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唯一接納的“外來民族”,曾為抗戰做大貢獻,今稱中國為祖國

​抖音上,一個白皮膚、高鼻樑的“洋人”坐在東北大炕上喝著酒。一邊用大海碗喝著二鍋頭,一邊抱怨著說:今天,有一個人上來問我,你愛中國嗎?然後他繼續說:我就回他,愛,當然愛!不過,隨後他小聲地嘀咕,我就是中國人,我還能不愛中國?簡直莫名其妙!

我國唯一接納的“外來民族”,曾為抗戰做大貢獻,今稱中國為祖國

這個“洋人”就是是我們俄羅斯族同胞中的一員,一開口就是東北大碴子味兒。從語言到思想,從行為到舉止,還有生活習慣,都地地道道的東北人。更妙的是,他有可能連姓氏,都是漢姓。想不到吧,俄羅斯族的人也有漢姓,他們有的姓何、有的姓田、有的姓姚或者姓羅、姓方等等。因為他們的祖先,很早(最初可能是元代)就已經移民來到中國了,他們祖祖輩輩生長在中國。

除了身體裡的基因和漢人不一樣,文化的基因卻早都接種上了,這就是在東北的俄羅斯族同胞。說完東北的俄羅斯同胞,下面我們再說一說,在西北的俄羅斯同胞。先說一點兒大家不知道的——大家有沒有聽過“歸化軍”?1917年,俄國革命戰爭爆發後,大批俄羅斯居民為了避開戰禍,向中國遷移,有一部分去了黑龍江,有一部分人去了上海,有一部分人去了新疆,“歸化軍”就是在新疆這一部分人中誕生的。

我國唯一接納的“外來民族”,曾為抗戰做大貢獻,今稱中國為祖國

話說民國初年,新疆由於“天高皇帝遠”,就有一個“哈密王”,在那兒搞封建復辟。最終的結果就是導致軍閥割據,各種苛捐雜稅,沉重的壓迫,搞得當地的農民根本活不下去。到了1933年,當時的新疆實際當權者,國民政府派出的省主席金樹仁,為了對抗封建勢力,結果採取了不適當的政策,遭到各族人民的激反抗。時值國民政府張培元招募“歸化軍”,吸收了流落當地的俄國人,有近400人參加。

當時政府招兵的原則,本來是希望已經取得中國國籍的少數民族人員加入軍隊。但是許多尚未取得中國籍的原俄羅斯人(原沙俄軍部殘部),聽說這邊的政策後,也紛紛加入,打算一起為穩定地方上的局勢作貢獻。這些“歸化軍”人員,驍勇善戰,吃苦耐勞。推翻金樹仁之後,這一批俄羅斯人,就正式加入我們中華民族,成為我們當中的一員了,這個就是西北的“歸化軍”以及俄羅斯族!

我國唯一接納的“外來民族”,曾為抗戰做大貢獻,今稱中國為祖國

1931年之後,日寇入侵中國東北。由於國民黨蔣介石錯誤的“不抵抗政策”,戰火迅速燃燒至全中國。這個時候,東北抗聯成立了。數十萬成員,積極活動在抗戰的第一線。不過,東北抗聯雖然人數眾多,卻完全沒有任何組織作戰的經驗。因此在抗戰初期遭到日軍重創,大部隊向不得不蘇聯方面撤軍。1933年之後,東北抗聯成員通過蘇聯繞道新疆的伊利。

當地的“歸化軍”在國民政府的指示下,與東北抗聯聯合作戰,先平定了本地的內亂,後再轉戰甘肅、寧夏等地,為保衛中國西北作出了重大貢獻。只可惜,後來由於國民黨內部的問題,導致“歸化軍”高級將領們紛紛被叛徒殺害。最後活下來的“歸化軍”成員與原東北抗聯的軍隊走到了一起,加入了中國東北的抗戰部隊。在東北方面,“歸化軍”和中國別的民間抗日力量一起,用自己的方式在保衛著我們的國家。

我國唯一接納的“外來民族”,曾為抗戰做大貢獻,今稱中國為祖國

新中國成立後,各族人民團結在一起,努力建設家園。“歸化軍”的後人們,就成了今天滿嘴大碴子味兒的“東北哥們兒”啦。這些俄羅斯族的同胞們,他們的遠祖本來不是生活在中國,但是現在,他們無論從言行到思想上,都已經和中國連成了一體,完全融入了我們華夏民族的大家庭,再也分不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