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時期為什麼有大批流民,甚至賣身為奴是一種“流行趨勢”?

用戶3222852378262


自秦朝以後,在中國古代社會,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一般不會超過300年。其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封建社會的一個基本矛盾無法解決,即耕地面積有限增長和人口無限增長之間的矛盾。土地私有制使得土地所有權的流通常態化存在,為土地兼併提供了必要條件,導致了人地矛盾進一步的尖銳化。

當一個王朝建立初期,一般因為戰爭、天災等因素的影響,人口規模大幅度減少,那麼在耕地面積相對固定的情況下,人均耕地就會增多。此時,國家手中往往也掌握著大量的無主之地。國家通過分無主之地給無地或少地之農民,就能夠直接增加自耕農的數量,從而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而在古代中國,農業是國民經濟的主要基礎,農業進步,就會帶動促進工商業的繁榮,使得整個社會欣欣向榮!而王朝政府也由此獲得大量的財政收入,對內可以反哺經濟、加強統治,對外可以開疆拓土,使得整個國家呈現國富民強的局面。

然而,隨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農民的收入提高,加之古代養育成本較低,人口就會出現爆發式的增長。而由於生產力並沒有革命性的進步,新增耕地面積就十分有限,不能滿足新增人口的需要,人地矛盾就會尖銳起來。加之地主階級天然對土地的渴望,利用土地買賣、強權奪取等各種方式對自耕農的土地進行兼併,土地開始大量集中到地主手裡。而地主對佃農的剝削是十分沉重的,佃農不堪其負;而自耕農是國家財政的重要基礎,大地主往往通過各種方式逃避賦稅,這樣賦稅就會落到剩餘自耕農和小地主的身上。這一切就會導致人地矛盾進一步尖銳起來,農民、部分中小地主不堪其負就被迫逃離家園,成為流民!

所以明清時期流民的大量出現,正是這幾個原因:1、番薯等外來物種的引進,糧食增產,人口爆發式增長;2、耕地面積增長乏力,人均耕地減少,人地矛盾加劇 3、最根本的,土地私有制度,及由此引發的土地兼併。





每天瞭解一點歷史


這個其實是兩回事情。流民和賣身為奴很多時候沒必然關係。

流民,因為失去土地,包括天災人禍等,所以被迫離鄉背井成為流民。

賣身為奴,

流民活不下去了,所以把自己賣身為奴好有口飯吃,這是一種情況,但是可不是你想賣身就賣身的,大戶人家可不是什麼人都收的,絕大部分情況下,也就是年幼的才會有人買,還得相貌端正。

在古代,最正常還是主動去賣身的,不是因為活不下去,而是希望有更好的生活。“宰相門前七品官”這個大家都應該聽說過,這個就是正常情況,普通人家就算有地有田,也就是活著,想春節吃頓肉都難,但是如果進去大戶人家為奴,雖然人格尊嚴好像受損,但是生活水平立刻就上去了,可以參考水滸和紅樓夢,其中很多高官顯貴的家奴,生活水平比普通地主都好。

如果賣身的這家能出官員,那麼必然會帶著一些家生子也就是世代為奴的去上任,那其中比較有地位的奴僕可就開心了,門房有紅包,管家有回扣,貼身的書童等能影響到官員還有各種賄賂可以收。如果官員權力大地位高,或者是那種世代為官,在當地勢力龐大的,那地位較高的奴僕,還可以橫行霸道借勢,《紅樓夢》裡面,賈府的管家可是家有幾百畝地,還有一些門面商行,幾十間豪宅,自己家裡還有幾十個奴僕傭人的,最後甚至脫籍捐官,搖身一變成了縣令了。

再比如說家奴中最高級的太監,其中優秀者可是權傾天下,甚至可以罷黜皇帝更換太子。譬如中唐的三任皇帝,都死於宦官之手。再比如魏忠賢等,更是赫赫有名。


麗江說書人


在封建統治者治下,只有皇親貴族、各方臣子是高高在上的,農民是最下層低賤者。還有大量土地被兼併,失去土地農民只能租種地主土地,無論歉收都要繳稅。加上各地方官員貪汙、層層剝削、還要繳納人稅、田稅、房稅等各種稅。本就很艱難生活下來,再加上天災人禍,失去家園,生產力只能流串到其他地方,幫地主、官員家裡當奴隸,只為了能有一口飯吃有地方睡,有些長得有點姿色美女,就只能

委屈賣身都青樓,同樣也是生活所逼。




吳少影視


明朝處於中國封建社會晚期, 在特定時代和社會背景下,社會各種矛盾不斷激化. 明王朝貴族圈地之風愈演愈烈, 大批農民被逐出土地, 迫於生計, 不得不離鄉背井, 成為流民。僱主處於比較有利、 擁有絕對權力、 強勢的地位, 而城市流動人口處於不利、 無權、 弱勢的地位。賣身為奴且成為“流行趨勢”


環溪吉峰


康熙乾隆雍正時期,由於社會已經穩定,中國人口迅速增長。各項稅收增加,兵役、徭役都折錢上交,土地兼併在少數人手裡,無地農民靠打長工,給地主當佃戶過日子,逢上災年就沒法生活,只有向偏遠山區移民,湖南、江西都向廣東、福建大山移民,湖廣向四川移民。我們大別山區的大都從江西九江沿長江支流巴水而上進入山區開荒砌田。順利找到了合適的地方就安頓下來。沒找到的只能當流民了。沒錢了只有賣兒賣女,嘉慶年大別山高山上都到處住滿了人。容不了的繼續往四川大山移民。當時交通不便,大山裡的人們可以不交稅、不服役。我太祖就是從江西移民輾轉多處才在現在地方安頓下來的。


別山居士


權、錢、勢集中在極少數人手裡作威作福,大多數人民不聊生、飢寒交迫、流離失所,各自尋求求生之路,哪怕是親戚朋友也相互踐踏。這樣是這個社會滅亡的前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