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教授在《奇葩说》火了,网大火了吗?

秦教授在《奇葩说》火了,网大火了吗?

“只有我火了,网大才能火。”2018年3月秦教授在《奇葩大会2》的舞台上如是说。

今年十月,秦教授再次站上了《奇葩说》第五季的舞台,并坦言自己是来“吸粉”的。从观众的反应来看,秦教授应该是凭借自己扎实的喜剧功底“吸粉”成功了。

秦教授在《奇葩说》火了,网大火了吗?

用幽默诙谐的手段

诠释一个不一样的网大世界

秦教授自诩是一个要拿奥斯卡的网大导演,他说很多时候网大的从业人员都得不到公平公正公开的待遇,所以他要拿奖,要让观众认可他的片子,让观众知道网大也是在讲故事、讲情怀的。于是有了秦教授在《奇葩大会2》的舞台用自嘲的方式为观众们剖析了整个网络电影的生长过程。

幽默诙谐的语言逗笑了每一位观众,却也难掩笑闹背后的一抹心酸。当蔡康永问秦教授20万如何拍出僵尸?秦教授玩笑着说,全剧组人五天六夜不睡觉地熬,全场楞了两秒后集体捧腹大笑。然而看似是一个充满笑料的梗,却是实实在在的网大常态。

秦教授在《奇葩说》火了,网大火了吗?

在《奇葩大会2》之前,姜思达主持的短视频访谈类节目《透明人》专门去秦教授的拍摄现场进行了采访,后来的《奇葩去哪儿》也跟随秦教授到横店的拍摄现场去探过班,镜头清楚的记录下:凌晨三点飘着细雨的寒冬,所有工作人员都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打灯的打灯、扛机器的扛机器、吊威亚的吊威亚,嘴上抱怨着“再熬就熬死了”,却一个个都还继续忙碌着。

这不是一个为了赚钱而无所不用其极的网大市场,秦教授传递给观众的,是不知还有多少如他这般热爱影视这个行业的人,他们正在为了这份热爱默默付出,他们需要被观众看到、更需要观众的认可。

比起院线,网大差的只是钱

衡量一部网大质量的维度,在秦教授看来,有两个标准:演员和画面。早期的网络电影,用的演员都是刚毕业的学生或者是网红等等,要么没经验要么非专业,演技自然大打折扣。实际上网大也确实找不到太好的演员,“因为好的演员就不是那个价位了。”

画面看得则是影片的服装、道具之类,受成本制约,网大的画面自然也精致不起来。“我片子里用到的一个面具,就是淘宝20块钱买的。我也想做一张脸,但做一张脸要3万,3万和20块,只能选择20块。”

秦教授在《奇葩说》火了,网大火了吗?

在秦教授看来,院线与网大之间,网大的制作成本确实要比院线低很多,但在内涵或思想深度上,网大并不比院线差,甚至在题材上还更丰富于院线电影。

早期的网大之所以low,一方面是因为穷,另一方面就是非专业人士过多,包括秦教授自己都是从农学转行来的。但网大实打实的投资回报率,也让曾经嗤之以鼻的专业人士纷纷加入进来,当专业技术不再成为一道屏障,网大与院线之间差的也只是制作成本而已。

从羞于启齿到抬头挺胸

网大不只是钱

从2008年开始,秦教授就开始从事新媒体影视,2014年爱奇艺提出网络大电影这一概念后,秦教授也是第一批入局的从业人员。早年的网大,为了能赚钱用尽了各种手段,血腥暴力、裸体、尸体、蹭IP等等,总之是给观众留下了一个“网大LOW爆了”的印象。

秦教授也自嘲,为了能吸引观众看过前六分钟,他也会在片子里用到这些低俗的内容,因此当他自己打车,那充满艺术家气息的胡子引起司机注意的时候,秦教授都不敢承认自己是一名导演,生怕司机会问他拍过什么片子。

秦教授在《奇葩说》火了,网大火了吗?

秦教授是做“僵尸”起家的,后来随着政策的收紧以及平台监管力度加大,那些内容质量差的影片慢慢地都被过滤掉了,网大市场也逐渐清朗起来,秦教授的《僵尸归来》也改成了《神将归来》。他说,这个时期的网大市场,就好比一名豆蔻少女,懂得了爱美,学会了打扮自己。后来少女慢慢成熟,网大市场几乎每个月都会有票房一千万、两千万的影片诞生。

十年过去了,秦教授从一开始羞于告知别人自己是拍网络电影的,变成如今可以站在电视前,拍着胸膛骄傲地对别人说一句:“我是网大导演!”

秦教授在《奇葩说》火了,网大火了吗?

网络电影的成功带来的不只是钱,还有给从业人员们坚持下去的勇气和自信。

秦教授火了,网大火了吗?

曾经秦教授说,“只有我火了,网大才能火。”如今秦教授凭着《奇葩说》吸来了众多粉丝,那么网大火了吗?网大当然火了,而且网大早就火了。

当网络票房不断攀升时,当学院派转变对网大的态度时,当观众们发出“虽然资金差,但做成这样已经算是良心剧了”的评价时,当越来越多的平台开始入局网大市场时,网大就已经火了。

任何新生行业都会经历野蛮生长和自我净化的过程,不愉快的开端并不意味着结局不美好,网络电影如今已经站在了转折的路口,下一个方向会有怎样的精彩?我们共同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