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清朝在慈禧死後才開始大亂,慈禧真的有那麼大的威懾力嗎?

大史官


我是玲讀歷史,很榮幸回答這個問題!

慈禧是滿洲正黃旗人,1835年出生於北京一個世代為官的中等官僚家庭。根據清朝皇族家譜記載,慈禧為葉赫那拉氏惠徵之女,有姓無名,乳名為蘭兒。

慈禧的父親和曾祖父都是京官,正是因為有著良好的家世背景,所以她自小博學多才,能書善畫,其書法尤其擅長於行書、楷書,可見慈禧也是妥妥的才女一枚。

然而,慈禧太后並不是以才氣聞名於世,而是因為她的三次垂簾聽政被世人所熟知。那麼清朝真的是在慈禧死後才開始大亂的嗎?慈禧真的有這麼大的威懾力嗎?

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以後,英、法聯軍攻破天津,咸豐帝攜妻帶子逃到了承德,然而不久便暴病身亡。1861年8月慈禧與奕訢叔嫂二人發動政變執掌朝權。但在慈禧執政前,清朝的政局早已危機四伏。

確切說,清朝從乾隆執政開始,社會矛盾就已逐漸呈上升趨勢,乾隆還頒佈了《防範外夷規條》,使中國開始了閉關鎖國的歷史。後來,社會矛盾逐漸加劇,以湖北、四川為中心,爆發了全國性的白蓮教大起義。乾隆則滿懷對白蓮教的驚恐和焦慮,撒手人寰,他留下的大清王朝已是千瘡百孔,搖搖欲墜,40年後,英國人親手撕開了大清王朝的虛假盛裝,而此時的清王朝只剩下苟延殘喘。由此,我們可以得知清朝實際在乾隆年間,就已開始走下坡路了。

而嘉慶道光年間,官僚貪贓枉法,民不聊生,國庫空虛。此時期的大清王朝一片混亂,不僅有長江中下游地區的太平天國運動,還有英法等資本主義國家的侵略。此時的大清王朝內憂外患,風雨飄搖。因此,慈禧垂簾聽政後,不得不採取相應的措施來維護大清王朝的統治。

一、重用漢臣。慈禧太后打破了滿漢界限,開始重用漢人,比如李鴻章、左宗棠、曾國藩等漢臣也得到了慈禧的重用,據記載,咸豐帝曾聽信心腹勸告,恐曾國藩會功高蓋主,於是削掉了他的實權。慈禧知道後,重新重用了曾國藩。可見,慈禧太后具有一定的政治眼光。

二、推行洋務運動。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慈禧太后親身經歷了兩次鴉片戰爭的慘痛教訓後,慈禧明白了抵禦外國侵略者的重要性,她開始尋求富國強兵的路子,所以當洋務派發出學習西方國家的呼聲時,慈禧基本上是持肯定態度的。

三、懲治貪官汙吏。為了糾正官員貪贓枉法的不法風氣,慈禧開始了懲治貪汙腐敗之風。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清朝實際在乾隆末年就已經開始走向了衰落,到了慈禧太后垂簾聽政後,她採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當時頻臨崩潰邊緣的大清王朝得以延續,而她去世後,早已滿目瘡痍的大清王朝便再也支撐不下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