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一個文人的胸襟到底有多大?

真愛無悔74364


每個人由於遺傳、出身、環境等因素的不同,到時候形成的人的心胸也會各不相同。像有的人所說的,雞腸小肚、海納百川等,正是由於人的心胸不一樣,到時候造成人的事業也會千差萬別,有的人由於自己的雞腸小肚,容納不下事、容納不下人,即使由於他的祖輩給他留下再多的家業,到了他的手裡也不會將祖業發揚光大。而有的人由於心胸開闊,心裡能夠容納更多的人和事,無論他是白手起家還是草根出身,到時候他的事業也會越做越大。

同樣一個單位、一個團體、一個家庭也是一樣,如果在單位、在團體、在家庭中人與人之間相處融洽、彼此互相關心、互敬互愛、有事有問題時能夠一起想辦法解決,那麼這樣的單位、團體、家庭也會越來越好,人也願意待在這樣的單位、團體、家庭中。這樣的單位、團體、家庭也更有生命力。


雲飛影視


文人的胸襟

文人是常人,和普通人一樣。他們同樣有七情六慾,同樣吃飯拉屎放屁,有生活,有家庭,有婚姻,有思想,有愛恨情仇。所以他們並不另類,他們和我們是一樣的。更沒有必要用仰視的目光去看待他們,值得我們關心的事是他們的為人和文風,這才是最重要的。

一個人的目光有多遠,他的思想就有多遠。文人也是一樣。至於他的胸襟,我們可以從他的作品當中來做以判斷,如果生活在他的身邊,我們可以從他的為人處世可以感到,也能夠看到。從他的作品和他一塊生活就是最直觀的了。

從路遙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時代的艱難;從《史記》裡面,我們可以看到一段真實歷史記錄下來是多麼的不易;不為帝王唱頌歌,自為蒼生說人話,我們就知道柏揚的人格;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我們就知道魯迅的作風……一部作品往往包含了作者的思想,作家的生活,作者對時代的看法,從中我們可以歸窺視作者的內心。也可以這樣說,作家的作品就是他的胸襟,是他的氣質,是他的感情,也是他的為人。

文人可以說是一種職業,是一種愛好,是以靠作品來安心立命的思想者,他得思想有多寬,他的胸襟就有多寬。

文人有文痞,但是痞的有雅氣。這種痞,是他經過生活的歷練,在生活的最低層,可以感受到人民的生活氣息。痞而不壞,斜而不歪,就是真實生活給他的矛盾,給他的思考。

文人有雅氣,不食人間煙火。這是他的理想,是他內心的空靈,瀟灑飄逸,安然超脫,行雲流水,沒有現實的人間煙火,只有思想中的陽春白雪。

文人有正氣,只為蒼生說人話。往往能夠貶褒時弊,揭露現實,他往往壯懷激烈一腔熱血,一身傲骨頂天立地。

文人的胸襟就是他的作品,文人的價值也是他的作品。

人生不在於長度,在於高度。

作品的價值,作品對於時代的意義,就是文人的胸襟。

為人不偷生就是好韶華。文人也是。



冷暖瀟逸



按說呢,文人是最具人文情懷的士子,可以廣納才情,胸懷天下。

但是,千古而然的文人表現,卻幾乎一水兒的慘淡落寞,沒有體現出真正的天下情懷。

這倒不是因為文人的胸襟不夠大,而是因為文人的焦點向來不是以天下黔首為己任,而是在縱橫捭闔中放縱自我的才思,每遇山高水低或者亭臺樓閣,便要發表一通兒不疼不癢的所謂感慨,總是流連於自我的那點才情表達,反而桎梏或限制了文人士子的襟懷。


一個文人,哪怕他是天下第一的天才,也會對於自我的珍惜大過其他人,更直白一點說,就是天下的文人更多的是一種莫須有的矯情,為的是自我的那點兒情思,而不是以天下為己任。就像那個千古詩仙李太白,論文采,論名氣,絲毫不亞於、甚至要超過某些高高在上的帝王,卻依舊是固執的依仗自我的那點小聰明,和皇帝老兒玩起了手腕兒,卻不放開襟懷兼納天下蒼生,一方面起勁兒的和權貴爭寵,一方面又冀望時刻得到垂青覓得高位,就總是在帝王和權貴之間玩兒平衡,結果可想而知,李太白也不過就是被唐玄宗當了幾天喜樂的寵物,一旦發覺不如意,即刻拋了他,使之成為了天下最遇冷漠、最難攀升的一介文化天才。

於他同名氣的杜子美,一樣也沒逃過被皇帝棄用的命運,雖然兼懷蒼生,也不過就是為了個左拾遺的官位而斤斤計較,結果就是十年荒蕪,十年蹉跎,到頭來跑到了成都草堂去趣顏討好一介封疆大吏。

他們如此,歷代的才子也莫不如此。

他們也只是天下才子的一個縮影,更是一個例證。也不獨是他們,還有大文豪蘇軾蘇東坡也同樣如此。所以,到老,蘇東坡也只是一介出色的文人,而沒有成為一個偉大而卓越的政治家。

所以說,歷代的文人墨客,都是爭得一時的眼高手低,卻不是一個兼濟天下的治世良才。

歸根結底,還是要歸結到文人的胸襟上,也就是題主提到的胸懷,別忘了,自古文人相輕 也是所有文人士子留給我們這個世界的最權威註腳。
圖片來自網絡


龍吟148119260


因為漢語彈性大,所以我們首先要確定一下這個問題。這就好像下面這句話:夏天能穿多少穿多少,冬天能穿多少穿多少。這句話盡顯漢語的語言智慧。我喜歡陽光一點,從積極的一面來舉例說明文人的心胸到底有多大。

我們都知道蘇軾曾經被貶過好幾次,起因自然是“烏臺詩案”,但是後來一貶再貶,直至海南,卻是因為他昔日的好友章惇。

章惇屬於新黨一派,得勢後不斷打擊屬於舊黨的蘇軾,直至把蘇軾貶到海南儋州。要知道那個年代,海南完全不是現在這樣,貶到那裡基本上就是有去無回了。可蘇軾憑藉他的樂觀主義精神竟然頑強的活下來了,直到舊黨重新得勢將其召回。

而章惇此時卻被貶去嶺南。蘇軾不計前嫌,特意致信章惇老母親,告知其不要擔心,那個地方還可以,我弟弟也曾經貶到那裡,不像傳聞的那樣環境惡劣。

由此可見,作為文人的代表人物,唐宋八大家中成就最高的一位,蘇軾的胸襟是很大的。



心海詩文


其實不光是文人,是人都要胸襟開闊。胸襟開闊的人或許不一定能成大事,但是每個成功人士絕對有寬廣的胸襟,尤其是男人,只有胸襟開闊了,才會不拘小節,擁有一番事業;並且能和家人愛人在生活中和諧相處。

如果一個男人胸襟開闊的話,他的目光也會變的長遠,會擁有自己獨特的眼光,有高度的追求和目標,這是非常重要的。就比如說馬雲,手下有那麼大的企業,但他一開始創業的時候,一定是心胸很大的那種,絕不會為了一點利潤而和客戶產生矛盾,胸襟寬廣了,那勢必會包容更多的小事和矛盾,但凡這樣的男人,一定可以成就一番事業。

但若是心胸狹窄的男人,甚至和愛人都會斤斤計較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不誇張的說,他會跟你計算為你花了多少錢,損失了多少東西,試問一下這樣的男人誰能受得了呢?只會逼走身邊重要的人,所以說他的胸襟是否寬廣是非常重要。


隔壁老舍


因人而異,不是每個文人都有胸襟。



春城雨佳


看有沒有容



弓心卒釣廝


一首詩可以表述


千里修書只為牆,

讓他三尺又何妨。

萬里長城今猶在,

不見當年秦始皇。

——清*張英《觀家書一封》


小何才漏尖尖角



多營936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