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俞閒話丨地中海的浪漫風情

古城阿爾貝辛(Albayzin)

早上6點起來,天才矇矇亮。我決定在早上的寂靜中,再次沿著小巷攀緣而上,走到頂部去俯瞰阿爾貝辛整個古城的全貌。

古城的每一條小巷都刻滿了歷史的風塵,上千年來形成了勾連回旋的各種巷道,地上的石板已經被千年腳步磨得光彩照人。小巷曲徑通幽,疑是無路,又常常因為一個小廣場豁然開朗。平坦的山頂被各種房子和修道院覆蓋,沒有一個可以立足俯瞰的制高點。眼前只有綿延的小巷。正在失望之際,突然走到一處面向阿爾罕布拉宮的平臺。站在平臺上,河谷對面山上的阿爾罕布拉宮,赫然展現在眼前,作為背景的內華達山脈,巍峨高聳,直入雲天。

老俞闲话丨地中海的浪漫风情

東邊的太陽剛剛升起,金色的朝霞毫不吝嗇地潑灑在宮殿上,一洗歷史留下的塵埃,以輕盈的姿態迎接美好一天的來臨。沐浴在陽光中的我心情輕鬆愉悅起來,沿著不同的小巷漫步走去,繞了好幾個彎,才回到了有著豐富早餐的賓館。早餐安排在深深庭院中間,這是典型的阿拉伯風格建築,讓人不由自主又去回顧古城的歷史和繁華。

早餐後,徒步走到格拉納達大教堂。這個教堂是天主教收復格拉納達之後,由西班牙國王下令修建的皇家教堂,當時的目的是當作皇家教堂和陵寢之地來用。教堂在清真寺舊址上興建,16世紀直到18世紀才真正完成所有的工程。最初是想模仿託雷多大教堂的歌德式建築,但文藝復興的興起,使得教堂設計師把建築風格改為了巴洛克式。

這裡安葬了西班牙歷史上著名的雙王夫婦,卡斯蒂利亞的女王伊莎貝拉一世 (Isabel I de Castilla)及阿拉貢的國王費迪南二世 (Fernando II de Aragón )。這兩位通過婚姻把兩個王國聯合在一起,形成了今天西班牙的雛形。後來他們的子女當上國王,很自然地就把兩個王國併成了一個。

這兩個國王是天主教的狂熱信徒,走到哪裡要把教堂建到哪裡,而且實現純血政策,凡是不信天主教的,一律驅趕和殺戮。這樣做有利於子民圍著一個信仰團結一致,但也導致了西班牙多元文化的衰弱和國家活力的下降。臭名昭著的宗教裁判所,就是他們二位搞起來的,燒死了很多猶太教徒和新教徒。

這一純化天主教的運動,部分意義上的政教合一,也是後來西班牙保守派和共和派鬥爭的原因之一。今天這兩個人就安葬在大教堂側翼的小教堂地下,遊人可以走下去,看到地宮裡有五個棺材。除了雙王,這裡還安葬了他們的子女,包括後來的西班牙女王胡安娜一世(Juana I de Castilla)及她的丈夫,和國王菲利普一世(Felipe I de Castilla )。

老俞闲话丨地中海的浪漫风情

宗教的力量有的時候是偉大的,能夠讓人們為了信仰不遺餘力貢獻畢生精力。在西班牙稍微像樣一點的地方,哪怕是個小鎮,都有宏偉的教堂。在歐洲的教堂,主要分為天主教堂和新教教堂兩種。新教教堂一般都比較簡單樸實,而天主教堂一般都比較富麗堂皇。

西班牙歷史上曾經是純粹天主教國家,所以幾乎所有的教堂都令人驚訝地壯觀,最極致的是塞維利亞大教堂。但即使後來我們到了馬略卡島上,到了肖邦和喬治桑度假的小鎮的修道院教堂,也佈局了精美的彩繪和雕塑,據說還是戈雅的表弟畫的。這種在一個地方的宏偉教堂,既是一個地區集中老百姓便於信仰宣傳和佈道的地方,也能夠變成對於老百姓的一種威懾力量,讓大家心存敬畏,皈依上帝,牢牢控制住可能出現的異端思維。

老俞闲话丨地中海的浪漫风情

詩人洛爾迦(Federico Garcia Lorca)

看完大教堂,收拾行李出發去機場,坐1點15分的飛機去馬略卡島。到了機場,發現格拉納達機場的名稱叫Federico Garcia Lorca,覺得這個名稱有點熟悉,問導遊,才知道就是西班牙著名詩人洛爾迦的名字。80年代的中國,在大學生中盛行讀詩和寫詩,所以我在北大的時候就讀過洛爾迦的詩集。其中有一首詩我到今天還有點記得,是戴望舒翻譯的:

“他們帶給我一個海螺。

它裡面在謳歌

一幅海圖。

我的心兒

漲滿了水波,

暗如影,亮如銀,

小魚兒遊了許多。

他們帶給我一個海螺。”

洛爾迦是西班牙內戰時期的著名詩人,支持進步的共和事業,出生地就是格拉納達。在內戰開始的時候,洛爾迦從巴塞羅那回到自己的家鄉格拉納達。他本來覺得在家鄉人身安全更加有保障,沒有想到被家鄉的保守勢力盯上,最終把他抓起來並處以死刑。他留下的詩歌變成了不朽的美麗,成為西班牙追求心靈自由的象徵。

具有諷刺意義的是,那些殺害了洛爾迦的同一批家鄉人,現在又把他奉為格拉納達的驕傲,好像他們對自己家鄉詩人的殘害從來沒有發生過。機場用他的名字,也許是在時時提醒西班牙人,他們的歷史上,有過對於思想自由的追求很不寬容的黑暗時光。

老俞闲话丨地中海的浪漫风情

馬略卡島(Mallorca)

飛機準時起飛,一個多小時後降落在了歐洲最著名的島嶼之一馬略卡島。來之前,我以為是一座小島,沒有想到面積有3

640平方公里,小半個海南島一樣大小。這個島最大的特色就是沙灘和海灣非常多,因此形成了天然的度假勝地。又因為島比較大,可以到島上不同的地方去度假,在同一座島上就有了多樣性選擇,每一天都可以輾轉不同的沙灘和海灣,而且所有地方都是全面開放,不少地方還有可以裸體休閒的沙灘,給人帶來一種徹底解放的自由感覺,所以成了歐洲人最喜歡度假的一個地方。

同時,整個島嶼都有很強的歷史感。馬略卡島在迦太基時代就已經是一個貿易中轉島嶼,古希臘時代就有移民來居住,古羅馬時代成了羅馬帝國的一部分,後來伊斯蘭教和天主教爭奪島嶼,最終被西班牙佔領,成為西班牙國王的度假地。

島上有很多小鎮,在山灣和海邊,有著與世隔絕的寧靜和美麗。小鎮也是遊客們喜歡駐足甚至居住一段時間的地方,在山海之間隱居一下,別有滋味。一方面這個島嶼無比熱鬧,每天有幾百架次的航班起降;另一方面,這個島嶼又無比遺世獨立,到了島上,人們一分散到山山水水之間,就可以拋棄各種世俗約束,放鬆身心。躲在房間裡,眼前就是藍天碧海;走到外面的小鎮,又瞬間能夠加入無所顧忌的世俗熱鬧。

這個島被西方人所愛,西方人把這個島當作是約會和度蜜月的首選地。這個習慣主要是來自兩位名人,一個是肖邦,一個是喬治桑。1938年,他們兩人以情侶身份來馬略卡度假,居住在一個修道院裡。他們在島上呆了三個月,喬治桑還寫了一本書《冬天的馬略卡》(A Winter in Majorca),所以就讓這個島一下子出名了,成了西方人度蜜月的必選之地。

我們走出機場的第一感覺,就是人太多,車也太多,好像不是個能夠讓人心靜神寧的地方。但到達海邊,面對地中海特有的藍寶石一樣的海水,你的心還是一下子透明起來。

馬略卡的首府叫帕爾馬,那是島上最喧囂的地方。我們的賓館定在Soller,要翻過山到島的背面去的一個小鎮。賓館坐落在半山腰上,直接面對地中海,從房間陽臺上能夠看到遙遠的海平線。海水點綴著白色的帆船和遊艇,藍色的海水在陽光下閃閃發光,猶如無數的鑽石鋪向天邊。從山裡通向海邊,有十九世紀就建設的小軌道火車,哐當哐當慢悠悠開著,讓人的心境一下子悠然起來。時間在這裡,立刻失去了日常應該有的意義。

晚上我們步行到一個棲息在山崖上的飯店吃飯,看夕陽一點點沉入海里,滿天的雲彩變幻著玫瑰的顏色,然後水天一色,遠處的航標燈開始閃耀光芒,黝暗的天空上繁星閃爍。飯後回到房間,坐在面海的陽臺上,聽海浪拍岸,一聲又一聲。地中海的海浪,沒有那種轟然的氣勢,那種有節奏的親密的浪與岸的接觸,養育了獨特的地中海風情。

肖邦和喬治桑

第二天,我們去看了肖邦和喬治桑居住的修道院。修道院並不在海邊,而是在山裡的一個小鎮,叫Valldemossa。當初肖邦得了肺結核,醫生建議他到馬略卡島來度假,喬治桑作為他的情人,陪他一起過來。當時的馬略卡,還不是個度假地,連基本度假設施都沒有。他們到了島上,人生地不熟,沒有服務沒有接待,找了好久都沒有合適的住宿,最後好不容易找到了這個修道院的房間。我們去他們住過的房間參觀,房間不大,小三間,喬治桑還帶著她的兩個孩子(不是和肖邦生的)。

面向山谷的小院子很美,看向山谷的風景也很美。他們來的時候是冬天,氣候有點寒冷,和夏天到這裡來的體會完全不同。更加麻煩的是,當地村民知道了他們倆“不正當”的關係後,就各種流言蜚語和不友好,使他們心情大壞,終於在三個月後搬離了馬略卡島。

今天到達這個小鎮,到處都是對於肖邦和喬治桑的宣傳,整個小鎮都靠這段故事活著。同樣的小鎮,在馬略卡有很多,如果沒有這個故事,遊人不會來到這裡。世俗的人們總是願意一邊嚼舌頭,一邊心安理得享受著他們嚼舌頭的對象給他們帶來的世世代代的紅利。

不過在島上,肖邦還是留下了幾首有名的鋼琴奏鳴曲。有一個小演奏廳,每小時都會有人去演奏十五分鐘左右的鋼琴曲。我對音樂不熟悉,實在叫不上來名字。喬治桑的《冬天的馬略卡》,曾經被拍成電影。我在各視頻頻道,都沒有搜到這部電影,想在Kindle上下載書也沒有找到。結果到了他們住過的修道院,小商店裡有各種文字版本的《冬天的馬略卡》,可惜沒有中文版本的。我買了一本英文版本的,作為來過這裡的紀念。

回到房間翻了翻,基本是他們兩人在這裡生活三個月的記錄,各種折騰,從字裡行間讀不出太多浪漫的味道。實際上1948年,他們倆就分手了。1949年,肖邦就在孤苦病痛中去世了。所有浪漫故事中讓人流連忘返的浪漫成分,都是局外人給加入進去的色彩,其背後常常是一地雞毛。

老俞闲话丨地中海的浪漫风情

裸體沙灘

從小鎮出來,我們決定到海邊去游泳。導遊帶我們去了一個在島嶼東南方向,人員相對較少的峽灣。這個峽灣要從山坡走下去。站在山坡頂端看下面的景色,美麗到了醉人的境界。海岸線曲折環繞,下面的海水藍綠相間,湧動著迷人的波光。大小遊艇一艘艘停在海面上,有人從船上跳到海里游泳。峽灣盡頭,有一片白色沙灘,很多人躺在沙灘上享受著日光浴。再稍走近一看,至少有一半人一絲不掛裸體躺在那裡,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讓陽光前前後後曬遍全身。

幸好還有一半人是穿著泳裝的,否則我完全不敢走近。過了幾分鐘,我發現完全沒有人在意我們的存在。我們才開始變得自在起來,也換上泳裝,穿過肉體橫陳的沙灘,到海里去游泳。海水溫暖而柔和,清澈見底,我在裡面來回遊了好幾趟。要不是時間限制,也躺在沙灘上脫光了衣服曬曬太陽多好。不過因為時間已經接近傍晚,我們回到住地路上要開一個多小時汽車,所以只能遺憾地離開了。

老俞闲话丨地中海的浪漫风情

和導遊告別晚宴

穿山越“林”回到住地,洗完澡休息一會,就下到山腳海灣邊上的餐廳吃晚餐。今天我說好了要請導遊喝酒,於是大家一起到小鎮,找了一家可以俯瞰港灣的小酒館。

兩位導遊,一位就是從馬德里一直跟我到馬略卡島的黃中振。小夥子一路對我們悉心照顧,做事麻利,得到我們全家的一致好評。另一位是定居在島上開車接送我們的,是一位美女導遊,叫袁青,早年嫁了德國人。夫妻兩個都喜歡地中海浪漫的風情,後來搬到馬略卡島居住,在島上幸福地生活著並當著導遊。她早年在新東方學習過,所以和我見面後很親切,有一見如故的感覺。明天,我們一早就要飛離馬略卡,前往巴塞羅那。兩位導遊都不再跟我們去巴塞羅那,所以今天算是告別晚宴。

我們點了很多小吃,包括當地有特色的小紅蝦等,點了西班牙產的比較好的紅酒。本來以為一瓶就夠,後來發現大家酒量都不小,結果大家喝高興了,最後喝了三瓶不同品牌的紅酒和一瓶白葡萄酒。大家已經有點飄飄欲仙的感覺,到了晚上11點,才盡興而歸。回賓館的路上,一路漫步攀緣上山,回頭看去,港灣裡依然萬家燈火。睡眠中,又是一夜濤聲依舊。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