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故事:瓦崗第一刀,雄踞五虎將,兒子更勇,八刀狂劈北國八猛

在隋唐演義系列小說中,最受書迷推崇的角色,除了秦瓊、羅成和程咬金這三大主角之外,其他的頂級高手,也是大家津津樂道的話題,儘管隋唐英雄名將的武評榜版本眾多,但是從李元霸第一,宇文成都第二,裴元慶第三,雄闊海第四,伍雲召第五這個順序,幾乎是沒有任何爭議的,然而這五大頂級鬥將,除了裴元慶之外,其他人並不屬於秦瓊弟兄所在的瓦崗英雄陣容,可即便如此,卻很少有人說瓦崗諸多將領本事不夠,像是單雄信、王伯當等人,也都是書中響噹噹的名將。因此,瓦崗英雄中,雖然在榜單上排名極為靠前的人不多,但作為一部歷史演義小說,起到中流砥柱作用的大多數能征慣戰的將領,還是集中在瓦崗山的,否則瓦崗的實力也不可能那麼雄厚。因此,大多數小說都給瓦崗軍設計出了五虎將,儘管人選不同,但是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除了隋唐十幾條好漢榜單上的超級戰神外,其他將領在瓦崗五虎將面前,還是沒有任何便宜可佔的。

隋唐故事:瓦崗第一刀,雄踞五虎將,兒子更勇,八刀狂劈北國八猛

而在這五虎將中,有一個人是非常特殊的,他就是被稱為綠袍大帥的王君可,之所以說他特殊,是因為此人的實力在不同版本中,地位有著巨大的反差,在個別書中,他屬於純粹“打醬油的”,但是在有些書中,比如《興唐傳》,王君可的實力也是可以躋身十幾大名將排行榜的。而王君可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他的人設造型,那就是綠袍金鎧大紅馬,手使青龍偃月刀,再給他一副紅臉長髯,儼然就是關公再世。而這種設定,也幾乎是所有傳統評書中必不可少的元素,毫不誇張地說,如果傳統小說中,沒有一個類似於關羽造型的大將出現,這書就不可能受到歡迎,即使是貴為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也有關老爺的嫡傳子孫大刀關勝,更不用說其他作品了。比如《楊家將》中有嶽勝,《說岳》裡有關勝的兒子關鈴,《明英烈》塑造出了一個傅友德,《曹家將》的主角曹克讓更是小關羽。所以在隋唐書中,王君可就成為了關公擔當。(也有些版本將這個任務給了花刀將魏文通,但魏文通終歸是反面角色,所以大家更認可王君可山寨武聖人。)

隋唐故事:瓦崗第一刀,雄踞五虎將,兒子更勇,八刀狂劈北國八猛

既然是關老爺代言,那王君可的本事一定不會差,所以他在瓦崗山排進五虎將,也是順理成章的事兒,再考慮到瓦崗群雄中,用槍的居多,用特殊兵器的也不在少數,比如單雄信的金釘棗陽槊,程咬金的宣花大斧,裴元慶的梅花亮銀錘,尤俊達的五股託天叉,秦瓊的熟銅鐧,以及齊國遠的紙糊超大號大錘等等。而作為武將常用的大刀,在瓦崗山中,也有大量的背景角色,諸如賈潤甫,柳州臣,金甲,童環等人在使用,但只有王君可的刀法最突出,所以,稱雄踞五虎將的王君可是瓦崗第一刀,也絕不誇張。但歸根結底,王君可不是主要人物,他只能在有限的登場時間裡展示自己的風采,而後便不知所蹤。按照大多數隋唐續書的邏輯,王君可都跟隨眾家兄弟投靠了大唐,成為李世民手下的名將,最終的結局也是給後來更強的敵人“送人頭”,以突顯敵將的威力。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薛家將》中,王君可死在遼東蓋蘇文的飛刀之下。

隋唐故事:瓦崗第一刀,雄踞五虎將,兒子更勇,八刀狂劈北國八猛

但是,有一個版本卻不太一樣,那是《興唐後傳》裡,王君可並沒有跟隨瓦崗群雄歸順大唐,而是選擇了告別沙場,在家鄉當起了富家翁。可這種重要角色,不可能讓他一直安逸下去,所以在羅通掃北的征程中,王君可再次出現了,只不過羅通掃北是以瓦崗群雄後代為主角的小說,王君可自然也不可能出更多的風頭,他的兒子,大刀將王永安就成了羅通掃北故事中的關公代言人。而王永安的登場,也離不開程咬金這個貫穿小說始終的“書筋”——話說程咬金在被北國兵將打得落荒而逃後,意外地跑到了王君可家中,念及瓦崗兄弟舊情,王君可招待了程咬金,但是,他不想讓兒子上戰場冒風險,所以特意警告老程,別將自己的兒子忽悠到戰場上去。可問題是,王永安練成了一身武藝,早就想到兩軍陣前立功揚名了,所以在半夜時分,王永安主動找到程咬金,要跟他偷著跑出家門,到唐營效力。

隋唐故事:瓦崗第一刀,雄踞五虎將,兒子更勇,八刀狂劈北國八猛

程咬金當然需要這個侄子的本事,於是這一老一少連夜跑向了戰場,去給其他被困的唐軍大部隊解圍,這時,王永安強勢的神勇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圍困唐軍的北番兵將,面對這個突然出現的小將,也有些措手不及,但看他敢單刀匹馬踹營,來頭自然不小,於是,北番四大猛將齊齊上陣,圍攻王永安。這四大猛將的名字就非常“評書化”了,分別是拿雙鞭的紅猛,用雙錘的藍猛,使大槍的黃猛,掄大棍的黑猛。也別看他們這些名字如何,反正一看兵器就知道不一般,但是,王永安面對這四大猛,一刀一個,乾脆利落地解決了戰鬥。敵人一見來將如此兇悍,立刻派上了比四猛更強的陀普四兄弟,分別是陀普寬、陀普漢、陀普藩、陀普端(名字倒是挺押韻,但也明顯是湊數的)。王永安對這四大猛將依舊是照方抓藥,一刀一個,瞬間解決戰鬥。從此,大刀將王永安名聲大振,唐軍也因為他的神勇,得以脫困,王君可最後也沒辦法,跟著兒子,一起扶保起了大唐。

隋唐故事:瓦崗第一刀,雄踞五虎將,兒子更勇,八刀狂劈北國八猛

這就是瓦崗第一刀王君可的大致故事,他的兒子王永安更勇,只用八刀,就狂劈北國八猛將。當然,說來說去,這都是小說的虛構,因為在歷史上,沒有王君可這個角色,他的原型叫王君廓,這個王君廓也的確是唐朝開國名將,以驍勇善戰聞名,最經典的戰例是13人大破萬千敵軍。但王君廓的人品一般,反覆無常,有點牆頭草的性質,最終在大唐混不下去了,叛逃異邦,途中被流民野寇襲殺,下場慘淡。然而,對比小說和歷史就不難看出,雖然小說中的王君可形象更加高大,與歷史上真實的王君廓差別不小,但實在不應該盲目地認為,王君可在小說中的設定是無稽之談。因為有一個最簡單而又前線的道理,對於大多數現代人來說,如果沒有隋唐小說中的王君可,又會有多少人去關注歷史上那位威猛震天,名噪一時的王君廓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