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軍攻佔法國之後,為何沒有乘勝追擊滅掉英國,反而要東征蘇聯?

德軍攻佔法國之後,為何沒有乘勝追擊滅掉英國,反而要東征蘇聯

1939年德國對波蘭發起閃擊戰,英法兩國對德國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爆發。在德國閃擊波蘭之前,為了避免陷入兩線作戰的尷尬境地,德國和蘇聯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雙方約定共同瓜分波蘭。在德國攻佔波蘭之後,蘇聯也佔領了半個波蘭,形成了與德國東西對峙的局面。不過此時的蘇聯還沒有從大清洗的打擊下緩過勁來,如果德國真的發動對蘇聯的進攻,蘇聯將很難能夠抵擋。

德軍攻佔法國之後,為何沒有乘勝追擊滅掉英國,反而要東征蘇聯?

在波蘭戰役結束後,希特勒的東側是蘇聯的百萬大軍,西側是法國堅固的馬其諾防線。因為英法已經對德國宣戰,蘇聯和德國剛剛締結了盟約,希特勒將侵略的矛頭指向了法國。法國戰役從開始到結束只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希特勒完全侵佔法國之後,整個西歐大陸已經沒有力量能夠抵擋德軍。這時候一個艱難的抉擇擺在了希特勒的面前,究竟是跨海去攻擊英國,還是東征去進攻蘇聯。

德軍攻佔法國之後,為何沒有乘勝追擊滅掉英國,反而要東征蘇聯?

為了能夠一鼓作氣滅掉英國,希特勒制定了跨海作戰的海獅計劃,並且命令德軍不分晝夜的空襲英國,企圖奪取英國上空的制空權。然而就在海獅計劃即將實施的時候,希特勒卻突然終止了這一計劃,轉而制定了進攻蘇聯的巴巴羅薩計劃。事實證明德國進攻蘇聯是一個非常錯誤的決定,由於蘇聯的戰略縱深過長,德軍深深地陷入了戰爭泥潭。而且英國還經常空襲打擊德國的大後方,導致了德國工業生產能力大幅度下降。

德軍攻佔法國之後,為何沒有乘勝追擊滅掉英國,反而要東征蘇聯?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希特勒在攻佔法國之後調轉槍口,放棄攻擊英國而去進攻蘇聯呢?實際上希特勒之所以放棄進攻英國,既存在一些客觀原因,也存在一些主觀原因。希特勒放棄進攻英國的客觀原因主要有兩個,一個是英國的海空力量仍然十分強大,希特勒沒有十足的把握完成登陸作戰。希特勒掌權後發展起來的德軍,是一支海陸空發展畸形的部隊。德國海軍的力量十分弱小,根本不是英國海軍的對手,假如德軍渡海的時候遭到英軍艦隊阻擊,那麼德軍肯定會損失慘重。

德軍攻佔法國之後,為何沒有乘勝追擊滅掉英國,反而要東征蘇聯?

而且不列顛空戰中德國損失了數千名飛行員,損耗了1900多架戰機,卻沒能獲得英吉利海峽的制空權。英吉利海峽的制空權和制海權都不再德國的手中,德國發動登陸作戰的成功率非常低,即使有部隊能夠完成登陸,德軍需要的物資補給還是要通過海峽運送,這對於海運能力比較弱的德國來說,顯然是一項難以完成的任務。

德軍攻佔法國之後,為何沒有乘勝追擊滅掉英國,反而要東征蘇聯?

希特勒認為日耳曼人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民族,德國和英國都是日耳曼人,因此希特勒對於英國一直有一種特殊的感情。在法國戰役期間,希特勒就曾經為了換取同英國人的和談,放走了一大批的英國部隊。在希特勒的世界觀裡面,蘇聯的斯拉夫人屬於劣等民族,德國和英國的日耳曼人都是高等民族,因此希特勒內心並不想攻打英國。其實不管是希特勒攻打英國,還是希特勒去攻打蘇聯,德國法西斯的結果都會是失敗,只是時間早晚不同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