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鄉在江南,每到冬天,被醬油或者鹽醃製的鹹魚,都會在明晃晃的陽光下慵懶地流油,時而被路人圍觀,點評一下賣相;時而被主人偏愛,挪動一下位置,擊潰樹下虎視眈眈的小貓……這種躺著被保護的鹹魚日子真是讓人羨慕啊!
正感嘆著鹹魚的福氣,《奇葩說》的一道辯題“伴侶一心當鹹魚,我該鞭策還是接受TA?”引發熱議,打破了我對鹹魚的憧憬。蔡康永說“如果我發現我的伴侶是一條鹹魚,我就會很放心地變成另一條鹹魚”;羅振宇說“如果我發現我的伴侶是一條鹹魚,我會做一門教鹹魚翻身的課,賣給她”,一種生活思維,一種職場思維,你有遇到過鹹魚同事嗎?在《令人心動的offer》中其實也有差不多類似的話題,朋友圈有人有感而發:我真的天生就屬於沒有衝勁的人,最喜歡的狀態是混在人群中做背景牆,最喜歡給自己的臺階是我不行,加油鴨只是虛張聲勢。你瞧,其實
大家都有一顆做鹹魚的心,奈何沒有做鹹魚的命! 職場,真的容得下鹹魚嗎?01
什麼是職場鹹魚,職場上有哪些鹹魚?
我們在討論職場鹹魚前,是不是先要清楚,到底什麼樣的人,才能被稱之為鹹魚,鹹魚的種類又有哪些呢?
1.什麼是職場鹹魚?
《奇葩說》馬東給鹹魚的定義是:生活中能不做事就不做事,沒有追求和夢想的那個人。網絡上有個專有名詞叫鹹魚族,指的是職場上總有這麼一群人,沒有工作目標,缺乏職業規劃,不想升官發財,每天安於現狀,被扣上“職場鹹魚族”的帽子依舊“我自巋然不動”。在《人民的名義》裡,李達康書記曾經評價這類人為“無私無畏”,當然是貶義。
可見,職場鹹魚,就是得過且過,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因為沒有私心野心,也就無所畏懼。
2.職場鹹魚的種類有哪些?
職場鹹魚也不是千篇一律的,而是形形色色的。就像我們晾曬的鹹魚,有醬油色的,有白色的,裡面的鹽分濃度也各不相同。我們可以將職場鹹魚依據程度,分為三類,實踐一生型鹹魚、時運不濟型鹹魚和被動變化型鹹魚。
①實踐一生型鹹魚 鹽分濃度★★★★★ 關鍵詞:敢於平庸
這一類鹹魚的濃度最高,因為做鹹魚就是他們的夢想,並不因為客觀或者主觀的原因而改變,他們也不想改變。 這類職場鹹魚,只希望按時上班,按時下班,完成上級分配的任務,苦活累活別沾邊,好事壞事都走開,最好做個辦公室隱形人,一輩子“淡水流雲”度餘生,他們最大的勇氣,就是敢於平庸,不是甘於,而是敢於!
既然王小波覺得“人的一切痛苦,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那麼就不要憤怒,敢於接受自己的無能就好了。他們最愛的蘇東坡的一句“吾心安處便是鄉”,不浮躁,敢平庸,就能心安。 他們把約翰·保羅的話奉為經典,當一個人意識到自己的渺小的時候,他開始變的偉大。這類職場鹹魚在內心裡覺得,他們是最勇敢的人。《爾雅》上說,庸,常也。這類職場鹹魚認為,平常、正常有什麼不好?明明大千世界大家都是平凡人,為什麼非要爭個人上人來為難自己?吃一條鹹魚就能快樂,為什麼非要去吃上千上萬元的野生黃魚?敢於平庸,作為實踐一生的目標,有什麼不可以呢?
這類鹹魚從內心處並不覺得在職場做鹹魚有什麼不對,正如魯迅先生所言,要不恥最後不是嗎?從難度上來說,想要鞭策這類鹹魚,是非常困難的。一部叫《瀨戶內海》的影片裡,圍繞兩名高中生放學後悠閒吐槽聊天的日常展開,高中生瀨戶有句內心獨白,擊中了許多觀眾的心:“青春為什麼一定要跑步流汗,為什麼不能就在河邊虛度呢?”是的,“虛度”,這是這類鹹魚的追求。
②時運不濟型鹹魚 鹽分濃度★★★★ 關鍵詞:逃避拖延
這一類鹹魚鹽度四星級,他們經常感嘆自己時運不濟,覺得是外部的不可控因素,導致了他們成為鹹魚的命運,或者從某種意義上,他們甚至意識不到自己是鹹魚。職場上,他們會認為自己運氣不好,分到一個難度大的項目,導致出錯率高;他們會認為是公司的不合理架構,導致自己的能力無法發揮,換一個工作就好了……這類鹹魚,在遇到問題的時候,並不是想著去解決,而是決心去跳過,以逃避作為職場生存的準則。
美團CEO王興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多數人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願意做任何事情”。這類鹹魚,為了能夠逃避拖延,會想出各種藉口,“太忙了”、“忘記了”、“不清楚”……是他們的口頭禪,他們會花十倍的精力太成全自己的逃避,來幫助自己的逃避合理化。就像上學的時候我們考試,老師總是教導我們,面對難題不要太花時間,而要跳過,考試不侷限於一題的得失,而是整體的把握。這類職場鹹魚把老師的教導重新釋義之後,貫徹在職場上,心安理得地逃避。
③被動變化型鹹魚 鹽分濃度★★★ 關鍵詞:職場焦慮
這類鹹魚是被迫的,他們在不知不覺間踏入了“鹹魚族”的行列,成為被動變化的鹹魚。這類鹹魚長期處於工作壓力之下,負面情緒導致多重焦慮,疲憊、抱怨,牢騷、缺乏成就感是他們的主要表現 。他們是最渴望鹹魚翻身的一類人,也是最不想成為鹹魚的人,他們充滿了無奈,又苦於無法改變,所以內心一直深受煎熬。通常來說,逼著他們成為鹹魚的有三個因素:
- 工作負荷:長年累月的工作,超負荷的運轉,以及互聯網時代新知識的飛速更新,要求你不斷應對、補充以及儘快掌握;
- 人際關係:下屬對上級授權的誤解;同事之間互不信賴;領導方式偏誤引起工作氛圍不和睦等等;
- 環境壓力:國外研究證實辦公樓環境是一種無形的環境壓力,封閉的場所會使人精神緊張、容易疲倦。
在長期的壓力下,就會形成各種焦慮,有35歲的職場焦慮,有職業倦怠的焦慮,有對未來迷茫的焦慮,經過專家統計分析,對自身職業發展產生疑慮的職場人佔到年底職場焦慮人群的73%。大家可以測試一下,下面這張圖,一個人心理壓力越大,黑色小點閃動得就越快 ,你的職場壓力有多少呢?
當職場人對現狀無能為力的時候,他們通常會自暴自棄、破罐子破摔,“就這樣吧、我盡力了”,他們被迫成為了鹹魚。
02
職場鹹魚折射出一種什麼文化?
當我們理清楚職場鹹魚的概念,和不同的分類後,發現鹹魚在職場之所以比比皆是、形形色色,是有一種文化在支撐的!沒錯,職場鹹魚的背後,或者說實質,就是職場喪文化!
1.什麼是職場喪文化
"喪文化"是指流行於職場群體當中的帶有頹廢、絕望、悲觀等情緒和色彩的語言、文字或圖畫,以"廢柴"、"葛優躺”等為代表,它反映出當前職場人的精神特質和集體焦慮。
喪文化的來源於1993年情景喜劇《我愛我家》的一張的照片,圖片上的葛優雖然清瘦卻沒有禿頂,嘴邊續著鬍渣,穿著奶奶花襯衫,嘴角微張宛如靈魂出竅,一臉生無可戀,癱躺在舒適鬆軟的大沙發上。說的是葛優所飾演的季春生,在賈家蹭吃蹭喝的故事。隨後, 馬男波傑克、悲傷蛙Pepe、懶蛋蛋、有四肢的鹹魚等表情包也開始活躍於各個社交場合,當一種現象稱為一種文化,就註定被載入史冊,被萬千職場人所推崇。
2.喪文化為什麼會流行?
一種文化會流行,必然契合了一個群體的需求。
- 毒雞湯的自我原諒需求:當我們喝夠了心靈雞湯,來碗毒雞湯,就令人耳目一新。就像《小歡喜》裡的英子,從小被告知要優秀,可是有誰規定她必須每次都要考好?為什麼上班時間不夠專心?因為給的薪水不夠讓人專心。當職場人發現有一種文化能讓他們踹口氣又新鮮的時候,就會被快速接納。
- 自嘲式的自我承認需求:道理我都懂,就是做不到!有時候抱怨老闆給的薪水太低,可是給太高我也會心虛。當一些缺點能被自己說出來且得到誇讚時,這種文化就會身形。
- 營銷式的隨大眾需求:挑動群體性情緒,從普通人最熟悉的生活、工作、情感作為切入點,用幽默詼諧、調侃戲謔的語言表達出來,直戳內心。喪營銷的企業涉及奶茶、酸奶、家電、電商等, 圍繞在職場人的方方面面。
- 文化式的虛榮心需求:李誕的一句“人間不值得”把自己的喪生意做出了境界;毛不意的一首《像我這樣的人》唱進了很多職場人的心裡;電影《海邊的曼切斯特》、日劇《四重奏》,都在輸出喪文化。
在喪文化中,職場人暫時放下了自己的焦慮、自己的無能為力,有人這樣形容《不求上進的玉子》中女主角玉子的生活:人生“無可奈何”,角色“無名小卒”,命運“無所適從”,改變“無濟於事”,挫敗“無處不在”,成功“無人問津”,狀態“無精打采”,情緒“無所顧忌”,灰暗“無孔不入”。原來人生這回事,不用努力也可以。
在喪文化的影響下,大家覺得,鹹魚翻身了也是鹹魚,何苦呢?我們發現,在喪文化下,我們的工作也廢得理所當然!
03
如何正確面對喪文化,如何鹹魚翻身?
喪文化就真的是正確的嗎?我們可以喜歡,可以調劑,但卻不能當作是正餐,一旦陷入喪文化,我們就會想要做一條真正的鹹魚。“葛優癱”之所以迷人,是因為有你工作的勞累做對比,你癱一天試試,說不定更累!英國小說家傑羅姆·K·傑羅姆說過:“只有在你工作堆積如山時,你才可能享受閒暇。當你無事可做時,空閒就變得一點也不有趣,因為空閒就是你的工作,而且是最耗人的工作。閒懶和吻一樣,當它被盜走了之後,它的味道才是甜的”。如果我們不想做鹹魚,不想被喪文化牽著鼻子走,我們該做些什麼呢?
1.自我認知 破除鹹魚角色
扮演鹹魚的角色久了,你真的以為自己是鹹魚了。這改變的第一步,我們就要自我認知,破除角色定位。
- 認識自己:“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看山總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先相信自己,然後別人才會相信你。可以用自我分析法來確定自己的優勢短板,想想自己過去幾年比較成功或者失敗的事;用列表問答法,對自己的身份、人生價值觀、需求等進行自問自答;用直覺法去判斷做一件事的信心;用意見反饋法收集親朋好友、同學、同事的看法,客觀評價自己;用測試考試法,比如通過線上或線下的測試,或者參加職業能力、公開招聘的考試來驗證自己的能力;用實踐驗證法去檢驗你是否真的能做這件事。
- 接納自己:李白在《與韓荊州書》中寫道:人非堯舜,誰能盡善?在接納自己的時候,不要經常盯著問題,糾結於已經發生的,可以對遇到的問題重新評估其影響、通過其它方式降低問題的的影響、分析問題存在的客觀原因、承認問題存在的普遍性、肯定自己的微小的進步。在電影《銀魂》中,有一句臺詞:“有時候我們明明原諒了那個人,卻無法真正快樂起來。那是因為,你忘了原諒自己”,所以接納自己,就是原諒自己。
- 欣賞自己:莎士比亞原來只不過是替人看管馬匹的,劇院中的打雜工而已,但他並不認為自己平庸,反而很欣賞自己的天賦,因而經常從劇院的門縫和小孔裡偷看戲臺上的演出,憑著這種執著的“偷學”精神,終於使自己聞名於世。我們要學會關注自己的優點,並將其當做是財富,然後積極地將這些優點展現在別人眼前。
當你認識到鹹魚不是你的命運的時候,你才會有動力去改變。如果你覺得自己是個將軍,就不會甘於做一個兵;如果你覺得自己能做到100分,就不會甘於只做了60分,這就是自我認知的力量。
2.能力提升 助燃鹹魚翻身
光有認識沒有能力也是不行的,我們可以借用能力素質模型,來提升自己的能力。
能力素質模型包括三類能力:通用能力、可轉移的能力、獨特的能力,這些行為和技能必須是可衡量、可觀察、可指導的。- 通用能力:是所有都能勝任的能力,比如職場整理文檔、打印文稿這種機械的,只需要稍微指導就能掌握的能力;
- 可轉移的能力:是指在多個角色都需要的技巧和能力,重要程度和精通程度有所不同。比如一個崗位通常並不只做一種類型的工作,新媒體崗位,需要會基本的設計排版、會寫文案、會營銷,這背後都隱藏著策劃的能力。同時,職場人學習的能力、思考的能力,這都是可以隨著崗位和行業的轉變而轉移的。
- 獨特的能力:指某個特定角色和工作所需要的特殊的技能,通常情況下,獨特的能力大多是針對崗位來設定的。比如程序員寫代碼,寫得比別人都要好,才能算是獨特的能力,做別人做不到的事情,會做的比別人都要快。
能力素質模型是對職場人知識、技能、自我概念、態度、價值觀和自我形象、特質、動機等的一個歸類和分階段塑造。面對一份工作,我們首先要理清哪些是通用能力,保持即可;著重培養可轉移的能力,這是日後的立足根本;同時,在公司就職期間,要深挖自己的獨特能力,才能做到不可替代。
3.巧用復原力 克服喪文化
復原力是指一種能夠從逆境、不確定、失敗以及某些無法抗拒的災難中自救、恢復甚至提升自身的能力。是前寶潔公司高級化妝品營銷主管,現任復原力諮詢股份公司董事長久世浩司在《復原力》一書中提出來的。在面對喪文化的時候,我們要:
- 認識不安,接納不安:當不安來臨的時候,我們習慣於用喪文化自我安慰,現在,我們可以用復原力。用“三分鐘正念呼吸法”,即在三分鐘內容進行緩慢的腹式呼吸,專注於呼吸的氣流,讓自己冷靜;用“身體掃描”法,放鬆躺下,將意識依次集中在從頭頂到指尖、腳尖的各個部位,用意識對身體各個部分進行“掃描”;“為情緒命名”,沮喪、難過時,給它們命名,使其可視化,更易於控制。
- 轉化情緒,把不安化為工作動力:首先,把不安化為幹勁,努力專注於解決當下的工作;其次,進入 “心流”狀態,埋頭工作,所謂“心流”就是一種忘我投入的心理狀態。久世浩司提出,進入“忘我狀態”的第一步是“目標管理,”個人可以通過明確的目標確定,以提升工作的專注度和效率;第二步則是認清自己的能力水準,帶來充實的體驗感;第三步則是懷著被人注視的緊張感,即要有“能接受反饋的結構”。
- 認識S型成長曲線:個人的職業發展分為創業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個階段,在階段的轉型期,提升復原力,讓不安成為轉機。首先,通過積累小的成功體驗,不斷試著學會掌握新階段新工作的技能,讓自己產生“自我效能”的滿意感和安全感;其次,面對職業轉機的時候,要擁有良好的心態,比如跳槽時考慮幸福度,讓未來變成愉快的期待;再次,試著找出工作的意義,除了金錢找尋社會意義,成為職業生涯的動力。
04
總結
所有一心當鹹魚的想法,都是以犧牲他人負重前行為目標的。鹹魚翻身,不腐自尊,無論你是實踐一生型、時運不濟型,還是被動變化型的鹹魚,除了變得更鹹,等著腐爛,你還能變成美味,鹹魚翻身!
劉邦年輕的時候,遊手好閒,不學無術,是當時的“鹹魚”,但是誰也想不到,當機會來的時候,劉邦鹹魚翻身,當上了皇帝。可見,鹹魚不是一輩子的!要改變鹹魚的現狀,就要認清喪文化的實質,喪文化的流行是因為這個世界還在上進,一旦沒有了進取,何來喪,何來喜?用自我認知,破除鹹魚角色;用能力素質模型,助燃鹹魚翻身;用復原力,克服喪文化……讓職場鹹魚,最終成為美味佳餚,是那盤香氣撲鼻的鯗蒸肉,流傳千年;是那碗白鯗扣雞,傳奇有趣;是那冬日的最美風景,民俗風情……鹹魚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只願讓它掛著、臭著,卻不願意讓它暫放光芒!
職場鹹魚形形色色,可我們,依然堅定地要翻身,因為職場,容不下“鹹魚”!
閱讀更多 職否 的文章