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言:以蹇為樂,蹇不為蹇


老人言:以蹇為樂,蹇不為蹇

禍以心生,以蹇為樂,蹇不為蹇矣。文中子《止學》

禍患從思想引發,如果把困境視為樂事,那麼困境就不是困境了。

人們的思想不同,看待問題的結果自有差異。困境既然無處不在,如果換個思維,把它視為樂事而從容待之,自會少卻許多煩惱了。這不是自我欺騙和麻醉,而是處世哲學中的一大實用方法,也是人生智慧中的閃光之處。只有蔑視和超脫困境的人,才可能真正擺脫困境的束縛,不為困境所困。這種思維的轉變,是以不侷限於困境為前提的,停止對困境的責難和厭棄,人們才能看清困境的本來面目,找到突破口。


老人言:以蹇為樂,蹇不為蹇

《今世說》有一則故事,大意是:毛稚黃總是生病,連朋友鄰里都為他發愁,他自己卻大不以為然,說是“病的味道極好,實在很難向那些浮躁的人說清楚”。

孟子曾經說過:“別人理解我,我快樂;別人不理解我,我快樂。”

有一個好朋友,寫了一首詩,曰:“綠蔭四合春色濃,一股清泉山間飄。心如明鏡塵勿沾,笑對人生任逍遙。”

俗話說:“人比人氣死人,”各人有各人的命運、福氣,有各人的生活環境、工作條件,是不能比的,要比可能自添煩惱,最好是走自己的路。儘管可能是獨木小橋,但走下去,總會出現陽關大道。沒有一官半職,沒有好的單位,沒有好的房屋,沒有漂亮的妻子,沒有聰明聽話的兒女,沒有一筆數字可觀的存款,以及其他等等都沒有,也不必為這些沒有而自怨自艾,不必因自己沒有看到別人有而眼紅,不必挖空心思從沒有變為有。這並不是說與世無爭,消極處世,而是指人應該豁達一點,樂觀一點,高遠一點,不要太世俗、太執著、太勢利,否則會活得太累。

老人言:以蹇為樂,蹇不為蹇

“入我門來一笑逢”,逍遙的人生是註定該入此門的,逍遙的人生是該獻與大道的。苦痛中求得精神的涅槃,培育一顆平常心直面悲喜人生,“觀世態炎涼而志不移,逢辛酸苦辣而皆為甜”,這是何等超脫、智慧的人生。

有人說:“不如意事常十之八九。”面對很多事情我們往往手足無措,甚至被折磨得快失去了信心,那麼又如何超脫,如何逍遙?如此豈不把人心傷透?否。有句話你是知道的,叫“好事多磨”。我們應該有這個信念:失意是一種磨鍊的過程,心即使在冰凍三尺之下也不會涼的。有瑞雪兆豐年之說,雪愈大,年愈豐。

擺正它,蹬上去!也許視野會更開闊、心胸會更豁達呢!

否則,就是自己把自己關進了監獄。

老人言:以蹇為樂,蹇不為蹇

有個長髮公主叫蔡燕莎,她頭上披著很長很長的金髮,長得很俊很美。蔡燕莎自幼被囚禁在古堡的塔裡,和她住在一起的老巫天天唸叨蔡燕莎長得很醜。

一天,有一位年輕英俊的王子從塔下經過,被蔡燕莎的美貌驚呆了,從這以後,他天天都要到這裡來,一飽眼福。蔡燕莎從王子的眼睛裡認清了自己的美麗,同時也從王子的眼睛裡發現了自己的自由和未來。有一天,她終於放下頭上長長的金髮,讓王子攀著長髮爬上塔頂,把她從塔裡解救出來。

囚禁蔡燕莎的不是別人,正是她自己,她聽信了老巫的話,以為自己長得很醜,不願見人,就把自己囚禁在塔裡。

其實,人在很多時候不就像這個長髮公主嗎?人心很容易被種種煩惱和物慾所捆綁。那都是自己把自己關進去的,就像長髮公主,把老巫婆的話信以為真,認為自己長得很醜,因此把自己囚禁起來。

老人言:以蹇為樂,蹇不為蹇


仔細想想,很多時候,人處在人生的海洋中,猶如一隻遊動的魚,本來可以自由自在地遊動,尋找食物,欣賞海底世界的景緻,享受生命的豐富情趣。但突然有一天,遇到了珊瑚礁,然後自己就不願再動了,並且吶喊著說自己陷入絕境。其實,這是自己給自己營造了心靈的監獄,然後鑽進去,坐以待斃。

到了這個地步,何以談逍遙?

自得其樂不失為一種應付沉重而充滿艱辛的現實人生的變通方式,不失為一種調劑人生的潤滑劑,它能使我們於多煩惱、多憂愁的人生中保留一份必不可少的樂觀。

所以,領導者要“笑對人生”,要學會自得其樂,以一種樂觀的態度走好人生的道路。

老人言:以蹇為樂,蹇不為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