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家電“以舊換新”,背後有哪些經濟學意義?


汽車家電“以舊換新”,背後有哪些經濟學意義?


文 | 付一夫

臨近“3·15”,很多商家都在忙著搞促銷,在各種優惠手段中,“以舊換新”可謂是一個普遍被採用的“大招”。那麼,以舊換新到底是怎麼回事?我們又該如何以經濟學的視角來看待它呢?

按照百度百科的解釋,以舊換新是指消費者在購買新商品時,如果能把同類舊商品交給商店,就能折扣一定的價款,舊商品起著折價券的作用;如果消費者不能提交舊商品,新商品就只能以原價售出。以舊換新促銷涉及的商品有汽車、自行車、手錶、家用電器、傢俱、住房、黃金珠寶首飾、高壓鍋,熱水器、煤氣灶等,甚至西服、羊毛衫、旅遊鞋、炒菜鍋等,主要是耐用消費品。

其實說白了,以舊換新就是一種變相打折,消費者在購買新商品時可以拿同類的舊商品抵扣一定的價款,其積極意義主要有三:

第一,能激發出消費者購買新產品的意願。

一直以來,很多家庭之所以不願意更新換代家電產品,是因為他們覺得舊的家電還能用,丟棄了實在可惜。在以舊換新的場景下,消費者不會覺得舊家電是白白丟棄了,而是真正抵消了購買新家電的一部分費用,發揮了“餘熱”,這便能有效激發出他們提前更新家電產品的想法。此外,以舊換新的變相打折特性,決定了人們能以低於市場價的金額買到全新的商品,這本身就是在給消費者“減負”,疊加當前疫情影響,這種減負極為必要。

第二,能讓消費者始終處在潮流的前沿。我們知道,對於一些流行性商品,如傢俱、服裝、旅遊鞋等等,人們常常是買來後使用不久就過時了。此時,以舊換新就可以助力消費者及時淘汰過時的產品,購買新潮流行的時髦商品。

第三,能鞏固品牌在消費者心中的形象地位。相比於一般的打折降價,以舊換新不僅不會折損商品品牌形象,引起消費者對商品質量的質疑,還能讓消費者真正從中收到實惠。

當然,如果跳出商業層面,以宏觀經濟的視角來看,以舊換新還有至少四方面意義:

一來,拉動國內需求。近些年,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我國汽車、家電消費快速增長,保有量大幅增加,淘汰更新潛力較大,而以舊換新的變相打折能激發居民的消費意願,這將促進汽車、家電產業穩步增長,進而帶動國內需求的擴大。

二來,促進節能減排。以汽車來說,很多老舊汽車油耗比新車高5%-10%,汙染物排放量嚴重超標,老舊家電電耗比新家電高20%-30%,實行汽車、家電“以舊換新”,自然是有利於提高汽車、家電能效水平,減少環境汙染。

三來,有效利用資源。家電等耐用消費品中含有大量可回收利用的鋼鐵、有色金屬、塑料、橡膠等資源,以舊換新可使這些資源得到充分有效利用,促進循環經濟發展。

四來,穩定和擴大就業。家電、汽車等產品的生產技術含量高,產業鏈長,鼓勵以舊換新有利於帶動各產業鏈上下游勞動密集型領域的發展,進而吸納就業,改善民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