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只有阿里巴巴千分之一:起大早趕晚集的B2B元老焦點科技

與馬雲一起創業,市值卻只有阿里巴巴千分之一:起大早趕晚集的B2B元老焦點科技 | 獨立評級


市值只有阿里巴巴千分之一:起大早趕晚集的B2B元老焦點科技

文 | 文行者

編 | 小白


前言

B2B電商並不是一個新鮮的概念,現在如火如荼的阿里集團,當年就是靠做B2B起家的。

1995年初,馬雲偶然去美國,首次接觸互聯網後察覺到了巨大的商機,隨之回國創建了海博網絡,成為中國最早的互聯網公司之一。

公司的產品正是中國黃頁網站,這是國內B2B電商的雛形。之後,馬雲被迫離開,又於1999年二次創業推出了全球批發貿易市場阿里巴巴1688.com,引領著國內電子商務發展潮流。

與阿里巴巴同期搞B2B的,還有郭凡生的慧聰網(從港股退市迴歸A股),多渠道媒體公司環球資源(亞洲首家登錄納斯達克的B2B上市公司)。而曾經盛極一時的8848.com早已湮滅。

今天風雲君要聊的焦點科技(002315.SZ),也是B2B 1.0 時代的先行者。雖然名氣不如阿里巴巴那麼響亮,但是在外貿行業也算是根基牢固,旗下的中國製造網曾一度是除阿里巴巴和環球資源外的第三大B2B電商平臺。

市值只有阿里巴巴千分之一:起大早趕晚集的B2B元老焦點科技

只不過,十年河東十年河西,如今焦點科技的市值僅有阿里巴巴的千分之一左右。真是令人唏噓。

B2B步入3.0時代,電商平臺之間的競爭日益白熱化,下面風雲君帶領大家來探討一下焦點科技的發展歷程及瓶頸。

一、固守B2B領域

(一)成長緩慢

焦點科技是一家南京土生土長的互聯網企業,由沈錦華於1996年成立。那個時候的馬雲還在忙著搞中國黃頁。

兩年之後焦點科技推出了中國製造網英文版(Made-in-China.com),致力於用互聯網技術改善中小企業經營環境。

剛開始的時候,中國製造網只有英文版,目的就是向海外推廣中國製造。之後,中國製造網不僅發展了內貿站,而且國際站除了英文推廣外,還有西班牙語、德語、俄語、日語等10個語言站點覆蓋全球更廣泛的市場。

到現在為止,中國製造網已經歷經了二十來年的風雨,積累了較多的客戶資源。截止2019年6月30日,中國製造網共有註冊收費會員17,743位。而2009年上市的時候,中國製造網的註冊收費會員就有 8,541 位,十年間僅增長了一倍。

市值只有阿里巴巴千分之一:起大早趕晚集的B2B元老焦點科技

(歷年中國製造網付費會員數量,單位:人)

與此同時,B2B電商行業快速發展,2018年中國B2B電商交易規模達22.5萬億元,是五年前的2.7倍。中國製造網這擴張速度也是忒慢了些。

市值只有阿里巴巴千分之一:起大早趕晚集的B2B元老焦點科技

(數據來源: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報告)


根據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佈的《2018年度中國B2B電商市場數據監測報告》,焦點科技的市場佔有率僅有1.4%,遠遠低於當初在同一起跑線上的阿里巴巴和慧聰集團。

市值只有阿里巴巴千分之一:起大早趕晚集的B2B元老焦點科技

要評價焦點科技的經營情況,就必須先了解B2B行業的發展。公司靠以中國製造網為代表的B2B平臺起家,是該領域的元老之一。

那個時候還屬於B2B的1.0時代,網站主要以提供信息資訊為主,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商家之間的信息不對稱。

之後需求升級,2.0時代平臺開始推出在線交易,主要有自營、平臺/撮合兩種業務模式,在信息流之外實現與資金流的結合。

而3.0時代屬於融合生態,線上線下一把抓,在供應鏈渠道中新增了包括物流、倉儲、金融等一些列服務。

焦點科技步入B2B很早,站在了行業的第一個風口上,但是後來的做派感覺有點固步自封了。市場嗅覺遲鈍,所謂的轉型更像是空中樓閣,並沒有起到什麼作用。

市值只有阿里巴巴千分之一:起大早趕晚集的B2B元老焦點科技

對比阿里巴巴,在推廣B2B的同時,不斷向B2C、C2C領域延伸,後兩者給阿里巴巴帶來了更大的發展契機。再加上支付平臺開發、供應鏈金融乃至生態整合等諸多創新,才成就現在如日中天的阿里巴巴集團。

所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如是而已,既簡單,又殘酷。

(二)盈利方式

中國製造網(Made-in-China.com)電商平臺是焦點科技的主要業務,也是最重要的收入來源。該網站的收入主要包括會員費、提供增值服務所帶來的廣告和搜索引擎排名費用,及向認證供應商收取的企業信譽等認證費用。

關於會員費,中國製造網的會員分為免費會員和付費會員兩種。目前收費會員分金牌會員和鑽石會員,金牌認證供應商價格為31,100元一年,鑽石認證供應商為59,800/年。

與免費會員相比,付費會員在身份認證、產品展示、信息更新、公司展示方面享有顯著優勢。由於產品優先排序,曝光率高,因而付費會員的詢盤量比免費會員要高一些。

市值只有阿里巴巴千分之一:起大早趕晚集的B2B元老焦點科技

關於增值服務費,為公司向註冊收費會員提供的在中國製造網電子商務平臺(Made-in-China.com)上的“名列前茅(TopRank)”服務、“產品展臺(Spotlight Exhibits)”服務、“橫幅推廣(Banner Pro)”服務等附加服務收取的費用。

2019年中報顯示,B2B業務為公司創造了70%以上的收入,其中會員費就佔營收的一半左右,其次是保險,收入比重近20%。保險業務與公司2010年設立的保險代理公司新一站保險有關,具體的後面再談。

市值只有阿里巴巴千分之一:起大早趕晚集的B2B元老焦點科技

市值只有阿里巴巴千分之一:起大早趕晚集的B2B元老焦點科技

2019年12月24日,國務院發佈《關於同意在石家莊等24個城市設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的批覆》。受利好消息提振,2020年1月2日至3日焦點科技股價連續漲停。

市值只有阿里巴巴千分之一:起大早趕晚集的B2B元老焦點科技

二、轉型業務慘淡經營

中國製造網(Made-in-China.com)上市後不斷嘗試由原來的信息撮合平臺向跨境綜合服務平臺進行轉型,但是整體來看,轉型並不成功。

(一)跨境貿易

ALEXA排名是比較權威的網站訪問量評價指標,目前中國製造網排名在1698位。

而焦點科技轉型所設及併購的其他網站,熱度可就差遠了。

市值只有阿里巴巴千分之一:起大早趕晚集的B2B元老焦點科技

1、設立InQbrands

2013年4月,焦點科技在美國投資設立全資子公司FocusTechnology (USA) Inc.,後更名為InQbrands Inc.(www.inQbrands.com),總投資3,000萬美元。

目的在於為中國製造網的外貿客戶落地北美市場提供行政、物流、倉儲、客服、展示、市場等一站式服務,幫助客戶實現在美國本土運營。

而根據ALEXA全球排名,InQbrands 的網站流量在全球三百萬位左右,這絕對不是一個健康網站應有的狀態。

市值只有阿里巴巴千分之一:起大早趕晚集的B2B元老焦點科技

2、收購Doba

2015年11月,焦點科技收購了Tri Holdings LLC 96.08%股權,交易對價576.50 萬美元。目的在於獲得Tri Holdings LLC旗下的DOBA 平臺(www.doba.com),作為美國商品直髮服務平臺,實現供應商、零售商以及物流公司的連接。

在Doba平臺上,商家只需找到要銷售的產品,在自己的網站上列出它們,然後開始銷售,DOBA負責與供應商聯繫,並將產品發送給客戶。商家是以零售價出售產品,然後通過Doba平臺將批發價支付給供應商,也就是賺差價。

根據投資公告,DOBA積累了一萬多家存量 B 端零售商資源,且與eBay、 Amazon等大量第三方電商服務平臺建立了戰略合作關係。DOBA平臺的ALEXA全球排名在三萬多名,相比於InQbrands而言已經靠前了很多。

市值只有阿里巴巴千分之一:起大早趕晚集的B2B元老焦點科技

不過從ALEXA提供的近期網站預估流量來看,情況也不容樂觀,日均IP訪問量才1萬左右;且近幾個月的人均頁面瀏覽量為6.6。

市值只有阿里巴巴千分之一:起大早趕晚集的B2B元老焦點科技

另外,焦點科技花了幾千萬人民幣收購的Tri Holdings LLC早已資不抵債,收購前(2015年中)經審計的淨資產為-222萬美元。

市值只有阿里巴巴千分之一:起大早趕晚集的B2B元老焦點科技

有些公司特別喜歡收購虧損企業,以為掌握對方的渠道資源後自己就能化腐朽為神奇,但是很多時候這不過是錯覺。收購後的Doba並沒有為公司盈利。

3、CROV

焦點科技於2017年推出了美國本土在線交易平臺開鑼網(crov.com),旨在為出口美國的供應商提供美國在線交易,本地支付、本地交付、本地售後。

該平臺產品直接在美國本土交易,中國企業通過集裝箱將貨物拉到美國,然後儲存在焦點科技美國子公司的倉庫中,繼而拆分在CROV.COM銷售,變中美外貿成美國內貿。

開鑼網的ALEXA全球排名在第77,314位,而近期的網站預估流量還不到一萬,活躍度比Doba還低。

市值只有阿里巴巴千分之一:起大早趕晚集的B2B元老焦點科技

上述三個平臺均是焦點科技為擴大跨境業務所做出的的佈局,但是從收益情況來看,無一例外的虧損。特別是InQbrands,近年來年度虧損都在三千萬以上,可謂損失慘重。

單位:萬元

市值只有阿里巴巴千分之一:起大早趕晚集的B2B元老焦點科技

(境外資產收益情況)


(二)百卓採購

焦點科技是在金融危機後的2009年上市的,那會兒國際宏觀經濟形勢趨緊,傳統的電子商務市場受到了挑戰,公司想在其他領域進行佈局和突破,於是在2010年開始了網上保險和網上採購,也就是現在的新一站保險網和百卓採購網。

公告顯示,百卓採購網(Abiz.com)源於中國製造網(Made-in-China.com)中文版,為採購商提供採購工具,於2011年開始運營,專注於內貿B2B方向,目前隸屬於百卓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旗下。

根據焦點科技官網介紹,截至2018年底,百卓採購網累計服務國內企業超過400萬家,年意向採購額超千億元。不過奇怪的是,該網站的ALEXA全球排名非常靠後。

市值只有阿里巴巴千分之一:起大早趕晚集的B2B元老焦點科技

同時,百卓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成立(2017年)後的年營業收入僅有一千多萬,且長期處於虧損狀態。

市值只有阿里巴巴千分之一:起大早趕晚集的B2B元老焦點科技

(三)新一站

2010年,焦點科技使用超募資金 10,000 萬元人民幣投資設立了新一站保險代理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新一站”),做保險代理業務。

2016年10月24日完成新三板掛牌。

從已知信息來看,焦點科技拿到了全國性的保險代理和保險經紀牌照,但是尚未取得互聯網保險的資質。

而近年來,互聯網公司陸續佈局保險業。除了BAT等行業巨頭外,甚至一些二線科技企業都在衝擊保險行業,中介領域則是這類科技公司的首選。

與之相比,規模尚小的焦點科技很難取得競爭優勢。

新一站這幾年營業收入雖有所增長,卻也是持續虧損。僅2016年至2019年中期,新一站就虧損了4,874萬,佔到了註冊資本(11,760萬元)的40%以上。

市值只有阿里巴巴千分之一:起大早趕晚集的B2B元老焦點科技

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焦點科技在轉型過程中重點佈局的幾個領域無一例外做的是賠本的買賣。

三、業績分析

(一)收入波動大

近年來,我國B2B電商市場快速發展,至2018年總體營收規模達600億元,比上年增長率71%。

同時,應認識到B2B存在著市場集中度不平衡的趨勢,阿里巴巴、慧聰等核心平臺佔據了市場的半壁江山,而伴隨著越來愈多中小企業入局,競爭日益激烈且方式多元化。

市值只有阿里巴巴千分之一:起大早趕晚集的B2B元老焦點科技

(數據來源: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報告)


從同業上市公司的情況來看,近三年營業收入增速不斷下滑。而焦點科技的成長速度更是屢次低於同業水平,2018年同比增長率竟然下滑到了28%。2019年前三季度在此基礎上有所上漲。

市值只有阿里巴巴千分之一:起大早趕晚集的B2B元老焦點科技

焦點科技聲稱收入下跌的主要原因是子公司焦點進出口的業務核算方式改變。焦點進出口的業務主要是代理進出口,為國內供應商的跨境貿易提供通關、外匯、退稅、融資、信保等服務。

市值只有阿里巴巴千分之一:起大早趕晚集的B2B元老焦點科技

(備註:此處營業總收入中包括部分利息收入)


風雲君查看了《關於調整完善外貿綜合服務企業辦理出口貨物退(免)稅有關事項的公告》,發現並不影響焦點進出口代理業務的收入確認,不知焦點科技2018年收入的大幅下滑,其真實原因又是什麼?

更奇怪的是,

2017年焦點進出口高達4.47億元的收入,對應的淨利潤竟然只有37萬。

市值只有阿里巴巴千分之一:起大早趕晚集的B2B元老焦點科技

市值只有阿里巴巴千分之一:起大早趕晚集的B2B元老焦點科技

(二)毛利率高於同行

B2B領域的競爭日益激烈,從上市公司的整體情況來看,盈利空間也處在不斷被壓縮的狀態。

反觀焦點科技,銷售毛利率總體來看不斷攀升,其2019年前三季度的毛利率高達74%,遠高於同業中位數34%。

市值只有阿里巴巴千分之一:起大早趕晚集的B2B元老焦點科技

(三)高於同行的銷售費用率

從前面歷年中國製造網付費會員數量表可以看出,作為焦點科技主要電商平臺的中國製造網,其付費會員數量一直處於緩慢增長狀態。

一般而言,維護老客戶比開發新客戶所需的支出要少很多。

按理,焦點科技的銷售費用率應該有所下降才是,這也是其他B2B上市公司所表現出來的趨勢。但是,焦點科技這一指標不降反增,與正常情況不符。此為其一。

電商B2B上市公司銷售費用率

市值只有阿里巴巴千分之一:起大早趕晚集的B2B元老焦點科技

其二,焦點科技的銷售費用率遠高於同業水平,2019年三季這一指標達到41%。然而我們看到,焦點科技主營的中國製造網業務發展停滯不前,其他B2B平臺沒有業務或僅有少量業務,即便考慮到營收佔20%左右的保險業務,公司的高銷售費用率仍然很高。

高額的營銷投入結果卻是焦點科技旗下中國製造網業務發展的停滯不前?遑論新開發的平臺和業務普遍虧損。

(四)高分紅的背後

自上市以來,焦點科技持續高額分紅,十年累計現金分紅達10.34億元。特別是2016年至2018年間,每年發放的現金股利金額更是超過了當年淨利潤。

市值只有阿里巴巴千分之一:起大早趕晚集的B2B元老焦點科技

(備註:2016年度分紅送轉,以資本公積金向全體股東每10股轉增10股)


A股上市公司多以低分紅或不分紅為人詬病,但是焦點科技的這種分紅是經營良好的體現嗎?

一方面,從公司業績表現看,焦點科技的經營業績實際並不好。公司扣非後淨利潤總體上持續下滑,到了2018年度扣非後淨利潤只有0.17億元,遠遠少於上市初期。

另一方面,從公司股權結構看,焦點科技實控人持股比例高。以2018年為例,實控人沈錦華持有公司52.77%的股權比例,算下來沈錦華可獲得現金分紅0.62億元。

另外,沈錦華持股比例長期在52.77%以上,也就是說,現金分紅的錢有一大半是流入大股東自己的口袋。

(五)經營活動現金流量不穩定

焦點科技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與扣非後淨利潤差異較大。從2010年至2017年,公司經營活動現金流量金額呈現持續降低的勢頭,但是2018年現金流入陡增。

市值只有阿里巴巴千分之一:起大早趕晚集的B2B元老焦點科技

突增的現金流入體現在“經營活動現金流入的其他項目”,金額高達3.93億元,而這主要源於2018年四季度理財產品到期贖回。

(六)大額投資理財

除銀行存款餘額奇高外,焦點科技還做了大量投資理財,截至2019年6月30日,交易性金融資產期末餘額達2億,理財產品餘額達3.22億。

市值只有阿里巴巴千分之一:起大早趕晚集的B2B元老焦點科技

公司買金融資產的眼光似乎槓槓的。僅2019年上半年,交易性金融資產就增值了三千多萬,估算年化收益率逾30%。

與之相比,理財產品的收益半年時間獲得投資收益888萬元。

市值只有阿里巴巴千分之一:起大早趕晚集的B2B元老焦點科技

(七)貨幣資金多

在2009年IPO的時候,焦點科技募集了12.34億元的資金,其中超募資金9.22億元,成為當時中國的“超募王”,然而募投項目至今沒有完成。

歷年財報顯示,焦點科技長期處於不差錢狀態,除個別年份有少量短期借款外,公司有息負債基本為0,一直以來都沒有長期借款和應付債券。

市值只有阿里巴巴千分之一:起大早趕晚集的B2B元老焦點科技

考慮到焦點科技於2016年投資5個億設立了焦點小貸,貨幣資金餘額持續高企以及2018年大規模經營性資金流入或許就可以解釋了。

(八)長期掛賬的在建工程

2009年焦點科技在招股說明書的募集資金計劃中表明,募集資金將投入到以中國製造網為主的四個項目中,計劃投資3.12億元,建設期2年。

然而,募投項目至今仍未完工。

市值只有阿里巴巴千分之一:起大早趕晚集的B2B元老焦點科技

而募投項目中的三個,即“中國製造網電子商務平臺升級”、“中國製造網客戶服務支持中心”及“焦點科技研究中心”,項目主體是建設焦點科技大廈。

從最新的公告來看,募投項目進度不斷延後,仍未達到可使用狀態。2019年列示的“焦點科技大廈及附屬工程”期末餘額為2.06億。

市值只有阿里巴巴千分之一:起大早趕晚集的B2B元老焦點科技

募投項目長期停滯不前所造成的資金佔用自不必說。另一方面,焦點科技大廈一直掛賬在建工程沒有轉固,是不是存在推遲轉固調節利潤的可能呢?

結束語

在互聯網大潮中,B2B平臺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其中不乏一些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的企業。作為最早在B2B領域佈局的公司之一,焦點科技這些年實在表現平平。

中國的電子商務雖然起步晚於美國,但是發展速度遠超美國,二十年來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同時,以B2B龍頭老大為代表的阿里巴巴不斷涉足新領域,在B2C、C2C、物流、金融等領域實現全方位延伸。

相對而言,焦點科技長期固守在以中國製造網為主的B2B平臺業務上,錯失了B2B從1.0時代步入2.0乃至3.0的最佳發展時機,生存空間不斷被擠壓。

橫向拓展的inQbrands、Doba、開鑼業績慘淡,搞多元化佈局的保險代理、小貸業務也很難取得突破。

不僅如此,在財務層面,公司毛利率、銷售費用率、超額分紅等也存在諸多槽點。

本報告(文章)是基於上市公司的公眾公司屬性、以上市公司根據其法定義務公開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於臨時公告、定期報告和官方互動平臺等)為核心依據的獨立第三方研究;市值風雲力求報告(文章)所載內容及觀點客觀公正,但不保證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等;本報告(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值風雲不對因使用本報告所採取的任何行動承擔任何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