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此後,再不會說你俗

從此後,再不會說你俗

一直膚淺的認為,賞花俗,賞桃花更俗!

連李白也說“桃李賣陽豔,路人行且迷”,與蓮菊蘭荷相比,桃花只算豔俗。

但周樸又說“桃花春色暖先開,明媚誰人不看來?”先於百花綻放的桃花,已經在時機上賺足了眼球。

相比今人,古人對花的情感需求明顯更濃烈,對花的意義也開發得更加徹底。

從此後,再不會說你俗

▲清 任熊《萬橫香雪》

古代文人賞花,志趣當先,意味比花香更深長,梅標清骨,桃有羞靨,李謝濃妝,杏嬌疏雨,菊傲嚴霜,蘭挺幽芳……將花和各種精神內涵聯繫起來,藉以抒發自我、影射世態。

賞花也是詩文創作不可或缺的組成,在崇尚委婉含蓄的年代,沒有花好多內容都沒法言說。

創作之外,賞花還是古人一項重要的娛樂和社交活動。

講究點兒的還要選地點,擇良辰。清人李漁便建議,看桃花不要去名園,鄉村和山間的桃花,才又多又好看,而且賞花一定要步行哦。

古人賞花,還講究聞香,觀色,賞其風姿,同時將酒、琴、茗、曲與花結合起來,成為一種高雅的風尚。

花能使人心情舒暢,還能讓口腹愉悅,古人不止要賞花,還要吃花,除了陶淵明釀菊花酒,每到春暖花開,武則天會命宮女採集各色花瓣,與糯米一起做成百花糕,賜給文武百官嚐鮮。

陸游也喜歡用各種鮮花製成花餚,不僅如此,他還以“賞花破怒”。每當心有愁怒,就去賞花,“放翁年來百事情,惟見梅花愁欲破。”

蘇東坡,楊萬里,袁枚,慈禧也都是忠實的食畫愛好者。

陶隱居《太清方》中還有,“三月三日採桃花,酒浸服之,除百病,好顏色”的記錄。

王維曾慨嘆“春來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處尋”,理想的桃花源仙境,已杳杳難尋!

自古文人心中,都有一個隨心所欲的桃花源,於是,桃花源也成為入畫最多的題材。

從此後,再不會說你俗

▲宋 陳居中《桃源仙居圖》局部

從此後,再不會說你俗

▲明 文徵明《桃源問津圖》局部

從此後,再不會說你俗

▲明 仇英《桃花源圖》局部

從此後,再不會說你俗

▲明 錢轂《桃花源圖》局部

從此後,再不會說你俗

▲清 黃慎《桃花源圖》局部

從此後,再不會說你俗

▲清 錢慧安《桃源問津圖》局部

從此後,再不會說你俗

▲明 周臣《桃花源圖》

從此後,再不會說你俗

▲明 仇英《桃源仙境圖》

從此後,再不會說你俗

▲明 陸治《桃花源圖》

從此後,再不會說你俗

▲明 藍瑛《桃花源》

從此後,再不會說你俗

▲齊白石《桃花源》

從此後,再不會說你俗

▲張大千《桃源圖》

從此後,再不會說你俗

▲陸儼少《桃花源》

李白認為,古人秉燭夜遊很有道理,尤其是在春意盎然、桃花盛開的月明之夜,於是,他在桃李園中擺下筵席,與幾位兄弟斗酒賦詩賞春花,倘若有人詩不成,就按照當年石崇在金谷園宴客賦詩的先例,自罰酒三杯。

天地是萬事萬物的客舍,光陰是古往今來的過客,死生差異,不過夢醒之別,紛紜變換,不必究詰,今朝有酒今朝醉,且擁春色,盡情高談詠歌,開瓊筵以坐花,飛流觴而醉月。這一醉,掩蓋了繁花背後的遺世孤立,也誕生了這篇《春夜宴桃李園序》,更成為後世畫家熱衷表現的題材。

從此後,再不會說你俗

▲明 仇英《春夜宴桃李園圖》

從此後,再不會說你俗

▲明 崔子忠《春夜宴桃李園軸》

從此後,再不會說你俗

▲清 呂煥成《春夜宴桃李園圖》

從此後,再不會說你俗

▲清 冷枚《春夜宴桃李園圖》

桃花和隱逸註定有一段不解之緣!

畫過桃花源的畫家,幾乎都畫了一遍漁隱圖。

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隱逸文化自帶一種低調的奢華氣質,代言著文人士大夫的精英文化。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在難以突圍而出的現實矛盾和精神困境中,唯有借清溪漁隱的瀟灑詮釋內心複雜的情緒。但最牛的隱居並不是自我封閉,而是能排除一切外物對自己的困擾,於是,一切或清高或無奈的表徵,都在桃花盛開的碧波中,盪出一江恬淡安然,漾出一湖歲月靜好。

從此後,再不會說你俗

▲明 王蒙《花溪漁隱圖》

從此後,再不會說你俗

▲明 陸治《花溪漁隱圖》

從此後,再不會說你俗

▲明 藍瑛《桃花漁隱圖》

從此後,再不會說你俗

▲清 惲壽平《花溪漁隱圖》

從此後,再不會說你俗

▲清 沈湛《漁隱圖》

從此後,再不會說你俗

▲錢瘦鐵《花溪漁隱圖》

“桃源只在鏡湖中,影落清波十里紅”。

在歷代墨家騷客的心中,由桃花構築的桃花源,是永遠也抵達不了的精神家園。

在文人畫家的筆墨下,桃花是紅顏,是知己,是一切美好的時節,是承載著一切理想的天堂。

有花的時光,都是不俗的時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