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宇宙,你認為最令人驚奇的是什麼?

蕪羨人生


答:宇宙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廣袤,是非常令人震驚的。


宇宙是一個永恆的話題,然而隨著人類對宇宙瞭解的加深,越讓人覺得不可思議,因為宇宙實在太廣袤了。

時間

根據宇宙大爆炸理論的推測,以及天文觀測表明,我們宇宙擁有138億年的歷史;根據歐洲南方天文臺的觀測數據,我們所處的銀河系年齡有136億年,幾乎就是在宇宙大爆炸後不久誕生的。

而我們太陽系,誕生於大約46億年前,我們的地球,誕生在45.5億年前,地球上最早的生命,誕生於30億年前,然而最早的人類,可以追溯到300萬年前。

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跨度,人類存在於地球上的時間,遠遠不及宇宙的年齡,那又有誰知道,在地球之外,是否存在上億年的文明呢?如果有,這樣的文明發達到了何等水平?


空間

由於光速限制,人類只能觀察到可觀測宇宙範圍內的天體,直徑大約930億光年;即便如此,可觀測宇宙的廣袤已經足以讓人窒息。

40多年前,人類發射的旅行者一號,以每秒十幾公里的速度向著太陽系外飛行,然而到現在為止,旅行者一號才飛了不到220億公里(約0.0023光年)。

要知道距離太陽最近的恆星是4.2光年外的比鄰星,銀河系直徑高達20萬光年,距離銀河系最近的仙女星系是254萬光年,可觀測宇宙直徑可有930億光年。然後銀河系中有近2000億顆恆星,可觀測宇宙有超過1萬億個星系。

這樣算下來,光是可觀測宇宙的恆星數量,就高達2000萬億億顆,如果折算成地球上的沙子數量,可以在地球表面鋪滿半米厚,這是非常不可思議的。


我的內容就到這裡,喜歡我們文章的讀者朋友,記得點擊關注我們——艾伯史密斯!


艾伯史密斯


茫茫宇宙中令人驚奇的實在太多,或許宇宙自身就是最驚奇的存在。

宇宙從138億年前的奇點大爆炸之後,從什麼都沒有的空無逐漸演化出了一切萬物:有空間、時間、黑洞、暗物質、暗能量、星系、行星…


一 時間

時間是個看不見摸不著的抽象事物,可它卻真實存在,悄悄改變一切,卻沒有任何東西可改變時間。

時間在中國又稱為“時光”、“光陰”,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表明了,如果物體達到了光速,那麼時間就會停止,因此我一度懷疑時間的速度和光速是相同的。

二 暗能量

人類同樣無法勘察暗能量的奧秘所在,就連它是什麼時候產生的都不得而知。暗能量和暗物質被稱為現在宇宙學、天文學、物理學…最大的謎團之一。

暗能量是驅動宇宙活動的主要能量,質量佔到了宇宙總質量的68%,充滿整個宇宙,科學家認為宇宙的超光速膨脹就是暗能量的表現。

愛因斯坦在他的引力方程式中引入的“宇宙常數”就是暗能量。

暗能量和暗物質被稱為現今宇宙學、天文學、物理學…最大的科學謎團之一。

三 黑洞

黑洞歷來被奉為宇宙中最神奇的天體。它的神奇之處就是它中心是個無限大的引力、無限高的時空曲率、無限小的體積、無限高的溫度的奇點,和超光速的逃逸速度的視界,它能吞噬一切。

因此有人說黑洞之外就是另一個宇宙,我們的宇宙這樣的黑洞奇點爆炸形成的。

茫茫宇宙中,一切都在有條不紊的向前發展,從來都不會倒退。宇宙從空無一物的一個奇點到紛繁複雜的萬物不能不說是最令人驚奇的存在。


弄潮科學


茫茫宇宙之中,最讓人驚奇的是時間!

一、時間的奧秘並非自古就有的,而是隨著科學的進步而產生的。

根據現代物理學(量子理論和相對論),它們沒有方向,也就是說,沒有過去和未來的區別。

那麼,人的感知為什麼會跟時間或者物理定律不一致呢?已故科學家霍金將其歸因於三個原因,或者說三個時間方向:宇宙時間方向,熱力學時間方向和心理時間方向。

1.時間的產生

首先,宇宙是由大爆炸產生的,這導致了宇宙的膨脹。因此,宇宙學的時間方向與膨脹箭頭的方向是一致的。

其次,根據熱力學第二定律,熵(無序度)隨時間增加。例如,有一盒黑白珠子(高度有序),你不停地搖動,晃動的時間越長,小球的排列就越混亂(無序)。因此,無序隨時間增加,即通過事物的過程,給出時間的方向,區分過去和未來。

第三,在人們的心理中,他們感知時間的流逝,所以在時間的方向上,他們可以記住過去,但只能猜測,不能記住未來。

2.時間的方向

時間的熱力學箭頭和心理學箭頭必須指向同一方向,這是智慧生命(人類)存在所必需的。人類消耗食物(能量的有序狀態),然後將其轉化為熱量(能量的無序狀態)。老人的生命歷程決定了兩者之間時間箭頭的一致性。

那麼為什麼宇宙膨脹和熱力學的時間方向是一致的呢?根據已故科學家霍金的近似,宇宙以一種非常平坦而有序的狀態開始,正如我們現在所觀察到的,這種狀態顯示出清晰而一致的時間箭頭。如果宇宙一開始是團塊狀的,並且是完全無序的,那麼這種無序就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增加,所以就不會有清晰的概念。

熱力學時間箭頭;如果宇宙的無序度在減小,那麼熱力學和宇宙膨脹的時間箭頭應該是相反的。但後者與我們的觀察不一致。霍金認為三個時間方向的一致性是不可避免的。然而,霍金的理論仍然難以說服公眾。一般來說,他只會建立非凡的聯繫。這個所謂的時間(方向)之謎一直困擾著物理學家和哲學家。最近,一些研究人員說,時間之謎涉及宇宙起源的情節,但大多數研究人員仍然同意它與熵的關係,即任何不受外界影響的系統,其無序程度隨時間的增加而增加。

不幸的是,僅僅根據熱力學第二定律來解釋時間之箭並不能解決這個謎團。事實上,熵的增加決定了時間的方向,直到一切都處於平衡狀態,也就是完全混沌狀態。宇宙的混沌狀態,就像我們實際觀察到的那樣,並沒有達到它可能達到的水平(混沌);換句話說,宇宙的熵曾經很低,它有很大的增加空間。但是在這裡,人們不得不問為什麼過去的熵如此之低,特別是當大爆炸開啟宇宙時鐘的時候。

5年前,在聖地亞哥舉行的美國先進科學協會(Advanced Scientific American Association)年會上,理論物理學家卡羅爾(Carol)說,“讓我們回到大爆炸時代,把這個問題帶到可觀測宇宙的起點。”

大約137億年前,大爆炸瞬間發生,宇宙一直在膨脹。根據這種擴展來解釋時間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流動,這種方法開始於半個世紀前。當時,天文學家T. Goth是第一個將熱力學時間之箭與宇宙大爆炸定義的宇宙時間之箭聯繫起來的人(引入了膨脹)。哥特認為膨脹空間增加了熵的方向,無論是開始時的低熵還是高熵。即使它在開始的時候是高的,膨脹會使它更高,所以宇宙時間正在前進(即將到來)。

卡羅爾說,這個解決方案只是承認時間方向的存在,而沒有解釋其原因。基本上,它把大爆炸定義為過去的一個點,時間從這個點流向一個方向。但是這種解釋使得在宇宙學方程中發現的兩個時間方向之間不可能保持等價,所以Carol建議要找到完美的答案,我們必須回到更早的時間,或許是在大爆炸之前!

卡羅爾在大會上說:“你總是聽到宇宙學家說大爆炸是時間和空間的開始,在大爆炸之前什麼都沒有。我們不知道大爆炸之前發生了什麼,但絕對有可能發生了什麼。

事實上,今天許多宇宙學家都在認真研究大爆炸之前可能發生的事情的可能性。而自然界創造的宇宙只是眾多時空特徵中的一個氣泡,卻包裹著永恆的外衣。這個複雜的多宇宙世界包含無數的單一宇宙,每個宇宙都誕生在自己的大爆炸中。嬰兒的“泡泡”與肚臍蟲洞緊密相連,導致了原始的空洞。

卡羅爾說,這個空洞可能是一個高熵區域。然而,虛無不能表達一個確切的描述。因為根據量子物理的不確定性原理,不允許有一個完全空的空間。能量的起伏是不可避免的。在極少數情況下,波動的能量大到足以打破一個完整的“氣泡”,進入嬰兒宇宙的存在。嬰兒宇宙可能會膨脹到那種狀態,讓人類物理學家“看到”人的內部,並檢查他們的內部。

卡羅爾說:“由於能量的作用,能量的起伏往往會導致宇宙中的一小滴物質膨脹。”能量在轉化為物質和輻射之前可能會存在一段時間,整個場景看起來就像我們的大爆炸。

這樣,大爆炸前存在的高熵虛無時空總能將其熵增加到更高的水平,直至宇宙誕生。雖然嬰兒宇宙可能是低熵的,但系統的總熵可能更高。離開母空間後,低熵嬰兒宇宙將會膨脹。當它膨脹時,熱力學第二定律使時間沿單一方向運行。最終,宇宙的熵將達到最大值。

最好的情況是出現兩個方向。因為空可以在空間和時間中產生大量的“泡泡”,所以每個泡泡都有一個單向的時間箭頭。這個“泡沫”是向前的,而另一個“泡沫”將會反轉,最終保持時間的對稱性。

任何“泡沫”的擁有者總是相信,過去的大爆炸創造了他們的泡沫。在一個無所不知的超級觀察者眼中,時間顯然是朝兩個方向運動的,就像物理學定律一直指出的那樣。

卡羅爾說:“關鍵是,整個宇宙,相對而言是完全對稱的。”他警告說,這種觀點是推測性的,在宇宙學家的計算中還沒有看到嚴格的證據。這只是眾多觀點之一,這些觀點調和了永恆的物理法則和時間的方向箭頭。麻省理工學院的物理學家l . McCohen指出熱力學第二定律實際上允許時間的雙向性,但任何發生在扭轉(時間)不會留下任何痕跡或記錄,甚至內存(如果你炒蛋,和時間向後運行,不僅將雞蛋炒之前,而且你的大腦的神經細胞將恢復到過去。狀態,清除你剛剛炒蛋的經驗。所以如果時間朝相反的方向流動,你根本感覺不到。

即使McCohen證實了這一觀點,它也無法解釋為什麼科學家們一開始就接受熵如此之低。

還有一個更復雜的問題:解決時間之謎涉及熱力學第二定律,因此必須考慮它的有效性和正確性。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學者對熱力學第二定律的有效性提出了質疑。例如,S沃爾特斯在他的《新科學》一書中說,引用計算機模型可以證明熱力學第二定律是完全錯誤的;其他研究人員也通過檢驗不同的狀態,特別是量子效應起作用的狀態,發現熱力學第二定律中的一些漏洞。意大利物理學家G. Abraham最近指出,“熱力學第二定律在過去的15年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相關文獻發表了50多篇論文”。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令人信服的解釋來解釋時間(方向)之謎,這並不奇怪。經過幾十年的努力,物理學界試圖解釋幾個主要問題,但都失敗了。

3.時間前進的能量

現在,我們只知道構成宇宙的主要物質是物質,性質未知的暗物質,以及同樣神秘的暗能量。

我們還不明白的是,為什麼這三種物質的密度比是5:25:70,以及大尺度(主要是引力)的定律最終能否與微觀世界的量子定律相匹配。到目前為止,將引力與量子物理相結合的努力還沒有取得完全的成功。

這些問題正在平息下來。一些科學家認為,這意味著21世紀將發生另一場愛因斯坦式的革命,而且是關於時間的性質的革命。有些人認為,這樣的革命是必要的,以解決神秘的時間方向。其中包括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伊利諾斯大學的物理學家安東尼·萊格特。“如果我們實現了一場真正的革命,可以與相對論或量子理論相媲美,它將從根本上改變我們對未來幾十年物理學時間方向的思考。

二、時間的本性是什麼?

1.時間是什麼?

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卻是物理學中最大的謎團之一。從相對論到量子力學,物理學家能找出時間的本質嗎?

公元4世紀的希波哲學家奧古斯丁曾經寫道,他感覺他知道時間是什麼,只要沒有人問他這個問題。直到20世紀,關於時間的圖景也鮮有改變,物理學家Carlo Rovelli曾說,時間“也許是最超乎尋常的未解之謎。在我們目前所知的最基本的層面上,沒有什麼能給我們類似於時間的體驗。”

時間以一種均勻、普遍的方式流逝,不可阻擋地將我們從不能再訪的過去運往無法預知的未來,這也是我們存在於這世上的最基本體驗。然而我們最好的理論卻認為它不是真實的。時間不會流動,過去、現在和未來無法被合理地定義,甚至不存在統一的時間來支配事件發生的次序。

法國艾克斯-馬賽大學的Carlo Rovelli是眾多尋求答案的物理學家之一。最新一代的實驗給了我們比以往更深入地探究時間本質的希望。基於所有的這些,一種新的認知正在形成,我們也許能夠更接近謎團的核心。或許我們不用過於擔心我們對時間的無知。也許,在某種層面上,時間就是不可知的。一個世紀前,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革命性地改變了我們對時間的認知。他的相對論賦予時間物理本質:作為時空的一部分,是真實事件發生在其上的可延展結構。

愛因斯坦的理論在數學上自洽,而且經過了實驗的嚴格證實,但要將空間和時間捆在一起並將他們等同,這顯然與我們的經驗並不一致。確實,空間和時間都能夠區分物體和事件。但是我們可以在空間中自由地穿行,至少在理論上是這樣。而時間則強加了移動的方向,當它將我們從過去運往未來時,我們被困在無限的當下中。

如果時間的流動不在我們最基本的描述中,那它來自於哪裡?現代對它的理解都是從熱力學第二定律著手的。熱力學第二定律描述了這樣一個事實:宇宙中的熵,即宇宙總的無序度總是在增加。這個論證表面上十分有說服力:你不能夠將鍋裡的炒雞蛋復原成完整的雞蛋,也沒法將灑在地毯上的紅酒重新裝進酒杯裡,因為這麼做熵是減少的。許多物理學家將熵增解讀為時間的箭頭:一條宇宙的單行道。如果相對論為現實的表演提供了舞臺,那麼熱力學就解釋了為什麼表演總是遵從同樣的情節。

2.神秘的開端

本質上,劇情遵循統計學上的平均定律。高度有序的狀態最不可能:想一想原子在盒子的一角整齊地摞在一起,這是多麼不切實際的一件事。熵傾向於增加,因為我們是趨向於更有可能狀態:例如原子在盒子中原子隨機排列。當我們沿著一條道路向宇宙的起源回溯,我們實際上是走向越來越不可能的低熵狀態。剩下的疑問是,為什麼宇宙是從這樣一個不太可能的狀態開始演化的。

不要太著急。

首先,沒有證據證明,宇宙中總的熵是在增加的。也許熵增只是一個局域的特徵,就像全球變暖中的寒流。其次,熱力學第二定律只適用於封閉的系統,也就是說系統的總能量不變,同樣的,宇宙是否是一個封閉系統還有待商榷。“宇宙是否在一個盒子中?” 來自牛津大學的物理學家Julian Barbour 問道,“這看上去並不合理。所有的證據都表明宇宙正在沒有限制地膨脹。”如果事實如此,熵給出的限制也許不適用於宇宙。

3.湧現的時間箭頭

因此,Rovelli和其同伴希望能超越熱力學定律,找到令人信服的機制來理解時間。他們的出發點是熱力學起源於人為的假設,它使用大量原子統計平均的性質來避免處理單個原子的性質。這一平均過程暗示了原子固有的不確定性,這些不確定性最終構成了所有原子遵循的原理:量子理論。如果我們要尋找時間的答案,我們應該在量子力學中尋找。

量子力學和相對論是出了名的在很多事情上都不一致,所以在它們對時間的描述上找不到共同點也不足為奇了。在量子力學中的公式中,時間不像相對論中所描述的那種“宇宙可延展結構中的一個動態分量”。量子力學中的時間更符合我們的直覺,它是一個在宇宙之外存在的均勻流逝的時鐘。

也許,粒子創造了時間而不是被時間支配。1972年,法國數學家 Alain Connes在代數中發現了量子版本的時間,他使用的是馮諾伊曼在上世紀三十年代為了探索量子理論而發展出的數學。Connes說:“我不知道它在物理中處於什麼地位,也不知道它是如何與經典概念中的時間聯繫起來的。”

1994年,Connes在劍橋大學見到了Rovelli。那時,Rovelli剛剛寫了兩篇文章,論述時間在尋求統一相對論與量子力學的理論中的地位。Rovelli的想法和Connes的量子時間相吻合,他們隨後展開了合作。他們的核心論點是,時間箭頭在微觀量子物體(如原子、光子)與測量它們性質的宏觀經典物體的相互作用中湧現。測量對於量子世界十分重要。在測量之前,我們只有關於量子物體動量和位置的概率。直到測量後,不確定性才會坍縮成經典的確定。

然而事實並不僅如此。海森堡不確定性原理說明我們對於量子世界的認識在測量後依然是受限的。我們對某個量的瞭解越精確,比如位置,我們就越難以確定另一個量,比如動量。既然我們的測量結果遵循某種概率分佈的,在不同的情況下,我們測量的次序決定了它們的結果。Connes說:“物理中的可變性的本質不是時間的流逝,而是量子實驗結果的‘不可重複性’。”

這意味著時間不是基本的。在量子世界沒有時間的順序;時間的順序只出現在在將量子現象轉化為可觀測的經典現象的不可逆測量中。將此應用到熱學系統,湧現的現象和熱力學第二定律相符。Rovelli說:“這樣的流動和時間有著相同的性質。”

這不是唯一一種認為時間源自量子不可知性的假說,另一種假說將時間起源和量子糾纏聯繫在一起。糾纏允許之前有相互作用的量子粒子瞬時傳遞相互的影響,這與我們直覺中時間和空間概念相悖。但是,我們同樣需要更深入的思考:和顯而易見的規律相悖也許是因為糾纏創造了時間。這個想法由Don Page和William Wootters在1983年首次提出,他們認為時間起源於量子物質相對於空間背景的分佈。空間背景扮演了時鐘的角色,由於量子疊加原理,空間背景可以同時存在多種分佈形式,這個疊加態中的每一個元素都產生了一種不同的時間。

2016年,在牛津大學的Chiara Marletto和Vlatko Vedral回顧並擴展了這個理論,他們認為,糾纏程度各異的不同物質分佈相當於不同熵狀態的集合,從中也就產生了時間的流逝,但宇宙作為一個整體所有狀態都是共存的,沒有時間的流逝。Vedral承認這是一個“非常奇怪的”想法,但這也是我們需要去檢驗的觀點。

這就是來自多倫多大學的理論物理學家Aephraim Steinberg的目標。他已經花了數十年來思考量子事件(比如隧穿)的持續時間。在隧穿效應中,電子這樣的量子粒子可以穿過經典粒子無法逾越的勢壘。在一些情形下,電子會掙脫原子穿過勢壘,瞬間出現在勢壘的另一側。這不僅僅是理論上的想法,而是確實會發生的效應,這是現代電子學的核心。

根據從量子場論得出的,被科學界普遍接受的隧穿效應概念,這個過程根本不需要時間,也就是說電子比光速還快。“大多數人對這個問題都持十分謹慎的態度,認為我們不應該考慮比光速還快的事情的發生,” Steinberg說到。

3.隧穿時間

Steinberg指出,這個理論表明隧穿的原子造成了勢壘兩邊區域之間的糾纏。因此,對兩個區域獨立的測量應該能夠解釋時間、空間和物質是如何聯繫在一起的、是否真的能有事情“瞬時”發生,甚至可能揭示量子糾纏與時間更為深層次的關係。“我認為在它們之間有直接的關聯。” Steinberg說。

他的團隊正通過周密的實驗來探討這個問題。最基本的想法是讓超冷原子,也就是比絕對零度高十億分之一度的原子,隧穿過由激光形成的高度聚集的電磁場勢壘。“我們已經看見了原子的隧穿,” Steinberg說,“我們需要測量原子在勢壘內待了多久。”

困難在於,沒有標準時鍾能夠做到這一點。每一個原子都必須要有自己的時鐘。現在,這個團隊正試圖用原子的內稟自旋屬性來衡量它們在磁場形成的勢壘中到底停留了多久。勢壘的兩邊都要對自旋進行測量,答案將會揭曉原子穿過勢壘所用的時間。Steinberg 說:“這些都是已知的技術,我們所要做的只是如何將它們拼接在一起以保證正常運行。”

然而即使這樣的實驗,以及Rovelli 和 Connes的提議真的表明我們所體驗的時間流逝源於量子,關鍵問題仍然存在:量子效應如何和相對論中動態、形狀可變但卻不流動的時間相聯繫?我們對量子系統理解的加深將為我們帶來新見解。例如,我們可以讓原子鐘處在兩個不同狀態的疊加態上,例如在不同強度的引力場中,根據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兩個狀態下時鐘走的速率會不同。Vedral 說:“這項實驗很具有挑戰性,但是我們很快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同時經歷著不同步的時間意味著什麼?”

4.現實的結構

例如,我們可能發現處於疊加態的原子鐘對時間產生干涉效應,就像一個光子穿過雙縫屏會產生空間的干涉條紋,表明光子是從兩個縫同時穿過一樣。或者,和牛津大學的Roger Penrose很久以前所想的一樣,引力會使量子疊加態坍縮。Vedral 說:“真實的可逆事件可能在那個層面上發生。那麼時間之箭的方向就是任意的。”這可以提示我們“量子引力”理論是什麼樣的,時間的流逝是從何而來的。

“也許都不是。”劍橋大學的哲學家Huw Price說。如果物理學告訴我們,時間的直覺特徵,例如它在流逝,“現在”區別於過去和未來處於特殊地位,都不是現實結構的基本特徵,那麼也許對時間的最完整理解只能是物理學和心理學的結合。

Rovelli同意這樣的觀點,也許到最後,都沒有任何一個普適性的解釋能回答“時間是什麼”。“當我們在思考時間的時候,我們傾向於將它想成單一概念,這顯然是錯誤的。”他說。我們的經歷有心理時間;時鐘測量的流逝時間;愛因斯坦探索的相對時間;與熵增等價的時間;也許,現在時間源自量子不可知性。“這是一個很美的問題,因為它將很多事情都納入了,” Rovelli說,“我並不認為我們找到了答案,但是在這個方面確實有進展。”

三、時間存在嗎?

什麼是時間呢,這個問題大家仔細的想一下,它是一個虛擬的物質,所以時間看不見摸不著,但我們都清楚的知道它就在我們身邊,無時無刻不在流逝著。

1

愛因斯坦的這種理論確實比較超前,我們會有時間的觀念,肯定與記憶有關,在當前時刻,我們可以記住過去已經發生的事情,我們不知道未來會發生的事情,所以記憶會讓我們產生時間流逝的概念,從最遙遠的過去到未知的將來,基於此有人認為時間並不存在,它是由人類記憶引起的錯覺,過去現在以及未來都是同時存在的。

2

人類的記憶還是很神奇的,假如我們沒有記憶,上一秒發生什麼在大腦裡永不留存,那麼我們看到的萬事萬物永遠都只有當下的一個狀態,宇宙中時間真的存在嗎?人類會被記憶誤導嗎?愛因斯坦這樣說,我們的意識裡,什麼都沒有改變,那麼當然也就沒有了時間的概念。

3

在宇宙中時間是一個虛無的東西,時間只是人類計量事物在空間中運動的尺度或主觀性感覺或錯覺,譬如,人類的衰老,自然的四季更替,都是物體相對運動的產物和結果,而不是時間運動的產物,但是為了計量事物之間相對運動的快慢,和便於描述這樣的快慢狀態,就引入了時間概念。

4

可以說時間這個概念是人類發明的用來標記事物發展變化的常量,最早人們通過黑夜白晝的轉變,春夏秋冬的更替來記錄時間的變化,到如今,時間有了標準定義,人們可以用它記錄歷史、規劃未來,可以說與人類生活密不可分,如果沒有時間的概念,社會將是一片混亂,如果宇宙一直髮展下去,時間將永遠存在。

5

時間並非物質,其實本不存在,但時間的概念卻不能沒有,所以時間雖然是人類定義的,但卻是附著於真實存在之中的,而且宇宙中變化是實際可以觀測到的,只要物質存在,時間就有意義,朋友們,你們認為時間真的存在嗎?











自然物語科幻接力


第一,鳥兒為什麼會做巢?

有的巢還需要編織,很多笨人還做不好呢!可它們天生就會。

第二,植物的藤下垂到牆外,為什麼會扭成辮子往回生長,它有思維嗎?

第三,蚊蟲咬人為什麼要高聲通知,它是在和被咬的人商談讓人救她和她兒女的命嗎?很多人喝別人的血卻從來不商談!

第四,大樹長在懸崖峭壁上,小樹長在牆邊上,是怎樣保持平衡不下墜的,它生長的時候會思考哪一邊應該長得多一點嗎?

第五,瓷磚縫的水泥裡為什麼長出草來?種子、水分從何而來?

第六,枯葉蝶長得和枯葉一模一樣。

有的文章說得很簡略,說這是生物出於自我保護的“擬態”,我沒有看更高深的解說,所以不明白為什麼蝴蝶們想擬態就可以擬態而且擬得惟妙惟肖,這是怎麼一回事?

第七,只有地球上才有人類嗎?

第八,宇宙有邊嗎?如果有,那“宇宙外邊”又是什麼?











大悔憶智冰


茫茫宇宙,不可思議的“人”!

人類也的確有資格為自己自豪。人類只是宇宙中的一粒星塵,而人類卻知道他們的造物主是什麼,從那裡來到哪裡去。這著實讓人驚奇,如果宇宙有知也會嚇一跳。

當人類來到宇宙時,睜開迷濛的雙眼,呆呆地看著這個世界,一無所知。直到夏娃偷吃了蘋果,再後來蘋果又砸中了牛頓的頭(感謝蘋果),人類突然有了智慧,不但知道了地上的事,而且明白了天上的事。

他們推導出了物理定律,知道了地球圍著太陽轉,太陽圍著銀河轉,而銀河也只是宇宙中的一個星系。他們用稜鏡分解了陽光,知道了雖然太陽和地球的大小,溫度,外觀等許多不同,但組成他們的物質是相同的,而且宇宙中其它星球上的物質也都相同。

他們發現的所有物理定律,適用於整個宇宙。旅行者航天器就是在這些定律的指引下,已經飛出了太陽系。如果宇宙中存在其它文明,他們的物理定律,也將和他們一樣。不管外星人長什麼樣,會不會說中文,懂不懂握手禮,都可以通過科學語言來交流。旅行者一號就是帶著這種語言的金唱片出訪的。一粒從宇宙身上抖掉的塵埃,竟然知道了宇宙是誰,這故事情節太離奇了。

茫茫宇宙中存在的“人”真的讓人匪夷所思,還有什麼比“人”更讓人驚奇的嗎!


冬哥譜科


最令人驚奇的是地球上漂亮的女人,看看這麼多科幻片上的女的外星人有哪些有地球上的這麼漂亮的,不但不漂亮,還有些嚇人。

而那些白洞黑洞中子星白矮星什麼的,你敢接進它們嗎,一接近你就死翹。在天上飛久了你會厭倦,在宇宙中飛久了你也會厭倦,有時覺得還不如在地面上吹著清風,喝著老酒。

不過就是去一個遙遠的地方也是有時的一個嚮往,不過要明白也是要注意安全性的。宇宙中別的地方的生命人類也不見得就比地球人更文明。

地球和別的一些星球做對比,感覺都夠讓人驚奇的,不過可能就有些身在福中不知福 ,當然,別的一些星球有比地球更漂亮更大的可能也有。


hg170000


謝謝蕪羨人生好友的邀請。我認為,在茫茫宇宙中,最令人驚奇的就是我們所居住的地球。我沒有學過專業的天體知識,就我淺薄的有關宇宙的一些認識,已經能夠感覺到,地球,是宇宙中最特殊的存在。據一些科學刊物報道,僅銀河系大約就有兩千億——四千億個恆星,行星更是數不勝數,但是,從來沒有聽說過,而且,至少在銀河系,在太陽系的行星裡除了地球之外還有其他行星有生命的存在。地球上的人類,近年來一直都在試圖與外星人聯繫,可是,至今沒有任何可以公佈的結果。我說地球是一個特殊的存在,是因為,1.地球在整個太陽系裡,是唯一一個距離光與熱的來源——太陽——不近又不遠的星球,它不像月亮離太陽那麼遠,是冰冷的,也不像火星離太陽那麼近,是灼熱的。這個距離形成的不冷不熱的溫度,剛好適合生命的存在。2.地球在整個太陽系裡,是唯一一個水以液態形式在表面的星球,這就是宇航員在太空看到的地球是美麗的蔚藍色的原因,其他的星球,要麼是沒有水,要麼就是水被包裹在殼裡,要麼就是,雖然在表面,但是是固態的水——冰。3.地球在整個太陽系,是唯一一個有著適度大氣層的星球。其他星球,要麼像月球,沒有大氣層,要麼像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等,還有太陽,完全是氣態的。大家都知道,空氣,水,土地,光和熱是生命之源,而在我們的地球上,這一切是那麼適度的存在著,這難道不令人驚奇嗎?驚奇之餘,我感到驚喜而感恩。我們何其有幸,能夠降臨在這個美麗的星球上,享受著大自然為我們提供的一切。以上僅為個人觀點,不妥之處還請批評指正,謝謝。


路上有心人


人類對於宇宙的知識還是知道的太少,今天的物理化學也只能瞭解初步,宇宙的知識不能夠創造,也不能發明,只能是發現,人類發現的太少了。

有人會問宇宙有沒有邊界線,展開你的想象力,你可以這麼想像,邊界線外面是什麼,再外面呢?再再外面呢?無窮無盡的想下去,始終沒有盡頭。

那麼原子非常小,原子運動最激烈的時候就會轉變成為能量,能量能夠轉變成什麼呢?再轉變又是什麼?再轉變呢?也是無窮無盡。

人類只知道能量從物質轉變的第一過程,這就是光,磁場,電,熱量,那麼第二步呢?第三步呢?

物質是什麼?這些物質究竟是怎樣產生的!!!

空間又是怎麼回事,固有的嗎?來源於什麼??為什麼會有無邊無際的宇宙空間。

人類知道蘋果會從樹上掉下來,也知道這是地球的引力作用,太空引力微弱,地球上的這個常識在太空中不會出現,蘋果將漂浮在空中,而不知所措。

宇宙最驚人的地方就是它的深淵莫測,而給人們無限的遐想和探索,探索無窮無盡。

人類掌握的現有的知識能夠轉變物質的形態,把鐵礦石冶煉成為鋼鐵,製造出各種各樣的機器和工具。

那麼鐵礦石又是來源於什麼呢?是固有的嗎?又是什麼物質轉換而來的呢?

地球上有許多的石頭,這些石頭是從無到有嗎?它能夠轉變成為能量,這個能量和其它物質轉化的能量相同嗎?有沒有區別,區別再哪裡呢?

當我們看到無窮無盡的夜空,繁星點點,深奧的夜空無邊無際,驚奇而展開無盡的遐想時,我們感覺世界真奇妙,震撼心靈。


寶樹白石


這個問題有意思,貓先生也講一講。茫茫宇宙,最令人驚奇的事情,是時間啊!

時間真是太神奇啦,我們看不見,摸不著,聞不到,聽不見。可是,沒一個人能超脫它而存在。它是這個永恆宇宙的裁判,只有它能決定宇宙的成長和終點。



時間對於人類也是一樣,我不管你是大神還是屌絲,它都絕對公平,該給你的都會給你,不會少一分;你再大的能耐,也不能多取一分。

橫跨宇宙尺度,更是如此。動輒以光年計算的距離,天文數字般巨大的天體,都要順著它的方向流逝,一切一切,都只能過去,沒有重來。雖然理論很多啊,但是時間回溯的旅行,仍舊是不存在的。

宇宙收到其終極的支配,是歸於大撕裂還是熱寂,我們無從得知,但我們唯一可以確定的是,終究有一個終點,屬於宇宙自己,面對這麼渺小的生命,居然和宇宙的命運殊途同歸,真有一種莫名其妙的感觸。



貓先生覺得,人生匆匆百年,大家要抓緊時間,好好活一次,天知道還有沒有下輩子呢。


貓先生內涵科普


毫無質疑的當然是自己當下這個能夠覺知的“心”呀。沒有任何物質可以比擬,可以相提並論。因為,要是沒有這個能知能覺的“心”的話,一切萬事萬物必將會失去任何意義。比如在你的家中,一切的家用電器若沒有人去駕馭使用,電器本身並不會發生任何作用。都是死物,都是擺設而已。且不說電器從何而來,那不也是創造出來的嗎?誰創造出來的,還不是奇妙不可思議的心創造出來嗎!在人世間若沒有這個能知能覺心。任何事物都會失去任何意義。心的奇妙不可思議的能力,往往已經被人們所遺忘。人們雖然天天都在使用,但是由於自心迷惑顛倒的緣故,往往都在處於熟視無睹,視而不見的狀態。心的功能是全面的無方位。例如眼睛可以看見一切顏色,辨別一切形態,不管是靜態的或動態的。還可以判斷快慢等等。鼻可以分析一切氣味,舌可以知道一切味道,身可以知道痠麻脹痛癢。心可以思維記憶意念創造等等。以上的所有作用,都歸屬於心的總體的作用。所以說,若沒有心,即沒有萬物和生命,一切事物也就失去任何意義。心無形象,無跡可尋,但卻可以創造一切,產生萬法。但是因為自心自迷,自用而不自知。故而老子曰:“百姓日用而不知。”佛陀亦云:“觀諸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虛空法界之中,一切顯現出來的不可思議現象,乃至十方一切不同等級維度的世界,萬物生命都是心所創造。心的妙用,難以想象,超越一切二元邏輯思維概念。故而佛曰:“明心見性”。唯有“明心見性”,才會知道一切生命的本來面目,才會知道世界的究竟實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