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加入“打卡”群嗎?近八成大學生“打卡”自我監督……

你會加入“打卡”群嗎?

你的朋友圈裡

是否總是有人分享“打卡”

“打卡”給我們生活方式帶來了什麼?

……

你会加入“打卡”群吗?近八成大学生“打卡”自我监督……

“吃飯打卡” 催吐依賴者抱團自救

專家指出催吐減肥有害身心,進食障礙屬於心理疾病應治療

有這樣一群人,她們為了減肥,採用催吐的辦法,甚至乾脆選擇用洗胃機洗胃。長此以往,身體出現了各種副作用。專家表示,催吐減肥百害而無一利,不僅不減肥還會上癮,甚至會喪命。

為達“完美”跌入黑洞

97斤的小星(化名)給自己定的減肥目標是82斤-84斤,在她看來154cm的身高97斤就屬於胖的範疇了。4月份,19歲的她體重忽然從79斤暴增到95斤,而原因正是暴飲暴食。 對於催吐減肥法,小星稱自己是無師自通,學到了這個方法,“吃了不吐出來就感覺要變胖。”暴食後帶來的負罪感讓她依賴上了催吐,吃撐了就吐出來,已經形成習慣的她一天要催吐兩三次。與小星差不多大的小平(化名)手動催吐不到兩個月,身體就出現了問題:掉頭髮、黑眼圈特別重、嗓子變啞、心悸。

你会加入“打卡”群吗?近八成大学生“打卡”自我监督……

相比前兩人,1993年出生的小安(化名)因為催吐甚至出現過自殺的念頭,已經有四年催吐史的她每天的狀態就是吃了吐、吐了吃,“吐的時間久了,身體已經不能自主消化了,不吐就會難受。戒也戒不掉,一天至少吐一次,最多時達到四五次。”

加入網絡互助群組自救

鑑於身體出現的異常,一些催吐依賴者正在試著慢慢戒掉催吐,他們加入了暴食症互助群,在拯救自己的同時也在勸別人不要催吐。

小安也是互助群的成員之一,身體狀況不斷惡化的她同時也在尋求醫生的幫助,目前正在吃中藥調理身體。

記者搜索發現,此類互助群不在少數。小星和小安所在的群群主成立這個群的原因就是想用自己的經驗拯救暴食者。該群主本來在浙江一藝術學校學習美術專業,後來通過自學和網絡教育課程學習心理學,主攻暴食症神經性貪食症的治療方向,她現在除了安排好自己的學業外,每天會整理相關文章供大家學習和參考,“以親身經歷幫助你接納自我,告別暴食重塑生活。”這是她在自己QQ賬號上的狀態簽名。

“暴食症掃碼進群,打卡好好吃飯”,在名為“暴食催吐”小組裡,不乏這樣下定決心戒掉催吐的帖子,他們深受暴食催吐的困擾,在網絡上尋求慰藉和“互相監督”。

你会加入“打卡”群吗?近八成大学生“打卡”自我监督……

專家解讀

催吐減肥百害無一利,進食障礙積極治療可以痊癒

北京友誼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張寒鈺介紹,對於減肥人士來說,催吐是為了讓人體減少食物的吸收,但是這

不僅不能達到減肥的目的,反而對身體造成多重損害。催吐減肥的人會出現胃食管口和咽部黏膜損傷出血;長期催吐患者還會出現神經系統症狀,甚至肢體不自主運動,意識改變、神志不清。

她還稱,除了想用洗胃變相催吐的極端個例,大部分人是因為過度減肥身體出現電解質紊亂、貧血、肝、腎等臟器功能損傷後來急診進行治療。當然,如果是因為中毒進行催吐,是有積極作用的。

張寒鈺醫生還表示,從她接治過的病例來看,催吐減肥以青少年及青年女性為主,其中最小的15歲。患者嘔吐後帶來的飢餓感會令其暴飲暴食,暴飲暴食後因有負罪感,就會自行手扣咽部嘔吐,嘔吐後不進食,所以在早期暴食和厭食症狀會重疊出現,後期厭食會比較常見。

你会加入“打卡”群吗?近八成大学生“打卡”自我监督……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消化科副主任醫師彭濤也介紹道,因減肥反覆催吐會導致賁門鬆弛,增加胃食管反流的風險,胃內的胃酸和膽汁會損傷食管粘膜;嘔出物也可能會誤吸進氣管,引起窒息。

安定醫院精神科副主任醫師張玲介紹到,暴食症和厭食症等進食障礙屬於心理疾病,好發於青少年和年輕女性,是以進食行為異常,對食物和體重、體型過度關注為主要特點的一組疾病。

1

社會因素在進食障礙的發病中有重要作用。以“瘦”為美給女性帶來了巨大壓力,她們更可能去控制自己的體重來讓自己更加完美,因而發展成為進食障礙。厭食症患者強烈恐懼體重增加,對體重和體型極度關注,有意去降低自己的體重,從而導致機體營養不良。厭食症最大特點是體重過低,由於營養不良或其他併發症導致的死亡率高達5%-20%。暴食症患者則反覆暴食,卻不採取抵消體重增加的行為,暴食症患者容易出現肥胖。對於這類患者早期積極治療是可以痊癒的,目前主要的治療方法包括營養治療、藥物治療和心理治療,而心理治療是首選,如改變內在認知、轉移注意力、自我安撫等方法。

你会加入“打卡”群吗?近八成大学生“打卡”自我监督……

“你已堅持學習英語X天”“恭喜你完成今日運動量”……近年,一些大學生時常在個人社交媒體平臺分享“打卡”記錄。

大學生為何熱衷“打卡”?調查結果顯示,78.98%的受訪大學生表示參與過自我監督類的“打卡”,其中50.15%的受訪者坦言自己“打卡”堅持時間處於半個月以內,34.84%受訪者能堅持到半個月到3個月,能夠堅持到3個月以上的受訪大學生佔15.02%。在堅持“打卡”超過半個月的被調查對象中,88.55%認為堅持“打卡”會產生比較好的學習或鍛鍊效果。

有人堅持,有人放棄

來自遼寧一所高校的朱思宇是英語專業的大二學生,單詞儲備量對於英語專業學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朱思宇和室友約定,每天把背單詞“打卡”的鏈接分享給彼此,如果哪天沒完成,就要給對方發個小額紅包。朱思宇和室友的聊天界面,只有互相分享的“打卡”鏈接。

即將升入大三的朱思宇課業壓力很大,課餘時間還要參加社團活動,只有晚上回寢室後的時間留給厚厚的單詞薄。寢室熄燈後,朱思宇往往空有一腔背單詞的熱情,卻敵不過和枕頭“親密接觸”的強烈念頭,一不小心意志力就會“滑坡”。

朱思宇偶然發現一個背單詞的線上班級,加入後可以和全國各地的人一起背單詞、一起“打卡”分享,相互勉勵。想“與自律者同行”的他加入了這個線上班級,每天在群組裡看到別人背單詞的數量和完成時間,也能看到自己的班級排名,競爭帶來的緊張感時刻鞭策著他。

你会加入“打卡”群吗?近八成大学生“打卡”自我监督……

朱思宇所在的線上班級裡,排名靠前的同學已經連續“打卡”1530天,有一些同學會早起或者熬夜背單詞,一天背300到400個單詞是他們的常態。“打卡”群同學“打雞血”的狀態激發了朱思宇的強迫症,“一天不‘打卡’,看著空了一天就渾身難受。”

為了不讓自己因為厭煩而半途放棄,他會根據實際情況調整自己的計劃,“比如平時每天計劃背80個單詞,特別忙的時候我就會把當日目標設置成30個。”現在,朱思宇和室友已經堅持了438天。他說:

“‘打卡’就像爬山,起初爬的時候特別累,半路上什麼風景也沒有。後來你看到了雲朵,有了點成就感,但是仔細想想,看到雲朵說明還在山腰,你還得往上爬。學英語就是這樣,就算你爬不到‘頂峰’,也得爬。”

你会加入“打卡”群吗?近八成大学生“打卡”自我监督……

但是“打卡”這條路,不是人人都可以像朱思宇這樣堅持到底。調查顯示,有過自我監督“打卡”經歷的被訪者中,有46.85%的受訪大學生因為“太忙沒有空閒時間”而導致“打卡”間斷,33.63%覺得“打卡”軟件起不到預想的效果而主動放棄,32.13%因為惰性太強而沒有堅持下去。

你会加入“打卡”群吗?近八成大学生“打卡”自我监督……

安徽一所高校的李昊在同學的帶動下加入了“‘打卡’大軍”。剛開始,她下定決心要背完四級單詞,可是繁重的學習和學生工作壓力慢慢地把“打卡”的時間沖掉。有時候忙完一天的學習和工作,回到寢室已經是晚上11點,有的室友已經早早休息。李昊匆匆忙忙洗漱完畢,再為下一天的學習做些準備,時間就到了第二天凌晨。

手機屏幕發出的亮光無法阻止睏意一次次襲來,很多時候,李昊的眼皮一次又一次“打架”,恍然間猛地睜開眼時,才發現已經是第二天早上,頭天晚上只背了五六個單詞,就直接睡著了。

李昊心情複雜,說不清是懊惱還是自責。但這樣的情況出現得次數多了,當初每天“打卡”的堅定鬥志也就自然而然地化作泡影。

1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大連工業大學教授谷力群認為,人能否持續堅持“打卡”除了行為約束也與性格有關,有的同學追求完美或者偏強迫症,或者性格中就有按部就班、遵守規則的特性,做了就必須堅持到底。

對於能否堅持自我監督“打卡”,谷力群補充說,堅持是對自我價值的肯定,同時是一個人個性本身的特點使然。反之,性格中惰性較強或者靈活性較高的人,是不太願意約束自己的。

大學生到底圖什麼

今年寒假,剛剛“飄過”英語四級的朱安在自己的計劃清單上加了一行“每天學英語1個小時”,以應對此後的大學英語六級考試。按照計劃清單上的日程,“打卡”第一天,她7點起床,拿出手機準備開始學習。

第一天的任務在不到1個小時的時間內完成後,朱安沒有在朋友圈裡分享自己“打卡”的信息,而是悄悄把鏈接轉發到了自己的“小號”。

“‘打卡’只是為了記錄學習,並不是給別人看的。”她很反感每天在朋友圈“打卡”,總覺得時間長了容易流於形式,或者變成朋友圈裡的“表演”。

寒假期間,朱安每天要投入三分之一的時間完成不同的“打卡”任務。她學會了日語五十音圖、完成了一套口語課程、讓自己的體重減輕了10斤。

你会加入“打卡”群吗?近八成大学生“打卡”自我监督……

“打卡”,對於朱安來說像是身邊的朋友,陪伴自己完成每天的任務,可對於瀋陽一所高校體育教育專業的孫宇澤來說,“打卡”更像是一個自我提升課堂。他的漫漫“打卡路”就是從他決定成為一名體育特招生開始的。

孫宇澤在微博上看到體育博主每天使用健身“打卡”App訓練,就試了試。因為有良好的體育基礎,起初他“打卡”時來一點兒也不費勁,在新奇和滿足的驅使下,他暗暗下決心一定要完成這個任務。

高三寒假期間的集訓,讓他逐漸不太看重運動類App提供的訓練項目。北方的冬天,戶外氣溫攝氏零下十幾度,體育隊的隊員捱著刺骨的低溫在操場一圈圈地跑、一遍遍地練習著高抬腿。好不容易捱到晚上7點多訓練結束,又要馬不停蹄地趕回學校上晚自習。晚上回到家,他只想倒頭就睡,根本沒有心情“打卡”。

如今,孫宇澤在課堂上學到更多更為專業、系統的體育鍛煉方法,健身“打卡”App在他眼裡就沒那麼實用了,他索性放棄了“打卡”。

雖然自己不再“打卡”,但孫宇澤依舊認為“打卡”是最有效、最方便快捷的自學方式,他相信只要自己意志足夠堅定,就能做到“心中有卡”。

1

中青校媒調查結果顯示,74.70%的受訪大學生認為,促使自己“打卡”的動力是想通過堅持提升自己的某方面能力,57.23%想證明自己有堅持下去的能力,22.29%希望其他人能看到自己的堅持。他們選擇“打卡”,圖的不是“打卡”這個動作,而是“打卡”背後學到的知識和技能。

“‘打卡’時間長了,就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節奏變了,‘打卡’也要隨著變化。”朱安覺得,“打卡”就是登山,進一寸就有進一寸的歡喜,不必去追求“打卡”的天數,只求每天都是更好的自己。

樹立正確“打卡觀”

中青校媒的調查結果顯示,86.13%的受訪者認為堅持“打卡”是有效的,這與他們的“打卡”初衷有密切的聯繫。

谷力群認為,“打卡”對於大學生來說是很好的成長助力,但是不能強求每個人都要以這樣的方式完成某項學習。每個人規劃人生都有不同的偏好和路徑,不要把“打卡”套用在每個人的身上。如果用不好或者不想用,也不要內疚、自責。

“堅持‘打卡’只是一種外在形式,不能是宣傳,更不能是作秀。‘打卡’能否堅持的關鍵,還是在於自己想通過‘打卡’獲得什麼,真正能夠支撐自己一步步堅持下來的,還是學到手裡的知識和技能。”谷力群說。

你会加入“打卡”群吗?近八成大学生“打卡”自我监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