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提高爸爸的情商?

鏻靜


哈哈哈這個問題好適合我!

爸爸媽媽都情商極低,做不到維持人脈,兩個人的朋友加起來都不到1個。

我媽一個技能是把供職過的任何一個公司裡的所有員工得罪個遍。

所以那種找人託關係就能辦成的事,我們家都無從下手。

由於家裡沒人教導,很自然地,我的初始情商也低到塵埃裡。小學初中時仗著成績好,同學老師都不會難為我。高中之後就不行了,每走一步都伴隨著震驚和淚水。

完全聽不出來別人的言外之意,不知道他們真正想表達什麼。

也不知道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最常見到的表情就是笑而不語。

直到人緣越來越差,眼看不能在一個群體裡混下去了,我才意識到情商的重要性。

現在本科畢業,開始有意識地練習提高情商。

希望將來我的孩子少走彎路。





歆予情


讀懂這5個法則,瞬間提升父母的情商

01

暈輪法則

白天的時候,為什麼看不到星星和月亮呢?難道它們真的“下山”了嗎?這個問題,相信很多媽媽都知道答案,那就是:白天太陽的光芒過於強烈,掩蓋住了光亮微弱的星星和月亮。

這個自然現象,在心理學中被推演為“暈輪法則”,也叫“光環效應”,深層含義是:當我們對一個人的某一特徵形成好的或者壞的印象後,我們會根據這一印象,來推測這個人的其他特徵。

簡單來說就是:我們喜歡一個人,就覺得這個人渾身都是優點,即便有缺點我們也會包容;如果我們討厭一個人,就覺得這個人橫豎不順眼,即便有優點我們也會忽略。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幾乎每位家長都會被“暈輪法則”影響,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1)我們對孩子的愛,會矇蔽我們的眼睛。

當自家孩子跟小朋友發生了爭執,眼淚汪汪地跑來向你求助,大多數家長都會下意識地選擇袒護自己的孩子。即便明知是自家孩子先挑的事兒,家長們也會找理由說服自己:“護犢子是父母的天性”。

但是,幼年時期是孩子建立“是非觀”最關鍵的時候,我們無原則的袒護,往往會讓孩子變得自私、驕橫。

(2)成績,會嚴重影響我們對孩子的評價。

面對一個成績優秀的孩子,90%的家長會忽略他在性格、生活習慣方面的小毛病,覺得這不太重要;而面對一個成績差的孩子時,90%的家長又會忽略他在性格、興趣愛好上的優點,認為孩子將來肯定沒出息。

但是,成績給孩子帶來的優勢,一般只持續到高中。當孩子進入大學,以及開始工作後,成績的影響會越來越弱,而性格、人品、習慣卻在接下來的人生中越來越重要!

02

手錶法則

你有一塊手錶,上面顯示12點整,別人問你時間時,你隨口就能說出;如果你有兩塊手錶,一塊顯示12點5分,一塊顯示12點45分,別人問你時間時,你就會猶豫了。

這個現象到了心理學上,被稱為“手錶法則”,深層含義是:擁有更多的選擇,有時候不但不是什麼好事,反而會干擾我們的思考,讓我們的學習、生活陷入混亂。

在教育孩子過程中,“手錶法則”的2個陷阱是:

(1)太多的玩具,會破壞幼兒的注意力。

不知道父母們注意到沒有:當你給孩子一兩個玩具的時候,孩子往往能坐在那裡,自言自語、嘟嘟囔囔地玩一上午;

當你給孩子一大堆玩具的時候,孩子一會摸摸這個,一會拿拿那個,反而玩不了多長時間,還老會跑去煩你,這其就是孩子的注意力被分散、被破壞了。

如果不加以糾正,注意力不集中的影響還會持續到小學階段,導致孩子上課走神,寫作業時坐不住。

(2)教育觀念不統一,讓孩子越來越難管教。

在很多老人幫帶娃的家庭裡,經常出現相互拆臺的現象:孩子犯錯了,媽媽正批評著呢,奶奶在旁邊說“孩子又不是故意的,這麼兇他幹嘛,多可憐呀”。結果孩子轉身撲到奶奶懷裡,委屈地哇哇大哭,還嘟囔著“壞媽媽,壞媽媽”……

如果一個家庭中觀念不統一,再好的教育方法都是無效的。

03

破窗效應

生活中有很多奇怪的現象:一棟無人居住房子破了一扇窗戶,如果不及時修補的話,這棟房子的其他窗戶玻璃也會被人打碎,甚至還有人跑到裡面大小便。

一條很乾淨的街道,人們是不好意思扔垃圾的。如果哪天有人隨手了垃圾,並且沒有及時清掃,過不了多久,街道上就會到處是垃圾。

一面潔白、乾淨的牆,如果被人拍了一個髒手印,那過不了多久,這面牆就會被人塗畫得亂七八糟……

這些現象,在犯罪心理學中統稱為“破窗效應”,深層含義是:環境中的不良因素如果放任存在,很可能會越積越多,最終變得難以收拾。

在家庭教育中,“破窗效應”給我們的啟示是:一定要給孩子樹立個好榜樣。

家長在孩子心目中,好比是一座高大漂亮的房子;而家長身上的壞習慣、不良情緒,就是房子上的“破窗戶”。如果家長放任自己的壞習慣、壞情緒而不加收斂的話,孩子早晚也會變成這樣。

04

超限效應

著名作家馬克·吐溫有一次聽牧師的募捐演說。剛開始的時候,馬克·吐溫感覺牧師講得很好,決定捐一大筆錢;10分鐘後,牧師竟然還沒講完,馬克·吐溫不耐煩了,決定只捐點零錢;又過了10分鐘,牧師還在囉嗦,馬克·吐溫決定不捐了……1小時候,牧師終於囉嗦完了,氣憤的馬克·吐溫不但沒捐錢,還從偷走了2美元。

這就是“超限效應”,深層內涵就是:當我們給一個人施加的刺激過強、壓力過大時,這個人的內心就會變得煩躁、叛逆。

也就是說,你的話越囉嗦越沒有說服力!

“超限效應”給家長們啟示是:過猶不及,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一定要把握好度,不要說得太多、太重。

當你對孩子的批評簡單直白、直戳要點時,對孩子是有一定威懾力的。但是,如果你覺得還是不解氣,繼續叨叨下去的話,本來已經準備去改正的孩子內心就會慢慢變得煩躁,最終跟你頂起嘴來。

05

魚缸法則

“家長必讀課堂”的民哲老師,講過一個很有意思的例子:

一家公司的魚缸裡養了幾條小魚,都好幾年了也沒見長大,大家都覺得這種魚就是長不大的品種。一天,有人不小心把魚缸打碎了,只好暫時把小魚撿起來,扔到門外的大水池子裡。

幾個月後人們發現,池子裡的小魚竟然比原來長大了好幾倍,再買原來的魚缸的話,根本裝不下了。原來,這種魚不是長不大,只不過是魚缸裡的環境不允許它們長大。

這就是“魚缸法則”,深層內涵就是:一個人要想成長,必須要有充足的空間。

“魚缸法則”給我們家長的啟示就是:少替孩子做他份內的事,給孩子留出成長的空間。

身為家長,我們有時挺矛盾的:孩子小的時候,怕孩子累著,總喜歡替孩子做所有的事情,包括餵飯、洗襪子、整理玩具、整理書包,甚至記作業;可是當孩子長大的時候,我們又很生氣,都這麼大的人了,連個襪子都不會洗,連書桌都不知道整理……

其實,孩子能做的事一共就那麼些,你替孩子做了90%,那麼孩子就剩10%可做,也就只有10%的成長空間;你只替孩子做30%,那孩子就有70%的事可做,就有70%的成長空間。






徐來情緣匯


我認為鍛鍊情商是需要實踐來實現的。

比如我小時候我的媽媽會鍛鍊我和身邊的人說好聽的話

本來我覺得這很虛假,後來她引導我,要發自內心的去誇獎

得到大家正面的反饋以後....我才一點一點找到說話的技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