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體制機制抓好重點任務落地 迎接自貿區發展的春天

創新體制機制抓好重點任務落地 迎接自貿區發展的春天

中國(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煙臺片區企業服務專區

水母網3月10日訊(YMG全媒體記者 劉潔 攝影報道)走過半年的自貿區煙臺片區該怎麼走好下一步棋?如何真正將自貿區建成一個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新平臺?怎樣在制度創新方面實現新突破?

昨日,我市召開中國(山東)自貿區煙臺片區工作調度會議暨第一次工作例會,對今年自貿區建設重點工作進行再安排、再部署。

“把體制機制創新作為今年自貿區工作的核心”“抓好重點任務落地落實,進一步凸顯煙臺特色”“多做精準推介與招商,實現更高水平開放合作”“對標先進,學習其他先進自貿區的經驗”“充分調動各級積極性,形成自貿區建設合力”……工作例會上,這些關於自貿區建設的“春之聲”,正昭示著自貿區新的發展春天的到來。

絕不能僅把自貿區 當一頂“漂亮帽子”

開啟煙臺新一輪開放發展,自由貿易試驗區絕對是一頂好“帽子”。

對煙臺來說,自由貿易試驗區的獲批是繼1984年煙臺成為首批對外開放城市和2018年《山東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總體方案》將煙臺列為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三核”之一後,迎來的第三次大的發展機遇。

搶抓發展機遇,自貿區煙臺片區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了一條紮實而又穩健的成長之路——

在方案落實方面,總體方案已經落實77項,完成42項,正在推進35項;在制度創新方面,形成了中日韓跨國審批、審批服務自我聲明制等11個創新案例,上報商務部8個;在載體建設方面,規劃佈局的七大中心全面啟動,聚集了中韓、中加、中俄等高端科創合作平臺。

成績令人欣喜,問題也不容忽視。

眼下,在自貿區煙臺片區的建設過程中,有的部門還沒有真正認識到自貿試驗區對推動全市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意義,習慣於站在部門的角度看問題,不能積極主動靠上去服務。縱覽煙臺片區在制度創新方面的探索也可以發現,制度創新突破力度還不夠大,探索的一些創新案例只是局部的、點上的,沒有形成系統化、品牌化。與上海等自貿試驗區建立之初的“井噴式註冊”相比,煙臺片區項目虹吸效應也還沒有充分顯現,對周邊的輻射帶動能力有限等等。

要解決這些問題,尋找到自貿區在新一輪改革和區域發展中的新價值,就絕不能僅僅把自貿試驗區當作一頂“漂亮帽子”,而要從政治高度看自貿區,切實提高政治站位,強化使命擔當,堅決用好機遇,以建設自貿區為契機提升城市能級,推動煙臺經濟社會發展向縱深邁進。

在去年國務院公佈新增6個自貿區當天,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王受文在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就對此次設立新一批自貿試驗區的邏輯給出了這樣的分析:“目的是要通過在更大範圍、更廣領域、更多層次差別化探索,開展對比試驗、互補試驗,激發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更好地服務於對外開放總體戰略佈局。”

這,正是自貿區建設的初衷。“不要因為走得太遠而忘記為什麼要出發”,對於自貿試驗區建設,尤其如此。時時牢記改革開放的根本目的,全力完成制度創新的核心任務,如期達成可複製、可推廣的基本要求,不搶政策窪地,不搞中看不中用的“盆景”,自貿試驗區方能“兼其小而得其大”。

自貿片區建設

要抓住“關鍵期”

自貿區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從頂層設計、戰略定位、制度創新、產業佈局、人才支撐、管理和服務保障等方面,全方位協調推進,更需要在關鍵時期聚焦關鍵環節實現率先突破。

根據國內自貿區建設經驗,從宣佈建設自貿區起,半年內是招商引資的黃金期、一年內是關鍵期。

煙臺抓住了自貿區招商引資的半年黃金期,交出一份亮眼的招商引資答卷:先後在北京、上海、東京、首爾等國內外知名城市開展大型推介30餘次。截止到3月8日,實現新增註冊企業2623家,其中外資企業52戶、日韓企業21戶,均同比增長1.5倍;新設外貿企業472戶,新增進出口72億元;新入駐金融機構13家,包括中行、中信、農行等自貿試驗區專營機構3家;華潤化學材料、韓國新能源汽車電子等2個世界500強項目落戶;引進了包括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在內的高層次人才37名。

走過半年“黃金期”,自貿區煙臺片區迎來招商引資的“關鍵期”。

“關鍵期”意味著“招商引資”的形勢更嚴峻、任務更重、質量要求也更高。只有抓好“關鍵期”的這些關鍵環節與重點領域,才能在省內三個片區的建設中爭先進、在全國自貿區城市中爭一流。

抓好“關鍵期”,就要以強烈的危機感和緊迫感加快發展、勇爭一流,搶時間、搶資源、搶主動權,而絕不能小步慢跑、小成即滿。

時間不等人,機遇稍縱即逝,誰先幹一步,誰就能走在前面,獲得更多發展先機。在自貿區煙臺片區建設中,只有爭分奪秒,與時間賽跑,才不至於落在後面,也才能跑出加速度。

政策和資源是自貿區建設的重要支撐,等不來、靠不來。在自貿區煙臺片區建設中,如果只是等待觀望,不主動拼搶,往往不會有好的結果。只有強化拼搶意識,搶上級的政策資源,搶市場資源,搶國際資源,搶企業資源,搶技術和人才資源,才能為片區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主動權,意味著自貿區建設的意識要強、標準要高、力度要大、速度要快。只有在一起步就瞄準一流建,盯著上海、廣東、深圳等先進區域幹,才能在眾多的自貿片區中創出優勢、創出特色。自貿區煙臺片區在建設中更要放開手腳,大膽試、全面試、大膽闖,牢牢把握住新一輪開放發展的主動權。

自貿區煙臺片區

準備這樣幹

“為國家試製度、為地方謀發展”,這是自貿區建設的根本任務。

在自貿區煙臺片區建設的“關鍵期”,如何突出“創新引領、系統集成、彰顯特色、賦能發展”的工作基調,加快推進落實各項試點任務,力爭各項工作走在全國新設自貿試驗區的前列,成為昨天工作例會的核心內容。

“把體制機制創新作為今年自貿區工作的核心”“抓好重點任務落地落實,進一步凸顯煙臺特色”“多做精準推介與招商,實現更高水平開放合作”“對標先進,學習其他先進自貿區的經驗”“充分調動各級積極性,形成自貿區建設合力”……工作例會上,這些新思路與新舉措正勾勒出自貿區煙臺片區建設的新圖景。

今年是煙臺自貿片區大發展之年,國務院將組織對新批覆的自貿區進行評估,要想在這次評估中“獲優”,需要全市上下拿出百倍的幹勁、付出千倍的努力,“超前幹”、“創新幹”,頭拱地、向前衝,全力開創自貿區建設新局面。

自貿區改革創新的力度大不大,關鍵看有沒有超前的思維,能不能以世界眼光、國際標準,煙臺特色來謀劃推進各項工作。上海自貿區在建設的時候,沒有什麼可借鑑的經驗,完全是靠探索、創新幹起來的,煙臺片區在建設過程中也要有這股敢為人先的闖勁幹勁,既要主動謀劃,發揮好智庫作用,面向全國、全球招攬頂級政策研究團隊,也要拿來使用,積極借鑑上海、新加坡等先進自貿區,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謀求新的更大的突破。

建設自貿試驗區的初衷是試驗,試驗就要放開手腳,大膽試、全面試,在試的過程中求突破、求創新。全市上下要繼續聚焦制度創新,既要承擔好100項重點任務,也要推出煙臺首創性的工作,持續加快重構重塑。產業創新也是“創新幹”的重點,煙臺片區要發揮好與日韓合作優勢和海洋經濟優勢,進一步凸顯煙臺特色,打造煙臺品牌。“人才創新”也是自貿區煙臺片區創新的重要內容,要加快組建國際人才集團,以全球視野構築人才引育體系和服務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