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報率是所有投資的底線


回報率是所有投資的底線

許多年來我們花相當多的時間在思考一個問題:"什麼才是好的投資?" 當我們問別人這個問題時,常常會得這樣的答案:

“如果有不錯的股息,我們認為是一個成功的投資“ 又或者 “如果股價上漲,我們認為是一個成功的投資”

我們會這樣來回應:

“那麼假如是一家非上市公司沒有股價呢?”又或者 “假設被投資的公司遇到許多再投資機會,不付股息呢?”

再怎麼來回答這個問題?

我們的結論是:衡量一個投資機會成功與否的真正方法是找出每股經濟價值真正的增長

我們強調"每股"是因為如果整體的經濟價值增長伴隨著股權數量的增加,那每股是沒有得到價值增長的。


我們花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市場上, 通過研究相關公司的資產負債表來評估每股價值的增長。有些時候很容易用每股淨資產的價值增長來進行衡量,有些時候這種簡易的辦法因為會計準則的原因而完全沒有價值。

所以,我們看重兩類企業,他們能很好的體現每股淨資產增長的重要性,同時這樣的信息在財務報表中能夠凸顯。在我們看來,每股淨資產的增長等同於企業實際的收益,這也使得我們能夠基於每股淨資產的增長進行估值。我們研究每股淨資產的歷史增長情況,對於未來5-10年的平均增長進行預測。我們參考目前的股價對於未來進行估值,這樣的估值方法與華爾街市盈率的估值方法完全不同。

我們的估值經常表明,公司的價值比用傳統方法顯示的要低很多。我們相信這是我們的優勢。


在我們持有的很多公司中,公司的每股淨資產的估值被回購和其它會計方法大大的扭曲了。對於一個強大的公司來說,賬面價值通常低估了其經濟價值。

沃倫•巴菲特多年前寫過一篇著名的文章,指出他所說的“經濟商譽”,是一種沒有有形價值(也與會計商譽沒有必然關係),但仍能創造收益的科目。會計為我們提供了一些能夠衡量實際經濟價值的指南,但我們只能通過自己對業務實際情況的理解來找出細節。

誠然,在這過程中我們要考慮許多因素,比如業務的質量和可持續性, 員工的技能和質素,以及再投資的機會。

總而言之, 不管我們對每股淨資產未來的增長如何估值,我們要問:" 今天最好的價值和機會是什麼?" 最後都歸結到回報率


當一個人在面對不同類別的投資機會,例如:藝術品, 不動產,貴金屬,非上市公司,或上市公司(剔除上述投資的不同特點:你可以把畫掛在你的牆上或把一塊珠寶掛在你的脖子上) ,把他們作比較的唯一方法是回報率,這是可以衡量所有投資的唯一標準.

還有,在考慮投資銀行定期存款時,即使所有的條款都由美國政府擔保,但支付的利息和計算複利的方法常常還是有些小的區別。所以說,最後都是回報率來比較。

總的來說,不管什麼投資機會, 我們不變的目標是建立每股經濟價值增長率的合理預期,與真實商業世界相符。用這個標準來評估每一個機會:回報率是所有投資的底線。

Chuck Akre

本文不構成投資建議,也不代表透鏡社的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