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欺騙自己了,你的所謂的看書,僅僅是在“觀光打卡”而已

寫在前面:


別再欺騙自己了,你的所謂的看書,僅僅是在“觀光打卡”而已

聽過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這句電影《後會無期》中的臺詞,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

同樣,對許許多多看書的人來說,經常會發出這樣的感慨:看過了許多書,卻依然沒有洞見。

如果你也時常發出這樣扎心的感慨,請問一下自己:我閱讀的目的是為了得到,還是僅僅只是為了“打卡”而已。


目錄:

基於上面的問題,吳同學將為大家重新梳理並回顧一下閱讀的目的,併為大家釐清兩個概念“觀光式閱讀”“沉浸式閱讀”的區別,在最後,吳同學會給出一種

以得到為目的的讀書方法,幫助大家擺脫“打卡閱讀”這個低級趣味。

別再欺騙自己了,你的所謂的看書,僅僅是在“觀光打卡”而已


別再欺騙自己了,你的所謂的看書,僅僅是在“觀光打卡”而已

閱讀的目的——為了得到


別再欺騙自己了,你的所謂的看書,僅僅是在“觀光打卡”而已

很多人常常在他人面前炫耀自己讀過很多書,很多精彩詞句都可以倒背如流;

很多人看似博學,不論其他人討論什麼書,他都可以淺談幾句,儘管他從未完整地、認真地閱讀過一本書;

很多人購回一箱子書,草草看完,曬出朋友圈:今天的收穫真大。收穫了無數的點贊,但是,合上書本卻發現腦中空空,沒有記下一點書中信息。

這些是我們想要的得到嗎?不,不是!

因為上述這些得到,都只是我們在真正閱讀之後獲得的衍生品,並不是我們的核心目的。

別再欺騙自己了,你的所謂的看書,僅僅是在“觀光打卡”而已

關於得到,我們首先需要思考的是,我們要得到的是什麼?

關於這個問題,每個人的答案可能都是不一樣的。

吳同學的答案是——反脆弱。

在說反脆弱之前,我們需要先了解一下“黑天鵝”。

什麼是黑天鵝?

別再欺騙自己了,你的所謂的看書,僅僅是在“觀光打卡”而已

在十七世紀的歐洲,那裡的人見過數以萬計的白天鵝,

所有人都認為世上只有白天鵝,直到他們在澳洲看到了黑天鵝,

瞬間,白天鵝的信仰崩塌了。

這不是見識的問題,這個事件的核心啟示是:非常不可能發生和無法預測的事件,存在於世界上每一種事物之中。

在我們的生活中處處存在黑天鵝,不要僥倖覺得:我沒看見,它就沒有發生。

你遲早會遇到,早或者晚,而已。

對抗黑天鵝的武器就是——反脆弱。

別再欺騙自己了,你的所謂的看書,僅僅是在“觀光打卡”而已

反脆弱既不是堅硬,也不是堅韌;

堅硬的玻璃杯,依舊會掉到地上,變成碎片;

堅韌的塑料,依舊會達到疲勞極限,被折斷;

反脆弱:是當你處在混亂、壓力、風險和不確定性下時,能夠從中獲益,並茁壯成長和壯大的能力。

閱讀是得到反脆弱的最佳方式,沒有之一。

別再欺騙自己了,你的所謂的看書,僅僅是在“觀光打卡”而已

因為書籍是絕大部分問題的出口。那些讓你煩惱的、在冥思苦想後依舊無法得到解決的問題——關於事業、家庭、自我,大部分人都經歷過,且已經被解決,並寫成了書。

如果你感到迷茫、焦慮,不妨開始讀書。

大量閱讀後,答案自會出現。

我們終將遇到黑天鵝,所以我們必須具備反脆弱,而閱讀恰恰是得到反脆弱的最佳方式。

別再欺騙自己了,你的所謂的看書,僅僅是在“觀光打卡”而已

關於兩種閱讀方式——“沉浸式閱讀”和“觀光式閱讀”


別再欺騙自己了,你的所謂的看書,僅僅是在“觀光打卡”而已

這是一個焦慮、浮躁的時代,太多的人將閱讀變成了“觀光式閱讀”,其一大特點就是“打卡”;

遇到書店,不管有沒有購書的目的,拍個照,先打個卡:天堂應該是圖書館的模樣;

走進書店,先找找“豆瓣高分”書籍、“知乎萬贊推薦”書籍,先打個卡:遇見好書;

翻開一本書,先不急著看,曬個朋友圈,打個卡:我要看書了;

這就是大部分人的現狀——觀光式閱讀,閱讀止於打卡。

與之相對應的則是沉浸式閱讀,沉浸式閱讀是一種深度的閱讀狀態。

別再欺騙自己了,你的所謂的看書,僅僅是在“觀光打卡”而已

沉浸式閱讀會幫助你獲得“心流”體驗。

心流(英語:Mental flow),是一種將個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種活動上的感覺,心流產生的同時會有高度的興奮及充實感。

在沉浸式閱讀中,我們將成為事件的“主人公”,會自己主動去探索和體會。

每本書都是自帶使命的,但是你需要自己尋找這本書的意義在哪裡?觀光式閱讀是等著作者或者其他人來告訴你這個答案,而且,通常就算人家告訴你了,你還不一定相信,因為不是自己親自找出來的,你的內心缺少安全感、篤定感。

沉浸式閱讀會讓你進入“心流”狀態,你會主動在書的字裡行間尋找脈絡和意義, 然後把它梳理出來;更棒的是,準備的過程當中你的專注力比平時更高,這一系列的行為會使你的思維邏輯得到極度且長久地鍛鍊。

別再欺騙自己了,你的所謂的看書,僅僅是在“觀光打卡”而已

關於沉浸式閱讀的一個注意事項:

我們不能只閱讀讓我們“舒服”的書,一本書讀的太舒服,只有三種可能:

1、作者是絕對的大師,其作品已經達到了“潤物細無聲”的境界;

  • 這一種書籍一定是存在的,但是,不可能你讀的每一本都是這樣的書籍,閱讀時一定要帶著批判的眼光去審視每一本書。

2、這本書所講的知識,都是你早已習得的;

  • 在我們身邊,有很多書都會給我們一種“熟悉感”,因為他們都是在講同一個主題或者同一件事,這往往是我們最喜歡閱讀的書,因為它堆起來舒服、沒有壓力。對於這類書,對於我們的價值不是很大,但也可以看,看的時候要學會有選擇的接受,學會用多視角去看待不同的觀點,畢竟每個人看待問題的角度有時不一樣的,你需要去發現這些不一樣,並學會分析出現差異的原因。

3、這本書可能並沒有什麼價值;

  • 對於這樣的書,我們一定要能夠準確的識別出來,並果斷的拋棄掉,這樣的書除了會消耗掉我們寶貴的時間,還容易讓我們產生虛假的“滿足感”、“收穫感”,你以為學到了,其實什麼都沒學到。

我們最需要看的是那種會讓我們感覺到“不舒服”的書。

別再欺騙自己了,你的所謂的看書,僅僅是在“觀光打卡”而已

這類書往往是突破了你認知的書,可能它是你認知領域之外的全新知識,可能它和你過往的認知相悖,可能它在你認知能力之外,你一時還沒有能力去理解他。

但是,你一定要堅持去看,因為這樣的書不僅能拓寬你的認知領域,還能讓你練就強悍的自學能力。

別再欺騙自己了,你的所謂的看書,僅僅是在“觀光打卡”而已

以得到為目的的閱讀方法


別再欺騙自己了,你的所謂的看書,僅僅是在“觀光打卡”而已

有品質的閱讀,一定是能夠有所得的,想要有所得,就必定有所輸出。

你一定聽過這樣一個看書的邏輯:先把書讀厚,再把書讀薄。

讀厚是輸入,因為書中有很多東西對你來說是陌生的,你需要不斷的去補充、展開這些知識點;讀薄就是輸出,你需要自己去把書中的內容理順,對整個結構有清晰的認知,提取出核心關鍵點。

你從書中獲得的只是信息而已,並不是知識,信息一定是要在不斷的篩選和精簡過濾之後,才能夠成為為你所用你的知識。

別再欺騙自己了,你的所謂的看書,僅僅是在“觀光打卡”而已

輸出的方式是多種多樣,下面為大家介紹一下吳同學最常用的——思維導圖筆記法

顧名思義,就是使用思維導圖將閱讀所得的信息整理出來,並不斷篩選、精簡的方法。

第一步:進行快速系統閱讀

第二步:使用思維導圖對書籍進行第一次梳理

第三步:再次閱讀書籍,基於思維導圖進行第二次梳理

第四步:複習與輸出

使用思維導圖做筆記的詳細方法,我就不再贅述了,感興趣的同學可以點擊下面的鏈接進行查看:

這裡面我著重強調一下輸出的問題,當你把思維導圖筆記做出來之後,思維導圖筆記就是你的輸出,但是還不夠,因為

思維導圖筆記是信息輸出,而不是知識輸出

接下來你需要把它講出來,這時你的閱讀才真正形成了從輸入到輸出、從信息到知識的閱讀閉環。

當你講出來的時候,你會發現在這個過程中你需要不斷的從自己已有的知識庫中調取內容來保證邏輯自洽。通過這樣不斷的積累、練習,你的知識庫會變得越來越豐富,知識間的連接會越來越多、越來越緊密。

以上便是本章的全部內容


我是小結

我們來回顧一下本章的內容:

  1. 讀書的目的——為了獲得反脆弱的能力;
  2. 兩種常見的閱讀方式——“沉浸式閱讀”和“觀光式閱讀”的區別;
  3. 閱讀的一點注意事項——我們需要去閱讀一些讓我們感覺“不舒服”的書;
  4. 我們需要進行閱讀輸出——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將信息轉變成知識。


我是尾巴

我是每天凌晨四點半起來和您一起讀書的吳同學,我會每週閱讀一本書,每天為您分享一篇文章和思維導圖。

如果你對拓展認知邊界這件事感興趣,請關注吳同學,吳同學將帶你一起學習拓展認知邊界的方法。

以下是往期精彩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