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攻打波蘭後,德國損失比蘇聯還大,蘇聯佔了大便宜,為何英法不對蘇德同時宣戰?

用戶65959780115


德國閃擊波蘭之後,英美對德宣戰,而沒有對蘇聯宣戰,不是因為誰的損失更大,更不是哪個國家佔便宜更多,而是因為,在德國閃擊波蘭之前,波蘭政府就與英國和法國結成了盟國。1939年4月1日,英國與波蘭簽訂了互助條約,同年5月,法波兩國又簽訂了《法波軍事同盟》。因此,迫於盟約,英國、法國被迫向德國宣戰。

被瓜分的波蘭

在德國閃擊波蘭之後,早已經同納粹德國商量好如何瓜分波蘭的蘇聯政府,在9月17日,以波蘭政府不存在為由,出兵波蘭。蘇聯高達60萬大軍越過波蘭和蘇聯的東部邊境,開始向波蘭進攻,俘虜了超過20餘萬的波蘭軍隊,佔據了波蘭約2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

由於波蘭政府早在9月16號,也就是蘇聯進攻之前就越過了邊境,逃到了羅馬尼亞。因此,群龍無首的波蘭軍隊面對蘇聯的突然進攻,毫無還手之力,蘇聯軍隊的損失也幾乎可忽略不計。相反,雖然德軍一路勢如破竹,迅速滅亡了波蘭。但是,由於波蘭軍隊的抵抗,在只持續了4個星期的波蘭戰役中,準備充分的德國軍隊依然付出了10,600人戰死,3萬餘人受傷,3400多人失蹤的代價。

希特勒和德國軍隊

但是,數萬人的傷亡對於數以百萬計的德國軍隊來說,根本算不了什麼,德國人遭受的傷亡,更不是英國和法國對德國宣戰的原因。英法兩國之所以對德國宣戰,與其說是為了保護波蘭,還不如說是為了維持起碼的契約精神,不自己打自己臉,所做的面子工程罷了。

英國、法國在對德國宣戰之後的做法,也在事實上證明了這一點:德國閃擊波蘭之後,雖然英法對納粹德國宣戰,但是,兩國卻宣而不戰,坐視波蘭被德國和蘇聯瓜分。從1939年9月3日英法對德宣戰開始,一直到1940年5月10日,德國對於法國發動進攻,長達8個多月的時間裡,數百萬的英國和法國軍隊幾乎沒有任何動作,英法兩國對於德國的綏靖,已經達到極致。

蘇德對波蘭的進攻

英法兩國為何會坐視德國的侵略擴張?除了由於一戰時期遭遇重大傷亡,兩國普遍厭戰畏戰之外,還有一個極為重要的原因,就是出於對於新生的蘇聯的恐懼。但是,英國和法國顯然並沒有直接出兵蘇聯的勇氣。

因此,禍水東引,引導納粹德國和蘇聯火拼,就成為英法等國的如意算盤。因為,比之瘋狂的納粹,英法更厭惡卻是蘇聯。在英國,他們甚至公然喊出了“寧要希特勒,不要斯大林”的口號。

所以,面對希特勒的步步緊逼,面對德國軍隊的四處侵略擴張,英法兩國不但沒有阻止,反而百般縱容,最終使得德國的實力越來越強。不過, 所謂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英法還沒等到蘇德火拼,反而先引火燒身:法國被德國閃擊後滅亡,英國也在德國的空襲之下損失慘重。

蘇聯

至於法國和英國沒有向蘇聯宣戰,就更好理解了。首先,他們並沒有宣傳的理由。因為,當蘇聯趁火打劫與德國瓜分波蘭時,波蘭的合法政府已經逃出了本國邊境線。也就是說,當時的波蘭政府在波蘭境內已不存在。同時,蘇聯也並沒有向波蘭宣戰,自然,英法沒有依據盟約向蘇聯宣戰的理由。

還有一點,也是最重要的,英法兩國之所以對德國百般縱容,是為了禍水東引,讓納粹德國和蘇聯兩敗俱傷。如果因為德國和蘇聯瓜分波蘭而對蘇聯宣戰,那豈不是完全違背了兩國綏靖政策的初衷,這等於讓英國和法國親自赤膊上陣,一直以來,所以政策的目的都是為了逃避戰爭,坐等漁翁之利的英法,自然不會如此。

二戰歐洲戰場

最後,英法也擔心同時對德國和蘇聯宣戰,會導致兩國抱團,真正結盟。英法兩國雖然擁有世界上最廣闊的殖民地,但是,同時對德國和蘇聯宣戰,對戰世界第二和第三大工業強國,也絕不是這兩國所能承受的。因此,雖然德國和蘇聯真正結盟的可能性並不大,英法依然不敢冒這個險。


鳶飛九天2018


這個問題是從何說起呢?

德國之所以比蘇聯損失大,是因為1939年9月1日德國先和波蘭交手,雖說約好了一起瓜分東歐,但蘇聯樂見德國和波蘭兩敗俱傷,所以等到9月17日波蘭被揍得差不多了才以保護波蘭東部的烏克蘭以及白羅斯裔少數民族的理由姍姍來遲。

相比於德國,蘇聯幾乎就是白撿了波蘭東部,傷亡能比真刀真槍和波蘭幹了一場的德國還大,那就太不可思議了。

不過話說回來,戰爭哪有按照傷亡人數多少確定勝負得失的?作為先發制人的角色,在瓜分波蘭的過程中德國不僅吃掉了宿敵波蘭,奪回了但澤地區,將本土和東普魯士連在了一起。更重要的是,通過引誘蘇聯進攻波蘭東部,使德國和蘇聯成為鄰國。蘇聯不得不將大量精銳部隊和裝備佈置在蘇德邊境,為德國發動閃擊戰將蘇聯一擊必殺打下基礎。

可以說,閃擊波蘭是德國剪除威脅,給蘇聯挖坑下套的大手筆,明明是贏家,何來“損失比蘇聯還大”一說?更重要的是,通過閃擊波蘭,英法等綏靖大國開始確信德國將要對蘇聯動手,表面上為波蘭兩肋插刀實際上內心早已狂喜不已。德國通過閃擊波蘭,實際上達到了一箭三雕的目的,區區幾千人的損失又算得了什麼?

至於英法為何對德國宣戰而對蘇聯視而不見,主要是因為大家都不傻,內心都有小九九。

對於英法而言,臉面固然重要,但只要能讓德國進攻德國,區區一個波蘭又算得了什麼?

此時的英法兩國是相當無奈的存在,明明是一戰戰勝國,卻不得不承認自己力不從心,東邊的蘇聯和西邊的美國後來居上的慘痛現實,所以他們能做的就是坐山觀虎鬥,妄圖等其他國家兩敗俱傷時自己重回世界之巔。

而他們能做的,就是祈禱蘇德兩國能打起來,越早越好。

而在蘇德雙方擁抱歡呼高唱蘇德友誼萬歲的時刻,在對德國宣戰的同時再對蘇聯宣戰,無形中等於告訴蘇德兩國英法才是他們的共同對手,蘇德雙方聯合起來,或者維持更長時間聯盟的可能性會大大增加,屆時英法將是真正的“偷雞不成蝕把米”。

所以,離間蘇德兩國才是上策,對蘇德雙方區別對待,不說讓蘇德兩國反目成仇,起碼可以讓兩國不斷疏遠。

當然,這只是英法兩國一廂情願的想法。因為在蘇德雙方實力都迅速膨脹的情況下,蘇德兩國怎麼走,完全取決於希特勒和斯大林,英法也只能面對平推波蘭西部的德國迅速掉頭向西,對英法再現了閃擊波蘭的好戲!

正所謂:“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不是根據哪個撿了便宜,傷亡大小,而決定是否宣戰。是否宣戰,要看多種因素。

德國閃擊波蘭,並不是二戰爆發前,德國第一次戰爭行為。在此之前,經歷了通過慕尼黑協定,吞併蘇臺德地區。張伯倫由此興高采烈手持與德國簽訂的協定,宣佈贏得了和平。可是,墨跡未乾,佔領捷克斯洛伐克。這次又閃擊波蘭,大英帝國被愚弄了,激起公憤,以丘吉爾為首的主戰派更是群情激昂。宿敵法國也忍無可忍,蘇德聯合互不侵犯,那麼下一步德國將去往何方?細想極恐,畢竟距離一戰並不遙遠,傷痕依然記憶猶新。英法綏靖政策破產,張伯倫被主戰派趕下臺,英法對德不惜一戰。

而蘇聯雖然是納粹德國瓜分波蘭的幫兇,英法對蘇聯也十分厭惡,但是,德國也不例外,蘇德條約只不過是權宜之計。兩害相權取其輕,如果在西部阻擋住德國,納粹德國的禍水不就引向了蘇聯了嗎?讓他們互相殘殺,英法就可以坐收漁利,何樂不為?

至於英法與波蘭的保護協約,不過是出兵的表面理由,都是利益使然。


銳不可當179907905


別忘了“國與國之間只有永恆的利益,沒有永恆的友誼”這句話就是英國外相哈默斯頓說的。你以為最初美國就是支持蘇聯的嗎?並不是,美國還在觀察形勢。

羅斯福在簽定《中立法案》的時候就曾說過:“我們不想讓美國人民捲入戰爭,但是也不能阻止人民分辨是非。”意思就是說我們雖然不捲入爭端,但是也要明白誰是哪一方是正義的。



從上圖我們就可以看出,蘇聯和德國幾乎是平分了波蘭。9月18日美國紐約時報就指責蘇聯是:“德國獅子身邊的鬣狗角色”,英國泰晤士報則說明了“德國行兇,蘇聯分贓。”法國則更直接的指出應該考慮是否同時對蘇宣戰的問題,因為蘇聯的行動“破滅了波蘭僅存的一點希望”。


雖然報紙上群情激憤,但是各國政府卻顯得異常平靜。因為英法需要考慮的是如何抵擋德國,這是生存和死亡的問題,不是誰對誰錯的問題。小孩才看對錯,大人只看利弊。在英國披露的一份文件中也提到了當時英國政府的態度:“波蘭的命運取決於戰爭的結局,而戰爭的結局取決於能否打敗德國。而不是能否減輕波蘭壓力。”這就可以看出在英法眼中,波蘭只是一個擋箭牌,他的作用就是在東方牽制德國。而蘇聯吞併波蘭後,蘇德失去了緩衝區,那就意味著東方將有一個更大的擋箭牌。


在波蘭政府多次提交的要求英法對蘇宣戰的外交照會時,英國政府則開始耍賴了:“英國有權自主選擇對誰宣戰,並且英波互助協定只適用於遭到德國進攻時。”而此時的英法的報紙也紛紛改口為蘇聯辯護,《每日郵報》認為“蘇聯行動的目的是為了確保原來的俄國人不落入德國統治之下”。

所以綜上,英法對德宣戰是為了自保,並非是為了解救波蘭人民。


漁耕樵讀


誰說德國損失比蘇聯還大的,閃電戰攻打波蘭騎兵,跟屠殺沒區別。

為什麼蘇德瓜分了波蘭,英法只對德國宣戰呢?因為蘇聯是迫不得已。

蘇聯入侵捷克斯洛伐克後,英法、蘇聯都知道德國會攻打波蘭,於是蘇聯很有危機感,首先找到英法、波蘭,希望一起對抗德國。蘇聯希望派軍隊到波蘭領土上,在波德邊境幫助波蘭防守,英法都同意了,但波蘭就是不同意,英法都給波蘭下通牒了,波蘭也還是不同意。

於是缺乏安全感的蘇聯轉頭就和德國合作把波蘭瓜分了。所以蘇聯最開始找的是英法,沒辦法才找德國合作,是被迫的,瓜分波蘭是為了抵抗德國,英法沒理由對蘇聯宣戰。

另一個例子就是二戰的泰國,日本打過來時,泰國找到英美請求援助,英美自身難保更別提援助泰國了。泰國被迫和日本結盟,二戰後泰國宣佈和日本的盟約是被迫的,不承認。英美也認可了泰國的說法,畢竟泰國是先找的英美,後來被迫才和日本結盟,所以英美並沒有處罰泰國。


劉權林


在這件事情上面,實際上英國和法國是帶有某種愧疚的心理。

當初德國人吞併蘇臺德地區,斯大林酒精僅得到了德國人可能是衝著他們過去的,因此這個時候斯大林敢緊發電給英國和法國方面詢問說咱們仨要不要一起結盟,把這個還沒有成長起來的歐洲壞小子先給打殘了,但是英國和法國人說,我不幹,或者是咱們先考慮,你先在家裡候著消息。

英國和法國的這件事情上打著小算盤,因為德國的希特勒一開始崛起的時候就是宰了德國的共產黨,可以說德國和蘇維埃之間有著不可調和的矛盾,希特勒在二戰時期進攻前蘇聯這一點是希特勒不可變更的戰略目標,她可以不要蘇臺德也可以不要法國甚至於說他可以連東普魯士都不要,但是他的部隊一定要開上前蘇聯的土地。

與此同時,《凡爾賽合約》的簽訂,使得德國人恨透了英國人和法國人,就連法國的某一將軍也說這東西就是20年的休戰,德國和法國之間必然有一戰。

德國通過希特勒的帶領下,走出了經濟危機,並且邁上的強權的道路,德國的工業實力,軍事實力正在以一種驚人的規模在那擴張,與此同時,前蘇聯通過兩個五年計劃的擴張。前蘇聯的工業實力達到了世界第二的水平,在東歐平原上面矗立起了奇蹟般的蘇維埃工業巨人。

這個時候,曾經的兩隻幼虎已經成長為兩隻滔天巨獸,英國和法國人都感覺這兩個人有點棘手,因此,英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的總體戰略規劃,就是讓德國人儘可能的向東拓展,以至於和前蘇聯接壤,導致兩個國家之間產生不可調和的矛盾之後,讓這兩個國家爆發戰爭,削弱兩個國家的實力,並且對比較弱小的德國實行的輔助。

因此,斯大林過去求英國人和法國人幫助自己的時候,英國人和法國人表示我拒絕,但是讓世界大跌眼鏡的就是之前認為兩個絕對不可能聯合起來的人走在了一起,簽署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英國人傻眼了,法國人也傻眼了。

這個時候英國人和法國人這才想起來,此時此刻,趕緊要把自己保住,不能夠讓德國人打自己的主意,這個時候英國和法國並沒有跟前蘇聯接壤,因此前蘇聯也打不到英國和法國此時此刻能夠跟英國法國開戰的,只有納粹德國。

這個時候英國和法國宣佈聯合在一起,告訴德國人你的前面矗立著一座大山,此路不通,你給我想其它的辦法,比如說你去打前蘇聯,但是這個時候英國和法國人的領導人腦子,至少不是屬於糊塗的那個級別,他們沒有向前蘇聯宣戰,因為如果說這個時候他們在跟前蘇聯一起去宣戰的話,那麼就是逼迫德國跟前蘇聯硬要走在一起,至少你英國和法國在倒下之前,這兩個敵人是不會開打的。

總體來說,英國和法國在這件事情上,首先心裡有鬼,第二害怕德國跟前蘇聯走在一起,所以對於前蘇聯吞併一半的波蘭領土這件事情。英國人和法國人又用起了綏靖政策,就是這個好處讓給你,但是前提與基礎就是你別得寸進尺,最終英國和法國人賭對了。德國人就是要進攻前蘇聯。


漩渦鳴人yy


這個問題應該反過來考慮,為什麼英法要對蘇聯宣戰呢?英法自己雖然按照與波蘭的協議對德國宣戰,但是實際上他們自己都沒有對德作戰的意圖,以至於被人稱為靜坐戰爭,那麼它怎麼可能再去招惹蘇聯?英法對蘇聯的敵意更大,在法國戰役之前,英法實際在考慮如何對蘇聯實施打擊,但是在當時的情況下,英法無法同時與德軍及蘇聯宣戰。

國與國之間只有永恆的利益,沒有永恆的友誼,英法在1939年屬於被迫應戰,實際沒有打的想法,當時不是考慮什麼抵擋或進攻德國的問題,至於波蘭的死活,在英法來開來只是一件小事,不足成為他們對蘇聯宣戰的理由。

當時,也有足夠的理由避免對蘇聯宣戰的結果,蘇聯沒有對波蘭宣戰,波蘭也一樣也沒有完成對蘇聯宣戰的手續,當時的波蘭政府已經接近於崩潰了。蘇軍也不是以波蘭作戰的名義發動進攻,實際屬於干涉,分果子去了!

那是美國還保持中立政策,實際對德作戰的只有英法,他們在政策上也存在不少問題,他們一方面不想對德作戰,否則也不會沒什麼軍事行動,另一方面,又想滅掉德國。

蘇聯實際上是一個相當大的變數,幾乎有同等的地位。無論蘇聯做出什麼樣的選擇,對整個戰局的影響都是不小的,故而英法不可能急著逼迫,德國與蘇聯結盟,反而希望破壞了這種可能性。自然也就不存在,對蘇聯宣戰的問題。


麥田軍事觀察


這個問題我是在華沙保衛戰的電影裡瞭解一點。不是那個華沙起義抗擊德國的華沙保衛戰,而是蘇聯剛剛建國時期,波蘭開始攻打蘇聯並打下鋪基,後在蘇聯紅軍的反擊下被打敗了,蘇聯又打入波蘭境內進攻華沙。因軍紀等等原因,認為自己是解放者的紅軍反而被波蘭農民反感。波蘭人團結一致擊敗蘇聯。並逼迫蘇聯列寧簽署不平等條約,將烏克蘭與白俄羅斯的部分和波蘭接壤的土地割讓給波蘭。這才有後來的蘇德瓜分波蘭的事情。蘇聯是不是多拿了不知道。


山堅海闊


英法不想再來一次世界大戰了。單隻面對德國一家英法還是有優勢的,有可能把戰爭規模控制住,德國要是拉上蘇聯就必然又是一次全面戰爭,英法承受不起,正好蘇聯藉口恢復沙俄時的地盤,英法也就只能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