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三國方知,“毒士”賈詡才是那個時代最聰明的人

魏黃初四年(223年)六月,魏太尉賈詡去世,終年七十七歲,諡號肅侯。

縱觀賈詡一生,其對於其他謀士,他的謀劃並不多,但是卻是“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他的計策往往能夠一針見血地指出利害,幫助其主做出最明智的決定,獲得最大利益,可以說賈詡是同時代謀士中,相當拔尖的一位。

賈詡一生,奇謀百出,算無遺策,特別是對局勢和人心的把握極其細緻,通過對大局的謀劃和對人心的揣測,他為自己贏得了名利,而在政治上,也步步為謀,明哲保身,最後得以善終,不得不說,這其中的藝術非比常人,從他一生的四次謀劃中,我們或可窺其一二。

讀完三國方知,“毒士”賈詡才是那個時代最聰明的人

賈詡

1、一言而亂漢

東漢初平三年,(192年),王允聯合呂布幹掉了董卓,並在京城大肆清理其餘黨,準備趕盡殺絕。

這個時候,董卓的部下李傕、郭汜害怕王允清算,打算趁著時局不穩,趁亂逃亡。

這個時候,賈詡出現了。

賈詡攔在李傕、郭汜馬前,說了這麼一句話:“現在整個長安城都在緝拿追殺涼州人(董卓餘黨),現在你們兩個拋棄屬下,各自逃亡,說句不好聽的,你們單槍匹馬,就算遇到一個小亭長都能緝拿你們去邀功請賞,與其這樣,倒不如一路向西(涼州方向),沿途召集舊屬,集結兵力,反攻長安,為董公(董卓)報仇,若僥倖成功,便可佔據京都而號令天下,若不成功,那時再逃亡也不遲。”

卓敗,輔又死,眾恐懼,校尉李傕、郭汜、張濟等欲解散,間行歸鄉里。詡曰:“聞長安中議欲盡誅涼州人,而諸君棄眾單行,即一亭長能束君矣。不如率眾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長安,為董公報仇,幸而事濟,奉國家以徵天下,若不濟,走未後也。——《三國志·魏書·荀彧荀攸賈詡傳》

聽了賈詡一番話,李傕、郭汜想了想,也是,反正都走投無路了,倒不如背水一戰,搏一搏,萬一成功了呢。

於是,李傕郭汜散發“王允欲洗盪此方之人”的流言,聯絡涼州諸將,率軍晝夜兼程,奔襲長安,再加上城內軍士譁變,裡應外合,攻入長安,一時間,屍橫遍野,血流成河。王允被殺、呂布出逃,以李傕郭汜為首的涼州軍閥再一次佔據了長安城。

事後,李傕郭汜感念賈詡的計謀,想要授其高官厚祿,被賈詡以“此救命之計,何功之有”為名拒絕。

後來,李傕郭汜內訌,賈詡看出他們沒有長遠謀劃,知其不能長久,於是就辭官離去。

讀完三國方知,“毒士”賈詡才是那個時代最聰明的人

李傕郭汜

此次向李傕郭汜的獻計,可以說是陰狠之極,從表面看,貌似賈詡是為了李傕郭汜考慮,幫其謀得一條求生之路,但是仔細想想,賈詡獻出這條計策本質上還是為了保全自己。

在當時的環境下,作為亂黨之一的賈詡,失去了董卓這棵大樹的庇護,又是一介謀士,形單影隻,面對王允的清掃,是毫無反擊之力的,處於這種形勢下的自己,其實是非常危險的。

那怎麼辦呢,這個時候,賈詡就提出了一條“借刀殺人”之計。借李傕郭汜的刀,去幹掉王允一黨,為自己謀得生機。

讀完三國方知,“毒士”賈詡才是那個時代最聰明的人

賈詡

那他又怎麼知道李傕郭汜一定會聽取他的意見呢?

很簡單,此時的以李傕郭汜為首的西涼軍,在沒了董卓之後,一時間群龍無首,這時的西涼軍,就是一群烏合之眾,軍心渙散,很容易被王允逐一擊破。

但是,一旦有人統率西涼軍,就會把渙散的軍心重新聚合起來,就可以重新煥發出強大的戰鬥力,而這個時候,相對於孱弱的京城守軍而言,是抵擋不住的。

而賈詡一番話,正是當頭棒喝,一棍子打醒了此時正驚慌失措的李傕郭汜,給他們指出了一條明路。這時的李傕郭汜,就好像在懸崖邊上,馬上就要萬劫不復,這個時候,突然出現了一根救命稻草,他們倆沒有理由不去抓呀。

再者說,對於李傕郭汜而言,反正背後就是萬丈深淵,倒不如放手一搏,說不定能置之死地而後生呢。

但是,這一計不可謂不毒,為了保全自己,以天下為棋盤,以眾生為棋子,他走出的這一步,徹底把漢末的政治局勢打亂了,亂兵入京,天子威信盡失,諸侯紛紛割據,三國亂世雛形已現,這一切,賈詡可謂“居功至偉”。

2、敗兵而攻曹

李傕郭汜兵敗之後,賈詡投奔了同為涼州軍閥的張濟,張濟死後,輔佐其侄子張繡。

那個時候,張繡盤踞宛城。

宛城這個地方,說大不大,說小不小,但是夾在袁紹和曹操兩大勢力之間,卻非常難受。

後來,張繡兵敗投降了曹操,而曹操事後卻把張繡的叔叔的遺孀納入後宮,引起了張繡的怨恨,並趁夜色起兵,打了曹操一個措手不及,兵敗而逃。

這個時候,張繡想要乘勝追擊,賈詡說不可,張繡不聽,果然被曹操設計伏兵擊退。

戰敗回營,張繡追悔莫及,悔不該不聽賈詡之言,而這個時候,賈詡卻說,現在趕快追擊,一定可以取勝。張繡將信將疑,帶兵出擊,果然大勝。

得勝歸來,張繡向賈詡請教原因。

賈詡解釋說:“這其實很簡單。將軍雖然擅長用兵,但絕非曹操的對手。曹軍雖然剛撤,但曹操必然親自殿後,我們的追兵雖精,但將領比不過他們,他們的士兵還很有士氣,所以我知道將軍你必敗。曹操之所以還未盡力就已撤兵,一定是其後院起了火,所以擊破將軍的追兵後,一定會全力撤退,而顧此則失彼,所以我知道將軍用敗兵也能取勝。”張繡聽後大為佩服。

讀完三國方知,“毒士”賈詡才是那個時代最聰明的人

張繡

建安四年(199年),袁紹向張繡拋出了橄欖枝,意圖招攬他。

當時,張繡看袁紹勢力大,也準備同意,這個時候,賈詡站出來了。

在使節走後,張繡無可奈何,又問賈詡拒絕了袁紹,現在該怎麼辦?賈詡直言可投靠曹操。

而張繡則認為當下的形勢,袁紹實力遠超曹操,況且自己又與曹操有仇(宛城之戰中,曹操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和大將典韋戰死),怕投降後曹操報復。

而賈詡一番話則打消了張繡的這些顧慮,賈詡認為投奔曹操有三大理由:

①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在政治上佔有主導優勢(借天子權威,有政治潛力);

②袁紹勢力強大,兵多將廣,我們這麼點兒兵馬去投奔,必定不受重視,而曹操勢力弱,兵馬少,我們前去投奔,則要比去袁紹那裡受重視的多(對於自身發展前途更好);

③曹操這個人有稱王稱霸的志向,有容人之心,接納我們,冰釋前嫌,可以向天下散播自己的恩德,吸引天下名士前來投奔,於此,也必然會好好關照我們(打消張繡的顧慮)。

張繡聽從了賈詡的意見,率軍投降曹操,果然,曹操冰釋前嫌,不僅接納了張繡,並且上表朝廷,加封張繡為揚武將軍。

“歸謝袁本初,兄弟不能相容,而能容天下國士乎?”繡驚懼曰:“何至於此!”竊謂詡曰:“若此,當何歸?”詡曰:“不如從曹公。”繡曰:“袁強曹弱,又與曹為仇,從之如何?”詡曰:“此乃所以宜從也。夫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其宜從一也。紹強盛,我以少眾從之,必不以我為重。曹公眾弱,其得我必喜,其宜從二也。夫有霸王之志者,固將釋私怨,以明德於四海,其宜從三也。願將軍無疑!”繡從之,率眾歸太祖。太祖見之,喜,執詡手曰:“使我信重於天下者,子也。”——《三國志·魏書·荀彧荀攸賈詡傳》


太祖拒袁紹於官渡,繡從賈詡計,復以觽降。繡至,太祖執其手,與歡宴,為子均取繡女,拜揚武將軍。官渡之役,繡力戰有功,遷破羌將軍。從破袁譚於南皮,復增邑凡二千戶。是時天下戶口減耗,十裁一在,諸將封未有滿千戶者,而繡特多。從徵烏丸於柳城,未至,薨,諡曰定侯。——《三國志·魏書·二公孫陶四張傳》


讀完三國方知,“毒士”賈詡才是那個時代最聰明的人

袁紹

在這次謀劃中,賈詡對於當下局勢的把握非常精準,對人心的觀察也是非常細緻,準確地指出袁紹不能容人,而投降曹操有三點優勢。先點明投降曹操的好處讓張繡心動,後揣摩人心讓張繡放下顧慮,讓其相信,投降後曹操一定能夠不計前嫌,而且會對其重用。

但是從後續的發展來看,這條計策,受益最多的其實還是賈詡。

賈詡通過對大局觀的把握和對人心的洞察,為自己選擇了一位好老闆,就相當於從一個小公司跳槽到了一家大企業,那麼不僅讓自己的才能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而且無論是福利待遇都提升了好幾個臺階,從這方面來說,這次的謀劃還是非常成功的。

3、離間西涼馬韓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西涼馬超聯合韓遂等人,進軍潼關,西涼軍驍勇善戰,潼關守軍不是對手。

雙方長時間僵持不下,曹操也苦於無破敵之策,這時,賈詡進言。

當時,馬超大軍壓境,要求曹操割地,並送質子(拿自己的兒子做人質)到西涼,賈詡認為,這件事可假裝答應他們,先穩住馬超、韓遂等人,在想辦法應對。

曹操又問之後要如何應對,賈詡說了一句話:離之而已。

太祖後與韓遂、馬超戰於渭南,超等索割地以和,並求任子。詡以為可偽許之。又問詡計策,詡曰:“離之而已。”太祖曰:“解。”一承用詡謀。

於是,曹操利用和韓遂過往的交情,陣前邀韓遂談話,其後又寫了幾封書信給韓遂。馬超得知,就問韓遂心中內容,韓遂說只是單純的敘舊,這個時候,馬超就起了疑心,懷疑韓遂和曹操勾結,意圖裡應外合,陷害自己。

超等屯渭南,遣信求割河以西請和,公不許。九月,進軍渡渭。超等數挑戰,又不許;固請割地,求送任子,公用賈詡計,偽許之。韓遂請與公相見,公與遂父同歲孝廉,又與遂同時儕輩,於是交馬語移時,不及軍事,但說京都舊故,拊手歡笑。

既罷,超等問遂:“公何言?”

遂曰:“無所言也。”超等疑之。

他日,公又與遂書,多所點竄,如遂改定者;超等愈疑遂。——《三國志·魏書·武帝紀》

這個時候,韓遂表明忠心,可是馬超不信,雙方互相猜忌,最後火拼,韓遂就投奔了曹操,和曹操聯合擊潰了馬超。

讀完三國方知,“毒士”賈詡才是那個時代最聰明的人

馬超

在這一計中,或許曹操和韓遂真的只是在敘舊,但是在外人看來,特別是並不是非常信任的外人看來,可能就不認為是那麼簡單了,而賈詡則就是利用了人性的這個弱點,刻意地去,放大這個弱點,陣前耳語,馬超聽不到他們說了什麼,再加上韓遂說

只是敘舊,就給了馬超一種欲蓋彌彰,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感覺,反而進一步加大了馬超的疑心,最終達到了離間馬韓雙方,從內部瓦解了對手。

不得不說,賈詡真的是對人性揣摩的極其細緻,充分利用了囚徒困境的原理,利用了馬超、韓遂之間的相互不信任,雙方都害怕對方會出賣自己,從而都選擇了最保守的做法——出賣對方,保全自己。

囚徒困境是指兩個被捕的囚徒之間的一種特殊博弈,說明為什麼甚至在合作對雙方都有利時,保持合作也是困難的。囚徒困境是博弈論的非零和博弈中具代表性的例子,反映個人最佳選擇並非團體最佳選擇。

賈詡利用了人性的弱點,通過打心理戰,從而激發對手矛盾,在趁機尋找他們的突破口,趁他們鷸蚌相爭之際,自己則漁翁得利,從道德層面講,也確實不太厚道。

4、冊立世子,明哲保身

在曹操進位魏王之後,一直面臨一個難題,就是立王世子的問題。

當時曹操比較看好有嫡次子曹丕和嫡三子曹植(嫡長子曹昂戰死),相比之下,曹操更喜歡才華橫溢,出口成章的曹植。

在奪嫡之爭的過程中,曹丕自認為自己才華不及曹植,也不太受父親喜歡,感到有些困惑,於是向賈詡詢問自己該怎麼做?

賈詡回答也非常簡單,他告訴曹丕,既然不如曹植有才,那就在人倫孝道方面下功夫,自古以來,仁孝都是統治者所看重的。曹丕聽從了他的意見。

是時,文帝為五官將,而臨菑侯植才名方盛,各有黨與,有奪宗之議。文帝使人問詡自固之術,詡曰:“願將軍恢崇德度,躬素士之業,朝夕孜孜,不違子道。如此而已。”文帝從之,深自砥顧。——《三國志·魏書·荀彧荀攸賈詡傳》

有一天,曹操私下詢問賈詡,自己該立誰為世子?賈詡只是笑笑不回答,曹操問其原因,賈詡說只是在想一些舊事,一些關於袁紹和劉表的舊事(袁紹、劉表都因為立小兒子為繼承人導致了混亂)。

曹操聽後,哈哈一笑,心中明瞭,後來,就立了嫡次子曹丕(這個時候應該算嫡長子了)為魏王世子。

太祖又嘗屏除左右問詡,詡嘿然不對。太祖曰:“與卿言而不答,何也?”詡曰:“屬適有所思,故不即對耳。”太祖曰:“何思?”詡曰:“思袁本初、劉景升父子也。”太祖大笑,於是太子遂定。——《三國志·魏書·荀彧荀攸賈詡傳》


讀完三國方知,“毒士”賈詡才是那個時代最聰明的人

曹操

從這個故事來看,賈詡的政治覺悟也非常高,在曹丕和曹植的奪嫡之爭中,並沒有刻意站隊,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順著曹操的意思去闡述自己的觀點,而且在言詞上也非常謹慎,並沒有直言自己的意見,而是通過一種諷諫的方式,告知曹操立幼不立長的後果,言明利害,讓曹操自己選擇,而自己則採取了一種明哲保身的處世態度,這樣既迎合了曹操的心思(自古統治者都不喜歡群臣結黨營私),又為自己留了餘地,不得不說,賈詡這一招非常聰明。

賈詡一生,奇謀百出,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對大局有著非常清晰的認識,和對人心有著非常細緻的觀察,他在一些細節上的處理其實是非常微妙的,利用利益的博弈去引導他人,使得自己一方的利益永遠處於最大化,這也是他最聰明的地方。

在政治上,他與其他謀士不同,並不會去做刻意的政治站隊(荀彧對於漢室,楊修對於奪嫡等等),他更多的是明哲保身,保全自己,儘可能不參與結黨、奪嫡等觸及統治者底線的行為,而這樣的處世態度,為他贏得了善終的回報。

無論是從博弈謀劃看,還是從政治覺悟看,賈詡的表現都是極為出色的,像他這樣能力強、野心小的人,在現實中,有哪個老闆會不喜歡呢?

讀完三國方知,“毒士”賈詡才是那個時代最聰明的人

賈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