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裡的銅鏡,為何一直都是背面示人,看不見正面?

我國的考古學家在全國各地都發現了大大小小的古墓,而這些古墓中大多數都存放了很多的陪葬品,這些陪葬品都是古代人物使用的東西,被稱之為古董。這些古董有的流落民間,有的被展示在各個博物館當中。

博物館裡的銅鏡,為何一直都是背面示人,看不見正面?

銅鏡是古代人物使用的其中一種日常用品,回顧歷史,銅鏡的使用可以追溯到3000-4000年前,最初銅鏡並不是用來梳妝打扮的,而且一種祭祀的用品,後來被用來梳妝打扮是在春秋戰國時期才開始的,當時銅鏡只有達官權貴才能夠使用,因為它象徵著權利,而後來民間老百姓也可以使用銅鏡梳妝打扮是在西漢時期才開始的。銅鏡在過去一般有三個作用,第一種就是用來祭祀,第二種就是用來梳妝打扮,第三種就是用來看風水。那大家有沒有發現,博物館裡展示的銅鏡基本上都用背面展示,從不會展示正面,這到底是為何呢?

博物館裡的銅鏡,為何一直都是背面示人,看不見正面?

第一個原因這應該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因為銅鏡的正面就只是一面普通的鏡子,它的花紋、做工重點都是在背面的,正面基本上沒有什麼特點,銅鏡的正面也都是大同小異的,只有背面才可以看出它的精緻和不同。

博物館裡的銅鏡,為何一直都是背面示人,看不見正面?

第二個原因就是因為銅鏡最初是作為祭祀用的物品,這些展示的銅鏡基本上都是從古墓裡挖出來的陪葬品,也被稱之為冥器。如果以正面示人可能對參觀者不太吉利,這雖然是中國的迷信之說,但是該避諱的還是要避諱。

博物館裡的銅鏡,為何一直都是背面示人,看不見正面?

第三個原因就是在古人的思想裡都認為銅鏡可以用來照妖魔鬼怪,所以古人常常都會在家門口掛一個銅鏡,或者是身上佩戴一個小銅鏡,因此如果將銅鏡用來正面展示,參觀的時候如果一直盯著看難免會讓參觀者感到不適。

博物館裡的銅鏡,為何一直都是背面示人,看不見正面?

第四個原因就是古代用銅鏡陪葬的時候不僅僅只是將銅鏡放在墓中這麼簡單而已,銅鏡也稱之為殮葬鏡,會將它的正面放在入葬者的臉上,如果用正面展示,其寓意確實不太好。

博物館裡的銅鏡,為何一直都是背面示人,看不見正面?

以上幾個原因就是博物館銅鏡之所以都是背面展示的原因,其實也是從銅鏡的背面展示,我們才能通過花紋、工藝等方面看出它的背景文化。你們覺得還有什麼原因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