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她倆“分房而眠”20年?隔壁老農民:“門不當,戶不對”

古人的婚姻大事,都是講究“父母之命,媒酌之言”,夫妻雙方必須相互真誠,無論男女都要守身如玉。婚後恩恩愛,相敬如賓,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而現代婚姻就大有不同,特別是在農村,娶不上媳婦就“剜到籃子就是菜”,是個女人就行;而一些女孩子只要對方有錢有勢就同意,竟然把人生最重要的事當成了兒戲。

為啥她倆“分房而眠”20年?隔壁老農民:“門不當,戶不對”

話說在某個偏僻的村子,有個女孩長得花容月貌,非常漂亮,可是家裡窮;而鎮附近有個男孩,長得是賊眉鼠眼,但是有錢。兩個人陰差陽錯結成連理,後來育有一子二女。

可是男人現在不到60歲,竟然是滿頭白髮未老先衰,究其原因令人汗顏。原來是他們夫妻二人已經“分房而眠”20年,其中的酸楚滋味只有當事人心裡最明白。

為啥她倆“分房而眠”20年?隔壁老農民:“門不當,戶不對”

她倆白天在一起幹活,吃完晚飯,就獨自苦熬漫長之夜。20年對幸福的人來說,是時光如梭轉瞬即逝,而對她倆呢?沒有溫暖的生活就是度日如年。每當夕陽西下,夜幕降臨的農村萬籟俱寂,有些夫妻都喜歡聚一起,搞一搞健身運動,而她們倆除了看電視,甚至互相都不說上一言半語。

為啥她倆“分房而眠”20年?隔壁老農民:“門不當,戶不對”

那麼她倆到底因為啥呢?本來應該相濡以沫的生活卻成了相互折磨。原來,女孩子年輕時有過男朋友,也草率過,男孩子不僅相貌難看而且自私自利。婚後第七年,她們有了三個孩子以後,開始爭吵。男人認為女方婚前生活不檢點,而女人說男方不僅人長得醜,心裡更是陰暗。他說她家窮賣女兒,她說她“一朵鮮花插在牛糞上”……

為啥她倆“分房而眠”20年?隔壁老農民:“門不當,戶不對”

這樣吵來吵去,就出現了她倆“分房而眠”20年的局面,雙方父母也相互指責,各執一詞僵持不下,“清官難斷家務事”,許多直近親屬也是無可奈何。造成這種結果到底怨誰?隔壁老農民一句話,就驚醒了眾人:“她們兩家就是門不當,戶不對,才導致現在的婚姻失敗!”

是啊,一家窮一家富,一家人長相嬌美,一家人像“歪瓜裂棗”,確實不門當戶對。可是現在都後悔莫及,但是卻不能離婚,因為倆人散夥那三個孩子咋辦?

為啥她倆“分房而眠”20年?隔壁老農民:“門不當,戶不對”

她們倆“分房而眠”20年,引起的原因是“門不當戶不對”嗎?當然也有人猜疑不信,隔壁老農民為了讓大家心服口服,就給大家說了一個古代的故事《馬前潑水》:

古時候有個農民叫朱買臣,自幼苦讀詩書卻不得志,四十多歲依舊不能考取功名。可是他喜歡讀書,認為“書中自有顏如玉,講倫理論道德一字值千金”。可是她的妻子崔氏女,認為讀書無用,不如多賺點銀子實在。

為啥她倆“分房而眠”20年?隔壁老農民:“門不當,戶不對”

最終結果崔氏女逼迫朱買臣寫下休書,棒打鴛鴦兩離分。造成這樣的結果,隔壁老農民認為誰都不怨,崔氏女沒文化,當然追求的目標是物質生活美好,想要豐衣足食,她拋棄“爛包”一樣的日子,也無可厚非,因為有句常言說得好:嫁漢嫁漢,穿衣吃飯!

而朱買臣嚮往的是精神世界,他認為“書中自有黃金屋”,整天除了打柴,就是陶醉在知識的海洋中。而封建社會想改變命運,只有金榜題名一條路。可是他已經四十多歲了,依舊一事無成,“拜金女”肯定不能和他牽手一生,而去和能賺錢的石匠去生活。

為啥她倆“分房而眠”20年?隔壁老農民:“門不當,戶不對”

因此不能說他倆誰對誰錯,只能說是因為“門不當戶不對”。假如崔氏女開始嫁給石匠,兩口子也能和和美美過小日子;如果朱買臣能娶到書香門第之女,兩個人品茶讀書,也能在清貧中一起期待未來。

如果細細品味,感覺隔壁老農民說得確實有道理,老話說的“嘎魚找嘎魚,鯰魚找鯰魚”也是這個道理吧!婚姻大事選對了,才能相濡以沫共赴白頭。

為啥她倆“分房而眠”20年?隔壁老農民:“門不當,戶不對”

當然現在是男女青年婚姻自主,老一套的婚姻“門當戶對”已經沒有人提了,與時俱進是時代的變化和進步。可是文章裡的她倆,“分房而眠”20年,確實是令人傷感。對於隔壁老農民給出的解釋:“是因為門不當,戶不對”,你認同這個說法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