公的朋友圈相重合,一個個串聯起了一系列的人物和事件。想象一下,如果照這樣的朋友圈聯繫下去,那春秋戰國時代的所有國家和所有歷史名人,歷史事件都能夠關聯起來,我們不用去翻歷史書,只要去翻朋友圈,就可以看到一個個精彩的故事,一個個歷史大事件,這比看枯燥的歷史書有趣多了。

參考文獻:《左傳•僖公二十三年》、《左傳•僖公三十二年》、《左傳•僖公三十三年》、《列女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