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你評選一個後三國的“蜀漢五虎將”,你會怎麼選?

菊蘭廡主人


如果要你評選一個後三國的“蜀漢五虎將”,你會怎麼選?

要我選,我會選下面這些人作為蜀漢的五虎將。

廖化

廖化官職升至右車騎將軍,假節,兼併州刺史高級將領,比趙雲趙子龍在世時的官職高得多,重號將軍。蜀中無大將,廖化當先鋒,正好說明,在後期蜀漢,廖化簡直就是關羽的存在,所以廖化,就是蜀漢五虎將之首。

但實際上,歷史上的廖化還是非常牛的存在,並不像《三國演義》說的那麼無能,廖化曾經與魏國名將郭淮對決,在遭受到南北夾攻的情況下,射殺了其手下一郡太守王贇;而且多次隨大將軍姜維出征,都保持住了漢軍主力,實在是一員忠義無雙的良將。

王平

王平,隨曹操進攻漢中時來到漢中,後曹操戰敗,王平就從了劉備。成名於街亭,逐漸成長為蜀漢的高級將領。

建興九年(公元231年),司馬懿大軍進攻諸葛亮,命張郃戰王平,不能勝;後魏延作亂,進攻漢軍,王平直接解散了魏延的軍隊,說明王平當時在漢軍中具有很高的威望。延熙七年(公元244年),魏國大將軍曹真率10萬大軍進攻蜀漢,王平率3萬大軍擊敗曹真,保漢中不失。做得並不比魏延差。

馬忠

馬忠鎮守南中很多年,深受南中軍民的愛戴,穩固南邊邊境,力保蜀漢南方不出叛亂。最後官至鎮南大將軍,高級官職,魏是二品大員。

鄧芝

東漢開國功勳,軍事家鄧禹之後。劉備大敗之後,鄧芝受命出使東吳,修復了蜀吳關係,深受孫權賞識。後鎮守蜀國東大門,抵禦東吳。最後官至車騎將軍,相當於大將軍了,70歲的時候完成了算命先生的預言。


姜維

大將軍,西魏追封為開明王,前五虎上將都沒能達到的高位。姜維的事蹟不用再說了。


陳壽《三國志》曰:“是時,鄧芝在東,馬忠在南,平在北境,鹹著名跡”。說的就是,鄧芝鎮守蜀國東大門,馬忠鎮守蜀國南大門,王平鎮守北境,事蹟顯著,名揚海內,故在五虎將之列。


比禾觀史


好!

先從《三國演義》方面來分析。

第一個自然是鎮北將軍,涼州刺史,南鄭侯,魏延魏文長。

戰績:

  • 一伐斬魏國先鋒曹遵。
  • 二伐斬魏國無雙猛將王雙——這是後三國時期價值最高的斬將記錄了,王雙之前曾經連斬蜀國二將,殺敗張嶷。

第二個當然是鎮東將軍,永昌亭侯,一身是膽白馬銀槍趙雲趙子龍。

戰績:

  • 伐吳殺大將朱然
  • 南征刺金環三結,
  • 一伐力斬韓家五將。

有詩云:

憶昔當陽趙子龍,年登七十建奇功。獨誅四將來衝陣,猶似當陽救主雄

刺魏國先鋒朱贊。

二伐時候老死。

第三個龍驤將軍關興

戰績:

  • 伐吳斬李異,譚雄,敗孫恆,斬周平。
  • 斬西羌越吉元帥
  • 一伐斬楊陵

五伐結束病死

第四個虎翼將軍張苞

戰績:

  • 伐吳連敗謝旌,李異,擒崔禹,刺夏洵
  • 一伐斬崔諒

三伐病死。

第五個大將軍姜維

戰績:

  • 和老年趙雲不分勝負
  • 一槍刺死徐質,而徐質連敗廖化,張翼,有萬夫不當之勇。

麒麟兒

附帶個:平北將軍,陳倉侯馬岱

戰績:

  • 南征斬忙牙長
  • 一伐斬魏國先鋒陳造。
  • 六伐斬魏延

如果是從正史方面選

第一個自然是鎮北將軍,涼州刺史,南鄭侯,魏延魏文長。


戰績:

  • 建興五年,在陽溪大破魏國後將軍費瑤、雍州刺史郭淮,郭淮者,曹魏宿將。

第二個大將軍姜維姜伯約

戰績:

  • 延熙九年,擊敗郭淮,夏侯霸
  • 延熙十三年,攻西平,俘虜郭循
  • 延熙十七年,北伐擒殺徐質,破河間,河關,臨洮。
  • 延熙十八年,洮水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經,斬首數萬,天下震動,雍涼差點不復屬於魏國。

第三個鎮北大將軍,安漢侯,王平王子均

戰績:

  • 一伐時街亭失利,面對張郃大軍,得以保全手下軍隊。
  • 六伐大軍返回時,魏延作亂,擊敗魏延。
  • 擊退曹爽十萬大軍

餘下的如廖化,張翼,馬忠,張嶷,鄧芝,羅憲等等,都是一時名將,鎮守四方,護佑大漢,個人覺得不如以上三人。

綜上,姜維,魏延是鐵打不動的核心二位。


煮酒論千秋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蜀漢後期能稱得上五虎將的是誰呢?

虎將應滿足下列兩個條件中的一個:條件一,對戰過一流名將;條件二,數合不輸給一二以上的戰將。否則,離虎將甚遠。

一、姜維

三國後期,絕對的主角。民間就有“七黃八夏九姜維”的說法。



早期就對戰名將趙雲的戰例:

當先一員少年將軍,挺槍躍馬而言曰:“汝見天水姜伯約乎!”雲挺槍直取姜維。戰不數合,維精神倍長。雲大驚,暗忖曰:“誰想此處有這般人物!”

能數合對戰一流名將,而不露敗績,姜維是名副其實的虎將。

陽平關,姜維一槍刺到徐質。徐質使一開山大斧,蜀將廖化、張翼,戰不數合,皆敗。且看演義中姜維的神槍功。

正奔走間,前面一枝兵殺到,乃姜維也。質大驚失措,被維一槍刺到坐下馬,徐質跌下馬來,被眾軍亂刀砍死。

鐵籠山,姜維空手接箭,射死魏將郭淮,體現了姜維箭戰武力。

淮連躲數番,不見箭到,知維無箭,乃掛住鋼槍,拈弓搭箭射之。維急閃過,順手接了,就扣在弓弦上;待淮追近,望面門上盡力射去,淮應弦落馬。

二、王平



面對名將如雲的超強曹魏,王平從未有過敗仗。

街亭大戰時,王平能頂住曹魏名將張郃,率領手下一千多兵,全身而退。

卻說王平見魏兵到,引軍殺來,正遇張郃;戰有數十餘合,平力窮勢孤,只得退去。

張郃在魏國武將中,最具謀略,一生戰功赫赫,王平能把張郃唬住,說明他確實有本事。

諸葛亮死後,王平繼魏延,鎮守漢中。公元244年,曹魏大軍數十萬攻漢中時,蜀軍兵少力微,人人震恐。王平遇危不懼,知時識勢,胸中定策,輕鬆的化解了漢中之危。

這也是諸葛亮死後,蜀對魏唯一的一次重大的軍事成就。王平的才略,由此可見不凡。王平死後,蜀漢從此不再有大將之才。

三、張嶷



諸葛亮南征孟獲時,首次登場。從此,張嶷要麼不出戰,一出即與名將對陣。

與祝融夫人對陣。且看祝融夫人多次戰平趙雲、魏延,飛刀絕技,百發百中,有“人中呂布,女中祝融”之稱。

張嶷見之,暗暗稱奇。二人驟馬交鋒。戰不數合,夫人拔馬便走。

陳倉一戰,對戰魏之猛將王雙。王雙使六十斤大刀,騎千里徵宛馬,開兩石鐵胎號,暗藏三個流血錘,百發百中,有萬夫不當之勇。陣前,王雙斬殺蜀將龔起、謝雄。此時只有張嶷出馬來戰。

兩陣對圓,張嶷出馬,王平、廖化壓住陣角。王雙縱馬來與張嶷交馬,數合不分勝負。雙詐敗便走,嶷隨後趕去。

後來在斷谷之戰中,姜維被困,張嶷率精銳騎兵殺入重圍。姜維乘機殺出,張嶷力戰而死於亂箭之下。

蜀漢可以沒有張嶷,但不能沒有姜維。張嶷忠勇。

四、傅僉



傅僉作戰勇猛,一人對戰曹魏兩員大將,是蜀漢後期少有的戰績。

且看演義中他如何活捉王真,簡打李鵬。

言未畢,望背後王真挺槍出馬,蜀陣傅僉出迎。戰不十合,僉賣個破綻,王真便挺槍來刺;傅僉閃過,活捉真於馬上,便回本陣。李鵬大怒,縱馬輪刀來救。僉故意放慢,等李鵬將近,努力擲真於地,暗掣四楞鐵簡在手;鵬趕上舉刀待砍,傅僉偷身回顧,向李鵬面門只一簡打得眼珠迸出,死於馬下。

傅僉勇猛過人,有“小霸王”孫策之餘威。此戰勇冠蜀軍。他多次跟隨姜維北伐,頗得姜維信任。姜維五伐中原,傅僉提出了進良策——燒糧取秦,表現了其謀略之高超。

僉曰:“魏屯糧草皆在長城,今可徑取駱谷,度沈嶺,直到長城,先燒糧草,然後直取秦川,則中原指日可得矣。”

這可能是蜀漢自諸葛亮以來,最具有殺傷力的興復漢室的謀略。為將者,智過於人,則能制人。蜀漢後五虎將,非傅僉莫屬。

五、關興、張苞



虎父無犬子,蜀漢將二代中的勇者。

關興截姜維,逼得姜維投降蜀漢。關興勇鬥羌兵元帥越吉,先落澗搶馬,再刀砍越吉,實力可見一斑。

相當年,關興張苞隨先主東征,逼得東吳名將韓當、周泰不敢迎戰。

關興見了,躍馬提刀來迎。張苞大喝一聲,一矛刺中夏恂,倒撞下馬。周平大驚,措手不及,被關興一刀斬了。二小將便取韓當、周泰二人。韓、週二人,慌退入陣。

在蜀漢的“將二代”中,誰能在名將面前不畏懼,只有關興、張苞矣。

小結:姜維與名將趙雲交過手,且無敗相,堪稱蜀漢後期五虎將之首。王平、張嶷都對戰曹魏名將對陣的戰例,實在強悍。傅僉一人獨戰二將,勇猛過人。“將二代”關興、張苞不畏東吳虎臣,蜀漢後期五虎將應榜上有名。您覺得呢?


閒將西話


第一:魏延

五虎將(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死後,魏延絕對是蜀漢武將當之無愧的第一人,早期劉備在世鎮守漢中十年曹魏秋毫無犯,劉備死後就算諸葛亮再怎麼看不上魏延,依然對其十分倚重,“奇襲子午谷”的計策雖然不被諸葛亮採納,卻也可以證明魏延是個善於思考的將領。可惜孔明死後再無人能壓制魏延,一代猛將竟然死於楊儀這樣的小人之手。

第二:姜維

姜維是諸葛亮的親傳弟子,幾乎得到了諸葛亮的所有真傳,對蜀漢亦是忠心耿耿,為興復漢室九伐中原亦可見其謀略,只是當時蜀漢內有黃浩專權,老師的兒子對姜維又不信任,致使處處被車軸,最後雖然未能實現老師的遺願,一計害三賢成為他最後的絕唱!

第三:張苞

張苞乃張飛之子,是蜀漢後期的重要武將,跟隨諸葛亮出祁山立下汗馬功勞,諸葛亮對其亦十分倚重,奈何英年早逝,其死後諸葛亮悲痛欲絕、放聲大哭!

第四:關興

關興乃關羽之子,雖無其父之勇,亦是蜀漢後期不可多得的猛將,官至侍中、中監軍,跟隨諸葛亮徵南蠻、北伐立下不少功勞,只是英年早逝、嗚呼哀哉!

第五:廖化

雖然人們常說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這樣的話,但並不是說廖化能力不行,而是廖化很早就跟了劉備,眼看著熟人一個個離他而去,再看蜀漢一天天衰落,這是老人最無奈的悲涼。廖化早期跟隨關羽,荊州失陷後詐死逃回蜀漢,在諸葛亮、姜維北伐中立下赫赫戰功,後來蜀漢滅亡在遷往洛陽途中病逝,算是另一種形式的殉國!







石說大史話


後三國時期蜀國五虎將怎麼選

就我個人角度出發後三國時期應該是蜀後主劉禪時期。在這個時期我認為五虎將應該是:魏延、姜維、張苞、關興、王平。至於趙雲作為先帝時期的五虎將,在馬超病故以後只剩其一人而且已是暮年在這裡就不算在裡面了。

首先,魏延個人實力突出也有謀略,此人在劉備時期就備受重用,可以說是劉備五虎將之外的第六人,當年劉備拿下漢中之後命魏延領漢中太守而非張飛,可見劉備是很認可魏延實力的。到了諸葛亮平定南蠻,六次北伐的時候,魏延也是先鋒大將,在軍中也是僅次於諸葛亮的人物,子午谷奇謀雖然未被採納但也可以看出魏延的謀略水平也不低。

其次,姜維從曹魏投誠過來蜀漢陣營,個人實力也沒得說在諸葛亮北伐時破了諸葛亮的計謀,與趙雲臨陣對戰也不落下風,深得諸葛亮喜愛,在諸葛亮死後也是挑起蜀漢北克中原的大任。

然後是張苞和關興,這兩個人頂著先父的光環,自身的實力在後三國時期也是出類拔萃,在跟隨劉備伐吳替父報仇時便是身先士卒攻城拔寨的大將,在後來諸葛亮北伐時期也是堪當大任的將領,但這兩個人都是英年早逝,對諸葛亮的北伐也是影響很大。

最後一個就是王平,王平這個人和姜維一人也是從曹魏陣營過來的,個人實力可能沒少年四人突出,但王平行事穩重,多次救蜀軍於危難之中,在當初諸葛亮派馬謖鎮守街亭時便派王平為副將幫助馬謖,在馬謖不聽勸言被困之時也是王平率領三千人馬將馬謖救了出來。


w彈你腦瓜beng呀


第一是姜維,姜維有勇有謀,官至蜀國大將軍,是諸葛亮的真傳弟子,繼承了諸葛亮的遺志,諸葛亮去世後,九伐中原,雖然最後還是沒有成功,但是一直對蜀國忠心耿耿。

第二是魏延,魏延跟隨劉備多年,立下不少戰功,曾任漢中太守,為劉備鎮守漢中,後來跟隨諸葛亮北伐,多次上戰場,衝鋒陷陣,也立下不少戰功,不過最後死在和楊儀的內鬥中,很可惜這對蜀漢後期,是一個巨大損失。

第三是廖化,有句話叫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也說明了廖化在蜀漢後期的重要性,他一生征戰五十餘年,然而還沒有戰死,上了年紀,還擔任著先鋒,足以看出他的本事。

第四是王平,曾是曹操部下,曹操與劉備爭奪漢中,後投降劉備,在劉備時代,王平只是普通的牙門小將,到了諸葛亮時代,王平已經成長為蜀國主力大將,跟隨諸葛亮北伐,立下不少戰功,諸葛亮去世後,鎮守漢中,專門防備曹魏,曹爽率領十萬大軍進攻漢中,被王平所擊退,官至鎮北大將軍。

第五是馬岱,馬岱是馬超的弟弟,馬超投降劉備時,馬岱跟著一起來了,在劉備時代,馬岱還沒怎麼發揮自己的才能。諸葛亮時代,馬岱跟隨諸葛亮七擒孟獲,多次北伐,立下不少戰功,馬岱的武力,略低於魏延,是一位作戰勇猛的大將。魏延和楊儀奪權時,馬岱按照諸葛亮的遺囑,在陣前趁著魏延不注意,一刀將魏延殺死。


蘭陵之王


大家都知道,劉備奪取漢中,進位漢中王之後,曾經封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五位猛將為“五虎上將”。這五虎將個個都武藝高強,勇猛善戰,為蜀漢立下大功。

歲月流轉,世事變遷,蜀漢五虎上將有的戰死,有的被刺,有的病故,有的老去,陸續謝世,只留下壯偉的事蹟和不朽的功業。

先帝的遺志仍要繼續下去,興復漢室偉大理想的步伐不能停止,事業仍需進行,後輩中的佼佼者將扛起先輩的大旗。那麼在蜀漢的將領中還有哪些人能儕身於後期“五虎”的行列呢?

老一輩五虎個個都戰鬥力強悍,武藝絕倫,如果評選新一代的五虎將,武力值就必須是一個重要的評判標準。那麼,以老一輩五虎將全部離世(趙雲死後)為界限,蜀漢的將領們按照武力值,哪些能排進前五的行列呢?咱們就檢點一下:

一、李嚴

李嚴其實是個很優秀的將領,他的武藝相當厲害。在劉璋麾下效力的時候,他受命率兵去抵抗劉備的入侵。在綿竹之戰中,李嚴與劉備帳下猛將黃忠進行了一場激烈的廝殺,兩人“戰四五十合,不分勝負”,諸葛亮鳴金收兵,黃忠不滿,諸葛亮卻說,“吾已見李嚴武藝,不可力取”。說明在場面上李嚴不落下風。

劉備彝陵大敗,白帝城歸天,李嚴做為託孤重臣率領一支人馬駐守白帝城防禦東吳的進一步侵犯,他還具備相當的領兵才能。但由於蜀漢內部的政治原因和李嚴自己的一些原因,他始終未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令人遺憾。

以李嚴的武藝,決不在魏延之下,完全可以進入“後五虎”的行列。

二、魏延

魏延是蜀漢陣營中除了五虎上將之外最被倚重的大將,壯年派的代表人物,起著承前啟後的重要作用,避免了蜀漢軍方的將才發生明顯的斷層。

魏延的武藝也是相當高強的。陽平關與龐德的一場大戰體現出他的強勁實力和超群的臨陣應變能力,差點把曹操的性命結果掉。前五虎逝去後,魏延隨諸葛亮六出祁山,是蜀漢軍中唯一能與曹魏猛將張郃抗衡的戰將。

魏延從能力和性格上都如同是減配版的關羽,他的缺點是政治頭腦比較幼稚,對自我定位沒有充分認識清楚,導致作亂被殺。論其武藝和能力,進入“後五虎”的行列毋庸置疑。

三、姜維

姜維是蜀漢年輕一輩中最優秀的將領,武藝高強,有勇有謀,思維敏捷,有著出色的戰略思想,更難得的是,他還品行高潔,有著高超的政治頭腦。

姜維年輕時候就得到認可,被稱為“涼州上士”。天水關初次亮相就挫退了威名赫赫的常山趙子龍,一戰成名。姜維的廝殺特點和他的用兵特點一樣,敢於弄險玩心跳,所以發揮不是很穩定。魏延作亂,姜維尚且忌憚其勇猛,可見他的武藝應稍遜於魏延。

以姜維的武藝和才能,進入蜀漢“後五虎”之列理所當然。

四、王平

王平也是蜀漢壯年派的中堅力量。在漢中之戰中,王平是以降將的身份歸附於劉備陣營,很快就得到了劉備和諸葛亮的賞識。

王平雖然沒有什文化,但他對軍事地理非常在行,擅長利用地形佈署兵力。王平的武藝也是相當不錯的,在街亭之戰中,他為了援救包圍圈中的馬謖,率兵與張郃交戰,“戰有數十餘合,平力窮勢孤,只得退去”,能與當時的曹魏第一猛將張郃大戰數十合,王平的武藝不容小覷。

以王平的武藝和能力,也應當能夠入選“後五虎”之列。

五、關興

在蜀漢後輩年輕人中,關興是個佼佼者,實力強勁,武藝高強。

在劉備徵吳和諸葛亮北伐的歷次戰役中,關興都是不可或缺的主力將領。他與張苞都屬於將二代,而關興的戰績要比張苞略好一些,所以將他排在張苞之前。如果“後五虎”只剩下一個名額的話,關興要比張苞更有競爭優勢。

除了以上五位,像張苞、馬岱也具備相當的實力,他們的武藝與上述幾位處於同一層次上,也是“後五虎”的有力競爭者。

但是從整體實力上看,這“後五虎”比起前輩們來,還是有著相當大的差距,不可同日而語。


饞嘴肥貓鏟史官


我們熟知的蜀漢“五虎上將”是關羽,張飛,馬超,趙雲,黃忠。但是其實蜀國並不是只有這五個能征善戰的大將。我們之所以熟知這幾個人,大部分都是拜《三國演義》所賜,其實真實歷史中蜀漢後期的大將還是不少的,下面咱們一起來探討一下。

要說“五虎上將”過後,蜀國最能打的將軍應該首推魏延。魏延不但非常勇武能獨當一面,而且也有一定的謀略,著名的“子午谷奇謀”就是他提出來的,只不過諸葛亮沒有采用就是了,而我們之所以對魏延瞭解的少,一是因為在《三國演義》中五虎將的光芒太過耀眼。二就是魏延後來謀反了,並且被夷三族,所以人們就漸漸的把他遺忘了。在魏延之後,蜀漢最能拿的出手的也就是姜維了。要知道在延熙十七年(254年)的時候,姜維就拜大將軍,獨掌軍權,繼續北伐事業,大戰曹魏名將鄧艾、陳泰、郭淮等,互有勝負。蜀漢後期軍隊方面要不是有姜維勉力支撐著,恐怕早就滅亡了。

雖然一直都有句話叫“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但實際上廖化並不是個草包。要知道廖化曾為前將軍關羽帳下主簿。關羽敗亡後,歸屬孫吳,用詐死之計迴歸蜀漢,被劉備授為宜都太守。劉備去世後,轉拜丞相參軍,後為廣武都督,遷陰平太守,多次參與蜀漢的北伐。官至右車騎將軍,假節,領幷州刺史,封中鄉侯。試問多次參加北伐,並且還被封了侯爵,真的是一個草包嗎?

還有一個很多人都熟知的就是王平,當時馬謖失街亭時,馬謖的副將就是王平。王平原屬曹操,曹操與劉備爭漢中,得以投降劉備。諸葛亮第一次北伐時與馬謖一同守街亭,之後深受諸葛亮的器重,率領蜀漢的無當飛軍,多次隨諸葛亮北伐。諸葛亮死後,拜前監軍、鎮北大將軍,鎮守漢中,曹爽率領十萬大軍攻漢中時,被王平所擊退,累封安漢侯。所以,王平能獨領一軍擊敗曹爽的十萬大軍,也不是酒囊飯袋之輩。

接下來說的張翼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但是張翼也數次隨諸葛亮和姜維北伐。延熙元年(238年),張翼入朝為尚書,參與朝廷政務的決策。後升遷為建威都督,授予節符,並進封為都亭侯,拜徵西大將軍,駐守蜀漢的北部邊境。作為戍守一方的主將,固然他的名氣和實力不如五虎將,但也不失為一員大將。

所以,我認為蜀漢後期的“五虎將“就是魏延,姜維,廖化,王平,張翼。

以上所寫僅是一家之言,多有不足,敬請斧正!


易祥好好說


魏延,姜維,王平,廖化,李嚴。




五金員工陳可為


1、關羽(?-220年),字雲長,河東解良人,早期跟隨劉備輾轉各地,曾被曹操生擒,於白馬坡斬殺袁紹大將顏良,與張飛一同被稱為萬人敵。劉備稱漢中王后,關羽率軍圍襄樊,曹操派于禁前來增援,關羽擒獲于禁,斬殺龐德,威震華夏,曹操曾一度想遷都以避其銳。後曹操派徐晃前來增援,東吳呂蒙又偷襲荊州,關羽腹背受敵,兵敗被殺。劉禪時期追諡關羽為壯繆侯。關羽去世後,逐漸被神化,被民間尊為“關公”,又稱美髯公。歷代朝廷多有褒封,崇為“武聖”。

2、張飛(?-221)字益德,幽州涿郡人,早期和關羽一起追隨劉備左右。劉備長坂坡敗退,張飛僅率二十騎斷後,據水斷橋,曹軍沒人敢逼近;與諸葛亮、趙雲掃蕩西川時,於江州義釋嚴顏;漢中之戰時又於宕渠擊敗張郃,對蜀漢貢獻極大,官至車騎將軍、領司隸校尉,封西鄉侯,後被範疆、張達刺殺。劉禪時代追諡為“桓侯”。

3、馬超(176年-222年),字孟起,扶風茂陵人,漢伏波將軍馬援的後人,馬騰的兒子,少年成名,曹操曾多次徵召馬超入京為官,但都被馬超拒絕。而後馬騰入京被封為衛尉,馬超就統領了馬騰的部隊。曹操治兵關中時,馬超聯合關中諸侯韓遂等抵抗曹操,但被曹操用離間計擊敗退走,而後聚攏部隊再次攻取隴上諸郡,失敗後依附漢中張魯。劉備攻打劉璋時,馬超投降劉備,與劉備軍合圍成都,漢中之戰後聯名上書尊劉備為漢中王。蜀漢建立後,馬超官至驃騎將軍、斄鄉侯。章武二年(222年)馬超病死,終年47歲,劉禪時期被追諡為威侯。

4、黃忠(?-220年)字漢升,南陽人,本為劉表部下中郎將,後歸降劉備,隨劉備入川作戰。漢中之戰時,黃忠於定軍山一舉將曹魏名將夏侯淵斬殺。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去世。劉禪時代追諡為“剛侯”。

5、趙雲(?-229年),字子龍,常山真定人,是繼關羽張飛之後最早追隨劉備的將領。早期跟隨公孫瓚,後在鄴城加入當時還依附在袁紹處的劉備。曾兩次救出劉備的兒子劉禪,稱“單騎救主”。漢水之戰時擊退曹軍,劉備稱其“一身是膽”,軍中將士呼其為“虎威將軍”。蜀漢政權,趙雲是五虎將裡唯一的一位兩朝元老。死於建興七年(229年),劉禪時代追諡為“順平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