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重生》婁頤這個角色?你覺得她可憐嗎?

火鍋影話


可憐,卻也難同情。

這個故事最催淚的環節,莫過於婁頤絕望自殺這段戲,一個內疚卻無力挽回兒子良知的母親,最終選擇與兒子共赴地獄,很有衝擊力。母親的隱忍絕望,兒子的歧路不歸,秦馳面對老太太的無力感,都在幾位好演員的詮釋下完美傳遞給觀眾。

然而,作為案件中最觸動人心的母親,婁頤這個角色卻不只有可憐一面,她身上還有讓人無奈的可恨之處。是老生長談的教育問題,更是對社會、對家長的警醒。

  • 沒有亡羊補牢的教育

兇手範凱最初走入觀眾視線,是通過婁頤口述,在她的描述中,範凱是一個缺愛的孩子。作為醫生的婁頤,將自己的一生貢獻給了醫療事業、給了病人,她是一個偉大的醫護人員,卻也是一個不合格的母親。

長年缺乏家長陪伴的範凱,長大後與母親關係十分生疏,這讓婁頤相當內疚自責。秦馳之所以願意破例幫忙尋找範凱,也是受這位心酸的母親觸動,此時她在觀眾心中的印象,是一位愛孩子卻不會表達,因為工作忽略孩子感受的可憐老人。

然而,當範凱的個人資料被路銘嘉公佈之後,婁頤的問題便突顯了出來。範凱從十七歲便開始觸犯法律,當時還是能夠被改正的偷盜問題,此時作為母親婁頤應該要產生警醒,加強對兒子的關心教育才對。

在後續的劇情中觀眾也可以發現,退休後開辦公益學校幫助他人的婁頤並不是一個不擅長教育的家長,她很懂得如何紓解孩子的內心。若十七歲第一次犯罪的範凱能夠受到婁頤足夠重視,他是有改正機會的。

但,在範凱的犯罪生涯中,17歲涉案並沒有讓他迷途知返,反而愈演愈烈。

婁頤顯然是養而不教式父母的典型,她也是50、60後父母中常見的一類,為了工作、集體精神忽略了子女教育。當子女開始走入歧途時,他們沒有足夠的警醒意識,最終不僅導致家人間的疏遠,還釀成了社會隱患。

當下父母,在繁忙的工作之中,一定不要忽略子女的關注。可以缺少一些陪伴,卻不能缺少對子女的親身教育,當問題開始產生之時,更加要花費翻倍的精力去彌補,而不是等到問題無法挽回時再去悔不當初

  • 決絕卻又一再姑息的家長

在“養而不教”這個問題上,婁頤雖有錯卻也是可憐的一方,父母也會有不懂表達的一面,子女的問題不能全數將責任推卸給他們。按婁頤的性格,必然在範凱犯錯後有過一些約束,她也是一個想要挽回兒子卻得不到回應的母親,這是她的可憐之處。

然而,婁頤的管束中,卻有很多“變相寵溺”成分,她是一個看起來很嚴卻又屢屢用嚴厲裹挾縱容的母親。在故事最後,她表達了自己尋找範凱的真實目的是想與兒子同歸於盡,這個想法很決絕,但她的行為卻一直在做相反的事情。

範凱食毒且是與女友鍾爾菲一同失蹤,這是婁頤早已知道的事實,但她卻在秦馳面前隱瞞了這些線索。甚至,當秦馳找到鍾爾菲的父親之時,婁頤仍舊暗示對方隱瞞實情,最後還是路嘉銘通過一袋威化餅乾發現了鍾爾菲與範凱的關係。

當警方繞了一個大彎找到範凱後,他已經殺害兩名女生,而這兩名女生原本是可能獲救的。其中一名死者的屍檢報告顯示死亡時間不超過48小時,回顧一下時間線你會發現,這48小時的黃金救援期,是掌握在婁頤手中的。

從開查到路嘉銘發現鍾爾菲這個關鍵性線索,花費大約一天時間,從得知鍾爾菲愛吃威化餅乾到發現屍體約用了半天時間。如果婁頤第一次與秦馳見面時說出所有實情,至少能提前一天時間找到第一案發地,此時,兩個受害者可能還活著。

她為什麼要隱瞞實情?

無非兩個原因,其一、沒有想到兒子會壞到如此喪心病狂的地步;其二、對自己的兒子仍報有一絲幻想。若失蹤的只有她兒子一人,那麼這些理由都可以被諒解,但當她明確知道還涉及一個無辜之時,隱瞞則是助紂為虐。

她的僥倖心理,讓悲劇擴大化,她的隱瞞讓警方浪費了最佳救援時機。母親愛子心切是人之常情,但不能因為自己對兒子的那一份內疚忽略他們的生命安全,更不能因為那一份私心,讓案件複雜化。

編劇選擇讓婁頤隱瞞,某種程度上是為了給案件增加懸疑感,但也是對現實中習慣包庇的父母一種警醒。無論是否對走入歧途的子女抱有期待,直面問題都是唯一降低傷害的方法,逃避則會成“變相寵溺”,愛不是錯誤的藉口,錯更不能一錯再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