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把“華沙之跪”吹上天了!真實情況遠要複雜


別再把“華沙之跪”吹上天了!真實情況遠要複雜

這張照片,相信大多數人都有印象吧,中學歷史教科書上的圖,而它上面的一段文字講的卻是日本首相屢次參拜靖國神社。這麼一對比,哈!日本你看看人家德國,連總理都可以下跪認錯道歉,你日本首相還帶頭搞"個人秀"?德國就是不一樣!知錯就改,深刻懺悔,值得原諒!

此時的日本估計只想說一句:人在家中坐,鍋從天上來。日本委屈嗎?肯定不委屈啊,但是德國真的是我們想的那樣,深刻懺悔,徹底認錯嗎?

別再把“華沙之跪”吹上天了!真實情況遠要複雜

這張照片攝於1970年12月,作為西德總理的勃蘭特在華沙猶太人死難者紀念碑前,獻上花圈,並下跪悼念。當天寒風瑟瑟,大雪紛紛,正如總理勃蘭特肅穆凝重的神情一般。這一舉動,令在場的每一個人都震驚了,連在場的波蘭官員都被深深的震撼,記者媒體人員更是急忙拍下了這歷史性的一幕。

這一跪,震驚了世界,被稱為"華沙之跪",勃蘭特本人也在次年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我們國人,對此行為評價也是相當高的,正所謂:

跪下去的是勃蘭特,站起來的是德意志。

跪下的是一個人,站起來的卻是一個民族。

跪著的德國人,比站著的日本人都高。

日本再次躺槍

別再把“華沙之跪”吹上天了!真實情況遠要複雜

而令人出乎意料的是,在之後德國明鏡雜誌做民意調查,採訪德國民眾對總理此舉的看法時,48%認為總理此舉太出格,還有11%持中立態度,不予評價。

德國人的態度我們不好評價,畢竟距離此事又已經過去了50年,此時的德國人也不一定是彼時的德國人了。

但我們可以透過時代,去換個角度思考,在當時德國社會並沒有興起濃厚的反思,懺悔思潮時,德國(西德)總理為何會有如此政治立場明確的行為呢?真的只是單純的個人行為嗎?

我們可以看看當時的德國處於怎樣的境地,戰敗後的德國軍隊被全部消滅,希特勒自殺,國土被蘇美各國佔領;德國還處於分裂狀態,東德西德水火不容,民族還沒有統一;西德與東歐各國及蘇美關係惡劣,幾乎處於被孤立狀態,陷入嚴重的外交危機。用一句話來說,基本陷入經濟封鎖,政治封鎖的境地。

別再把“華沙之跪”吹上天了!真實情況遠要複雜

而有了這驚世駭俗的一跪之後,東德西德統一,德國與波蘭,捷克等東歐國家及蘇聯簽訂了促使各方關係正常化的各項條約,真正的打破了各國對德國的經濟壁壘和政治壁壘,德國也迅速的完成了現代化建設,從戰後的落魄境地中快速走了出來。而勃蘭特本人被譽為和平大使,德國人民勇於認錯,勇於懺悔的精神為世人稱頌。

網上有人說,勃蘭特作秀的成分更大,但這一跪不管是真心的還是演的,從付出和收益來看,簡直是太值了。相比於某島國的戰後態度,德國在這一方面可謂是拉了一大波好感度。那為什麼德國和日本同為戰敗國,可對待歷史的態度差異為何會如此之大呢?

別再把“華沙之跪”吹上天了!真實情況遠要複雜

德國和日本同為戰敗國,但戰後所處環境大為不同。德國戰後,被周邊各國擠兌,國家無法發展,國家基本處於半癱瘓狀態,。不認錯?不低頭?等待德國的怕是淪為東歐各國及美蘇的"出氣筒"吧。

而日本戰後,本土沒有分裂,國家內部政治穩定,背後還站著一個大佬做後臺,在大佬的扶持和庇佑下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說難聽點,德國戰後被各受害國壓制著,不認錯,就相當於玩完兒了,而日本戰後不痛不癢,還有大佬坐檯,認不認錯無關緊要!

作為國家的總理,勃蘭特敢於代表國民向受難者懺悔認錯,我們有理由相信這是他真誠的個人行為,畢竟在希特勒時期,他也是一位堅定的反法西斯戰士。而作為第三者的我們,在看待這一行為時,除了自我代入,自我感動之外,也應該多方面的去考慮一個政治人物在特定時期做出的政治行為,背後所包含的政治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