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不知不覺中已經成為航天大國,只是很多人不願意承認而已

2020年的7月到8月是發射火星探測器的絕佳時機,今年一共有中國、美國、歐洲、阿聯酋4個火星探測器發射,而阿聯酋的“希望”號火星探測器是由日本的H-2A火箭幫忙發射。很多人可能會問了,日本怎麼會有能力幫忙發射一顆火星探測器?難道日本一夜之間成了航天大國?儘管很多人不願意相信可事實真是如此,日本已經在不知不覺中走出了一條具有日本特色的航天發展道路,本文將秉著不吹不黑的態度詳細給大家分析一下今天日本的航天實力!

日本在不知不覺中已經成為航天大國,只是很多人不願意承認而已

日本火箭發射

日本早於中國2個月在1970年的2月11日將“大隅”號衛星發射升空,成為了亞洲第一個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1992年日本航天員毛利衛參加了美國“奮進”號航天飛機的飛行任務,成為了日本第一位登上太空的宇航員。1998年日本又發射了“希望”號火星探測器,成為了全球第三個發射火星探測器的國家。而這次阿聯酋版的“希望”號長2.90米,寬2.37米,重1.5噸,由日本H-2A火箭發射升空,發射後經過半年多的飛行才會到達火星進行探測。H-2A火箭是日本通過引進美國“德爾塔”系列火箭的技術而研發來的火箭,總共發射42次,除了第6次發射失敗之外其餘41次全部成功,而且目前已經連續發射成功35次,發射成功率高達97.5%。

日本在不知不覺中已經成為航天大國,只是很多人不願意承認而已

日本小行星探測

由H-2A火箭改進而來的H-2B火箭具備把8噸重的載荷運送到地球同步軌道上,從2009年至今H-2B火箭已經成功將8艘無人飛船送到了太空給國際空間站運送補給。日本還計劃在2020年首次發射推力更大的H-3大推力運載火箭,H-3火箭成功發射之後日本將成為全球極少數能夠獨立研製大推力運載火箭的國家。日本通過積極參與國際空間站項目給自己積累了一定的航天技術和人才,加上經濟實力比較強,目前已經初步擁有了進行載人航天和登陸月球的潛力。

同時日本另闢蹊徑實施的小行星探測計劃真是讓人大開眼界,尤其是2019年“隼鳥2號”探測器兩次著陸小行星且完成採樣即將返回創造了人類歷史上的多個第一。因此綜合來看日本在航天方面一直在不斷髮展,在地外天體登陸的相關技術儲備一直在跟進。不過由於載人航天或者載人登月計劃對於技術的要求更高,投入更大且風險要增加,日本是否會實施類似的計劃還有待觀察。

日本在不知不覺中已經成為航天大國,只是很多人不願意承認而已

日本H-2系列火箭

那麼日本想要由航天大國邁向航天強國面臨哪些困難呢?首先要面臨的第一個大困難就是日本的航天發射成本很高,這是由於日本民用航天發展方面較為緩慢而導致航天發射的整體成本較高。日本在2019年只進行了2次火箭發射,而中國在2019年則進行了34次火箭發射,民營航天公司的迅速發展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中國發射小型衛星的成本,更加有利於中國航天企業參與爭奪國際市場。而日本有限的航天發射活動就表明了找日本進行商業發射只能繼續花高價,而國際市場一旦被瓜分完了的話想要再找到好的突破口就難了。第二個困難就是日本的航天技術在整體上落後於美國、中國、俄羅斯和歐盟的,獨立完成大型航天項目的經驗過少。如果日本遲遲不能在這兩個難點上進行突破的話日本的航天發展就會遇到瓶頸,高投入沒法高回報必將陷入惡性循環。

日本在不知不覺中已經成為航天大國,只是很多人不願意承認而已

日本無人貨運飛船

因此日本雖然作為一個航天大國在航天方面走出了一條獨特道路且擁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可如何將這巨大的潛力挖掘出來併發揮出應有的經濟價值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通俗易懂的武器知識科普小站,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武器小站(wuqixiaozhan),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