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歲成為哈佛博士,注意這3點的家庭,更容易培養出學霸

尹希,1983年出生,1996年年僅12歲的他以572分的高考成績考入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17歲成為哈佛博士,31歲留校任教,一個被國際物理界給予厚望的物理學家。

17歲成為哈佛博士,注意這3點的家庭,更容易培養出學霸

哈佛最小博士生

尹希12歲就考進中國科技大學的少年班,成為這個學校中年級最小的學生,經過5年的艱苦學習,2001年他又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哈佛大學並拿到了哈佛的2萬多美元的全額獎學金,於2006年正式獲得哈佛物理學博士學位,成為哈佛年紀最小的博士生。

17歲成為哈佛博士,注意這3點的家庭,更容易培養出學霸

同年,哈佛為了留下尹希,打破了三百多年的本校博士生不可在校任教的慣例,留下尹希留校繼續進行研究工作。31歲的他正式成為哈佛大學物理系正教授。是什麼樣的家庭培養出這樣的學霸,值得各位家長深究。

17歲成為哈佛博士,注意這3點的家庭,更容易培養出學霸

一、父母培養

尹希出生於一個高級知識分子的家庭,其父母都畢業於中國地質大學。從出生開始,父母就對他進行了非常詳細的教育計劃。

17歲成為哈佛博士,注意這3點的家庭,更容易培養出學霸

  • 閱讀

尹希5歲的時候就已經閱讀完《唐詩三百首》了,尹希家中有一片書海,父母在看書的時候,尹希就自己捧著書看,在別的小朋友在戶外嬉笑打鬧的時候,小尹希就可以自己在家捧著書安安靜靜看上一天了。

17歲成為哈佛博士,注意這3點的家庭,更容易培養出學霸


每到週六尹希還學習圍棋和畫畫,開發智力和陶冶情操。也是通過大量的閱讀尹希才發現自己對於數學和物理的濃厚興趣。

17歲成為哈佛博士,注意這3點的家庭,更容易培養出學霸

  • 自然

不要以為尹希是個不愛出屋的書呆子,北京八中每週有5節體育課,週五學校還會組織爬山、游泳、滑冰等項目。每週日父母都會帶著他一起去公園放鬆心情,感受大自然。自己的愛好是攀巖和馬拉松。

17歲成為哈佛博士,注意這3點的家庭,更容易培養出學霸

運動對一個人的腦力開發是超過父母想象的,心理學家表明運動可以幫助孩子更好的認識世界,並且做手腳協調運動可以很好的打動大腦開發智力。

17歲成為哈佛博士,注意這3點的家庭,更容易培養出學霸

二、數學思維

數學思維決定這孩子未來的學習思維,尹希小學時候抱著微積分的圖書看,也嚇了他媽媽一跳,後來他媽媽就開始了在數學上重點的培養,激發了尹希對數學的興趣,為尹希最後在物理上的研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7歲成為哈佛博士,注意這3點的家庭,更容易培養出學霸

寶寶媽媽們應該注意從小對寶寶的數學啟蒙,要知道未來學習中真正拉開成績上差距的就是數學成績,從小在孩子耳邊念數字,給孩子一個基本的數字概念,讓孩子在未來學習中不對數學產生畏懼。

17歲成為哈佛博士,注意這3點的家庭,更容易培養出學霸

三、專注力

法國生物學家喬治.居維葉說:“天才,首先就是專注力”。尹希就是這樣的天才,他會在上下學的公交車上都翻看數學題。有一年寒假,教超弦理論的教授留了很多的作業,工程量多到出奇,所有習題加起來有近90頁,教授也跟學生們說不用強求,能寫多少寫多少。在開學後大家都討論自己完成多少的時候,尹希交上完成的所有作業,尹希只用了兩週的時間。

這種高效率的學習工作離不開尹希父母從小對尹希專注力的培養,只要拿到作業,尹希就會開啟專注模式。寶媽們要從對孩子的專注力進行培訓,身邊不要出現過多的玩具。


17歲成為哈佛博士,注意這3點的家庭,更容易培養出學霸

“神童”是不可求的,但是培養神童的方法非常值得各位家長借鑑,通過這些鍛鍊讓孩子與周圍人拉開差距,教給孩子正確的學習方法。注意孩子專注力的培養,養成孩子閱讀、運動的習慣。打造自己家的“小神童”。

17歲成為哈佛博士,注意這3點的家庭,更容易培養出學霸


小編推薦:哈佛大學根據孩子頭腦發育研究出的一套叢書,書中根據孩子形象思維、數學思維、邏輯思維、創新發散思維等等開發孩子大腦,全方位訓練孩子思維,享受樂趣只是徹底帶動孩子大腦的高速運轉。像闖關一樣激發孩子的興趣。

17歲成為哈佛博士,注意這3點的家庭,更容易培養出學霸

讓孩子和哈佛學子玩一樣的思維遊戲,一起思考掌握最好的學習方法。

小編推薦:全書共十冊,資深早教專家精心設計,320個潛能開發小遊戲,讓孩子在遊戲中手、眼、腦都能得到鍛鍊,逐漸提高語言、數學、觀察、記憶、邏輯推理等能力,開發左右腦,培養學習中所需要的思維。繪圖生動、色彩豐富。

17歲成為哈佛博士,注意這3點的家庭,更容易培養出學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