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貪官和珅,一生貪錢無數,唯有三種錢不貪

說起來貪官不管是在過去還是現在都令人厭惡,他們將國家的錢給貪汙到自己的口袋裡,讓百姓的生活變得艱苦。使人們對於這個朝廷失望,最後造成了國家動亂,嚴重的話還會被毀滅。所以說古代的皇帝在於貪官的懲治上力度一般都是比較厲害的。自明朝開始就變得也越來越嚴格了。當時對於貪汙之人國家絕對不會被輕易的放出來,所以說皇帝本身對於這方面的人還是很厭惡的。但是在歷史上便有一個大貪官,他是清朝的人,叫做和珅,這個名字大家是十分了解吧。


大貪官和珅,一生貪錢無數,唯有三種錢不貪


在皇宮當中,有著可以依靠的力量是十分重要的,如果被皇后或者很得寵的妃子所信任那麼便也可以平步青雲。這樣的利害關係歷朝歷代都是存在著的。我們都知道皇帝作為古代最高的統治者擁有著至高無上的權利,而深受皇帝寵信的大臣們自然也是擁有許多權利的。


大貪官和珅,一生貪錢無數,唯有三種錢不貪


而正因如此歷朝歷代出現了很多的貪官,這些貪官往往利用與皇帝親近的關係收受一些賄賂從而幫助一些想要獲得某些官職的人,替他們在皇上面前美言幾句,而這樣的賄賂一收就是很多。


大貪官和珅,一生貪錢無數,唯有三種錢不貪


清朝的著名大貪官和珅。相信很多人對他並不陌生,因為很多影視劇中,都有關於這個歷史人物的展現。他是乾隆的寵臣,深得乾隆寵信,在那個時候可是十分風光的,兒子還娶了公主,可以說是大臣中數一數二的人了。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他雖然貪汙受賄,但他還是有一定的原則的。據說,他就有三不貪。


大貪官和珅,一生貪錢無數,唯有三種錢不貪

賑災錢

和珅從來不貪賑災的錢,不僅不貪,而且還約束手下的人,讓他們也不要貪。。有一次他出去賑災,發現朝廷撥下來的銀子沒有到位。他立馬派人調查,查到之後一點沒手軟,迅速處置了一批貪銀子的官員。和珅做事還是有點良心的,他又不是“何不食肉糜”的晉惠帝,自然明白災害來臨時百姓的疾苦。


大貪官和珅,一生貪錢無數,唯有三種錢不貪

科舉錢

不貪科舉錢。科舉是一件大事,必須做好,才能使得國家長治久安,他自己的官位也可以坐得安穩。我們都知道科舉在古代時期是平民唯一能夠改變自己命運的方法,有許多人寒窗苦讀十年就是為了能夠在科舉考試中取得一個不錯的成績。但是雖然科舉作為古代相對公平的制度依舊有些心術不正的人通過賄賂考取功名。但是和坤深知科舉考試的重要,也十分注重人才所以從不接受賄賂。


大貪官和珅,一生貪錢無數,唯有三種錢不貪

自知之明

自知之明。他雖然辦事能力強,但也會遇到沒把握處理的事情,碰到這樣的情況,他還是有自知之明,懂得拒絕的,他不會收沒有把握的錢,因為是皇帝跟前的紅人,自然有不少下面的官員,想要求他辦事,其實很多時候,他不收錢這些人反而不踏實,只不過他覺得,如果這件事辦不成,他是絕對不會拿這些錢的。


大貪官和珅,一生貪錢無數,唯有三種錢不貪


伴君如伴虎這句話在和珅的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當皇帝賞識他的時候,他可以為虎作倀,狐假虎威的挾權弄私,可一旦皇帝這頭大老虎餓極了,就會回過頭來把這頭肥嫩可口的狐狸一口吞下去,連渣滓都不剩。雖然貪汙是他的最大的過錯,但他的才華還是應該得到認可。有人將他與劉墉和紀曉嵐並列為清乾隆時期三大中堂。


大貪官和珅,一生貪錢無數,唯有三種錢不貪


和珅在此高的位置上,很會拍馬屁,同樣也很能看清局勢,什麼事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錢可以動,他都觀察的很仔細。所以說在位多年他沒有犯下什麼危害國家的大事,當時的皇帝也不屑於去整治他。同樣把他的當做一個自家的金庫將錢保存著,後來新皇帝繼位第一件事就是抄了和的家,國庫一下子就富裕了。這傢伙家裡遍地是財寶,因此民間也流傳這“和珅跌倒,嘉慶吃飽。”的諺語。自此,一代鉅貪和珅的一生就這樣結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